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

俄羅斯2003年安德烈·薩金塞夫執導劇情片

《回歸》是由安德烈·薩金塞夫執導,弗拉基米爾·加林、伊萬·多布隆拉沃夫、康斯坦丁·拉朗尼柯等主演的劇情片,於2003年6月25日在俄羅斯上映。

該片講述了突然歸家的父親帶著伊萬和安德烈到一座神秘的小島上找尋一些東西時,父親失足墜亡引發的故事。

劇情簡介


俄羅斯版回歸 劇照
俄羅斯版回歸 劇照
伊萬和安德烈與母親在俄羅斯北部一個小鎮過著平靜的生活。一天,離家十多年的父親突然歸來,打破了兩兄弟的和諧生活。他們既對這個陌生的父親充滿懷疑和好奇,又對當年他突然拋開母親而耿耿於懷。第二天,父親帶著他們去到一個地方找尋一些東西。在路上,小伊萬開始表現出對父親的不滿,認為他們沒有父親的生活也過得很愉快。他們來到一個大湖,父親帶領兩個孩子做了一艘小船,駕船來到一座神秘的小島上。父親和兩個孩子分開,兩個孩子出去捉魚,父親去找些東西,孩子們回到與父親約會的地方時已經非常晚了,父親大發雷霆,憤怒地責備哥哥安德烈,伊萬哭著爬上一座高高的廢棄的鐵架上。父親怕他發生危險也追了上去,結果父親失足墜亡。兩個孩子把父親的屍體運回湖岸,就在他們啟動汽車,打算把父親的屍體裝進去時,父親的屍體連同那條小船慢慢地沉下湖心。

演員表


角色演員備註
安德烈弗拉基米爾·加林哥哥,15歲,對突然歸來的父親逆來順受
伊萬伊萬·多布隆拉沃夫弟弟,13歲,對突然歸來的父親十分不能接受
父親康斯坦丁·拉朗尼柯兩兄弟的父親,失蹤12年後突然回家,努力想得到兒子們的認可
母親娜塔莉亞·符多維娜兩兄弟的母親,獨自帶大兩個孩子,心裡只有孩子們
OfitsiantkaYelizaveta Aleksan----
KhuliganLazar Dubovik----
Devushka v zerkalakhLyubov Kazakova----
ZavodilaAleksei Suknovalov----
BabushkaGalina Popova----
Chelovek v portuAndrey Sumin----

職員表


製作人迪米特里·列斯尼夫斯基
導演安德烈·薩金塞夫
副導演(助理)Genriyetta Bagdasarova、Svetlana Dyomina、Anastasi Torlakyan、Inga Vasilyeva
編劇弗拉基米爾·莫先科、Aleksandr Novototsky
攝影Mikhail Krichman
配樂Andrei Dergachyov
剪輯Vladimir Mogilevskiy
選角導演Genriyetta Bagdasarova、Galina Dovgal
藝術指導Zhanna Pakhomova
造型設計Galya Ponomaryova
服裝設計Anna Barthuly
視覺特效德米特里·塔庫拉庫

角色介紹


  • 父親

    父親

    演員康斯坦丁·拉朗尼柯

    是嚴厲的,甚至是不近人情、專斷暴躁的一個父親。他如同訓練軍人一樣來訓練自己的孩子。當他們做錯事時,他打他們。但他給他們喝酒,甚至讓他們開車,他為這兩個孩子打開了那扇通向現實的門,最終為了救兩兄弟中的弟弟而失足墜亡。

  • 安德烈

    安德烈

    演員弗拉基米爾·加林

    毫無時間觀念是他的缺點,原本和母親弟弟一起在俄羅斯北部一個小鎮過著平靜的生活,父親的突然歸來打破了他們的和諧生活。在遠遊過程中,對父親的威嚴甚為崇拜,沒有看到父親表現出來的種種不是,但是在父親意外去世后,成為了一個合格的哥哥。

  • 伊萬

    伊萬

    演員伊萬·多布隆拉沃夫

    性格倔強,原本和母親哥哥一起在俄羅斯北部一個小鎮過著平靜的生活,父親的突然歸來打破了他們的和諧生活。在遠遊過程中,以與父親唱反調為榮,通過反抗爭取自己被愛的權利。最終他強烈的自我成長意識發生了不可挽回的錯誤,為了抓住發狂的伊萬,父親從燈塔上掉了下去。

  • 母親

    母親

    演員娜塔莉亞·符多維娜

    兩兄弟的母親,獨自一人帶大兩個孩子,心裡只有孩子們。在孩子父親失蹤幾十年後突然回來的情況下,出於對兩個兒子教育的考慮,要求他們的父親和兒子們單獨相處幾天。

幕後製作


海報
海報
• 片中哥哥的扮演者弗拉基米爾·加林在影片完成的一個月後,在一群朋友的慫恿下重現電影中的跳湖場景,結果不幸溺斃。
• 在島上,伊萬用繃帶綁著自己受傷的手,在接下來的鏡頭中,繃帶變到了他的另一隻手上。

播出信息


劇照
劇照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日期國家日期
俄羅斯2003年6月25日西班牙2003年11月27日
中國香港2004年5月12日比利時2003年12月31日
義大利2003年9月3日挪威2004年1月14日
加拿大2003年9月11日捷克2004年1月14日
德國2003年11月5日荷蘭2004年1月27日
希臘2003年11月22日瑞典2004年1月31日 
瑞士2003年11月26日

獲得榮譽


時間 頒獎禮 獎項 獲獎主體 備註
2003年第60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安德烈·薩金塞夫獲獎
路易吉。德.勞倫蒂斯獎安德烈·薩金塞夫
天主教文化獎安德烈·薩金塞夫
瑟吉奧·特拉薩蒂獎安德烈·薩金塞夫
電影未來獎-最佳處女作獎安德烈·薩金塞夫
2004年第61屆美國金球獎電影類-最佳外語片回歸提名
2003年第16屆歐洲電影獎歐洲年度發現安德烈·薩金塞夫獲獎
2004年第29屆法國凱撒獎凱撒獎-最佳外國電影安德烈·薩金塞夫提名
2003年第56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金豹獎安德烈·薩金塞夫提名

作品評價


回歸 海報
回歸 海報
《回歸》負載了極具象徵性的寓言般的悲劇故事,來講述父子之 間一種最根本的關係,敘述了父親所帶來的理性和殘酷的世界,導演的這部處女作有種橫空出世的驚艷。
《回歸》中的演員的表演極其到位,特別是弟弟伊萬的扮演者、十四歲的杜布朗雷諾夫的表演成熟洗鍊、富有爆發力(青島日報評)。
《回歸》帶有強烈象徵意味。不去細究影片中的政治隱喻,單單是那種對父子關係的刻畫,長鏡頭的詩意,也足夠令人流連(時光網評)。
《回歸》重新肯定及延續了塔可夫斯基所代表的俄國電影思維(《紐約時報》評)。
《回歸》是“電影中的經典,走進了一個更深遠、更激昂的層次,遠遠超乎它表面所預示的(《洛杉磯時報》評)。
《回歸》中描述的那種父子失散多年後再度面對彼此,所產生的親子衝突和情緒波動,讓人印象深刻(新浪娛樂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