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數定理

算術基本定理

素數定理(prime number theorem)是素數分佈理論的中心定理,是關於素數個數問題的一個命題: 設x≥1,以π(x)表示不超過x的素數的個數,當x→∞時,π(x)~Li(x)或π(x)~x/ln(x)。(Li(x)為對數積分)

定理定義


素數定理是數論中的重要定理之一。指素數分佈的中心定理。
下面是對π(x)更好的估計:
, 其中 . 而關係式右邊第二項是誤差估計,詳見大O符號。下表比較了π(x),和Li(x):
(如圖所示)
素數定理可以給出第n個素數p(n)的漸近估計:它也給出從整數中抽到素數的概率。從不大於n的自然數隨機選一個,它是素數的概率大約是。這定理的式子於1798年法國數學家勒讓德提出。1896年法國數學家哈達瑪(JacquesHadamard)和比利時數學家普森(Charles Jean de la Vallée-Poussin)先後獨立給出證明。證明用到了複分析,尤其是黎曼ζ函數。因為黎曼ζ函數與π(x)關係密切,關於黎曼ζ函數的黎曼猜想對數論很重要。一旦猜想獲證,便能大大改進素數定理誤差的估計。1901年瑞典數學家Helge von Koch證明出,下式與黎曼猜想等價:
至於大O項的常數則還未知道。
在1948年, 塞爾伯格和保羅·埃爾德什首次給出素數定理的初等證明。

定理內容

下面是對π(x)更好的估計: 。其中, ,是誤差估計,詳見大O符號。 下表比較了π(x),x/ln(x)和Li(x):
xπ(x)π(x) - x/ln(x)Li(x) - π(x)x/π(x)
10422.500
1025354.000
1016823105.952
101229143178.137
1095929063810.430
1078498611613012.740
106645794415933915.050
10576145533277475417.360
10508475342592592170119.670
1045505251120758029310421.980
1041180548131699231591158824.280
103760791201814167051933826326.590
103460655368391199285845210897128.900
10320494175080210283830863631489031.200
1029844570422669891604962452105261933.510
102792383410339257804289844392321463235.810
4·10107529277875315028929900579949553886137.200
素數定理可以給出第n個素數p(n)的漸近估計:它也給出從整數中抽到素數的概率。從不大於n的自然數隨機選一個,它是素數的概率大約是。

發展歷史

大約在1792年,高斯(即約翰·卡爾·弗里德里希·高斯,Johann Carl Friedrich Gauß)經過深入分析和例證,對素數分佈提出猜測:。 但高斯未將自己的猜測公諸於世。1798年,法國數學家勒讓德(即阿德利昂·瑪利·埃·勒讓德,Adrien-Marie Legendre)的《論數論》(Essay on the Theory of Numbers)出版。書中,勒讓德在自己所作的某些素數計算的基礎上猜想: 。其中,常數A和常數B待定。 1808年,勒讓德把這個猜想改進為 。顯然,高斯和勒讓德提出的漸進公式是等階的,實際上都等同於猜想 (不過高斯更深刻和精確),即素數定理。
之後,俄國數學家切比雪夫(即帕夫努季·利沃維奇·切比雪夫,ПaфHутий Лbвович Чебышев)證明: 存在兩個正常數C1和C2,使不等式 對充分大的x成立,並且相當精確地定出了C1和C2的數值。他還證明,如果 的極限存在,則必定是1。
1896年,阿達馬(即雅克·所羅門·阿達馬,Jacques Solomon Hadamard,1865年-1963年)和德·拉·瓦萊布桑(Charles-Jean de la Vallée Poussin)按照波恩哈德·黎曼(B. Riemann)的思路,各自獨立地利用高深的整函數理論證明了素數定理。
1949年,塞爾伯格(即阿特勒·塞爾伯格,Atle Selberg)和埃爾德什(即保羅·埃爾德什,Paul Erdős)分別獨立地證明了素數定理。與以往證明不同的是,他們沒有用到ζ函數,而且除了極限、 和 的簡單性質外,沒有用到任何高等數學知識,甚至連微積分都沒用到。可以說,他們給出的是一個完全“初等”的證明,這一結果轟動了整個數學界。〔後來有人用 代替,用 代替 (n≤x),給出了一個連指數、對數函數都不需要的初等證明。〕塞爾伯格由於這項成就及其他工作而獲得了菲爾茲獎,埃爾德什則與陳省身一起獲得了沃爾夫數學獎

初等證明


素數定理有些初等證明只需用數論的方法。第一個初等證明由1949年由匈牙利數學家保羅·厄多斯(另譯埃爾德什、艾狄胥、“愛爾多斯”,或“愛爾多希”)和挪威數學家阿特利·西爾伯格合作得出。在此之前
一些數學家不相信能找出不需藉助艱深數學的初等證明。像英國數學家哈代便說過素數定理必須以複分析證明,顯出定理結果的「深度」。他認為只用到實數不足以解決某些問題,必須引進複數來解決。這是憑感覺說出來的,覺得一些方法比別的更高等也更厲害,而素數定理的初等證明動搖了這論調。Selberg-艾狄胥的證明正好表示,看似初等的組合數學,威力也可以很大。但是,有必要指出的是,雖然該初等證明只用到初等的辦法,其難度甚至要比用到複分析的證明遠為困難。

驗證推導


除2、3之外,所有6n±1都可置於一條坐標上,將6n+1分佈在左邊,那麼中心點為1,右側為6n-1。反正則中心點為-1。坐標上的每個數字產生一條波形,未被覆蓋的點就是素數。波長等於數字自身。
將每條波形拆分,坐標左邊和坐標右邊形成兩條波形,存在兩個焦點,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