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瓦拉慈龍化石

阿瓦拉慈龍化石

阿瓦拉慈龍化石是中美科學家發現的距今年代更久遠的恐龍化石。科學家對其分析后認為,化石中的恐龍生活在約1.6億年前的侏羅紀晚期。阿瓦拉慈龍化石被命名為:Haplocheirussollers(意為“靈巧之手”)。

發現


阿瓦拉慈龍
阿瓦拉慈龍
2010年1月29日,據美國《科學》雜誌報告,中美科學家發現了距今年代更久遠的阿瓦拉慈龍化石。阿瓦拉慈龍是一類體型相對較小的雙足行走的恐龍。在新發現的化石之前,所有已知的該類恐龍都生活在白堊紀晚期。
2004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及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科學家在中國新疆準噶爾盆地發現了一具古老恐龍化石。科學家對其分析后認為,化石中的恐龍生活在約1.6億年前的侏羅紀晚期。這一發現將阿瓦拉慈龍的生活年代向前推進了大約6300萬年。

命名


新發現的恐龍化石被命名為:Haplocheirussollers(意為“靈巧之手”)。

特徵

其體長在1.9米至2.3米之間,頭骨和頸部狹長,牙齒較小,但前肢粗壯,蜥蜴、小型哺乳動物和爬蟲可能是它們的食物來源。
“靈巧之手”有很多與現代鳥類相似的特徵,例如兩條腿上各有4個腳趾,但與鳥類不同之處在於,它的第一個腳趾朝向側面,另外3個朝前,而現代鳥類第一個腳趾朝後,其他朝前。“靈巧之手”的上肢向身體兩側擺動,這一點與鳥類伸展翅膀類似。“靈巧之手”的“手”很特別,每隻“手”上都有3根“手指”,中間的那根比另外兩根長得多。

研究


科學家認為,儘管有很多與鳥類相似的特徵,“靈巧之手”仍屬於典型的肉食恐龍,“可以稱之為鳥類的早期祖先,但不屬於鳥類”。
科學家認為,由於“靈巧之手”是已知最大的阿瓦拉慈龍,這可能意味著隨著時間的推移,該類恐龍出現了小型化趨勢,其“手指”也逐漸融合成巨大的爪子,而這種爪子是白堊紀阿瓦拉慈龍的重要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