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獅
龍獅
龍獅運動是從一種以自發性、娛樂性、隨意性為特點的傳統文體娛樂活動,逐步發展成為一項具有健身功能的體育運動項目。作為一種新興的體育運動競賽,是將傳統文化中的舞龍、舞獅民俗活動加以規則化而產生的運動,我國有全國龍獅錦標賽正規的全國性龍獅比賽。
龍獅
經國家體育總局有關部門的不斷挖掘和整理,已發展成為頗具民族特色、極具吉祥喜慶色彩和觀賞價值的體育競賽項目,國際性的龍獅比賽逐年增多。
1995年1月23日,在香港正式註冊成立了國際龍獅總會。1997年7月,國際龍獅總會在馬來西亞召開執委會和代表大會,正式決定將國際龍獅總會執委會秘書處遷至中國北京。1998年11月,國際龍獅總會改選,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張發強任國際龍獅總會主席。
中國是世界龍獅運動的發源地,龍獅運動誕生兩千多年以來,一直頗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歷代相傳,鼎盛不衰,並隨著華人的遷移而傳播世界各地。
它從一種以自發性、娛樂性、隨意性為特點的傳統文體娛樂活動,逐步發展成為一項具有健身功能的體育運動項目。舞龍舞獅運動是一項集體健身運動,它充分體現了一種民族精神,展示出一種團結力量,代表著一個民族的象徵。
在國家體育總局的領導下,隨著中國龍獅運動協會的成立。舞龍舞獅運動經過不斷的技術規範,已經走上了規範化、科學化、競技化的發展軌道。龍獅運動在世界上推廣普及得很快,特別是西方人,把舞龍舞獅看作是集中國的歷史、文化和體育於一體的運動,隨著龍獅運動的蓬勃開展,人們在實踐中不斷開拓創新,使它更加展現出其無窮的魅力,並為世界各國越來越多的人們所接受和喜愛。國際性和地區性的龍獅比賽也在逐年增多。龍獅運動作為民族傳統體育中的一項內容,它的產生和發展也是與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一脈相承的。
舞龍隊一般由14—16人組成,其中龍珠1人、龍身9人、鼓樂4人、比賽項目分為:規定套路、自選套路、障礙、競速、抽籤舞龍。比賽時間為8—9分鐘。比賽場地20x20米。
自古以來,龍是令人敬畏而又充滿神話色彩的祥物。在歷代傳說中,中國龍都是非常威猛,在想象中它在雲海濤浪中漫天遨遊的悠閑自得的神態,在洶湧浩瀚的大海中穿波逐浪,變化多端及威猛形態,非一般所謂的西洋恐龍可比擬的。
舞龍是勞動人民與美術家合創的藝術結晶品,人們掌握了技術的變化,智慧美化了龍的形象,終於使想象中的龍,通過天人合一的精神貫注,點晴開光儀式使之有了生命和靈魂的寄託,想象中的雲天火海盤旋飛舞、變幻多彩。
舞龍是一種集體的健身運動,舞者必須合作無間,動作步伐靈活敏捷,表現出龍的形態威猛又富濃郁喜慶吉祥的熱烈氣氛。
“龍珠”是龍的靈魂,並為它所修練的內丹。像魔術家手中的“魔術棒”一樣重要,千變萬化,妙在瞬刻,舞者之間的動作和步伐,須聽命舞珠者指示而行。
所以舞龍的套路以祥瑞、威猛為主。如“龍游四海”、“祥龍獻瑞”、“祥龍戲珠”、“龍騰九霄”等各種套路。
舞龍運動是中華民族的民間藝術,在它的創作過程中,包括繪畫、雕刻、紙紮等工藝。在想象中誇大地突出龍的形象,威武出神入化,美觀生動活潑,這條通過藝術而製成的龍,匠心獨運,舞動起來彩色奪目,矯健活潑,盤旋飛躍,栩栩如生。我國舞龍技術,不斷提高,龍體的裝飾,結合高科技的優勢,而效果的表現,顯得更為突出。舞龍藝術的進步,這與我國的經濟繁榮、政治穩定、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都有著重大的關係。
南獅隊由8—10人組成,其中獅頭、獅尾2人、鼓樂4—6人、比賽項目:規定套路、自選套路,比賽時間10—15分鐘,比賽器材:10—15米長的高樁。
南獅,民間習慣稱為醒獅、瑞獅、雄獅等,(南獅是由北獅演變而來,又創新發展為新的模式,活躍在我國南方地區,以廣東省發展最為活躍),南獅主要是在高樁上表演各種技巧動作,包括采青、飛樁、轉體等,動作細膩、扣人心弦。是由一頭獅子表演。
南獅起源,雖無證史可考,不過根據民間傳說,相傳在明朝年間,廣東佛山某地出現一頭怪獸,其形狀為頭生肉瘤,眼若銅鈴,青面獠牙,這頭怪獸於除夕晚出現,來去如風,專門破壞民間農作物,村民鄉眾不勝其煩,便定計除之,並命其名為年獸,鄉民獻計用竹篾及紙,紮成怪獸的形狀並彩上顏色,再集勇士十數人,當年獸出現時,眾勇士一涌而上,敲打器具發出“鏘鏘”及“咚咚”之聲,有如雷鳴,年獸見了,覺得驚駭而落荒而逃,從此銷聲匿跡,不復出現。為了慶祝驅怪成功及紀念紙紮獸頭的功勞,村民便於春節將它拿出舞動,有的人建議把它命名為舞獅;因為獅是獸中之王,勇猛的代表,吉祥的象徵。
醒獅的開光點睛儀式:醒獅要經過開光點睛后,才能派用上場。舞獅源自民間,為了尊重傳統,這些又是不可廢除,故在點睛時,賦其靈氣,顯其獅威,並在日後采青時,更有鎮煞及為主家帶來吉祥如意等等好兆頭。因此點睛時是以硃砂筆點天靈、眼、鼻、舌、耳。
南獅的顏色一般以黃、紅、黑三色為主,分別代表三國的劉、關、張,他們的忠、義、仁、勇素為民族的典範,用三種顏色代表他們,既表示對他們的崇敬及對其正義精神的讚賞;還演變有彩獅、金獅等等,其顏色五彩繽紛,金光閃閃,鮮艷美麗,增添了獅子的觀賞性。南獅特別注重馬步之運用,前後兩人配合著而作出獅子的自然跑行步。步法合理運用得當則有“靜如靈貓似鼠出穴,動如猛虎擒羊利落”的特點。南獅的舞法與配合技巧亦特別講究。南獅的基本動作就是舞獅頭,配合舞獅尾的“首尾相應”缺一不可。
南獅的各種技巧難度,創新動作藉助器械和音樂,表達了山、嶺、岩、谷、溪、澗、水、橋、洞等意境;詮釋了喜、怒、衰、樂、動、靜、驚、疑、吼、尋、盼、等神情;展現了翻、滾、卧、閃、騰、撲、躍、戲、跳等動作,在或動或靜中,雕塑了獅的優美神情,展現了獅的精氣神韻。南獅表演時的形象表現,要將獅子出洞時的慵懶動作;探洞時的多疑性格;登山時的昂首闊步;過橋時瞧見水中倒影時的驟然憤怒;戲水時的歡呼情緒;採食靈芝時的思疑貪饞;吞食時的回味;嘔吐時的頹喪;月夜吐球時的謹慎;戲球時的樂趣等等,種種形態生動傳神地表現出來,真可謂細緻入微。南獅以神情為基礎,同武術相結合,擺脫具體形態的局限,它以塑造一個誇張、浪漫的獅子為藝術形象。寓意著平地、高山、斷崖、瀑布,以盼、望、驚、喜等各種神態,以獅形貓步的不同步形、步伐及奔騰跳躍,迴旋翻轉等高難動作,最後達到采青的目的。
什麼是采青?南獅的采青是一種多姿多彩的藝術玩意。所謂采青,就是舞獅出遊時,農曆新年期間,家家戶戶為了招瑞獅臨門呈祥獻福,大家都在門前吊起一札青菜與一封紅包利市,或是在地上放一把生菜與紅包之類,好讓獅子前來采之,這是南方獅子獨有的特別節目,它不但表達高難度的技巧與獨特的武功,並且還充分顯示了舞獅者的勇敢和機智。采青是南獅整個套路表演的中心思想和高潮之處。
北獅隊由10-12人組成,其中引獅員1人、獅頭、獅尾4人(雙獅),鼓樂4-5人,比賽時間10-15分鐘,比賽器材為高台。
北獅表演以寫實為基礎,模仿獅子為主,雙獅在引導員的引導下,無固定主題,以訓獅娛樂為主,互相嬉戲,爬山等,表現獅子的威武神勇、無憂無畏的精神,給人們帶來快樂。
北獅,民間習慣稱為聖獅、獅子舞、獅燈等,(活躍在全國各地,較為分散,表演五花八門)北獅以在平地上表演為主,同時也可以在梅花樁、高台、綵球、高梯等器械上表演。是由引獅員引逗兩頭獅子進行表演。
雖然獅子舞的種類很多,大體上可分為兩大類,既南獅與北獅,南獅則流行於華南一帶,北獅則流行於華北等地。
北獅傳統的舞法在講究技巧和武術基本功的同時,更強調畫面的藝術布局結構、特色套路的編排、引獅員和獅子的配合。在引獅員的引領下,雙獅的動作隨著鼓點的節奏,或快或慢、或進或退、或高低或翻滾或跳躍,展現姿態萬千的獅形獅態。
北獅在製造與設計方面,則盡量的模仿獅子的形狀,它的外表,多數像一些站立在廟堂前或古典式的宮殿建築物門前的雕刻石獅差不多,而舞北獅則要獅頭與獅尾並重,不能作單獨式的替換人手。它的動態、舞法、彷彿與真的獅子一模一樣,非常逼真。
北獅常見的基本動作有:禮拜、伸腰、撓、舔、擦、探、吃、洗、抓、叼球、坐肩、鉗腰、高台前、側滾翻、雙獅的配合有互躍、滾背、轉花、搭爪立轉等各種造型。
總而言之,南北獅不論在外形、舞步、動作以及鑼鼓鈸等節奏上都有著不同的風格,不同的傳統。隨著我國龍獅運動的蓬勃發展,已經是南獅北舞,或北獅南舞了,南腔北調的變成南北和了,基於此,也可以說旨在發揚中華舞獅文化藝術創新和力求突破上。
觀中國舞獅,南獅的表演,再顯其編排新穎,套路緊湊,動作高雅,表演流暢的風格,而獨佔鰲頭。
北獅雍容華貴的風格,憨態可鞠的獅子與剛健有力的舞獅人合為一體,各具不同的風格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難忘的印象。
舞龍舞獅運動是一種集武術、舞蹈、音樂、技巧等綜合因素的體育項目。這對表演者來說,是一種極好的身體和精神上的雙重鍛煉,對於觀賞者也不失為一種健康休閑、調節身心的娛樂方式。舞龍舞獅比賽和表演,精彩激烈,氣勢不凡,充滿吉祥和歡樂,為節日平添幾分喜慶,給生活增添幾分情趣。因此,舞龍舞獅都具有很強的健身、娛樂和觀賞性。在現代生活中,它是一道充滿濃郁民俗風情的獨特景觀,無論是慶典、開業以及重大活動的儀式上,都可觀看到龍獅表演的壯觀場面,而在農村,它更是慶祝豐收及其它各種喜慶活動不可多得的保留節目。中國的舞龍舞獅運動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它的起源和發展與社會的變遷和時代的演進是分不開的,它具有在一定社會條件下的歷史性、民族性、傳統性、文化性和競技性等社會特性,以及健身娛樂、教育、表演、競賽等社會功能。讓我們都來關心和支持舞龍舞獅運動吧。
中國龍獅運動協會
地址:中國北京市體育館路9號
郵編:100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