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島街道

交流島街道

交流島街道(原交流島鄉)地處遼寧省大連瓦房店市西南端。

2007年5月,大連市委、市政府做出決定,將原瓦房店市交流島鄉成建制劃歸長興島臨港工業區(現為大連長興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代管(行政區域仍歸瓦房店市),通過整合,新增陸地面積97平方公里,鹽田灘塗100平方公里,岸線97.7公里。

地理環境


交流島街道(原交流島鄉,下同)地處大連瓦房店市西南端,四面環海,面積97平方公里,由西中島、鳳鳴島、交流島、駱駝島四個島嶼組成。共有10個行政村,68個自然屯,4400戶,1.65萬人。擁有海岸線97.7公里,近淺海水域60萬畝,其中海參養殖6.6萬畝,蝦場1萬畝。2005年,鄉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342.8萬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3388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實現250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實現6606元,獲得瓦房店市農民收入“十強鄉鎮”稱號。

建制沿革


2006年,交流島鄉被大連市確定為首批農村建設示範鄉鎮。
交流島街道辦掛牌
交流島街道辦掛牌
2007年12月26日,經省、市批准,交流島鄉正式撤鄉建立街道辦事處。2008年1月2日,大連長興島臨港工業區交流島街道辦事處黨工委、交流島街道辦事處正式掛牌成立。

經濟概況


水產業是交流島的支柱產業,是瓦房店市海洋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重點鄉鎮之一。這裡盛產沙蜆、文蛤、海參、梭子蟹、海蜇等20餘種海產品,曾被國家農業部授予“中國沙蜆子之鄉”稱號。幾年來,全鄉水產業以閑置海域資源開發為重點,科學規劃,統籌發展,先後開發出沙蜆、海參、車蝦、育苗“四大基地”,並培育出沙蜆、海參、車蝦“三大品牌”。全鄉年水產品總量可達到6.6噸,實現產值5億元,全鄉已初步實現了育苗、養殖、加工於一體的水產產業化經營體系。2004年,交流島鄉被評為國家水產標準化生產基地,同時,“交流島”牌車蝦被評為大連市名牌產品,海參養殖區被評為省級現代漁業園區。
交流島地理位置
交流島地理位置
交流島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從2002年到2005年,全鄉共投資3400餘萬元,修建了總長44.4公里的5條主幹交通線,在全市率先實現了村村通;投資1090萬元,完成了總面積為7310平方米的三所小學教學樓的建設工程,使全鄉合校並班工作零完成;投資2950萬元,完成了國債項目東北防潮堤和大山防潮堤的二期工程建設任務和三座水庫的除險加固工程以及6個村的人畜飲水工程;投資600萬元,完成了全鄉220公里高低壓線路的改造,使全鄉群眾能夠安全用電。2007年,交流島全年實現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20萬元;海域使用金完成872萬元。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預計完成2100萬元,利潤實現1100萬元。全鄉10個村均已實行了村級財務會計委託代理制。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8636元,比上一年增長了21%。

旅遊資源


交流島山清水秀,風光宜人,有良好的旅遊資源優勢。島內現有前哨、洪西頭兩處自然海濱浴場,每年接待遊客上萬人次。

社會事業


交流島“三個文明”建設齊頭並進,“學習型機關”和“學習型村莊”活動蔚然成風。全鄉社會穩定,人心安定,先後獲得大連市“五個好”鄉鎮黨委和遼寧省“四五”普法工作“先進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