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創杯”全國大學生嵌入式設計大賽
“博創杯”全國大學生嵌入式設計大賽
“博創杯”全國大學生嵌入式設計大賽,是一個公益性賽事。
大賽目的在於深化高等學校嵌入式、機器人、物聯網系統人才培養模式、實踐教學的改革,提高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動手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
大賽為高校學生提供了一個創新、交流和展示的平台,本著公平、公正、開源、開放的大賽精神,選拔出優秀的人才與大賽作品,吸引國內外優秀的企業積極參與,利用企業平台,實現人才就業與大賽作品的產品化轉換。
大賽目標是成為高校與企業間的人才、技術雙向交流對接的高端平台,為了進一步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的融合提供了有效的工程人才培養模式。
全國大學生嵌入式設計大賽自2005年至今已舉辦了十屆。至2014年第十屆大賽,累計參賽院校500餘所,參賽隊伍3900餘支,參賽學生11000餘名。
l對學校:大賽作為一項面向高等學校在校大學生的學科競賽活動,充分調動了產、學、研的各個環節,對國內高校的教學改革、課程更新和創新人才培養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加強產學合作、推動產學研緊密結合,是高校培養信息技術人才的有效途徑。
l對教師:嵌入式、物聯網作為新興產業,技術和信息不斷更新,教師隊伍的專業能力、知識更新、創新意識都需要加強。而大賽採用公開展示、公開評審以及共享作品源代碼的方式,為參賽的指導老師提供了更廣泛的交流學習的機會,教師在指導學生參賽的始末也是教師素質提高的重要過程。
l對學生:通過大賽強化了學生的實踐能力、設計能力與創新能力,推動了學生基於問題的學習、基於項目的學習、基於案例的學習等研究性學習方法,加強學生創新能力訓練,進一步縮小高校教育與企業需求的差距。
l對社會:大賽組委會通過大賽選拔優秀嵌入式、物聯網技術人才,設立人才資源庫,由企業根據需要到人才庫進行人才挑選。為高校學生就業,企業選拔人才搭建一個高端平台。據統計,往屆參加大賽后的學生就業形勢非常理想,通過大賽的鍛煉,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彌補了應屆畢業生缺乏工作經驗的缺憾,為企業選擇人才提供重要依據。
另外,由於嵌入式、物聯網技術涉及的應用領域非常廣泛,而大賽採用了開放式的命題方式,給學生的創作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促使參賽作品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同時又簡潔實用,針對性強。很多作品本身就可以作為實際應用產品的設計原型,經過包裝直接就可以面向市場,大賽促進了高校知識轉化成企業產品的進程。
大賽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下屬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類教學指導委員會(以下簡稱“計算機教指委”)主辦、負責指導全國範圍內的賽事工作。
大賽設立組委會,包括主任一人,副主任若干人,負責“博創杯”全國大學生嵌入式設計大賽的日常工作。組委會掛靠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在組委會統一領導下,各承辦學校分別組織分/省賽區分賽比賽和全國總決賽。為保證大賽順利開展,大賽組建全國及各分/省賽區組織委員會。
(一)大賽組織委員會
大賽組織委員會(以下簡稱“大賽組委會”)由計算機教指委、電子學會嵌入式系統與機器人分會、主贊助企業、承辦單位有關領導和專家組成,負責決定大賽的重要事項並指導分/省賽區比賽和全國總決賽的相關工作,審核並投票決定下一屆全國總決賽的承辦單位。
大賽組委會作為大賽最高的權力機構全面負責大賽日常組織及事務性工作。大賽組委會辦公室設在承辦單位,具體負責對內對外各項事務的聯絡、接洽,確定各分/省賽區的承辦院校並進行指導工作,以及統一管理大賽過程中的所有文件。
各分/省賽區組織委員會由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教委(廳、局)、承辦學校、相關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及高校領導與專家、企事業代表組成,負責本賽區的賽事組織領導工作。
(二)大賽評審委員會
大賽評審委員會成員主要由嵌入式、機器人、物聯網領域的權威人士、專家學者組成,均由大賽組委會統一聘請,各賽區也可推薦人選,經大賽組委會認為符合資質要求又適合參加評審工作的人員可聘請為大賽評審委員會委員。大賽評審委員會作為大賽最高的評審機構,具體負責全國總決賽的評審工作,大賽評審委員會的具體工作由大賽組委會統籌安排。
(三)參賽單位
以參賽高等院校為基本單位,學校提供相關經費,由相關院(系)負責本校學生的參賽事宜,包括組隊、報名、賽前準備、賽期管理和賽后總結等。
(四)參賽隊、參賽學生和指導教師
每屆大賽各高校參賽隊伍數量不得超過10支,每支隊伍參賽指導老師1-2人,參賽隊員1-3人;參賽隊員必須具有正式學籍的全日制在校本、專科生。自報名至比賽期間,參賽隊員不得隨意更換。如發現頂替或更換,將取消參賽及評獎資格,如有特殊情況需報請大賽組委會批准。大賽對獲獎隊伍指導教師頒發證書。
指導教師所在院校可按照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下發的《關於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指導大學生科技競賽活動的通知》(教高司函[2003]165號)文件,承認並計算其工作量。
(一)比賽時間
1、每年1月-4月參賽報名,準備作品
2、每年5月修改報名信息、在官網公布最終報名信息
3、每年年6月各分賽區比賽,具體比賽時間以官網公布為準
4、每年7月全國總決賽
(二)賽區設置
分賽區:華東賽區、華南賽區、華北賽區、華中賽區、西南賽區、西北賽區、甘肅賽區、遼吉賽區、黑龍江賽區、河南賽區、山東賽區.......綜合賽區(未設置賽區省份歸為此類)。各省市均可單獨申請設立賽區,賽區將以省命名。
(三)賽項設置
【標準賽項】分設高職組、本科組、碩士組,採用大賽規定平台,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將軟體內核或應用文件系統嵌入到硬體中,完成應用需求。比賽不限定命題,通過分賽區現場實物評審的形式選拔進入全國總決賽。
參賽條件
1、參賽單位:以學校或學院為基本參賽單位,統一在線報名、郵寄資料和參賽。分賽區比賽,每個學校不能超過10支隊伍(獨立學院可單獨計算,研究生不計在內),超過10支隊伍的學校自行校內篩選。
2、參賽隊員:具有正式學籍的全日制在校本、專科生及工程碩士均有資格報名參賽;每支參賽隊最多三名隊員組隊。分賽區比賽開始后,參賽隊員不得更換。如發現頂替、更換、虛假身份,將取消參賽及評獎資格,如有特殊情況需報請大賽組委會批准,大賽組委會將於比賽現場查驗學生證、身份證件。
3、指導教師:每支隊伍不超過2名指導教師,每位老師指導的隊伍不超過3支。
4、作品要求:作品必須為原創,且不能在其它同類賽事中參評,如有違反大賽規定和法律條款將取消大賽的參賽和評獎資格。
比賽方式
通過各分賽區推選優秀隊伍進入全國總決賽。
提前準備作品,比賽現場以實物作品演示和PPT答辯兩個環節進行。
比賽報名、分賽比賽、全國總決賽
(一)比賽報名
參賽院校可在校內選拔出適量的優秀隊伍進行報名參賽。以學校為單位登陸大賽官方網站註冊,統一在線報名。報名時需嚴格按照賽規進行報名信息的填寫和資料提交。比賽期間不得更改,信息的更改需在賽前進行,並及時通知大賽組委會報名信息的變更。
報名流程如下:
v以院校為單位統一在線報名和申請平台。
v登錄大賽官網瀏覽比賽詳細條款后,點擊“我的賽事”在線提交報名信息。
v報名提交后2個工作日內組委會審核通過併發送確認郵件至負責人郵箱。
v在校研究生報名碩士組時請選擇“綜合賽區”。
v組委會不向參賽隊收取報名費、參賽費及評審費等費用。
參賽流程:
“博創杯”全國大學生嵌入式設計大賽
在大賽組織委員會的指導下,各分賽區應由承辦院校成立賽區組織委員會和賽區評審委員會。為保證大賽的公平公正性,賽區評審委員會的委員任命需嚴格按照全國大學生嵌入式設計大賽分賽區合作協議要求進行。
分賽比賽舉辦一次,可根據各區實際情況舉辦1-2天。各分賽區根據比賽成績選拔優勝隊伍進入全國總決賽。根據本賽區報名參賽隊伍總數,按照一定比例確定各分賽區進入全國總決賽的隊伍名額。分賽區可以設立區級比賽成績特等、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各類獎項。
(三)全國總決賽
總決賽的比賽工作由大賽組委會、大賽評審組委會和大賽承辦單位執行。
通過分賽比賽選拔進入決賽的參賽隊員需提前提交設計報告,現場以PPT和現場演示兩種形式進行公開陳述,評委按以下評審規則評選:
PPT報告環節(總分30分) | 作品演示環節(總分70分) |
1.1表述清楚、敘述完整、重點突出(10分) | 2.1作品設計創新性(35分) |
1.2原理論述正確(10分) | 2.2作品設計難度係數(15分) |
1.3回答評委提問的正確性和完整性(5分) | 2.3作品按預期設計功能演示效果程度(10分) |
1.4時間把握合理(5分) | 2.4作品可被推廣應用性(10分) |
獎項設置:
1、本次大賽將設置學生獎、指導教師獎、賽區組織獎共三類;
"博創杯"標準賽獎項(碩士) | ||
碩士組特等獎 | 1名 | 獎金、證書 |
碩士組一等獎 | 2名 | 獎金、證書 |
碩士組二等獎 | 3名 | 獎金、證書 |
碩士組三等獎 | 若干 | 證書 |
"博創杯"標準賽獎項(本科) | ||
本科組特等獎 | 2名 | 獎金、證書 |
本科組一等獎 | 8名 | 獎金、證書 |
本科組二等獎 | 16名 | 獎金、證書 |
本科組三等獎 | 若干 | 證書 |
"博創杯"標準賽獎項(高職) | ||
高職組特等獎 | 1名 | 獎金、證書 |
高職組一等獎 | 4名 | 獎金、證書 |
高職組二等獎 | 8名 | 獎金、證書 |
高職組三等獎 | 若干 | 證書 |
1、參賽作品不得違反有關法律、法規以及社會的道德規範。
2、參賽作品不得違反知識產權和所有權,所涉及的參考資料應註明出處和來源。
一經發現上述違反行為立即取消其參賽、獲獎資格,由此發生的法律糾紛由提交作品的團體或個人自行承擔並負全責,參賽者一經提交報名表並確認參賽即代表完全接受大賽活動所有條款。
參賽作品應基於大賽規定的平台進行設計,詳情請登錄大賽官網。
*參賽平台不符合規定平台的隊伍不具備評獎資格*
本賽事採用開放式命題的形式,讓各參賽隊伍能有更自由的發揮空間。
設計內容可涵蓋:物聯網應用(城市交通,醫療,港口物流,環境監測,多網融合等)、消費類電子、數字電視、GPS導航、智能手機、數字家電、多媒體、視頻編碼解碼、圖像處理、安防監控、無線通訊、信息識別、工業應用、醫療衛生領域的硬體設計,應用軟體,系統軟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