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教師

社會學概念、鄉村教育師資力量

鄉村教師是指在鄉村學校工作的教師,出現於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為解決農村教育問題,各級政府採取措施,大量招收鄉村教師。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要求:(一)全面提高鄉村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師德水平;(二)拓展鄉村教師補充渠道;(三)提高鄉村教師生活待遇;(四)統一城鄉教職工編製標準;(五)職稱(職務)評聘向鄉村學校傾斜;(六)推動城鎮優秀教師向鄉村學校流動;(七)全面提升鄉村教師能力素質;(八)建立鄉村教師榮譽制度。

”十三五“時期,中國鄉村教師35歲以下教師佔43.4%,本科以上學歷佔51.6%,中級以上職稱佔44.7%。2015—2019年,中央財政投入100億元,實施國培計劃中西部項目和幼師國培項目,培訓鄉村教師校長950萬餘人次。近5年來,中央財政安排鄉村教師生活補助獎補資金207.74億元,惠及中西部725個縣8萬多所學校近130萬名教師。

簡介


照片
照片
鄉村教師是農村教育“活的靈魂”,是農村學生睜眼看外部世界的“第一面鏡子”。他們地位的變化,事實上與鄉村社會對待讀書的態度直接相關:鄉村教師的地位愈高,農村家長和學生對通過讀書改變命運,以實現階層向上流動的認同度也就愈高;反之,則愈低。可見,讓全社會賦予鄉村教師這個群體本應擁有的崇高地位,絕不僅僅關乎這個特定群體自身的光榮,更關乎鄉村社會與農家子弟對待知識的態度,關乎底層社會對未來的期望。然而,作為一個龐大的知識群體,當前鄉村教師的地位總體不高,這背後有著複雜的社會因素。
從外部來看,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推進和廣大農民經濟地位的提升,鄉村教師的經濟和文化地位均受到一定衝擊。由於多年來城鄉教育發展差距的存在,鄉村教師已很難滿足鄉村社會日益多元化和優質化的教育消費需求。“城鄉分殊已致流動固化”“激勵缺位已致職業倦化”“待遇低下已致負擔沉化”“道統剝離已致功能窄化”“原創不足已致話語弱化”的鄉村教師,很難在鄉村社會獲得地位認同,更遑論全社會發自內心的尊崇了。
從內部來看,作為一個群體,鄉村教師這一崗位無疑具有“超穩定性”,但鄉村教師個體卻具有明顯的“強流動性”。一些教師憑藉個人實力或人脈關係脫離了教師崗位,這給仍在堅守的鄉村教師造成了額外的精神壓力,使得堅守者在教育內部空間也找不到足夠的尊嚴感。社會各界對鄉村教師群體的幫扶行為和同情話語,固然有用且必要,但客觀上也在不斷印證著鄉村教師的弱勢地位。另外,隨著農村學校布局結構調整的“重心上移”和鄉村教育的“選擇性消費分層”,底層農村學校的優秀生源不斷流失,這樣的客觀現實使得鄉村教師很難在教育教學績效考核中獲得職業成就感,結果更容易產生職業倦怠。這種惡性循環一旦形成,會進一步助推外界對鄉村教師群體的輕視。
鄉村教師要擺脫當下的地位之困,亟須對症下藥。從社會大結構來看,隨著鄉村社會的發展,農村家長和學生教育需求的提高,鄉村教師必須正視由此帶來的新挑戰。首先需要走出與村落空間相互劃界的“文化城堡”——鄉校,不僅要成為書本等普遍性知識和形式理論的專門提供者,更需要成為地方性知識和實踐理論的生產者和發掘者,使鄉村教師擺脫懸浮的狀態而真正內嵌入鄉村社會。這就需要打破教育常規,實現教育與社會的深度融合。筆者建議,第一步是突破人事管理壁壘,放寬教育系統內部對鄉村教師的管理,由黨委和政府組織部門、人事部門參照“第一書記”的精準扶貧掛職模式,將鄉校教師分散至所在鄉鎮的村組擔任“教育書記員”或“教育委員”,為鄉村教師與鄉土社會的深度融入、生成實踐知識奠定基礎,讓鄉村教師能夠在鄉土實踐中真正形成本土化的原創教育理論和實踐。
照片
照片
從制度層面來看,提高鄉村教師待遇已迫在眉睫。要實現鄉村教師“引得來”“留得住”“幹得好”“有發展”,無疑需要一攬子的系統性制度設計,其中收入分配製度中待遇的“增量性提高”和合理的“存量型分配”尤為關鍵。未來中國鄉村教師需要從政策層面明確“以崗定薪”,邊遠艱苦地區的教師崗位薪酬設置應在本地具有足夠的競爭力,各地要制定明細的崗位工作計劃,並接受專業化的過程評估和結果評估。
通過公共治理結構改革,國家和地方設立創新項目和特殊崗位時,要引入具有創造力和執行力的思想家、實踐者,打通高等教育和基礎教育的制度分界線,在農村合理布局高校,打通高校教師、中小學鄉村教師和外部民間力量之間的壁壘。筆者期待開展新鄉土中國框架下的教育改革試驗,有像晏陽初、梁漱溟陶行知一樣的鄉村教育大家在未來湧現出來,從而以鄉村教師的內生實力,提高全社會對其地位的認同。

支持計劃


2017年3月12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就“教育改革發展”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指出:
我們國家現在有300萬鄉村教師,他們是我國基礎教育的脊樑,尤其是我們農村孩子成長的園丁。2015年出台了《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這個《計劃》在我們共和國的歷史上是第一個關於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計劃,意味著鄉村教師隊伍的建設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這個《計劃》實施以來,教育部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鄉村教師隊伍的建設。由於歷史、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的原因,我們鄉村教師短缺,這個問題非常嚴重,集中表現就是三件事,教育部在圍繞這三個問題出台政策和措施,加強鄉村教師隊伍的建設。
一是要“下得去”。鄉村教師短缺突出表現是“下不去”。《計劃》頒布以後,深入實施“特崗計劃”,這是專門針對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在全國範圍內招收畢業生到鄉村去工作。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鄉村教師短缺的問題。連片特困貧困地區和265個連片特困貧困地區之外的省貧縣都納入了這個範圍。
二是“留得住”。下去了留不住,干一段時間就走了,“特崗計劃”也有這個問題。解決留不住這個問題,主要有三招。第一招中央財政投入了52.53億元資金,有8.1萬學校的近130萬鄉村教師受益。主要是提高補助,讓他們在鄉村從事教育勞動得到相應的補償,大體上人均是300元左右。一些省財政拿出資金投入,標準比較高,最高的1500元。這是解決經濟範圍的。第二招是在全國建了有40萬套周轉房,為這些鄉村教師、特崗教師建的周轉房,讓他們住在條件比較好的地方,能夠安心地在那裡工作。第三招是提高他們的榮譽。我們向106萬30年以上在鄉村從教的老師頒發了榮譽證書,這在共和國歷史上是第一次。這麼大規模地頒發榮譽證,就是想通過這樣的精神獎勵,營造教師在鄉村從教的濃厚氛圍,讓他們有職業的榮譽感。這叫做解決“留不住”的問題。
三是“教得好”。就是解決“教不好”的問題,這主要是質量問題。我們採取一些措施鼓勵水平比較高的校長教師向鄉村流動,這有經濟措施也有保障條件的措施,鼓勵他們流動。還有一個措施是培訓,培訓的關鍵是學校得有一個好校長,我們這兩年培訓校長380萬人次,不斷地給他們培訓,讓他們提高管理和教學的水平。有一個好的校長帶著一幫老師,這個鄉村的教學水平會逐步地提高。下一步,我們要繼續貫徹落實好鄉村教師計劃,同時還要解決一個問題,就是儘可能向村小和教學點傾斜,還有解決鄉村教師和城市教師編製問題,城鄉統一編製標準。另外是下功夫解決好“長不高”的問題。所謂“長不高”的問題,就是要從制度上解決他們評職稱這樣一些職業發展問題。做好制度安排,經過一段時間,我們鄉村教師短缺問題就會得到較大的緩解。

計劃實施評估


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以下簡稱《支持計劃》),從鄉村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水平、補充渠道、生活待遇、編製標準、職稱評聘、交流輪崗、能力素質、榮譽制度八個方面打出了一套“組合拳”,提高鄉村教師待遇,解決鄉村教育薄弱問題。
鄉村教師[社會學概念、鄉村教育師資力量]
鄉村教師[社會學概念、鄉村教育師資力量]
2016年12月,受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委託,東北師範大學中國農村教育發展研究院承擔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實施評估課題,評估課題組對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數據進行分析,並對浙江、江西、湖南、雲南、寧夏5地進行深入調研,收回鄉村教師問卷5300份。《報告》顯示,中央及地方政府多措並舉,定向施策,精準發力,31個省份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均出台了實施辦法,鄉村教師獲得感大幅度提升,從教意願更強,工作積極性更高,“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基本形成。“我們發現,鄉村教師現在從教意願更強、工作積極性更高了。”課題組組長、東北師範大學中國農村教育發展研究院院長鄔志輝說。
鄉村教師王雲新關注的職稱評聘問題在《報告》中也得到體現。《報告》指出,近年來,職稱評聘切實向農村傾斜,評聘條件更加科學合理。全國已有22個省份明確提出,對長期在鄉村任教的在編在崗教師,達到相應職稱條件和資格的,可不受崗位數量限制參加高、中級教師職稱評聘。同時,各地鄉村教師職稱評聘時不作外語成績(外語教師除外)、發表論文的剛性要求,更加關注教師的教學實績和教育貢獻。
鄉村教師[社會學概念、鄉村教育師資力量]
鄉村教師[社會學概念、鄉村教育師資力量]
除職稱評聘傾斜外,鄉村教師生活待遇也全面提高。《報告》指出,廣西、寧夏、青海、四川、甘肅、廣東、浙江等省份擴大了政策的實施範圍。2016年全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生活補助共投入補助資金44.3億元,比2015年增加了9.9億元,提高了22.8%。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實施縣中,人均月補助標準達到或超過400元的縣佔25%,與2015年相比提高了11個百分點。
這一點,甘肅省教育廳副廳長徐宏偉感受尤其深刻,他介紹說,甘肅省將落實鄉村教師生活補助納入省委、省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強力推進。在國家實施集中連片貧困縣鄉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生活補助政策基礎上,結合實際需要擴大鄉村教師生活補助發放範圍,將實施範圍從集中連片貧困縣擴展到插花型貧困縣,補助縣區達到75個縣;實施對象由鄉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師擴展到鄉村幼兒園教師,5年來共發放生活補助資金超過13億元。為此,2016年甘肅省連片特困地區鄉村教師生活補助發放資金總額在全國22個實施省份中位居第一。
這一系列舉措都旨在讓鄉村教師能“留得住”,但“下得去”的問題同樣值得關注。對此,《報告》指出,各省份鄉村教師補充渠道趨向多元,初始配置質量明顯提高。在“特崗教師”政策的基礎上,省級統籌新機制初步建立,湖北、青海、江西等省份均建立了省級統籌、招聘鄉村教師的補充機制。比如,2016年湖北就統一招聘鄉村教師6477人。
“特崗教師、定向培養的師範生每年都會按需分配到農村學校,他們的到來改變了學校某些課程無師可教的窘境。”湖南省永順縣靈溪三小教師向紹富深有感觸:“我所在的學校,現在每個學科都有一名科班出身的老師去教學。”因為有了科班教師,學生們相繼在全縣的學生書畫、科技比賽獲獎。
“下得去”“留得住”的問題正在逐步改善。針對“教得好”這一問題,《報告》顯示,兩年來,各地培訓力度逐步加大,培訓方式更為多元。甘肅、貴州、浙江、廣西、重慶等省份因地制宜,採取頂崗置換、網路研修、送教下鄉、專家指導、校本研修等多樣化培訓模式,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調查顯示,近80%的參訓教師認為培訓效果良好。
湖南省永順縣是評估報告重點調研的縣份之一,該縣教體局局長向琳告訴記者,在縣財力嚴重不足的情況下,他們勒緊腰帶保障師訓經費投入,近三年來財政預算安排師訓費近900萬元。“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須有一桶水。教師如果不學習、不培訓,這桶水就會‘蒸發’,變成‘半桶水’甚至枯竭。我們必須多措培優,讓隊伍強起來。”向琳說。
本次報告會既是對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實施前期成績的總結,也是對實施中期面臨困難和問題的審視和研究。對此,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藍建、北京師範大學教授袁桂林、華中師範大學教授范先佐、首都師範大學教授王海燕等對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提出許多建議。
“面對鄉村教師一定要出台真招、實招、管用的招,要真正回應他們的關切,提升他們的待遇,讓鄉村教師有滿滿的獲得感。”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王定華在會上表示。

發展報告


2019年1月13日,東北師範大學中國農村教育發展研究院在京發布《中國農村教育發展報告2019》。報告顯示,我國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成效明顯,師資隊伍向好發展。

教師人數


2019年2月,教育部新聞發布會,截至2018年底,全國共有鄉村教師290多萬人,其中中小學近250萬人,幼兒園42萬多人,40歲以下的青年教師佔58.3%。

探索實踐


教師是我國教育教學發展的關鍵,而教師的專業發展則成了影響教育事業發展的關鍵性因素。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社會各界對教師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關係我國農村教育發展的鄉村教師,其專業素質更加值得關注。本文首先從地區發展不均衡、總體發展水平較低、充滿內在發展動力、受外部因素制約等方面,探究了鄉村教師專業發展的現狀。又在此基礎上從組織多樣化的發展活動、創作外部保障條件、促進教師自主發展等方面,思考了鄉村教師專業發展的具體策略。
我國農村發展主要依靠工業對農業的反哺,以及農業自身的潛力挖掘。在此基礎上將城鎮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並構建以城帶鄉、以工促農的新型發展機制,進而形成良性發展格局。教育作為影響城鄉發展的重要因素,長期以來發展相對緩慢,這直接制約了我國現存經濟的發展。因此,若要為鄉村發展提供動力,就必須關注鄉村教師發展。此外,隨著城鎮化的不斷推進,許多人都嚮往城市,鄉村逐漸被邊緣化,這導致鄉村教育出現一系列不容忽視的問題,鄉村教師的專業發展也受到嚴重影響。可見,要推動鄉村教育的進一步發展,就必須尋找促進鄉村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一、鄉村教師專業發展現狀
1、教師專業發展不均衡
首先,目前,相較於鄉村女教師,男教師的發展水平顯然比較高,在專業能力和知識方面表現的尤為明顯。其次,不同教齡的教師知識儲備有明顯差異,教齡越大專業水平越高。而兩年以下教齡的年輕教師專業水平相對較低。再次,職稱較高的鄉村教師專業水平也比較高,不同職稱的鄉村教師在師德、專業理念、專業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差異,職稱越高,專業知識積累越豐富。此外,相較於鄉鎮學校的教師,農村教師專業發展更好。同時,不同學科的鄉村教師在專業發展方面也存在差異,總體而言,英語、體育、地理等學科的教師專業發展水平相對較低。
2、總體發展水平較低
目前,我國許多鄉村地區的教師在專業知識、專業能力、職業道德等方面都處於中等水平,且許多鄉村教師整體水平較低。調查顯示,許多鄉村教師認為自己在上述三方面仍存在提高空間,此外,在信息技術運用方面也需進一步發展。可見,若要提高鄉村教育質量,培養出更多符合社會需求的優秀人才,仍需要提升鄉村教師的專業水平。
3、充滿內在發展動力
調查顯示,59%的鄉村教師認為自己熱愛教育事業,且將教師視為一份光榮的職業,64%的鄉村教師則認為自己的專業發展是為了學生。這表明鄉村教師存在內在發展張力。但當前鄉村教師工資待遇低、教育資源匱乏等問題都在消磨教師的內在張力。調查顯示,許多鄉村教師都認為工資待遇偏低。可見,目前我國鄉村教師發展的內在張力缺乏必要的外在支持,這導致內在張力得不到充分發揮。
4、受外部因素制約
許多鄉村教師反映,社會各界支持不夠、工作壓力較大、工作環境較差,這些因素都成為制約鄉村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問題。目前,我國的城鎮化進程雖然不斷深入,但不可否認,我國鄉村教育資源仍然相對匱乏,例如,鄉村學校未設立圖書館,限制了教師和學生的閱讀量。此外,近年來我國農村人口外出務工人員較多,其子女多寄宿在學校,這在無形中增添了鄉村教師的負擔,延長了教師的工作時間,制約了鄉村教師的專業發展。
二、鄉村教師專業發展的具體策略
1、組織多樣化的發展活動
首先,要根據鄉村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在要求,為他們提供多種形式的培訓機會,相關部門也應當切實關注鄉村教師的專業發展需求,並組織多樣化的培訓活動。此外,還要遵循公正、公平的原則選拔培訓對象,為符合要求的鄉村教師提供培訓平台。調查顯示,我國鄉村教師參加縣市級培訓的人數較多,但參加省級或國家級培訓的卻相對較少。其次,還要依據鄉村教師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培訓目標,並設置針對性課程,要通過培訓有效提高鄉村教師的專業技能、職業道德和專業知識儲備。同時,還應當根據培訓的主題設置多樣化的課程項目。例如研討性和實踐性考察、文獻閱讀形式講解、專家講座、管理理念培訓等。還可以用分組作業的形式促使鄉村教師掌握基本教學技能。也可以運用班級文化、開班儀式、項目案例管理等形式,提升鄉村教師的教學管理能力。再次,也可以建立鄉村教師共同體,這要求他們擁有共同的目標,即教學工作的順利完成和教師的共同成長。這些目標不僅可以培養教師的責任意識,還能夠增強教師的團隊合作意識,加強鄉村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同時,還要加強鄉村教師的交流溝通,交流的內容不僅要包括識別、學習、修正等信息,還要包含鄉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在交流的基礎上共同探索,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此外,鄉村教師之間也可以展開互相評課活動,及時發現他人在教學過程中的兩點和長處,並積極學習和採納,進而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資源共享也是促進鄉村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鄉村教師應當從不同的廣度和深度加強與本校或其他學校教師的溝通交流,進而實現優勢互補。
2、創作外部保障條件
教育資源既包括物質因素,也包括人力因素,主要有教育知識、教師資源、教育設施、教育經驗、教育資產等。物質資源的分配既要考慮鄉鎮物質水平,也要參照學習的實際需求和規模。這些物質資源是鄉村教師專業發展的物質條件。因此,鄉村教育部門應當加大對學校的物質投入,為鄉村教育的發展創作有利條件,最大限度地縮小農村與城鎮學校的條件差距。人力資源則是一項循序漸進的長期任務,根據對鄉村教師的調查表明,六成左右的鄉村教師認為鄉村資源匱乏是影響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因素。目前,我國許多鄉村學校缺乏媒體設備,教室破舊甚至殘缺,許多學校沒有圖書館。這不僅影響了鄉村教學質量的提升,也制約了鄉村教師的專業發展。相較於城鎮教師,鄉村教師沒有豐富的專家資源、豐厚的收入、相應的學習經驗。這無疑將嚴重影響鄉村教師的工作積極性。需要強調的是,教育資源的均衡分配,並非是指讓每個鄉村教師和學生享有相同的教育設施。更重要的是讓鄉村學生享受同等的教育關懷,教師的專業程度也應當均衡發展。若要實現鄉村教育資源的均衡發展,首先要在經費投入方面向鄉村傾斜,合理分配地方教育經費,促進農村學校的標準化建設,進而為鄉村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條件。其次,還要為鄉村教師提供相應的補貼,提升鄉村教師的生活條件。除此之外,鄉村學校也應當監督管理教師的教學活動,督促教師充分利用教學時間,指導鄉村教師在有效時間內完成作業批改和教案撰寫等工作,進而提高鄉村教師的工作效率,為其專業發展預留時間。同時,鄉村學校還要組織教師統一進行校本培訓活動、反思活動、教研活動和教學觀摩,增強鄉村教師工作的系統性和條理性。此外,還要鼓勵鄉村教師利用課餘時間自覺提高自身素質,加強自我教育和反思。指引鄉村教師自主構建和諧的校園氛圍,設置科學的教師評價體系。通過這些引導和鼓勵可以幫助鄉村教師從事務性、常規性任務中解放出來,自覺輕鬆地投入到專業發展中。
3、促進教師自主發展
首先,要增強鄉村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在動力。這就要求相關部門要認真分析鄉村教育環境。明確鄉村教師在推動鄉村教育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當前,我國鄉村教師資源缺乏,這顯然會影響鄉村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同時,這也加大了現有鄉村教師的負擔,導致他們沒有多餘時間和精力進行專業學習和提高。其次,教師還要準確評估自身的專業發展水平。鄉村教師要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總結自身存在的問題,及自己的專業發展水平。並為自己制定合理的專業發展目標,且在此基礎上尋求合理的發展途徑。需要指出的是,鄉村教師若要真正實現專業發展,就必須立足教學實踐,在實踐中不斷反思和進步。再次,鄉村教師還要提升理論修養,多讀書,讀好書。相關部門則要為鄉村教師提供豐富的文本資料。調查顯示,當前我國許多鄉村學校根本沒有建立圖書閱覽室,教師的閱讀資料十分匱乏,這無疑將嚴重製約教師基礎知識的積累。部分教師甚至呼籲社會各界為鄉村捐贈自己不再使用的閱讀資料,這不僅反映了當前鄉村學校辦學條件的簡陋,也表明鄉村教師渴望提升自我的願望。當然,相關部門也應當轉變鄉村教師對閱讀的認知,引導他們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授者,應當具備豐富的知識儲備,而閱讀則是獲取知識的有利途徑。鄉村教師不僅應當閱讀與教學相關的專業知識文本、教學方法書籍,還應當涉獵社會學、哲學和心理學內容,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視野。社會的不斷變化,學生身心特點的轉變,都要求鄉村教師要及時更新自身知識儲備,因此,閱讀對鄉村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此外,鄉村教師還應當採取多種途徑內化文本知識,將閱讀獲得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操作能力,進而用這些知識指導實踐,並接受實踐的檢驗。只有這樣才能不斷鞏固和夯實自身的專業知識,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和能力,實現自我專業發展,促使自己成為符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教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