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孔昭

張孔昭

張孔昭,字橫秋。生卒年代亦不詳,據推測則大約是清康熙年間人。張氏師承不詳,曹煥斗僅稱之「曾遇異人傳授」,但在拳經法備要一書中,則題為「張孔昭述,曹煥斗注」。

張孔昭簡介


張孔昭
張孔昭
,氏鳴鶚傳系疑,「拳經」非孔昭本意原著,僅補述而已。至於孔昭之拳法造詣,煥斗稱之「藏神在眉尖一線,運氣在腰囊一條」,此語在發勁和蓄勁的功夫上,已達運用武術之三昧。怪不得煥斗從其高伯祖得到「拳經」秘法,驚為異實,並苦心思索。
孔昭授徒甚,傳程景陶、胡江、仲略

張孔昭拳經序


拳,衛禦侮善術,始林。吾邑孔昭,曾遇異傳授,術獨臻妙。甚眾,傳,惟程景陶、胡江、仲略。嗣支派衍,漸,崛,震。皆筋努骨突,,運,化妙,概未聞。蓋拳,藏眉尖線,運腰囊,采,收藏筆,諸葛君綸巾羽扇,羊叔子之緩帶輕裘,差可彷彿。夫豈有圭角之可尋哉?余兄弟四人,余行列第三,伯兄衍春,字佩玉,處凌弱暴寡之鄉,常恐受侮,甚好武技,家嚴不之禁,更為博請高明教之。時余年十三,從塾師讀書,每自館歸,隨之練習。年十八,得孔昭先生從余族高伯祖,在壺關縣任中,所撰《拳經》,藏之館中,如獲異寶,日夕研求,至練打十則之法,志一神凝,苦心思索,忽夢有二老人為余指授,自后數夢之,覺身益軟、手益活,心悟練氣之妙。及年廿八,因屢應童試不售,遂出門求進取,數次皆病困而歸。此後乃專心習藝,漫遊江淮、兩浙、荊楚間,閱人甚多,所遇勁敵,不能悉數,幸無敗衄。今退隱於家,追思既往,尚覺暴氣未除,深自韜晦。因諸同志,欲廣其傳,不容自秘,爰就平日所得,將《拳經》詳為解釋,並圖各象式,以虛待賓之法,使人一目了然,便於練習。然用法之妙,全憑內力,非言語所能盡,必如病僂丈人之承蜩,如養由基之射虱。用志不紛,乃凝於神,始有得心應手之能,更無筋努骨突之弊。於以上追孔昭先生之真傳,其庶幾乎?不揣固陋,謹序其耑。時乾隆四十九年,歲在甲辰,陽月中浣之吉,曹煥斗在東識。

拳經備要與張孔昭


根據歷史古籍記載,中國各種武術旱在春秋戰國時代即已成形。其中拳術部分,在漢書;藝文志的「兵書部」中,便有「手搏六篇」的記載,這可說是中國最古老的拳法書,可惜的是其內容已不可見!至於拳法的重要性,在何良
臣的陣記一書寫得很清楚:「學藝先學拳,次學棍。拳棍法明,則刀槍諸技特易耳;所以,拳棍為諸藝之本源也。」(見陣記卷二技用篇)。然而,考證之歷代典籍,論槍之書有武編、紀效新書、手槍法選、手臂錄;論棍之法則有經、紀效新書、少林棍法闡宗等,其餘刀法與射法也都有許多圖籍記載,唯有拳法一節,較難窺其全體大貌!拳法既為諸藝之本,為何歷代武術家著墨較少呢?筆者竊謂:古代兵家以作戰取勝為目的,而軍事作戰中,器械之用實為制勝關鍵,而對於拳技之本反而省略少提;另一個原因,拳藝是諸技變化之根本,高手深知其重要性,也就秘而不傳了!其實,武術之精華盡在於拳法之中;因此,當我們發現了這本古老的拳書-「拳經拳法備要」,也就格外的珍惜了。「拳經拳法備要」有多種版本。「拳經」據書中圖標註明為少林寺玄機和尚傳授,如圖l,而序文中則明述為明末陳松泉所得,張鳴鶚編輯,此書在民國十六年由上海國技學社改名為「玄機秘授穴道拳訣,鐵打骨科秘本」出版,近年台灣建華圖書出版杜有翻印出版,然而,筆者加以考證,書中錯字漏詞甚多,僅能比較參考而己,讀者萬不可被誤導。另外「拳經拳法備要」有曹煥斗在清乾隆四十九年所做之序,其內容錯字較少,唯缺「張鳴鶚先生總序」、「呆架」、「呆披」等拳訣,至於「金瘡跌打接骨秘本」部分,則不在本文討論之內,不予論述。本文採用之版本為民國二十五年由蟑隱廬複印出版,目前國家圖書館有收藏。拳經拳法備要一書出版的宗旨大意,張鳴鶚在總序中說「拳有身法焉、手法焉、步法焉,實為武藝三根本,根不備不足以精器械,欲精器械必先論夫拳」。又說:「試以身當亂之世,必不能端章甫而點兵卒,只謂之武能佐文也亦宜」,可見先人以武撥亂反正,或以之修心養性之心。而曹煥斗在序中則以一使人一目了然、便於練習」為旨趣;而更以「用志不紛,乃凝於神,始有得心應手之能,更無筋努骨突之弊」為真傳;本文撰寫之原則,除了將全書重新編排章節,使之有一貫相承之感外,文中標點符號亦予標註,而拳法內容則儘可能保持原貌,但為了便於讀者了解大意,則增加部分連貫語句助詞:至於拳法備要二捲圖標部分,為整體的關連性,部分按文義移至拳經一卷之範疇內,一併請讀者分辨之。貳、關於作者拳經拳法備要一書共有二卷,本書非成於一人之手,乃是明清兩代多位武術家的心得總結。因此,其最初出版年代已不可考,但是經由歷代增刪補註,最後由曹煥斗總結成書,則在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一七八四年)出版,已無疑義。有關中國拳法的記載年代甚早,但是大都僅是隻字片語、或短篇論述、或名稱史實的記錄而已,至於拳術內容詳實並自成一個完整的體系者,「拳經拳法備要」應是最早且是最完整的一本書了。所以本書在拳術歷史上的價值不容忽視,然而,對於作者的生平背景則須更進一步探討,才能奠定它在歷史上的地位。

張孔昭周身秘訣


頭第一:頭者身之魁,直豎而若頂千斤,不可抬高,不可俯視。向左則略顧左,向右則略顧右,隨身法以相應。高仰則有僕后之病,低視則有僕前之虞,學者先宜凜之。眼第二:眼者身之主,宜精神注射,破敵全憑之,故認腿認勢皆賴手眼也。兼視一身,上下相顧,前後左右相防,皆不可不用眼。頸第三:頸為頭目之樞,上下相顧,呼吸相通,以靈活為主。要直豎而不可太偏,顧左顧右,隨身法以相轉,學者亦當領會也。肩第四:肩為一身之前鋒,宜帶靠而陡來。宜下與膝相對,不可過於膝,亦不可不及於膝,至若偏閃,更要靈活為要。臂第五:臂乃一身之門戶,宜狹不宜開,開則身法渙散。敵人可揭可挑,而我之身難保矣。宜以氣應之,臂力使上,則氣吸上;臂力使下,則氣降下。臂力開,則隨身法以相轉,不可使孤行為要。手第六:身之圍護者手也,要輕鬆圓活,剛柔相濟,上下前後左右相顧。左上則右下,右上則左下;亦有左則俱左,右則俱右。此以身法速轉,方可如此。更有變陰變陽之妙,長短伸縮之玄。總之,以熟為要。胸第七:胸乃我身之牆壁,宜開之成其一片,亦不可俯仰,兩手常須護持,勿使敵人攻入。
苟使近身,縱有能者,亦難敵矣。腰第八:身之樞軸者腰也,腰要靈活圓熟,直鞭堅固。況力皆從腰出,氣亦由腰所運;一屈則氣阻力閉,上下不能相通矣。臀第九:下身之所重者在臀,宜與肩相應而成一片。肩過右則擺右,要陡然相衝而帶壓下,故一身之筋節俱緊貼敵人身上,所謂百法收來無空間是也。腿第十:管腳之攙力,腿亦有功焉。宜懸而縮,宜活而硬。要循腰藏陰而帶曲尺樣,此下盤之緊密者也。膝第十一:下盤之門戶在膝,宜平分內里,不可外開。若開足尖亦開,下盤必不密矣。要在略帶壓下跪勢,仗身法坐至將平即住。若過於坐平則腿力不堅,腰曲無力,種種失真矣。此法不必拘,要在能者變用耳。足第十二:足系一身之根,根不穩,則百體雖強,皆為虛器矣。妙在足指釘下,足根堅固,不可虛前虛后,退步宜輕,踹步宜速,探步宜活,其餘百盤步法,俱遵成式運用。根既堅固,周身俱活,隨其所之,無不顛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