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電華電影公司
雷電華電影公司
雷電華電影公司(Radio Keith Orpheum,簡稱:RKO) ,好萊塢黃金時期八大電影公司之一,成立於1928年,涵蓋製作、發行、放映等業務。在1930年代及1940年代出品的著名影片,包括弗雷德·阿斯泰爾和金格爾·羅傑斯合作的歌舞片,一系列高品質的恐怖片,由凱瑟琳·赫本和加里·格蘭特所主演的喜劇片,以及希區柯克的《深閨疑雲》和奧遜·威爾斯的《公民凱恩》。1951年,退齣電影圈,轉向無線和有線電視發展。
雷電華電影公司,美國的電影電影製片和發行公司,30年代美國電影業的8家大公司之一。雷電華公司成立的年代和經過,眾說不一,多數說法是:1928年,由洛克菲勒財團的美國雷電華公司兼并美國電影票預售公司(兼營製片)和凱思—阿爾比—奧菲姆商業放映系統而成。涵蓋製作、發行、放映等業務。由於新公司的組成部分中原先有兩個公司是專營發行與放映的,所以新公司在這方面的力量較為強大,從成立開始,公司不僅發行自己攝製的影片並且長期發行沃爾特·迪斯尼等人的影片。
雷電華影業公司存在的時間較短,1948年,霍華德·休斯買下雷電華公司,大約在1955年又賣給通用輪胎和橡膠公司,但把製片廠和將近30年所拍攝的影片於1957年轉售給德西露製片公司。60年代,海灣與西方石油公司買下了德西露製片公司。
![雷電華影業股份有限公司](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7/c/m7cacdb692705cf09a2d49e4a8faa3e61.jpg)
雷電華影業股份有限公司
1951年退齣電影圈,轉向無線和有線電視發展。
1927年10月,華納兄弟公司《爵士歌手》的成功放映,使得有聲電影變得有利可圖,RCA公司為了也從中得利,它利用它的母公司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剛開發出來的光學有聲電影系統——Photophone進入了電影工業。而所有主要的電影製片廠和他們的劇院都在和AT&T公司的西部電氣分公司(Western Electric)旗下的子公司ERPI(電氣研究產品公司)簽署協議,以便跟上這個變革。為了能夠搶先加入有聲電影的熱潮,1927年年尾,RCA的總經理David Sarnoff就在FBO電影作品中運用Photophone系統和Joseph Kennedy商談。談判使GE公司在這家製片廠可以獲得一份利益,這是Sarnoff龐大計劃中的第一步;計劃的下一步,就是擁有一系列的電影院,就像其他主要的好萊塢電影製作公司一樣。幾乎同時,Kennedy開始研究收購KAO大型連鎖劇院的可能性,劇院建造在正在衰落的現場馬戲團周圍,正在嘗試轉變成電影院。早先,百代(美國)和西席爾·地密爾的電影製作曾經合併在這個劇院集團旗下。1928年年初,KAO的總經理,百代公司的主席John J Murdock成為了Kennedy在鞏固和地密爾的PDC公司的關係的顧問。這種合作關係正是Sarnoff和Kennedy所尋找的;在Murdock的支持下,1928年5月10日Kennedy成功收購KAO。不久,地密爾的股份被收購,他在Culver City的製片設備被百代公司接管。Kennedy嘗試將向他尋求幫助的First National Pictures納入Photophone的計劃中,但是失敗了,之後RCA決定收購Kennedy在FBO和KAO的股票,在1928年10月23日宣布雷電華控股公司成立,Sarnoff擔任董事會主席。Kennedy從合併公司的職位上退了下來,但讓百代公司從雷電華中脫離出來自己管理。 RCA擁有雷電華的主要股權22%;20世紀30年代早期,RCA在這個公司的股權最高達到60%。公司的製作和發行由Radio Pictures執行,由原來FBO的副總裁Joseph I Schnitzer管理。離開電影事業幾年後,1930年Kennedy安排PKO從他手裡將百代收購。1931年1月29日,Kennedy將他曾經出力創建的公司的最後一些股份也賣掉了,百代公司連同它的合約演員、優秀的新聞影片業務和Culver City的製片廠和外景場地一起合併給了雷電華。
雷電華宣布今後只製作有聲電影,1929年年初,雷電華開始在原來FBO的場地拍攝,William LeBaron擔任首席製片人。製片廠最早上映的兩部電影是歌舞片,一部是劇情片Syncopation,3月3日首映,另一部是喜劇片Street Girl(在Radio Pictures正式合併后,雷電華的第一部“正式”製作作品。),7月30日首映。因為投資巨大的歌舞片Rio Rita(1929),雷電華沒有多餘的資金再投資,包括一些染印法鏡頭。這部影片9月份開始不斷地加映,使得它成為這個製片廠第一部暢銷影片,被《電影日報》評為當年十佳電影之一。因為這部影片的成功,RKO在1930年又製作了幾部成本很高的彩色歌舞片,其中包括Dixiana和Hit the Deck。效仿其他大製片廠,RKO甚至開始計劃製作自己的歌舞滑稽劇Radio Revels。作為這家製片廠當時最奢侈的製作,它是完全用染印法拍攝的。但是,因為大眾對歌舞片,尤其是滑稽劇的興趣減弱,這個計劃被擱置了。1929年出品了60多部好萊塢歌舞片,次年超過80部,但是到了1931年這個數字降到了11部。而RKO和特藝色公司還有合同,要用他們的技術再製作兩部影片,公司到了進退兩難的地步。麻煩的是,因為到處都是各大好萊塢電影製片廠這種歌舞片,觀眾們已經把彩色電影和就要過時的歌舞片聯繫起來了。為了完成它的合同,雷電華製作了兩部全染印法電影,The Runaround和Fanny Foley Herself(都是1931年出品),兩部影片都沒有歌舞鏡頭,也都不成功。
即使美國的經濟不景氣,雷電華還是瘋狂投資,買了一家又一家劇院來擴充他的連鎖劇院。到了20世紀30年代初,雷電華一年生產40多部電影,都在“Radio Pictures”的名義下發行,在1931年合併成PKO百代后不久,LeBaron自己監製的《壯志千秋》(Cimarron)成為了唯一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RKO出品的電影;但是,這部成本高達140萬美元的作品,《壯志千秋》在初期的國內發行肯定是虧損的。撇去類似Rio Rita和《壯志千秋》的作品,RKO大部分的作品比較平庸,因此1931年秋天,Sarnoff聘請了29歲的大衛·塞爾茲尼克,代替LeBaron成為了首席製片。除了實行嚴格的成本控制措施,塞爾茲尼克簽下了幾位年輕演員,並提拔他們,正是他們幫助RKO走過接下來的十年,他們之中有弗雷德·阿斯泰爾、金格爾·羅傑斯和凱瑟琳·赫本。塞爾茲尼克是所謂的單元式製片體系的擁護者,相比主流的中央製片人體系,這個體系給獨立電影製片人擁有更多自主權。他在RKO實行了單元式製片體系,並預言將會在“成本和質量”兩方面得益。在這個新體系下製作電影,他招募得過獎的電影幕後人員,像導演喬治·丘克和製片人/導演梅里安 C 庫珀,給天才製作人潘德魯 S 伯曼愈加重要的項目。和這些與塞爾茲尼克簽約的人一起——他們之中約翰·巴里摩爾有一些難忘的演出——RKO在pre-Code時期的明星包括喬·麥克里、Ricardo Cortez和瑪麗·阿斯特。因為主演《壯志千秋》而獲奧斯卡最佳男演員提名的Richard Dix在20世紀40年代早期一直是RKO的B級電影的明星。經常為了甜心Dorothy Lee爭吵的Bert Wheeler和Robert Woolsey,他們組成的喜劇拍檔是多年的票房保證。艾琳·鄧恩在1930年的歌舞片Leathernecking中作為主演初次登場,之後整整十年她都是這個製片廠的一線演員。康斯坦斯·貝內特、安·哈丁和Helen Twelvetrees跟隨百代公司一起而來,百代在1932年作為一個製片分部被解散。百代公司與凡伯倫動畫製片廠有關的發行事務也被接管了。儘管在他的設備上作了長期的有保障的投資,百代的收購仍然是稚嫩的RKO的另一項主要花費,特別是當百代公司的股票價格被人通過詐騙手段虛抬后。
![第一個RKO(Radio-Keith-Orpheum)標誌](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2/6/m26b5357cd102f4ba900415ce9990e2e1.jpg)
第一個RKO(Radio-Keith-Orpheum)標誌
第一次出現在印刷品廣告上(1932年),接著在電影的片頭和片尾的標誌(1936年),公司的作品在修改過的名字“RKO Radio Pictures”的名義下出現;百代的名字只是用在新聞影片和紀錄片中。(1947年,帶有百代商標的新聞影片賣給了華納公司。)1935年10月,公司所有者的隊伍又擴大了,金融家Floyd Odlum領導的財團購買了RCA在這個公司50%的控股權;洛克菲勒兄弟也是主要的股票持有者,涉入了這個公司。正當阿斯泰爾-羅傑斯組合開始衰落,RKO還沒有發現和打造赫本時,一線明星加里·格蘭特和芭芭拉·斯坦威克出現在了該公司的名單上,儘管斯坦威克在這裡的短短几年沒有什麼成績。格蘭特是一個新的標誌,他是有聲電影時期的第一個明星,和不止一家製片廠簽約、為他們工作。 1935年到1937年間,安·蘇純出演了7部RKO電影,其中五次和Gene Raymond演對手戲。1935年年末,在新一任首席製片Samuel Briskin上任后,RKO結束了和凡伯倫的合作,轉而和動畫家沃爾特·迪斯尼簽署了一項重要的發行合同。從1936年到1954年,該公司發行了他的電影和短片;在《一個國家的誕生》到《亂世佳人》這兩部電影(後者是塞爾茲尼克和米高梅聯合製作的,大部分在RKO的叫做“Forty Acres”的Culver City外景場地拍攝。)中間的這段時間,《白雪公主》是最重量級的電影。然而,RKO自己作品的質量都在退步,1937年年底Briskin離開了。之前已經三次擔任過該職位的潘德魯·伯曼接受了首席製片的職位,作為過渡時期的幫忙。因為情況好轉了,他在10年一次的換屆前辭職了,但是在他短暫的任期期間,留下了幾部該製片廠的歷史上最著名的電影,包括《古廟戰茄聲》,加里·格蘭特和維克托·麥克拉格倫主演;《愛情事件》,鄧恩和查爾斯·博耶主演;和《巴黎聖母院》。在後者中,出演了經典角色“卡西莫多”的查爾斯·勞頓會定期為該製片廠演出,他共主演了6部RKO電影。瑪琳·奧哈拉在《巴黎聖母院》中出演了她在美國銀幕上的第一個角色,到1952年她一共為RKO出演了10部電影。製片廠這段時間的B級西部片明星是喬治·奧布賴恩,他一共出演了18部RKO電影,其中16部是在1938年到1940年間完成的。《紐約的聖徒》(1938)的成功促成了圍繞主人公Simon Templar的B級系列片,到1943年為止一共拍攝了8集。Wheeler和Woolsey搭檔的喜劇系列在1937年落幕,不過RKO很快便有了一個新的B級喜劇明星盧普·韋萊斯:1
![1929年開始啟用的Radio Pictures標誌](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3/0/m3088027790d2d5cb093400d6550732bc.jpg)
1929年開始啟用的Radio Pictures標誌
初次合作
![電影《雙雄鬥智》](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3/c/m3cd4b5199e0e04eb5eb4bd1b018a2e6a.jpg)
電影《雙雄鬥智》
主要作品
《柳暗花明》(1934)導演馬克·桑德里區,合演艾麗絲·布拉迪,愛德華·埃弗雷特·霍頓、布洛。
《羅伯塔》(1935)導演威廉·A·塞特爾,合演艾琳·鄧恩,倫道夫·斯科特。
《禮帽》(1935)導演馬克·桑德里區,合演霍頓、布洛。
《海上戀舞》(1936)導演馬克·桑德里區,合演倫道夫·斯科特。
《歡樂時光》(1936)導演喬治·史蒂文斯,合演布洛。
《隨我婆娑》(1937)導演馬克·桑德里區,合演霍頓、布洛。
《樂天派》(1938)導演馬克·桑德里區,合演拉爾夫·貝拉米。
《維農與艾琳·卡索的故事》(The Story of Vernon and Irene Castle,1939)導演H.C.波特。
雷電華好萊塢製片廠 –洛杉磯市好萊塢高爾大道780號(780 Gower Ave., Hollywood, Los Angeles)/由羅伯遜-科爾在1921年建立;屬於CBS派拉蒙電視廣播公司。
雷電華-百代斑鳩城製片廠–斑鳩市華盛頓大街9336號在1919年建立;屬於PCCP Studio City Los Angeles。
雷電華四十英畝(外景場地) –斑鳩市/Ince在1919年建立;1976年拆除
雷電華恩西諾牧場(外景場地) –洛杉磯恩西諾市/雷電華在1929年建立;1954年拆除。
Estudios Churubusco – 墨西哥城Churubusco/雷電華和Emilio Azcárraga Vidaurreta1945年建立;屬於墨西哥政府。。。
雷電華大樓(RKO Building)(辦事處)紐約市第六大道1270號位於洛克菲勒中心的藝術裝飾摩天大樓,建造於1931–32年;名為Amax大樓。
合作作品
《男裝》(1935)導演喬治·丘克
《育嬰奇譚》(1938)導演Howard Hawks
凱瑟琳·赫本其他的RKO作品
《離婚清單》(1932)導演喬治·丘克,合演約翰·巴里摩爾
Christopher Strong(1933)導演多蘿西·阿茲娜,合演科林·克萊夫
《曇花一現》(1933)導演洛厄爾·舍曼,合演阿道夫·門吉歐、小道格拉斯·范朋克
《小婦人》(1933)導演喬治·丘克,合演瓊·貝內特、弗朗西絲·迪伊、瓊·帕克
![電影《狂國劫后花》](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8/4/m8456e1226a43be1b34a44b93ab079c31.jpg)
電影《狂國劫后花》
《小頭領》(1934)導演理查德·華萊士,合演約翰·比爾
《破碎的心》(1935)導演菲利浦·默勒,合演查爾斯·博耶,約翰·比爾
《寂寞芳心》(1935)導演喬治·史蒂文斯,合演弗雷德·麥克默里
《蘇格蘭女王瑪麗》(1936)導演約翰·福特,合演弗雷德里克·馬奇、弗洛倫絲·埃爾德里奇曾在《我的愛妻》(1940)中出演過情敵的加里·格蘭特和倫道夫·斯科特,在20世紀30年代是國內的拍檔。 A Woman Rebels(1936)導演馬克·桑德里區,合演赫伯特·馬歇爾
《特色街道》(1937)導演喬治·史蒂文斯,合演弗朗肖·托恩
《摘星夢難圓》(1937)導演格雷戈里·拉·卡瓦,合演琴格·羅傑斯、阿道夫·門吉歐
加利·格蘭特其他的RKO作品
The Toast of New York(1937)導演羅蘭 V. 李,合演愛德華·阿諾德、弗蘭西絲·法默
《古廟戰茄聲》(1939)導演喬治·史蒂文斯,合演維克托·麥克拉格倫、小道格拉斯·范朋克
In Name Only(1939)導演約翰·克倫威爾,合演卡洛爾·隆巴德
《我的愛妻》(1940)導演賈森·卡林,合演艾琳·鄧恩、倫道夫·斯科特
《深閨疑雲》(1941)導演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合演瓊·芳登
《蜜月往事》(1942)導演萊奧·麥凱里,合演琴格·羅傑斯
《幸運先生》(1943)導演H C 波特,合演拉雷恩·黛
《寂寞芳心》(1944)導演克利福德·奧狄斯,合演埃塞爾·巴里摩爾
《美人計》(1946)導演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合演英格麗·伯格曼、克勞德·雷恩斯
《寡佬艷史》(1947)導演歐文·賴斯,合演瑪娜·洛伊、秀蘭·鄧波兒
《仁慈天使》(1947;塞繆爾·戈爾德溫公司時期)導演亨利·科斯特,合演洛麗塔·揚、大衛·尼文
《每個女孩都該結婚》(1948)導演唐·哈特曼、合演貝希·德雷克
《燕雀香巢》(1948)導演H C 波特,合演瑪娜·洛伊、梅爾文·道格拉斯
《內華達》(1944)導演Edward Killy,合演安妮 傑弗里
Girl Rush(1944)導演戈登 道格拉斯,主演沃利 布朗、艾倫 卡尼
《佩克斯河西部》(1945)導演Edward Killy,合演巴巴拉 黑爾
The Locket(1946)導演約翰 布拉姆,主演拉雷恩 黛、布賴恩 阿亨
![電影Jet Pilot的海報](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1/5/m1590bfdd18f7173bf2b4e9ed9efc3b04.jpg)
電影Jet Pilot的海報
《雙雄鬥智》(1947)導演愛德華 迪麥特雷克,合演羅伯特 揚、羅伯特 瑞恩
《漩渦之外》(1947)導演雅克 圖爾奈,合演簡 格里爾、柯克 道格拉斯
《陌生情人,瑞雪和陌生人》(1948)導演諾曼 福斯特,主演洛麗塔 揚、威廉 霍爾登
《月宮浴血》(1948)導演羅伯特 懷斯,合演巴巴拉 貝爾 戈迪斯
《國際巨竊案》(1949)導演唐 西格爾,合演簡· 格里爾
《假日事件》(1949)導演唐 哈特曼,合演珍妮特 利
《險情》(1950)導演約翰 法羅,合演菲斯 多默格、克勞德·雷恩斯
《熱情如火》(1951)導演約翰 法羅,合演簡 拉賽爾
My Forbidden Past(1951)導演羅伯特 史蒂文森,合演艾娃 加德納
The Racket(1951)導演約翰 克倫威爾,合演羅伯特 瑞恩、麗莎貝斯 斯考特
《天使的臉》(1952)導演奧托 普萊明格,合演瓊 西蒙斯
《好色男兒》(1952)導演,尼古拉斯 雷,合演蘇珊 海沃德、阿瑟 肯尼迪
《澳門》(1952)導演約瑟夫 馮 斯登堡和尼古拉斯 雷,合演簡·拉賽爾
《倒計時一分鐘》(1952)導演泰 加尼特,合演安 布萊思
《第二次機會》(1953)導演魯道夫 馬特,合演琳達 達內爾、傑克 帕蘭斯
《她不能說不》(1954)導演勞埃德 培根,合演瓊 西蒙斯
作為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的北美主要的無線電視廣播公司之一,雷電化通用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43年通用輪胎對揚基廣播網的收購案。1952年,公司將它新擴張的廣播股份組合到分公司通用電視廣播公司中。1955年輪胎廠商收購了雷電華電影製作公司后,它的媒體業務都被集中到了雷電華電視廣播電影公司旗下。1959年,在電影製片廠倒閉后,媒體分部被命名為雷電華通用,在接下來的30年間公司都以此名字經營。除了它的電視廣播業務,雷電華通用也是通用輪胎公司的(和它的母公司重組后的GenCorp公司的)其他核心業務的控股公司,包括軟飲料裝瓶、旅館,和最初的Frontier航空公司的17年。雷電華通用廣播台的陣容中包括了北美最頂級、最具影響力的流行音樂電台中的一些。1965年5月,洛杉磯的KHJ(AM)電台介紹了“40大”(top 40)格式的Boss Radio榜單。這一限制性的策劃形式很快被許多雷電華其他電台採用,被全國非雷電華廣播公司所模仿。紐約的雷電華FM電台在多種電台呼號,包括WOR、WXLO("99X"),開闢了許多模式;1983年,作為WRKS("98.7 Kiss FM"),成為了第一批做說唱音樂定期節目的主要電台之一。
![Flying Down to Rio](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c/4/mc45eb5ee7b9803983984a83b82307a2a.jpg)
Flying Down to Rio
從1981年的電影《副本》開始,雷電華通用通過新創立的分公司雷電華電影有限公司開始涉足合拍片,拍攝了多部電影長片(和一部電視電影)。在平均每年兩部合拍片里,雷電華經常和一線明星合作——包括傑克·尼科爾森(《強渡魔鬼關》(1982)和梅麗爾·斯特里普(《誰為我伴》(1985)——但是幾乎都不成功。1986,《半月街》成為雷電華在近30年裡第一部獨立製作的影片;包括越南戰爭影片《血肉戰場》在內,更多的獨立投資在第二年出現,但是因為GenCorp在一次嘗試性的惡意接管后經歷了一次徹底的重組,製片業務終結了。該公司的旗艦輪胎分部被賣給了德國的大陸輪胎公司(Continental Tire)。雷電華通用公司分解了它的廣播電視業務,雷電華電影有限公司、與原先的雷電華製片廠的商標、翻拍權和其他餘下的資產,被並在一起拍賣。在一次雷電華電影公司自己的管理者們的投標失敗后,它在1987年被Wesray Capital購得——在前任美國財政部秘書長William E Simon和Ray Chambers的控制下——和他們的六旗主題公園一起形成了雷電華/六旗娛樂有限公司。
![電影《育嬰奇譚》](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b/7/mb7752af0c5fce9788f64fe399db203ab.jpg)
電影《育嬰奇譚》
2003年,雷電華電影公司與華爾街金融合作有限公司 (WSFA))就一項簽署於當年3月3日的簡式收購協議開始了一場法律官司。哈特利和梅里爾,雷電華的主要股份擁有者,宣稱WSFA的擁有者欺騙性地誘使他們簽署了一份收購協議,卻隱瞞了他們收購雷電華電影公司只是為了分解它的這個“惡意而貪婪”的計劃。WSFA試圖尋找一項初步禁令,用以阻止雷電華的主要擁有者將他們的股份賣給任何第三方。 WSFA的動議在2003年7月被否決,這使雷電華得以和另一家潛在的買家InternetStudios com合作。2004年,當InternetStudios com顯然失敗時,這個出售計劃也流產了。該公司更多的集中在它的翻拍權的使用上,作品有翻拍自《燕雀香巢》(1948)的《小鬼上路2》(2007),和已經宣布的《超越合理的懷疑之外》(1956)的翻拍片,計劃於2009年上映。
![《好色男兒》的海報](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5/c/m5c205d5b9f3584fa22a4fb5a50f4deae.jpg)
《好色男兒》的海報
![雷電華電影公司](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2/2/m22f6f3bcb13cd9fad3c45e1db2bb141a.jpg)
雷電華電影公司
![海報廣告](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2/d/m2da0c57cd6a211788f04c8ab27604969.jpg)
海報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