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

彭鋒所著書籍

《回歸》一書回答了當代美學的11個問題,作者 彭鋒,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出版信息


作者:彭鋒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副標題:當代美學的11個問題
出版年:2009-3
頁數:307
定價:29.80元
裝幀:平裝
叢書:美學與藝術叢書
ISBN:9787301151112

內容簡介


《回歸:當代美學的11個問題》主要內容是:紐曼曾經說過現代藝術的衝動“就是要摧毀美”。這一論斷在20世紀的西方藝術歷程以及中國當下的藝術實踐中都可得到強有力的支持。藝術和美還會繼續彼此蔑視嗎?而關於美學理論,基維宣稱如今的美學界是狐狸當道的時代,是一個被分割成眾多領域,每個領域都被一些專家統攝的時代,而以黑格爾為代表的一種宏大理論包羅萬象的刺蝟時代已經逝去。
美學還會走向統一嗎?
作者通過對當代藝術和美學界最為熱議,同時也和當下中國最相關的11個問題的梳理,呈現了三個回歸的趨勢:其一,當代藝術重新肯定一些正面的價值;其二,美學家和藝術批評家開始形成放下成見和獨斷、重新建構一種統一理論的趨勢;其三,中國美學開始了一種回歸古典資源,並以此參與到世界美學對話的過程。

作者簡介


彭鋒,北京大學哲學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古典美學、西方當代美學、中西比較美學。主要學術專著有《完美的自然》、《西方美學與藝術》、《美學的感染力》、《詩可以興》、《美學的意蘊》、《生與愛》。主要譯著有《實用主義美學》、《哲學實踐》、《生活即審美》、《美學指南》等。

目錄


期待“美學之夏”——叢書代序
前言
第一章 存在美的根源嗎?
一、美的回歸
二、美的濫用
三、永恆之美
四、古老的構想
五、美的消失
六、哲學意義
七、社會學意義
八、小結
第二章 審美對象是何物?
一、哈奇森:審美對象作為心理對象
二、薩特:審美對象作為想象對象
三、茵伽登:審美對象作為純粹意向性對象
四、杜夫海納:審美對象作為感性對象
五、西布利:審美對象作為突顯對象
六、小結
第三章 存在審美經驗嗎?
一、迪基對審美經驗理論的批判
二、比爾茲利對迪基的回應
三、古德曼和丹托的審美經驗理論
四、實用主義與分析美學之爭
五、小結
第四章 藝術可以定義嗎?
一、韋茲與曼德鮑姆:藝術從不可定義到可以定義
二、丹托的藝術界理論
三、迪基的體制理論
四、列文森的歷史理論
五、古德曼的符號理論
六、也許藝術真的是不可定義的
七、小結
第五章 藝術終結了嗎?
一、黑格爾的藝術終結論
二、丹托的藝術終結論
三、藝術終結與美學獨立
四、藝術的重生
五、也許終結的不是藝術而是藝術理論
六、小結
第六章 作品的意義由作者意圖決定嗎?
一、浪漫主義文藝批評中的意圖主義傾向
二、反意圖主義的盛行
三、意圖主義的復興
四、實際的意圖主義與假設的意圖主義
五、小結
第七章 虛構的作品能產生真實的情感嗎?
一、問題的起源
二、解決方案之一
三、解決方案之二
四、解決方案之三
五、虛構的情感反應機制
六、一種假說
七、小結
第八章 趣昧有高低之分嗎?
一、現代美學的趣味標準
二、後現代美學的多元趣味
三、全球化時代的趣味標準
四、趣味與藝術評價
五、高級藝術與通俗藝術
六、小結
第九章 如何欣賞自然環境?
一、現代美學的分離模式
二、當代環境美學的介入模式
三、自然環境模式
四、情感喚起模式
五、顯現模式
六、小結
第十章 如何看待日常生活審美化?
一、日常生活審美化發生的社會條件
二、日常生活審美化的哲學解釋
三、日常生活審美化的社會一政治批判
四、口常生活審美化的美學批判
五、小結
第十一章 如何定位中國美學?
一、以現代為中心的理論框架
二、中國美學的現代化進程及其困難
三、兩種“實踐”
四、超越“現代”模式
五、從模式二美學展望中國美學
六、小結
後記

叢書信息


美學與藝術叢書 (共15冊), 這套叢書還有 《西方美學簡史》,《藝術及其對象》,《表面與深度》,《全球與地方》,《洞悉藝術奧秘》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