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師範大學體育學院

青海師範大學體育學院

青徠海師範大學體育學院是青海師範大學在原體育系(始建於1972年)的基礎上2004年11月設立的二級學院,下設體育系、高水平運動訓練管理中心、青藏高原體育訓練研究所及綜合辦公室和6個專業教研室,學院集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成人教育三部分,現有體育教育訓練學碩士點1個,體育教育、民族傳統體育、運動訓練三個本科專業。

學院概況


體育學院佔地面積53畝,現有一塊約28000平方米的塑膠運動場; 一座2300平方米的能容納2000多人的綜合性體育館;室內訓練房4座,塑膠籃球場2塊,塑膠排球場2塊,塑膠網球場1塊,乒乓球館1個,擁有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設施和完善的教學科研實驗儀器設備。
學院現有教職工54人,專任教師49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26人;有1人為國際級裁判,5人為國家級裁判;6名國家級體育社會指導員;2名校級骨幹教師,2名省級骨幹教師;95%的教師參加過專業進修,師資隊伍中有30人在45歲以下,佔全系教師總數的73%。
近幾年來教師共發表論文460餘篇,其中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00餘篇。尤其2001年以來該院科研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出版專著6部,承擔國家級課題6項,獲省部級科研成果獎9項。
青海師範大學體育學院目前已畢業學生近二千名,有一千多人獲得教育學學士學位,學士率達73.8%。在畢業生中,有90%左右已成為青海各級各類學校體育專業教育工作的骨幹和主力軍。
從1987年以來,學院在立足本科教育的基礎上,建立了高水平運動隊(田徑、籃球),師大高水平運動隊和體育系各類代表隊在全國比賽中,取得了優異成績。高水平田徑隊運動員李春秀同學代表中國參加第二十五屆巴塞羅那奧運會,獲1萬米競走銅牌;代表中國參加首屆東亞運動會,獲 1萬米競走金牌。近幾年來,田徑隊代表青海省參加全國大學生各類比賽,獲得金牌6枚、銀牌8枚、銅牌12枚、第四名5個、第五名8個,參加全國大學生田徑錦標賽四次,獲得金牌6枚、銀牌5枚、銅牌5枚、第四名2個、第五名6個,破全國大學生記錄四項;女子籃球隊2次獲全國CUBA籃球聯賽亞軍,3次獲全國大運會和全國CUBA籃球聯賽季軍,6次獲全國CUBA籃球聯賽西北區冠軍,在2006年舉辦的首屆大學生女子超級聯賽中獲季軍, 2007年,在第二屆大學生女子超級聯賽中獲冠軍,並代表中國大學生女籃到泰國參加第二十四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2008年5月學校女籃整隊代表國家大學生女籃參加了在以色列舉行的第三屆世界大學生友好運動會,經過全體隊員的頑強奮戰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為國家爭了光,受到了教育部大體協領導的好評。到目前為止,高水平運動隊先後培養出了健將級運動員24名,一級運動員109名,向部隊、地方、專業隊輸送運動員8名(其中女籃向甲級隊輸送隊員4名),向國家隊輸送隊員2名。這些成績的取得為青海師範大學贏得了榮譽,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為推動青海體育事業的蓬勃發展發揮了應有的作用,為此青海師範大學先後被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授予“課餘訓練先進單位”、“群體體育工作先進單位”“體育達標先進單位”“為學校體育做出突出貢獻的校長杯”等榮譽稱號。

學院定位


體育學院以本科教育為主,做好碩士點的申報工作,在逐步成為碩士學位授予點后,積極發展碩士研究生教,從而提高辦學層次;培養有較強實踐能力,能勝任學校體育與健康的教學、訓練、競賽工作,並能從事學校體育科學研究工作、學校體育管理工作及社會體育指導員等工作的複合型人才;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教師的學歷層次、教學水平、科研水平,注重師資隊伍建設和人才培養,使學科整體實力在西北地區達到較高水平。

學院規劃


為教學搞科研,以科研促教學,逐步提高辦學層次,拓寬辦學渠道,突出高原地理環境和民族特色。形成青海高原體育事業人才培養的重點學科,五年內努力增加研究生教育專業、高原運動訓練專業、民族傳統體育專業、人文社會體育專業、人體科學專業。爭取在“十一五”期間發展成為在西北以高原民族為特色的體育學學科群。

現任領導


郜建海,男,漢族,教授,1956年生於青海省西寧市。現任體育學院院長,碩士研究生導師,國家級足球裁判員。曾獲全國高校優秀體育教師、全國“新苗體育獎學金”、青海省教學成果一等獎、青海省第七次哲學社會科學三等獎兩項,青海省省級名師,多年來,在從事教學工作之餘,積極從事科學研究工作並取得了較好成績。先後發表論文近20篇,教材2部,主持國家級課題三項,省級課題2項。研究課題《青海體育產業現狀調查及發展對策研究》並為青海體育局在青海體育產業開發和布局上提供了可參考的理論依據。教材《高原大學生體育與健康》改變了青海高校公共體育課多年沒有符合本地實際教材的歷史。
郭永峰,男,漢族,教授,1955年出生,現任青海師範大學體育學院書記兼副院長,1983年畢業於解放軍體育學院,國家級籃球裁判,青海省籃球協會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青海師範大學高水平運動訓練中心主任,青海師範大學高水平女籃隊主教練。在擔任高水平女籃教練的多年訓練中,青海師大女籃在國內。國際賽場上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為青海師大和青海省爭了光,在多年的訓練中,共培養出國家健將運動員6人、一級運動員58人,其中兩名隊員(孫永前、張晗蘭)分別代表中國參加了悉尼和雅典奧運會女籃比賽。在訓練的同時,積極進行科學研究,參與國家體育總局課題1項,參編教材2部,發表論文十餘篇。
賀西慶,男,漢族,副教授,1951年出生,現任青海師範大學體育學院副書記、副院長,青海師範大學工會副主席,從事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四十年,2004-2006三年評為青海師大優秀黨務工作者稱號,2008年被評為青海省高校系統優秀黨務工作者稱號。
李濤,徠男,漢族,1965年出生,本科,1986年畢業於西安體育學院,現為青海師範大學體育學院副院長,2006年晉陞為教授。青海省省級骨幹教師。全國“新苗體育獎學金”獲得者。從事體育學院研究生及本科“體育保健學”等課程的教學;研究方向為體育保健及體質健康。近年來參與編寫教材及著作4部;參與省部級課題3項。在《體育科學》、《北京體育大學學報》、《中國學校衛生》、《青海師範大學學報》、《青海醫學院學報》等國內公開學術刊物上發表科學論文10餘篇。

科研項目


《青藏高原農牧區城鎮居民體育現狀的調查與發展研究》
2004年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立項課題,資助7萬元
04XTY003
國務院規劃辦
2004年6月
郜建海
《青海三江源地區小康社會建設與全民健身體育協調發展的研究》
2005年全國哲學社會科學科學立項資助7. 5萬元
05XTY005
國務院規劃辦
2005年7月
方協邦
《青海農牧區學校體育的特點及發展對策研究》
2005年中國體育科學(學校體育)立項課題,
CSSSXXTY2005B040
體育總局2005年9月
郜建海
《青海省體育產業發展現狀及趨勢研究》
2005.11青海省第一次經濟普查研究立項課題。
青海省經濟普查小組2005年11月
郜建海
《青海高原民族體育產業發展研究》
2003年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軟科學立項課題,
544ss03053,
國家體育總局2003年月
郜建海
《藏民族體育健身行為的研究》
2007年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軟科學立項課題
1158ss07115
2007、9-2009.4
郜建海
《關於青海省體育學相關鄉土教材改革與建設的研究》
2001年青海省教育廳
教育廳。2005年2月
方協邦
《中國西部地區學校民間體育與《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改革研究》
2003年青海省教育廳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
DLA010373
教育部總課題組2005年7月
方協邦
《青海省農村學校體育師資隊伍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
2003年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
DLA010373
教育部總課題組2005年月
方協邦
《青藏地區民族民俗體育與健身研究》
青海省社會科學規劃項目
青海省2003年社會科學規劃項目
青海省科學規劃辦公室2005年12月
方協邦
青海省高校試辦高水平運動隊辦學及管理模式的研究
青海師範大學科研項目基金
200405-xj-007
2006年12-2007年12月
李強
青海高校體育發展特點及改革措施研究
青海師範大學科研項目基金
200405-xj-026
2006年12-2007年12月
趙永魁
青藏高原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特色項目研究
2008年全國哲學社會科學科學立項資助9萬元
2008年8月-2011年12月
孫翠琪
青南地區和諧社會建設中藏族農牧民體育健身的研究
2008年全國哲學社會科學科學立項資助10萬元
2008年8月-2011年12月
張青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