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黜

罷黜

罷黜,漢語辭彙。拼音:bà chù 釋義:1、廢除排斥。2、罷免;去官。

基本介紹


1、貶低並排斥。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2、罷黜百家,廢棄不用。原指排除諸子雜說,專門推行儒家學說。也比喻只要一種形式,不要其他形式。孝武初立,卓然罷黜百家,表章六經。——《漢書·武帝紀贊》漢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儒學大師董仲舒在上漢武帝的“天人三策”中,提出凡“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建議以儒家思想作封建國家的統治思想,這就歷史上所指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個建議得到漢武帝的採納,開始在長安設太學,專講儒家經典《詩》、《書》、《易》、《禮》、《春秋》等,起用大批儒生作官,從此儒家思想逐漸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
3、免除官職。

例句


1、廢除排斥。
《漢書·武帝紀贊》:“孝武初立,卓然罷黜百家,表章《六經》。”
宋曾鞏《賀元豐三年明堂禮畢大赦表》:“罷黜異端,推明極孝。”
宋 蘇轍《潁濱遺老傳下》:“罷黜諸科誦數之學,訓練諸將慵墮之兵。”
吳曾《能改齋漫錄·記事一》:“今罷黜詩賦,而使士兼習,則士不得專心先王之學,流於俗好,恐非先帝以經術造士之意。”
2、罷免;去官。
《漢書·孔光傳》:“哀帝罷黜王氏,故太后與莽怨丁、傅、董賢之黨。”
《後漢書.卷五七.謝弼傳》:今之四公,唯司空劉寵斷斷守善,余皆素餐致寇之人,必有折足覆餗之凶。可因災異,並加罷黜。
蘇軾《上神宗皇帝書》:“時張說、楊瑒、皇甫璟、楊相如皆以為不便,而相繼罷黜。”
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四十六回:“昔先元帥以曋為無勇,罷黜不用。今日曋請自試,非敢求錄功,但以雪前之恥耳。”
清 劉大櫆 《知上猶縣方君傳》:“君獨喟然曰:‘誠使賑救及一邑之民生,則余雖罷黜何憾焉。’”

釋義


1、廢除排斥。2、罷免;去官。

出處


《漢書·武帝紀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