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化

拱化

徠拱化,是西夏毅宗李諒祚的年號,歷時五年(公元1063—1067年)。

紀年


拱化元年二年三年四年五年公元紀年1063年1064年1065年1066年1067年北宋嘉祐八年治平元年治平二年治平三年治平四年契丹清寧九年清寧十年咸雍元年咸雍二年咸雍三年越南李朝彰聖嘉慶五年彰聖嘉慶六年彰聖嘉慶七年龍彰天嗣元年龍彰天嗣二年日本康平六年康平七年康平八年(治曆元年)治歷二年治歷三年

事記


西夏拱化元年(1063)七月,諒祚遣使上表宋英宗請復故賜李姓。十一月,又請宋朝恢復宋夏陝西榷場,以通互市。諒祚對宋朝採用和戰交替的手段。拱化二年(1064)七月,諒祚以遣使赴宋朝賀英宗即位時使臣吳宗受辱事,集兵攻入宋秦鳳、涇原諸州。拱化三年正月,又進攻宋慶州。宋朝遣文思副使王無忌持詔詰問,諒祚不予理會,反遣賀正使荔茂先獻表,歸罪於宋朝邊吏。同時招誘宋朝陝西熟戶投向夏國。三月,遣右樞密黨移賞糧出兵攻保安軍,進圍順寧砦。八月,復擾涇原,十一月,又同宋軍爭奪德順軍威戎堡外之同家堡。拱化四年(1066)九月,諒祚親率步騎數萬進攻宋慶州,圍大順城,三日不克,諒祚“裹銀甲,氈帽,乘駱馬,張黃屋督戰”。被宋軍蕃官趙明埋伏在城壕中的八百強弩兵飛矢注射,箭中鎧甲,諒祚奪路逃走。
自諒祚親政,一面不停止對宋朝的武力進攻;一面也不放棄同宋朝的信使往來,仍照常於宋朝正旦及壽聖節時,派遣使臣赴宋朝稱臣納貢,其目的在得到宋朝的歲賜金帛和到宋朝京城進行貿易。諒祚在攻宋大順城時中箭逃回不久,十月間又遣使向宋朝“請時服”,又請歲賜。當受到宋朝譴責之後,於拱化五年(1067)三月,遣使向宋朝納貢謝罪,保證今後謹守封疆,不再犯。這時宋朝正是神宗初即位時,也就答應講和,賜夏銀500兩,絹500匹。八月間,宋夏雙方又恢復了自拱化四年中斷了的和市。
諒徠祚親政之後,仍需在宋、遼和吐蕃等幾種勢力之間周旋。遼曾與吐蕃唃廝啰相約進攻夏,故諒祚欲結宋以為援。奲都六年(1062)八月,諒祚得知遼與唃廝啰不和,謀乘隙攻擊,引西蕃兵攻青唐敗還,築堡於古渭州,屯兵備戰。拱化元年(1063),宋朝河州刺史王韶進攻熙河,降服了洮河以西的吐蕃各部,西使城(今甘肅定西西南)首領禹藏花麻不願降宋,又受到宋軍攻掠,遂把西使城及蘭州一帶地區獻給夏。為此諒祚出兵支援,並以宗室女嫁禹藏花麻,封他為駙馬。拱化四年(1066)二月,諒祚升西使城為保泰軍,以附馬禹藏花麻為統軍令守其地。同年,諒祚又招誘了臨近西使城的河州吐蕃瞎氈的兒子木征附夏。次年,吐蕃首領拽羅缽等也率部眾投附諒祚。
正當諒祚周旋於宋、遼、吐蕃部族之間,在內政外交上頗有作為時,於拱化五年十二月突然身亡,終年僅21歲。謚昭英皇帝,廟號毅宗。

附:李諒祚簡介


李諒祚(1048年3月—1068年1月),西夏第二代皇帝(毅宗昭英皇帝)。周歲即位,母沒藏氏以太后稱制。福聖承道四年(1056年),沒藏太后死,太后兄沒藏訛龐以女妻毅宗,把持政權。毅宗十二歲開始參與國事。訛龐借故誅殺毅宗親信六宅使高懷昌、毛惟正。毅宗與訛龐兒媳梁氏有私,訛龐父子密謀欲殺毅宗;梁氏告變,毅宗在大將漫咩等的支持下執殺訛龐及其家族,又殺妻沒藏氏,立梁氏為後,結束了沒藏氏專權的局面。他以後弟梁乙埋為國相,引用漢族士人景詢等任職。他廢行蕃禮,改從漢儀,並曾向宋朝請求恢複姓李,但遭到宋朝的拒絕。他調整監軍司,加強軍備,並控制軍權,使文武互相制約。又增設漢、蕃官職,充實行政機構。不斷發兵侵擾宋邊。拱化五年(1067),誘殺保安軍(今陝西志丹)宋將。又企圖征服河湟吐蕃,乘唃廝羅與遼失和,率兵直攻青唐城(今青海西寧)。先後收降了吐蕃首領禹臧花麻及木征等,鞏固了西夏的南疆。他親附遼朝,向遼進貢回鶻僧、金佛和《梵覺經》。拱化五年十二月死。謚昭英皇帝,廟號毅宗,陵號安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