方氏家譜

方氏家譜

徠方氏聚居於江蘇溧陽天目湖桂林、安徽歙縣一帶,南宋至民國,人才輩出,族人遍布蘇南(溧陽、宜興)、浙江、安徽等地;周邊歷史較長的宜興方氏、金壇方氏、句容方氏均出自溧陽,溧陽方氏又出自桐廬,桐廬之前則是淳安一帶。民國二年(1913年)方光奎(肖斐)、光策(振徇)、時敘(頌虞)等人考證來歷圖附於12修譜,因故值此14修譜之際,尋找方肖斐女兒後人;方振徇孫子方為祖(居杭州)、曾孫方毅;振徇長婿蕭開誠(安徽水利電力廳副廳長蕭開瀛兄弟)後人;次女方寶璇、女婿狄勤源(字如川,浙江餘姚大嵐小學退休教師)後人;方頌虞長女方雙修(居漢口)、長婿徐培澤,長孫徐公望、孫媳鄧嘉怡、曾孫徐駿,次孫徐公尚、孫媳方誌、曾孫女徐謙;頌虞次女方邁隨舅父徐志衡、表兄弟徐洪慶、徐仁慶、徐賢慶居宜興高塍集鎮;頌虞幼女方新(南京東南大學副教授)後人;本房宜城方耀奎、方鴻庚、方東升、方彭來、方南升、方彭緒後人共商族務。

另有岳陽縣高壠石墨港竹山坡一帶,清朝中葉人才輩出,出了不少官場人物。

歷史淵源


該譜仕進表中,記有清朝以來的進士、舉人及貢生、監生、庠生名錄189人;自巡檢、縣丞至京官、封疆大臣各類職官383人;蔭襲、封典(文職封奉政、中議大夫等,武職封武功、建威將軍等)107人;晚清以來,中學、大學畢業生22人。其中四川巡撫方顯、廣東鹽運使方功惠、浙江寧紹台海防道方桂、山西雁平兵備道方應清、廣東惠潮嘉兵備道方應元、江南道監察御史方雪浦、山西布政使方大湜、甘肅總兵方秋帆、兵部主事軍機章京方稼軒、開封知府方宗鈞等均有傳。

源出


源出 ;
出自「姬」姓,以字為氏。周宣王有大臣方叔。見《詩經.小雅.采芑》雲﹕「方叔?止。」「方叔,卿士也。支孫以王父字「方」為氏。又,《風俗演義》雲﹕相傳為古帝榆罔之子方雷氏之後。

方雷氏


(一)出自方雷氏,為方雷之後,以國名為氏。
據《古今姓氏書辨證》載:雷氏“出自古諸侯方雷氏之後,以國為氏,后單姓相傳方雷氏是神農氏的九世孫。黃帝娶方雷氏之女為次妃。據《史記·五帝本紀》載:“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為嫘祖。嫘祖為黃帝正妃。”司馬貞索隱引晉皇甫謐曰:“元妃西陵氏女,曰累祖,生昌意。次妃方雷氏女,曰女節,生青陽。”榆罔二十六年(公元前4513年),軒轅氏大酋長姬邦卉平定四方,迫榆罔讓位,正式稱帝,以涿鹿為都,國號黃帝,史稱黃帝軒轅氏。方雷氏因協助黃帝平定四方有功,受封於方山(在河南省中北部嵩山一帶),建立諸侯國。方雷氏是黃帝時代的重要方國,其子孫以國名為氏,為複姓方雷氏;后又分為兩支,一支姓方氏,一支姓雷氏。

家族名人


方叔:西周宣王(前八世紀)時的卿士,征伐古族玁狁有功。
方孝孺(1357~1402):字希直,一字希古,明建文帝之忠臣,寧海人。以明王道﹑致太平為己任,工文章,名書室曰正學,官侍講學士,因拒燕王草即帝位詔之命而被殺,福王時追謚文正。著有侯成集﹑希古堂稿等。
方弘靜(1516—1611):明嘉靖、萬曆時期賜進士第嘉議大夫、南京總督糧儲戶部右侍郎、詩人,有《素園存稿》。黃山天都社創始人之—。
方苞(1668~1749):字鳳九,號靈皋,晚號望溪,清安徽桐城人。官至侍郎。論學以宋儒為宗,說經推衍程朱之學,尤致力於春秋三禮。文學韓歐,嚴於義法,為桐城派之宗主。著有周官辨﹑春秋通論﹑禮記析疑﹑望溪文集等。
方本仁
方本仁(1880--1951),號耀庭。湖北黃岡陶家樓人。幼入塾讀書,年20做塾師。后投
武昌右旗馬隊營當兵,被選送湖北陸軍特別小學堂,畢業后仍回馬隊。

地望分佈


詒謀堂:安徽省安慶市宜秀區白澤湖鄉獨秀社居委(原沈店村)方祠組坨埂方氏,現分佈美國等海外國家,台灣、江蘇、湖北均有坨埂方氏後裔。
始祖法斌公,字枚臣,生於明洪武二十三年己巳二月二十七日未時,配潛邑郡庠生李元勛公女生於洪武二十八年甲戌九月十六寅時。生子四:道圓、道壽、道清、道澄。公享年六十八卒於天順元年丙子十二月十五日巳時,妣享壽七十三終於成化三年丙戌五月十二日子時。公妣合葬懷邑淥水谷家橋有碑,二〇〇八年冬至始祖遷葬安徽省安慶市宜秀區大龍山鎮桃元村三移克岱山,墓葬坐北朝南,北依山,南有洪沖水庫,風水寶地。
1907年修五譜,2007年應台灣方文玉尋根問祖到安徽省安慶市宜秀區白澤湖鄉方祠所在地並出資修六譜但不全,應江蘇省無錫方向明要求並出資20萬元(自己16萬元,其四兄弟姐妹各出1萬元)七修,2016年5月8日七修譜上午9點在安徽省安慶市宜秀區白澤湖鄉先鋒村路嘴組方崇譜家舉行宗譜發放儀式。
河南開封郡:江蘇溧陽、宜興、金壇、句容、南京、浙江淳安、桐廬、湖州、德清、富陽、江西、安徽廣德、徽州(黃山)、祁門等。
河南河南郡。河南桐柏
湖北黃岡,荊州等。
山東濟南,泰安,濟寧。
惠來揭陽。
浙江餘姚宋嶴村。浙江蘭溪女埠後方村。浙江蘭溪馬澗本鎮及溪里源。
浙江仙居縣板橋村
浙江蘭溪黃店前方村
浙江臨安三口鎮方家頭
浙江省龍泉市城北鄉,方山頭村、村頭村等
浙江開化縣蘇庄鎮唐頭村
浙江開化縣大溪邊鄉下灣方田村
安徽省黃山市歙縣
安徽省安慶市太湖縣天台方沖、小池白銀、城西方洲等
安徽省安慶市望江縣
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廟邊方村、塔上方村
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
安徽省安慶市宜秀區
安徽省舒城縣方畈村

入譜資料


安徽省安慶市宜秀區坨埂方氏,堂號詒謀堂,907年修五譜,2007年應台灣方文玉尋根問祖到安徽省安慶市宜秀區白澤湖鄉方祠所在地並出資修六譜但不全,應江蘇省無錫方向明要求並出資20萬元(自己16萬元,其四兄弟姐妹各出1萬元)七修,2016年5月8日七修譜上午9點在安徽省安慶市宜秀區白澤湖鄉先鋒村汪堂組方崇譜家舉行宗譜發放儀式。
根據公元1924年(民國十三年)湖北黃岡籍方本仁將軍倡議創修之《方氏聯宗統譜》,1995-1997年湖北孝感方××、方××等發起編纂之二修全國《方氏聯宗統譜》為線索,參考福建省雲霄縣雲陽聯誼會方福林、方建寅、方賦水等編纂之《雲陽方氏譜牒》,福建福清市龍田方氏宗祠理事會、方氏宗親聯誼會方守祥、方友彬、方家章等根據明代方元會重修《莆陽金紫方氏族譜》及福州十邑方氏宗親聯誼會提供的各地譜牒世系等編纂的《六桂方氏源流》,河南固始《金紫方氏族譜》,河南禹州河南堂《方氏源流總圖》、湖南平江《方氏光源族譜》、湖南郴州桂東文房《方氏族譜》、江西廣昌致申公支系《方氏六修族譜》、《南昌方氏支譜》以及幾十個省市有影響力的《方氏宗(族譜》若干套等為骨架,加上此次參與之支系提供的本支《方氏宗譜》,按統一要求整理到位之譜料為主要內容,上溯至清代方祖善、方大成等編纂的《歙淳方氏柳山真應廟會宗統譜》、宋代方桂森公纂修之《漢歙丹陽河南方氏衍慶統譜圖譜》、西晉方藏公纂《西晉詔定方氏歷代譜志》,等歷朝欽定的《方氏宗譜》,並依據史籍、方誌和參考國家珍藏的吾族歷史資料編纂而成,全書約400萬字。

流傳字派


一、安徽省安慶市宜秀區坨埂方氏,堂號詒謀堂。
1、詒謀堂:安徽省安慶市宜秀區白澤湖鄉先鋒村路嘴組方祠坨埂方氏,現分佈美國等海外國家,台灣、江蘇、湖北均有坨埂方氏後裔。
始祖法斌公,字枚臣,生於明洪武二十三年己巳二月二十七日未時,配潛邑郡庠生李元勛公女生於洪武二十八年甲戌九月十六寅時。生子四:道圓、道壽、道清、道澄。公享年六十八卒於天順元年丙子十二月十五日巳時,妣享壽七十三終於成化三年丙戌五月十二日子時。公妣合葬懷邑淥水谷家橋有碑,二〇〇八年冬至始祖遷葬安徽省安慶市宜秀區大龍山鎮桃元村胡屋山,墓葬坐北朝南,北依山,南有洪沖水庫,風水寶地。
2、1907年修五譜,2007年應台灣方文玉尋根問祖到安徽省安慶市宜秀區白澤湖鄉方祠所在地並出資修六譜但不全,應江蘇省無錫方向明要求並出資20萬元(自己16萬元,其四兄弟姐妹各出1萬元)七修,2016年5月8日七修譜上午9點在安徽省安慶市宜秀區白澤湖鄉先鋒村路嘴組方崇譜家舉行宗譜發放儀式。
3、坨埂方氏派字:一世—法(法斌公,子四:道圓、道壽、道清、道澄);二世—道(道圓,子三:月山、月明、月亮);三世—月、常(月山,子一:瑾);四世單號-(瑾,子十:仁爵、仁綬、仁禮、仁安、仁榮、仁恩、仁朋、仁科、仁聲、仁選);五世—仁、得(仁禮,子四:樓、祝、棣、梓);六世單號-樓、祝、棣、梓(樓,子五:嘉貞、嘉裕、嘉禪、嘉祜、嘉乇tuo【金字旁】);七世—嘉(嘉裕,葬李家嘴路宅前。子三:浙、湣、浚);八世單號-浙、湣、浚(浙,葬花山。子六:應甲、應元、應考、應聘、應試、應第);九世—應、啟(應聘,子三:士宏、士毅、士睿);十世—士、端士、以(士睿,子四:之炡、之爍、之煠、之煙);十一世—(之煙,承繼二兄之爍三子顯珞為嗣);十二世—(顯珞,子五:奕愧【金字旁】、奕鋾、奕錄、奕琢、奕鎔);十三世(奕鎔,子六:永茂、永岱、永林、永佩、永年、永安),方嘴共此十三世祖;十四世—(永岱,子八:傳福、傳祿、傳壽、傳雙、傳全、傳財、傳喜、傳道);十五世—(傳財,承繼傳全四子盛朋為嗣);十六世—(盛朋,子五女二:在華、在義、在明、在朋、在年、長女適吳,次適蕭);十七世—(方在年,子二女一:方崇根(章根)、方崇才(章才)、方桂琴);自方崇根開始十八世也。十六世起,派字才擬成有序的五言詩。坨埂第十四世—第五十五世及對應統譜世系第五十一世—一百九十世派字:永(炎)傳(農)盛(傳)在(孝)崇(胤)文(天)世(震)隆(建)興(奇)積(功)善(寧)家(輔)詩(元)書(黃)承(政)福(首)蔭(開)禮(崇)義(讓)著(風)才(中)華(州)俊(山)英(競)懷(秀)大(江)志(左)立(葉)業(爭)建(榮)功(遠)勛(聖)強(明)本(先)開(友)流(前)遠(賢)孝(回)親(舜)報(朋)國恩。
二、江蘇溧陽、宜興、金壇、句容敦睦堂方氏,始遷祖為方桷,後世分為貴一公、貴四公、貴二公、貴五公、貴三公,各房自行排行。
湖北黃岡立本堂方氏,始遷祖為方萬一(元末)。兄弟
九人方萬二、方萬三、方萬四、方萬五、方萬六、方萬七、
方萬八、方萬九因避元末戰亂,自江南豫章豐城遷至黃州府。
后因韓福通倡亂,屠陷蘄黃等處,兄弟星散僅萬一公、萬二
公、萬七公之後人仍居於黃。萬一公支下流傳字派1至60世:
01世至10世:萬省元福鉅,志勝添鳳一;
11世至20世:應逢希世思,懋極道昌華。
21世至30世:大學先明德,繼之以新民;
31世至40世:其成在止善,宗緒乃克行。
41世至50世:物格後知至,身修必意誠;
51世至60世:齊家治國本,天下樂太平。
萬七公支下流傳字派:
01世至05世:萬召太人廣;
06世至12世:仕玉本紹目應登,
13世至19世:養獻觀之日崇輪,
20世至26世:一恭志同修顯上,
27世至33世:來遲進作世逢成,
34世至40世:衣冠疊侶天顏觀,
41世至47世:甲第聯綿海內名,
48世至54世:運會璇推尊道德,
55世至61世:風隆永遠播瓊瑛。
註:06至61派是明成祖皇帝賜予方氏萬七公支系,「五十六字派」是明朝殺了方孝孺之後,朱棣即永樂皇帝見到湖廣羅田萬七公之裔方進趕考,認為方家還有後代,又感到株連方孝孺十族有懺悔之意,即給考上進士的方進寫了56字的詩句,該支就用作修譜取名的字派,己流傳至今。五十六字從該支六世即總系135世啟用,現最晚輩已用至「進」字,即該支29世、總系158世。
方氏統譜總派:
統是炎軒胤
珠聯肇丕基
粹威張壯武
寧靜樣和怡
田野思勞力
官庭懍惠慈
吾儕均勉勵
親睦足綱維

譜序


一代

古者設官以奠世族固合天下之公卿大夫士庶俾知尊祖敬宗收族其親睦化民一道同風之意至
深且厚也唐宋以來其法寢衰眉山蘇氏廣陵歐陽氏始以其族屬輯為一書一時士大夫效之各親
其親各祖其祖而宦籍表記較前代為尤詳我族 連源公元祐中御史代有才名 逢辰公保佑間
吏部尚書以忠直其顧紀載之寶亦必有比美歐蘇者惜乎南宋以後一攝於遼再逼於金終滅於元
戶口之存者百不獲一而昔年之記載亦寥匕無歲矣 元季萬一公由江右遷黃曆十餘世椒衍瓜
綿文人蔚起雖各有傳記而卷貼未成 明萬曆乙巳歲一仁公 一奇公劍修譜稿片十一世未編
之序一旦條分縷析洵可謂 萬一公之肖子賢孫而後世之指南寶鑒也然其遺亡散佚者已不可
復考矣
國朝道光癸卯歲 極榮公重其事而未竟同治癸亥歲 道修公昌福公復續輯成卷圓紀井然似稱
明備然所載 萬一公遞至 福四公生四子 長辰鉅鐸居還和 次鉅監居九江 三鉅鉦不可
考 四鉅銓居夢義則可考者確有三支何但云長之後生四子數 亮公 庸公 顯公 得公
亮公之後遷居松楊耶 庸公之後仍居楊泗沖 顯公之後遷居神角橋 得公之後居橋梓畈而
九江夢義二支竟一無所紀乎從可已時代雲遙播遷靡定遺忘乘誤在數公誠莫可如何而不行之
所以不果也況今去癸亥續輯之世近四十年其或謬必有甚於昔日者裔孫也晚敢不度德量力以
自取戾乎然偶念數公墨稿現有可憑乃逡巡畏縮不欲任咎更數十年後舉數公之說亦將付之烏
有矣其咎又將誰任耶愛不避還越逐支采輯取數公原稿參以各房舊紙與夫墓誌碑銘一切有裨
於譜事者無不旁搜而互證之其已安者筆之書其未安者關其疑難生卒葬所遺漏亡丁不無遺憾
然於古者敬宗收族之義數公承先啟後之心或不至大相刺謬也至一世為期遞傳而遠續之是又
望繼起之賢能者焉茲當譜牒告竣謹歷敘始末以示來茲雲
皇清光緒二十七年歲次辛丑 仲春月 穀旦
三房經管採訪盍族人等重刊

二代

學者生千載下往往論古人言行如目及事益其有歷史存焉故世家巨族鐫譜牒史者所以紀曆代
之王綱譜者所以編一姓之宗脈序尊卑分少長別同異定親疏前者創之後者因之繼繼繩繩俾累
世淵源可溯譜之關係豈不重哉考之貴分家乘光緒辛丑經一修迄今四十餘年支族丁繁生娶孔
多卒葬弗少若不鐫之譜牒年湮代遠文獻無徵且國體改更潮流變幻新政策者均以人民平等世
界大同長長親親之義廢然殆盡倫理之壤曷忍言哉茲者倭寇潛消國家初奠盍族諸公是以有滄
桑之慮歲丙戌入祠義刊俾榮甫公董率其事一時督理經費者玉田華炳柏山也司主稿任編修掌
文篇勤採訪嚴校對偉卿河清厚卿光華華謙子鳳指南仲敏月臣獻廷寶山暨各房執事諸先生各
精乃職各盡乃心越正月而投稿歲三月而譜成非諸公之力祖宗之靈曷能成之易也非敢謂蟬聯
有緒鱗次無訛上可告無罪於祖宗下可信無慚於族眾不過彙編眾稿續完成帙而已願於族讀斯
譜者得以知家約家規領茲家訓孝弟之心油然而生敬其所尊愛其所親倫理於焉勿墜孔子成春
秋而亂臣賊子懼則是譜也故孫總理開端日民族亦存以正人心維世道回敗俗挽頹風由民而國
由遠而遠黎民於變不獨為家族幸且為天下幸也是為序

三代

家譜家史也國家有歷史家族者也不能無史一姓之宗脈序尊卑分少長別同異定親疏承上啟下
世代淵源可溯家乘自丙戌年二修迄今五十餘載年湮代遠文獻無憑經歷次運動的洗滌無可考
證今在改革開放政策下今春由少東公統率其事管理經費者學文學想司主稿任編修勤採訪嚴
校對大火南山大興少英大粗大善大桂學濤學金學斌學熾學志學安學明新平暨各房代表諸先
生各精乃職各盡乃心三月而投稿十月而譜成非諸公之力祖宗之靈哪能輕易成功今上可告無
罪於祖宗下可信無慚於族眾不過彙編眾稿續完成帙眾族人看后得知家約家規領茲家訓相親
相愛和睦相處遵紀守法謹記族訓今留一字不足為序

各地祠堂


詒謀堂:安徽省安慶市宜秀區白澤湖鄉先鋒村路嘴組方祠坨埂方氏,現分佈美國等海外國家,台灣、江蘇、湖北均有坨埂方氏後裔。
始祖法斌公,字枚臣,生於明洪武二十三年己巳二月二十七日未時,配潛邑郡庠生李元勛公女生於洪武二十八年甲戌九月十六寅時。生子四:道圓、道壽、道清、道澄。公享年六十八卒於天順元年丙子十二月十五日巳時,妣享壽七十三終於成化三年丙戌五月十二日子時。公妣合葬懷邑淥水谷家橋有碑,二〇〇八年冬至始祖遷葬安徽省安慶市宜秀區大龍山鎮桃元村胡屋山,墓葬坐北朝南,北依山,南有洪沖水庫,風水寶地。
1907年修五譜,2007年應台灣方文玉尋根問祖到安徽省安慶市宜秀區白澤湖鄉方祠所在地並出資修六譜但不全,應江蘇省無錫方向明要求並出資20萬元(自己16萬元,其四兄弟姐妹各出1萬元)七修,2016年5月8日七修譜上午9點在安徽省安慶市宜秀區白澤湖鄉先鋒村路嘴組方崇譜家舉行宗譜發放儀式。
敦睦堂:桂林方氏,南宋慶元二年(公元1196年),進士方桷任溧陽令,卒葬溧陽,孫子紹宗來溧守墓,後世繁衍至今800餘年,總祠敦睦堂位於5A景區天目湖桂林村,後世分五房:貴一公後裔居桂林及周邊村莊、溧陽城南方家村、城東葛渚村、天目湖橋山下、石獅廟、馮家邊、宜興和橋北庄村、高塍新莊村、上海、西安、香港九龍、澳門等地,貴一公另有分支遷徙至南京、浙江湖州、安徽廣德、江西等地;貴四公後裔居桂林及周邊村莊、台中、高雄、美國等地;貴二公後裔居溧陽城北楊庄村、溧陽南渡姜笪村、黃山村等、金壇指前標方家村、溧陽戴埠趙墅村、戴埠集鎮、宜興張渚集鎮、鯨塘董渚村、徐舍灣梗村、歸徑蒲墅村、句容袁巷上桿村;貴五公後裔居下桂林村;貴三公後裔居宜興新建段庄村、楊巷王家圩、雲南昆明、宜興城內東撒珠巷、浙江杭州、丁家頭、溧陽南渡平陵村等。
敦義堂:始遷祖諭(智盳),宋太祖乾德間自睦州桐廬白雲源(或雲自江西新建縣白雲源)遷居祁門竹溪墩。建橋於水口山下,名赤橋,之後支分派別。
敦倫堂:始遷祖秩,明洪武間以武功尉州衛百戶,由茶陵改屯湘潭縣九十二都。
敦敘堂:始遷祖沉,北宋末年自淳安白雲源遷至義烏川塘。
敦厚堂:船溪方氏,始遷祖方台生(明)。該族散居太平、祁門、黟縣、石棣、貴池等地。
敦本堂:安徽歙縣府前方氏
雅趣堂:安徽歙縣瀹潭方氏,北宋靖康之亂遷至歙縣,始遷祖汴京方子華公。明萬曆年間,武英殿大學士許國立方氏宗祠,宗祠碑文為許國所親撰,寫碑者乃賜進士第嘉議大夫南京總督糧儲戶部右侍郎、詩人方弘靜,碑額篆文為武英殿供奉管理校正書籍事務中書潘緯。
敦雅堂:始祖干,晚唐詩人,世居桐廬白雲源。
滋本堂:江蘇常州毘陵芳茂里方氏
大訓堂:浙江奉化大橋方氏
六桂堂:宋初有福建泉州人翁乾度,生有6子,分姓洪、江、翁、方、龔、汪6
姓。其中第4子分姓方,其子孫也姓方。
友慶堂:安徽桐城桂林方氏
立本堂:湖北黃岡方氏,始遷祖為方萬一(明初)。兄弟九人方萬二、方萬三、
方萬四、方萬五、方萬六、方萬七、方萬八、方萬九自江南豫章豐城
遷至黃州府,元至正十一年韓福通以紅巾倡亂,蘄黃等處盡為屠陷。
兄弟星散,萬一、萬二、萬七遂居於黃岡。其另六兄弟不知所蹤。此
為萬一子孫堂號。
永錫堂:浙江淳安,遂安。始遷祖煥,唐乾符間,避兵自桐廬白雲源徙居遂安南
墩,再遷縣城進士坊。
永思堂:浙江諸暨,暨陽。始遷祖度,世居諸暨花山白門裡,南宋淳皊元年贅高
湖湯家塾湯氏,遂別為高湖支。暨陽盧家溪方氏始遷祖堂,明後期自諸
暨陡徙居本邑盧溪。
白雲堂:安徽歙縣瀹坑方氏。
玉粹堂:湖南,臨湘,湖北,嘉魚。始遷祖皅,吳越錢氏光祿大夫,避難攜族散居
鄂岳屬邑,皅自家於臨湘小源堡天井村。傳八世岳,遷居嘉魚。
發祥堂:浙江,淳安
世恩堂:河南方氏
壯猷堂:安徽,潛山。始遷祖淵,元至正間陳友諒屯兵鄱陽,避戰火,由江西鄱
陽之瓦屑壩渡江,遷安慶?山車輞坂。
克猷堂:安徽蒙城。始祖方杲字東升,大明員外郎。明嘉靖元年(1522)由河南永城謝家湖遷蒙定居瓦埠。至今480餘年族史。子孫繁衍22代,人口已逾二萬,戶數達六千餘。
觀禮堂:浙江淳安山路口方氏
陽牧亭:浙江臨安,於潛
倫敘堂:1、浙江,寧波。始遷祖季仁,世家慈溪金川鄉,南宋淳皊間入贅四明孫氏,
徠因家焉。
2、湖南寧鄉方氏始遷祖孔成,原姓李氏,明宣德間由江西永新縣徙居
楚南寧鄉一都三區趙家河,傳至四世,值明清鼎革之際,以李姓差
徭繁重,乃改姓方。
光遠堂:
光啟堂:醴西黃崗方氏
孝恩堂:桂林方氏
河南堂:1、福建湄州、台灣(彰化芳苑)河南堂方氏始遷祖方義。
2、福建平和、台灣嘉義始遷祖方民敬(五世來台祖)、方苞(十五世)
3、長沙柞山方氏始遷祖竹泉,先世居江西浮梁縣,明朝中葉徙居長沙。
4、岳陽方氏之始遷祖澄,五代後唐同光二年,由南昌播遷岳陽;至六
世別而?沙陂、潼溪、楊林三派。
松柏堂:湖北新洲縣綠化鄉謝店邨
忠孝堂:江南方氏統宗譜。該宗望出河南,遠祖弦,官吳中,避王莽亂,因家歙
縣東鄉(即後世之淳安)。孫儲,三子,遂啟嚴、衢、徽、滁、婺、九江、
宣、池、秀州及莆田等諸派。
忠恕堂:始遷祖軫,北宋徽宗時以劾蔡京貶官鄞縣令,後謝事,挈家由閩之莆田
遷居慈溪北鳳浦;傳至十一世復由鳳浦遷居堰頭。又十世,應鳳公遷鎮
海庄市。
忠貞堂:始遷祖萬鎰、禾(一名嘉禾),明清之際由歙縣羅田鄉同遷江陰周庄鎮。
誦芬樓:始遷祖李,明洪武初年自蜀地以軍職隨西平侯沐英入滇,後釋甲歸農,
卜居晉寧州治西之?睢廠。
思福堂:安徽休寧珊溪方氏分支
重慶堂:安徽河南方氏,該族散居歙縣、涇縣等地。
恩誠堂:安徽績溪城南方安灣方氏
積慶堂:浙江臨安唐昌天水方氏
乘裕堂:浙江慈溪慈東方堰方氏
萃渙堂:安徽歙縣,浙江淳安,兩地方氏十二派
崇孝堂:湖北黃岡方氏
崇讓堂:湖北方氏,始遷祖方萬一(明)
崇本祠:
逸河堂:始遷祖彰德,南宋景炎中,見國危勢蹙,遂由杭州移家上虞縣清潭裡。
歷世既長,支分派衍,進而擴散至虞、嵊二縣各地。
敬義堂:始遷祖鳽,元朝初年自淳安梓桐源徙居壽昌城後街。
敬投堂:安徽歙縣歙西拓源方氏
聚遠堂:始遷祖景珍,北宋初年自嚴州桐廬白雲村遷至永康長安鄉化街。
聚樂堂:安徽懷寧,始祖睴,明洪武初由豫章領部頒印照下屯池州東流縣八都鄉;
傳十數世至諱德先者,復於清雍正元年由東流徙居懷寧縣西門,別為懷寧
始祖。
德馨堂:浙江淳安,遂安,始遷祖瓊,北宋咸平間自桐廬白雲源徙居遂安鳳林鄉罛
霄里大墅。
德盛堂:安徽歙縣瀹坑方氏仙源德盛堂,街川吳公嶺仙源支方氏
榴耕堂:先族為蘇州人氏,明朝洪武年間為除害平遼,引起本地為戰場,兵荒馬亂,
加之黃水奪淮,遍地無收,人逃散與傷亡。被洪武趕散於全國各地。傳至
十六世,由於文化大革命,譜牒被焚,遂亡其先世記載。1998年乃公議從
安徽的龍崗,江蘇的卞塘、崗坂、南望三地始緒,簡要分三大門重修家譜
世德堂:江蘇常州、揚州、高郵、安徽天長方氏
風雅堂;浙江蘭溪女埠前方村
方正堂:浙江省建德市大慈岩鎮上吳方村
永同公祠:浙江開化縣蘇庄鎮唐頭村
太和堂:浙江開化縣大溪邊鄉方田村
正學堂: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葛塘街道東方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