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建豐

鞏建豐

鞏建豐(公元1673年--公元1748年)前清教育家,伏羌縣(今甘谷縣)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中進士,歷任翰林院檢討、國史館攥修、雲南學政、侍讀學士。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告老還鄉,以講學著書為樂,學生數百人,人稱“關西師表”。

生平簡介


鞏建豐(公元1673年--公元1748年)漢族,清朝教育家,伏羌縣(今甘谷縣)人。鞏建豐謙謹好學,7歲能詩,10歲能文,21歲入泮。多次鄉試不第后,在縣城柳湖濱開館授徒。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鞏建豐參加陝甘鄉試,主考官余長策贊其文“有儒者氣象”。中舉人後,赴京會試和殿試,兩試皆中。因德才兼優,又擅長詩文書法,選為庶吉士,入庶常館深造經史、詩詞和滿文翻譯。三年散館后授翰林院檢討,后升編修。

成就影響


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適逢康熙帝六十大壽,故特設“萬歲恩科”取士。年屆四十的鞏建豐遂赴西安參加鄉試,結果中舉。旋即又赴北京參加會試和殿試,兩試皆捷,賜進士出身,官翰林院庶吉士,后授翰林院檢討,充國史館纂修官。公元1723年,雍正帝即位,鞏授任為日講起居注官。雍正帝曾對其近臣說:“鞏某持重老成,爾等講官皆當效法”每蒙差使,賜御物累累。不久升授詹事府右春坊右允兼翰林院編修。
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鞏建豐被授任為雲南省提督學政。鞏到任后謝絕請託,主試查訪,鼓勵各地興辦學校,嚴格科試製度,親自草擬了《滇南課士條約》。他還特別注意移風化俗,提倡樸素節儉之風,反對大肆操辦婚葬陋習。同於他在任內能除弊興利,持衡取士,使雲南“文化漸伸”為當地造就了一批人才。他在雲南興學取士和移風化俗之舉措,使滇人長期傳頌。“撤跡所至,人皆爭樂道之。”鞏三年任滿后升為朝議大夫,翰林院侍讀學士、殿試讀卷官。
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年近華甲的鞏建豐早己無心朝政,便以頭暈目眩為由奏請歸田事親,灑淚陳情,蒙雍正帝允許,辭官歸里。回鄉后以教學著書為務,灌園吟詩為樂,度過了他的晚年。他曾在縣城文廟建東西兩坊,教授生徒數百人。還常秦州書院講學,遠近學者紛紛登門求教,被奉為“關西師表”。在他的門下,出了諸如李南暉、胡茂等不少頗有影響的學者。

鞏建豐紀念館


為紀念這位隴上著名學者的功德,故鄉甘谷縣六峰鄉石灘村群眾,於1989年集資數萬元,擇地修建了一座“鞏建豐紀念館”,鞏建豐紀念館,位於縣城東10公里的六峰鄉鞏家石灘村,這裡依山傍水,風景優美,草木茂盛,鬱鬱蔥蔥,一派生機的風水寶地。站在村后的青龍山上放眼望去,渭河川道一派田園風光,如詩如畫。西漢宰相李蔡家祠,蜀漢大將軍姜維故里,清代翰林田樹楨府第,盡收眼底,蔚為壯觀。
鞏建豐紀念館館名由薄傑先生題寫。館內掛有鞏建豐夫婦畫像,陳列著他的著作《朱圉山人集》等歷史遺物。院之東北角辟有墓碑亭一處,其中有新立石碑五通。該館主體建築為兩層土木結構的樓閣,雕樑畫棟,起脊坐獸。四門八窗,古色古香。末代皇帝溥儀的弟弟溥傑為該館題寫的“鞏建豐紀念館”懸掛於門額之上。館內還有當代著名學者霍松林等名人題寫的匾額數面,還有一些歷史遺物和有關文物都陳列於室內。

相關典故


鞏建豐的老家鞏家石灘,坐落在甘谷縣城東五里的南山腳下,村後有一眼泉,泉水清冽甘甜,常吃這眼泉水的人皮膚細白潔嫩,因此這裡的人都很俊秀,這泉也就因此出了名。傳說這眼泉的名聲傳到宮裡,皇後宮妃們都要吃這眼泉里的水。於是,皇上下了詔書,要將此泉水作為貢品年年月月向朝廷進貢。
這一年,鞏翰林回家探親,本縣知縣去拜訪,談話之中,知縣感慨地說:“想不到你身為帝師,鄉親們卻擺脫不了進貢泉水的沉重負擔。”鞏建豐問貢泉水之事,知縣說:“這眼泉水吃了出人,朝廷要我們經常進貢泉水,一年要費好多人力往京城運送泉水,實在是百姓的一大負擔。”
鞏翰林回到朝廷,乾隆皇帝擺酒接風,鞏翰林向乾隆談了許多路上的見聞,並說:“皇上,世上的萬事萬物都會變的,就拿我家鄉向朝廷進貢的那眼泉水來說,現在也變了。”乾隆聽說貢泉的水變了,忙問:“那是變好了還是變壞了?”鞏翰林說:“味道是更美了,可是,許多人飲了后,都起了大骨節病,叫人看了甚是害怕。”乾隆說:“竟有這等事,待朕下旨,從此解貢禁飲。”
從此甘谷就免了這一項差事,人們都說鞏翰林為百姓辦了一件好事。

個人作品


鞏建豐著述甚豐,著有《日省錄》《歸田集》《靜齋集》《清吟集》《滇南採風集》《就正篇》《一軒小草並清吟》和《靜虛南北覽勝》等,後由弟子李南暉整理,編為《朱圉山人集》十二卷。《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八四評價鞏建豐:“詩文簡易,無擅勝之處,亦無駁雜之處。”另外撰有《伏羌縣誌》十二卷,因其體例規範、資料翔實、文筆流暢,為研究甘谷地方史者所推崇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鞏建豐卒於家,享年月日七十五歲。
鞏建豐從入庠登朝一直到歸田,凡三十餘年,雖目擊聲色貨利,紛華靡麗之場,但從不為之所染;雖為皇帝王將相近臣,數掌文柄,但從未以心書通朝而守故舊,清正廉潔。歸里后又有功於桑梓。為紀念這位隴上學者,甘谷縣六峰鄉石灘村群眾於1989年集資數萬元,選地修建了鞏建豐紀念館,書法家溥傑先生為館題寫了館名。館內有鞏建豐夫婦女節畫像和《朱圉山人集》等物。東北角辟有墓碑一座,其中有墓碑五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