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申家

北申家

徠2002年,全村145戶,385人。 1980年12月,復稱大隊管委會。 1984年5月,始設村民委員會。

概況


概述
明萬曆年間(1573-1619年),申姓建村於河北岸,以姓命村名北申家。北申家村位於郭城鎮北部,地處東經121°08′,北緯37°04′。東南與南申家村為鄰,北與肖家莊隔山相望,南與土堆村相交。隸屬郭城鎮,南距鎮政府駐地3.5公里。全村轄區面積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6.7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大豆、花生、蘋果、梨、桃等。 2002年,全村145戶,385人。農村經濟總收入393.4萬元,人均純收入3041元。第一、二、三產業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比重分別是86%、5%、9%。
本村山地出產的蘋果(apple),梨,板栗,櫻桃等水果由於光照充足,山區溫差大等原因甘甜可口,在附近集市上廣受歡迎。
大事記
1937年德國天主教傳教士在本村東建起10間德式天主教堂。 1938年以教堂作校舍,成立村小學。 1941年3月17日夜八路軍進駐,本村解放。 1969年縣政府贈送195柴油機、粉碎機1套,本村磨面實現機械化作業。 1982年村投資3萬元,全村用上電網供電。 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984年投資1.5萬元,先後建村中大橋、西河橋。 1991年集資3.5萬元,村民吃上自來水。 1993年集資2萬元,安裝閉路電視。 1995年安裝程式控制電話交換機,全村安裝電話32部。2002年本村小學翻修,2008年全村自來水改造,2010年村裡主要街道安裝路燈及監控系統。

經濟發展


第徠一產業1955年,糧食畝產40公斤。1975年,治理村西河,改挖新河道1000多米,築壩2000米,擴大水澆地3.3公頃;開挖北山天門水渠,擴大水澆地9.3公頃。由於水利條件得到改善,1980年糧食畝產提高到400公斤。2002年,糧食畝產408公斤,總產13.2萬公斤。 2002年,第一產業總收入達到340萬元,其中農業300萬元,林業10萬元,畜牧養殖業20萬元,漁業10萬元。第二產業建國初期,本村無工業項目。改革開放后,先後建起了麵粉廠、油坊、工藝品廠等。2002年,第二產業從業人員達到60人,收入20萬元,其中工業10萬元,建築業10萬元。第三產業改革開放后,黨支部發動群眾大力發展第三產業。2002年,第三產業從業人員達到40人,收入33.4萬元,其中運輸業10萬元,商飲業23.4萬元。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本村自古重視文化教育。1938年成立小學。1948年改為完小,時有教師8人,學生80人。建國后,村裡加大對文化教育的投入。1969年,申家完小改建為申家聯中,教師10人,學生140多人。自建國至2002年,全村考取大中專院校的學生8人。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祖祖輩輩以農為業,常年人均糧食只有100公斤左右,過著半年糠菜半年糧的生活。建國后,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農民有了經營自主權,開始多種經營,人均收入由1983年的50多元,2002年提高到3041元。2002年,全村有各種機動車(汽車、三輪車、摩托車)120輛,彩電80台,冰箱20台。村莊建設建國初期,街道不整齊,居民住房條件很差,全是草房,擁擠不堪。建國后,對街道進行了整修,舊房逐年翻新為瓦房,居住條件獲得改善。2002年,人均住房面積由建國初期的6平方米,擴大到23平方米。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2年1月,村成立黨支部,申克桐任黨支部書記,時有黨員3人。之後,曾任黨支部書記的有申曰華、申吉輝、申克敬、申克會、申克寶、申曰京、申克錄、申克坤、申吉璞、申慶錄、申吉華、申吉生、申曰紹、申克忠。2002年,全村有黨員28人。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1年,設村公所。1943年,改村政府。1958年9月,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6月,設大隊革委會。1980年12月,復稱大隊管委會。1984年5月,始設村民委員會。曾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申克玉、申曰玉、申克寶、申曰華、申曰紹、申克安、申吉華、申慶錄、申克忠、申克龍、申克令、申慶蘇。2002年5月起,申吉華復任村委會主任。

人物


抗日名將
簡介:
申吉桂1925年3月生。中共黨員,教授。1940年底參加八路軍,曾任軍區醫訓隊學員、助理軍醫、軍醫,師醫療所所長、衛生科長,軍直屬衛生主任,湖南醫科大學學員,廣州軍區醫院院長,建設兵團衛生處長,軍醫學校訓練部長等職。曾9次立功,多次受獎,先後榮獲國家自由獨立勳章、解放勳章、榮譽勳章。
烈士名錄
申克南申吉梧申曰橋申曰公申曰斌申克榮
撰稿:申吉平 審稿:申克忠 申吉華 本詞條編輯:
北申家村近貌(5張)
申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