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Beihang University)簡稱”北航“,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入選珠峰計劃、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強基計劃試點高校,為國際宇航聯合會、中歐精英大學聯盟、中國-西班牙大學聯盟、中俄工科大學聯盟、中國高校行星科學聯盟、中國人工智慧教育聯席會、全國高等軍工院校課程思政聯盟成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創建於1952年,時名北京航空學院,由當時的清華大學、北洋大學、廈門大學、四川大學、重慶大學等八所院校的航空系合併組建,1959年學校被國家指定為全國重點高校,1988年4月改名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據2021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分為學院路校區、沙河校區,總佔地共3000多畝,總建築面積170餘萬平方米;學校下有35個二級學院;有2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5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39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74個本科專業;有8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8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有教職工4266人,有全日制在校生37000餘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創建於1952年,是由當時清華大學等八所院校的航空院系合併而成的新中國第一所航空航天科技大學。參與組建北京航空學院的八所院校的航空院系指的是:清華大學、北洋大學(今天津大學)、西北工學院(今西北工業大學)、廈門大學、華北大學工學院(今北京理工大學)、西南工業專科學校(今重慶建築大學)、四川大學、雲南大學的航空院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1952年10月25日,在清華大學航空工程學院和四川大學、北京工業學院航空系合併的基礎上,成立了新中國第一所航空航天科技大學——北京航空學院。
1953年5月,在西北郊海淀區柏彥庄選定校址后,6月1日就在四周沒有公路的一片農田及墳堆土窪上正式動工興建,數千名建築工人日夜奮戰,半年之內就完成了6萬平方米的建築。同年10月全體學生及部分教職工即遷居新校,開始正常地學習與工作。計劃中的基本建設任務到1957年基本完成,竣工面積135245平方米,修建道路64160平方米,完成投資3560餘萬元。
1954年6月,為適應航空工業建設的需要,北航增設飛機設備、航空材料兩個系以及航空儀錶與自動器、飛機電氣設備、特種設備、金相熱處理、鑄造、壓力加工和焊接7個專業。
1956~1957年,根據中國12年科學規劃的要求,北航在中國國內率先設立導彈類、管理類以及理科與工科相結合的空氣動力學等專業。增設了導彈設計、液體火箭發動機、空氣動力學、無線電設備、航空工程經濟、儀錶工藝等專業,成立了當時中國國內航空高等院校惟一的航空工程經濟系。這樣就開始有了不同於蘇聯模式而根據中國航空工業實際需要自行設置的新專業,並成立了空氣動力學、飛機結構力學及噴氣發動機原理3個研究室。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1958年,北航開展勤工儉學,提倡並實踐教學與科研、設計、生產的四結合,開展了航空型號研製工作。全校師生在100天內,完成了周恩來總理親自批准的“北京一號”輕型旅客機的研製,同年9月24日試飛成功,並進行了京滬間2500公里的航線試飛;研製成功了中國第一枚探空火箭——“北京二號”,於同年9月22日在東北白城子靶場發射試驗成功;研製成功了中國第一架無人駕駛飛機——“北京五號”,即在安2型飛機上安裝了自行研製的無人駕駛控制系統,將該機改裝成無人駕駛飛機,於同年9月25日試飛成功,為中國無人駕駛飛機的發展開了先河。
1958年,新設立解算裝置、火箭地面機械與發射裝置專業。1959年又設立航空非金屬材料、腐與表面保護、無線電導航、雷達、遙控遙測、航空原子能發動機設計等新專業,建立了火箭發動機、導彈控制系統等研究室,連同前已建立的空氣動力學、飛機結構力學、噴氣發動機原理及陀螺儀研究室,形成了進一步開展科研工作的中心。
1959年5月,中共中央發布了《關於在高等學校中指定一批重點學校的決定》,北航成為全國第一批16所重點高校之一。
1960年,增設航空核動力、航空工藝和工程物理系,1961年又設立飛行器自動控制系。至此,北航已設立了10個系35個專業。
1977年,恢復全國高等學校統一招生。1978年,又恢復研究生招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1978年,北航按6大類21個專業組織本科生招生,它們是:飛行器設計類,含飛機設計、有翼導彈設計、飛行器高空設備3個專業;航空工程數學力學類,含空氣動力學和飛行力學、航空結構力學與強度2個專業;航空發動機設計類,含航空發動機設計、固體火箭發動機設計2個專業;航空材料及機械製造工程類,含航空金屬材料及熱處理、航空非金屬材料及成形工藝、金屬腐蝕與防護、航空焊接、飛行器製造工程5個專業;航空自動控制類,含航空陀螺儀錶與慣性導航、航空儀錶與感測器、航空液壓氣壓附件、航空電機電器、飛行器自動控制5個專業;航空電子及計算技術類,含遙控遙測、電子計算機、雷達與導航、微波技術4個專業。
1978年7月,成立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11月恢複製造工程系的建制。
1981年11月26日,經國務院批准,學校成為全國首批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1988年4月,經國家教委批准,北京航空學院改名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1989年,學校成為國家八五期間全國14所重點建設的高校之一。
1997年,學校進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行列。
2001年,學校進入國家“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行列;首批獲准試辦國家示範性軟體學院。
2006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獲批籌建航空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成為學校航空航天特色和研究型大學的重要標誌。
2007年,入選第一批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立項學校。
2010年,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
2010年,學校成為國家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
2011年,學校成為國家“珠峰計劃”(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院校之一。
2012年,學校入選首批“2011計劃”(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首批入選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高校。
2013年12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榮獲北京高校“十佳美麗校園”稱號。
2016年12月,被北京市教委認定為首批北京市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
2017年1月,被教育部認定為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9月,學校入選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學校成為首批一流網路安全學院建設示範項目高校。
2018年3月,學校入選教育部首批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同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與寧波市人民政府簽訂合作協議,共同建設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寧波創新研究院(掛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寧波研究生院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寧波國際交流中心二塊牌子)。12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
2019年1月,北航與空軍軍醫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7月,首批入選中國高校行星科學聯盟。9月,成為中國人工智慧教育聯席會創始成員、理事單位。
2020年1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醫學科學與工程學院成立;同月,學校入選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強基計劃”)。10月,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教育部確定為2020年度國家知識產權示範高校。
2021年3月22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寧波創新研究院入園儀式舉行。
2021年5月16日,學校成為“全國高等軍工院校課程思政聯盟”首批會員單位之一。
2021年5月,獲批教育部首批未來技術學院。
根據官網顯示,目前學校教職工總數達到4266人,其中專任教師2368人。專任教師中,72.5%具有高級職稱,86.64%具有博士學位。匯聚了以26位兩院院士、59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5位國家級教學名師等為代表的高層次人才,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65位,國家“特支計劃”入選者46位。引進諾貝爾獎獲得者2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類型 | 名單 |
中國科學院院士(包含專職、雙聘) | 高鎮同、李未、江雷、懷進鵬、李天、房建成 |
中國工程院院士(包含專職、雙聘) | 劉大響、李椿萱、鍾群鵬、陳懋章、王浚、馮培德、姚駿恩、李伯虎、杜善義、張彥仲、戚發軔、徐惠彬、趙沁平、張廣軍、張軍、王華明、蘇東林(女)、宮聲凱、向錦武 |
國家突出貢獻專家 | 陳宗基、周盛、張其善、武哲、李未、李椿萱、高歌、傅惠民 |
國家級教學名師 | 李尚志、王琪、張曉林 |
2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截至2021年4月,學校有74個本科專業,涵蓋工、理、管、文、法、經、哲、教育、醫和藝術10個學科門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招生專業(據2019年06月學校官網公布顯示)
學院 | 專業方向 |
---|---|
高等理工學院(沈元榮譽學院) | 全部理工科專業,含華羅庚班數學試驗班 |
中法工程師學院 | 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應用物理學、工程力學 |
國際通用工程學院 | 航空航天工程、機械工程 |
生物與醫學工程學院 | 生物醫學工程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材料科學與工程、納米材料與技術 |
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 | 飛行器動力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吳大觀英才班 |
航空科學與工程學院 | 飛行器設計與工程、飛行器環境與生命保障工程、工程力學 |
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 | 機械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飛行器製造工程、 微機電系統工程、工業設計、機器人工程 |
交通科學與工程學院 | 車輛工程、交通運輸、飛行器適航技術、土木工程 |
可靠性與系統工程學院 | 飛行器質量與可靠性、安全工程 |
宇航學院 | 飛行器設計與工程(航天工程)、飛行器動力工程(航天工程)、 探測制導與控制技術(航天工程)、飛行器控制與信息工程 |
飛行學院 | 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工程、飛行技術 |
儀器科學與光電工程學院 |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 探測制導與控制技術、遙感科學與技術 |
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 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電磁場與無線技術、交通運輸(民航信息工程) |
自動化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 | 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機器人工程 |
計算機學院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人工智慧 |
軟體學院 | 軟體工程 |
網路空間安全學院 | 信息對抗技術、信息安全 |
微電子學院 |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經濟管理學院 | 工程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工業工程、金融學(金融工程)、 經濟統計學、能源經濟、會計學、工商管理 |
數學與系統科學學院 | 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信息安全、統計學 |
物理科學與核能工程學院 | 應用物理學、核物理、物理學 |
化學學院 | 化學、應用化學 |
空間與環境學院 | 空間科學與技術、環境工程 |
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 | 知行文科試驗班 |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公共管理學院) | 經濟學、行政管理 |
外國語學院 | 英語、翻譯、德語 |
法學院 | 法學 |
新媒體藝術與設計學院 | 視覺傳達設計、繪畫 |
北京學院 | ------- |
繼續教育學院 | ------- |
國際學院 | -------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 |
無人系統研究院 | ------- |
體育部 | ------- |
北航學院 | ------- |
2018年5月,獲准開展學位授權自主審核。截至2018年4月,學校有8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並列全國高校第7名),28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0個北京市重點學科,10個國防特色學科,14個A類學科,其中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軟體工程為A+學科。有23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40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20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學校突出學科基礎地位,構建空天信融合、理工文交叉、醫工結合的一流學科體系,形成珠峰引領、高峰集群、高原拓展的良性學科生態。在航空、航天、動力、信息、材料、儀器、製造、管理等學科領域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形成了航空航天與信息技術兩大優勢學科群,國防科技主幹學科達到國內一流水平。在2018年“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中,航空航天工程學科為世界第一。2019年5月學校社會科學總論學科首次進入ESI前1%學科排名,成為繼工程學、材料科學、物理學、化學、計算機科學后第六個進入ESI前1%排名的學科;同時,材料科學學科首次進入ESI前1‰學科排名,成為繼“工程學”后第二個進入ESI前1‰排名的學科。
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法學、外國語言文學、數學、物理學、統計學、力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交通運輸工程、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生物醫學工程、軟體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公共管理。
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哲學、應用經濟學、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心理學、外國語言文學、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球物理學、統計學、力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交通運輸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兵器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軟體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基礎醫學、特種醫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設計學。
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外國語言文學、數學、物理學、力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交通運輸工程、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生物醫學工程、軟體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公共管理。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
力學、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
國家重點學科:
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 |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儀器科學與技術 | 機械工程 | 力學 |
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 | |||
人機與環境工程 | 系統工程 | 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 | 航空宇航製造工程 |
車輛工程 | 航空宇航推進理論與工程 | 飛行器設計 | 計算機應用技術 |
計算機軟體與理論 | 計算機系統結構 | 導航制導與控制 | 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 |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 |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 通信與信息系統 | 電磁場與微波技術 |
材料加工工程 | 材料學 | 材料物理與化學 | 精密儀器及機械 |
機械設計及理論 | 機械電子工程 |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 | 工程力學 |
流體力學 | 固體力學 | 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學科評估:
在教育部第三輪全國高校學科評估結果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共有18個學科參評,其中有6個學科排在全國前5位,有13個學科排在全國前10位,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儀器科學與技術兩個學科位居全國第一。
代碼 | 學科名稱 | 排名 | 代碼 | 學科名稱 | 排名 |
0825 | 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 | 1 | 0805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8 |
0804 | 儀器科學與技術 | 1 | 0807 | 動力工程與工程熱物理 | 9 |
0801 | 力學 | 2 | 0802 | 機械工程 | 10 |
0811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4 | 0810 | 信息與通信工程 | 10 |
0812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4 | 1204 | 公共管理 | 12 |
0835 | 軟體工程 | 4 | 0803 | 光學工程 | 15 |
0831 | 生物醫學工程 | 6 | 0809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15 |
1201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6 | 0502 | 外國語言文學 | 27 |
0823 | 交通運輸工程 | 7 | 0301 | 法學 | 29 |
質量工程
截至2016年3月,學校擁有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3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5個、國家級教學團隊5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3個和國家級精品課程21門,“英才培養、質量為本、學科交叉、科教互動”的教育格局基本形成,並打造了高等工程學院、中法工程師學院、華羅庚數學班、知行文科實驗班等四個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區。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計算機學院教學實驗中心、工程訓練中心、航空航天實驗教學中心、空天電子信息實驗教學中心、材料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航空科學技術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空天電子信息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機械與控制工程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級特色專業: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軟體工程(包含3個專業方向)、飛行器設計與工程、飛行器動力工程、數學與應用數學、機械工程及自動化、材料科學與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探測制導與控制技術。
國家級精品課程(名單不全):理論力學、電子電路(1)、航空航天概論、大學體育、材料力學、材料測試與分析、工程圖學、航空航天概論、線性代數(非數學專業)、自動控制原理、工程圖學、高等數學、計算機導論與計算機倫理學、現代空中交通管理、飛機總體設計、火箭發動機專業綜合實驗。
獲批時間 | 團隊名稱 | 負責人 |
2007年 | 數學基礎課程教學團隊 | 李尚志 |
2008年 | 基礎力學課程教學團隊 | 王琪 |
電子信息工程核心課程教學團隊 | 張曉林 | |
2009年 | 計算機系統系列核心課程教學團隊 | 馬殿富 |
2010年 | 飛行器動力專業課程教學團隊 | 陶智 |
● 教學成績&教學成果
截至2016年3月,學校湧現出了以“北航1號”、“北航2號”和“北航3號”探空火箭為代表的一大批學生科技創新作品,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成果署名學生達58名,學生團隊“Unicorn無人直升機系統”,獲首屆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冠軍。學校持續保持全國高校唯一連續14屆獲“挑戰杯”“優勝杯”的記錄。建校60餘載,北航為國家機關、國防系統、國家主流行業和骨幹單位輸送了15萬優秀畢業生,畢業生就業率連年超過98%,被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近6年北航有14名校友當選為院士,截至2012年6月,共獲得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18篇。
序號 | 獲獎年份 | 成果名稱 | 主要完成單位 | 主要完成人 | 等級 |
1 | 2001 | 以培養綜合設計能力為主線改革機械基礎系列課程的研究與實踐 | 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 | 吳瑞祥王之櫟劉靜華郭衛東 | 二等 |
2 | 2001 | 面向21世紀基礎力學系列課程教學內容、課程體系與教學方法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 理學院 | 單輝祖王琪蔣持平王士敏謝傳鋒 | 二等 |
3 | 2001 | 強化主體意識促進個性發展——個性化教育體系的整體設計與改革實踐 | 教務處 | 張彥通武哲趙平周延澤方力 | 二等 |
4 | 2005 | 研究型學院人才培養模式與體系的研究及實踐 | 計算機學院 | 李未、馬殿富、劉旭東、張莉、曹慶華 | 一等 |
5 | 2005 |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綜合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 | 材料學院 | 徐惠彬、劉建華、張佐光、王華明、宮聲凱 | 二等 |
6 | 2005 |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創新人才培養的改革與實踐 | 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 張曉林、王祖林、董金明、蘇東林、馮文全 | 二等 |
7 | 2005 | 現代控制理論課程體系改革與實踐 | 自動化學院 | 任章、袁少強、林岩、吳雲潔、王衛紅 | 二等 |
8 | 2005 | 先進計算機網路技術實驗基地的建設 | 計算機學院 | 劉旭東、曹慶華、張力軍 | 二等 |
9 | 2005 | 基礎力學(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探究型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 理學院 | 王琪、蔣持平、王士敏、胡偉平、姜開厚 | 二等 |
10 | 2005 | 面向企業需要突出工程特色為國防工業培養高層次人才 | 研究生院 | 陳宗基、魏暉、燕麗、劉沛清、王強 | 二等 |
11 | 2009 | 高等教育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面臨的新問題與對策研究及實踐 | 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理工大學東南大學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太原理工大學浙江大學東北大學 | 吳澄申功璋田作華蕭德雲王雄吳曉蓓卓晴戴先中劉小河謝克明趙光宙劉建昌 | 一等 |
12 | 2009 | 緊扣國家戰略急需、緊扣學科前沿創建中國高級空管人才培養基地的研究與實踐 | 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 張軍張曉林張有光張學軍羅喜伶 | 二等 |
13 | 2009 | “依託優勢學科培養兩類創新人才”的探索與實踐 | 能源動力工程學院 | 陳懋章陶智陸利蓬王強王榮橋 | 二等 |
14 | 2009 | 中國大學數字博物館的建設及其在教學中的應用 | 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復旦大學 | 徐士進沈旭昆武港山陳紅京董少春陸現彩 | 二等 |
15 | 2009 | 數學建模思想融入基礎課教學 | 數學學院 | 李尚志鄭志明高宗升吳紀桃趙迪 | 二等 |
16 | 2009 | 建立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制度的研究與實踐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清華大學教育部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專家委員會 | 張彥通王孫禺雷慶張文雪趙婷婷余壽文 | 二等 |
17 | 2009 | 理工科研究生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李未張廣軍洪冠新武立勛陳志英 | 二等 |
18 | 2014 | 計算機系統核心課程群及其實驗體系的研究與實踐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馬殿富高小鵬張莉曹慶華王雷 | 二等 |
19 | 2014 | 具有國際競爭力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和國際通用工程師學歷教育的研究與實踐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熊璋於黎明徐平伊夫·杜拉克(YvesDULAC)馬克·波利(MarcPAULY) | 二等 |
20 | 2014 | 全面提升本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能力的十年改革探索與實踐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鄭志明馮文全陳強趙婷婷馬齊爽王敏 | 二等 |
截至2018年10月,學校有1個國家實驗室,9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4個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70餘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有7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12個教育部創新團隊,6個國防科技創新團隊。國家實驗室:航空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實驗室
國家級重點實驗室:虛擬現實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軟體開發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計算流體力學實驗室、航空發動機氣動熱力國家科技重點實驗室、“863”高技術CIMS設計自動化工程實驗室、慣性技術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可靠性與環境工程實驗室、飛行器控制一體化技術實驗室、國家空管新航行系統技術重點實驗室。
省部級重點實驗室:衛星導航與移動通信融合技術實驗室、空天信自旋電子技術實驗室、大數據精準醫療實驗室、航空可靠性綜合航空科技重點實驗室、數字化設計與製造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網路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計算機新技術實驗室、材料力學實驗室、流體力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先進模擬技術航空科技重點實驗室、航空電子航空科技重點實驗室、特種功能材料與薄膜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聚合物基複合材料北京市高技術實驗室、“複雜系統分析與管理決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城市運行應急保障模擬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等。
研究所 | |
航空探測研究所 | ATE技術研究所 |
可靠性工程研究所 | 外國語言研究所 |
設備工程研究所 | 管理系統工程研究所 |
機器人研究所 | 設計製造自動化研究所 |
製造工程研究所 | 軟體工程研究所 |
計算科學與工程研究所 | 飛行器人機環境系統工程研究所 |
固體力學研究所(複合材料力學) | 飛行設計研究所 |
飛行控制與模擬研究所 | 熱動力研究所 |
電子綜合系統研究所 | 材料與失效預防研究所 |
計算機應用研究所 | 流體力學研究所 |
無人駕駛飛行器設計研究所 | 高等教育研究所 |
測控技術研究所 | 光電技術研究所 |
空間法研究所 | 電磁兼容技術研究所 |
研究中心 | |
BUAA-CAST研發中心 | 微感測器技術中心 |
直升機研究中心 | 微電子研究中心 |
GPS工程研究中心 | 隱身與反隱身研究中心 |
風切變技術研究中心 | 石化工程高新技術開發中心 |
飛行器計算機輔助設計中心 | 測探技術研究中心 |
空中交通管制研究中心 | 螺旋槳研究與發展中心 |
生物醫學工程研究中心 | 軟體科學研究中心 |
無人駕駛飛行器研究中心 | 機器人研究中心 |
複合材料研究中心 | 微小型航行器研究中心 |
計算機與信息研發中心 | 電磁兼容與電磁安全先進技術研究應用中心 |
科技獲獎
據2019年1月學校官網數據顯示,“十五”以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共獲國家三大科技獎勵60餘項,其中,近10年獲得9項國家級科技獎勵一等獎、3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創造了一所大學連續獲國家最高等級科技獎的記錄,被社會譽為科技創新的“北航模式”。
2018年,學校獲8項國家科技獎勵,其中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3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
2018年度獲國家級科技獎一覽 | ||||
序號 | 成果名稱 | 主持人 | 等級 | 時間 |
1 | 裝備電磁兼容性設計關鍵技術 | 蘇東林 | 技術發明一等獎 | 2018年 |
2 | 中國高精度位置網及其在交通領域的重大應用 | 施闖 | 科技進步一等獎 | 2018年 |
3 | 空間極端環境下機構複雜序列運動地面測試裝備關鍵技術 | 丁希侖 | 技術發明二等獎 | 2018年 |
4 | 仿複眼成像的單相機三維流場測速關鍵技術及裝備 | 王晉軍 | 技術發明二等獎 | 2018年 |
5 | 航天器複合自主****控制與測試評估技術 | 郭雷 | 技術發明二等獎 | 2018年 |
6 | 大範圍路網交通協同感知與聯動控制關鍵技術及應用 | 王雲鵬 | 科技進步二等獎 | 2018年 |
7 | 先進航空裝備故障診斷、預測與健康評估技術與應用 | 王自力 | 科技進步二等獎 | 2018年 |
8 | 空地一體化協同防撞關鍵技術及重大應用 | 張學軍 | 科技進步二等獎 | 2018年 |
● 服務國家戰略
截至2016年3月,北航創造了40多項中國國內第一的科研成果,研製發射(試飛)成功的多種型號飛行器填補了中國國內多項空白,如中國第一架輕型旅客機“北京一號”、亞洲第一枚探空火箭“北京二號”、中國第一架無人駕駛飛機“北京五號”、“蜜蜂”系列飛機、共軸式雙旋翼無人駕駛直升機等;在航空動力、關鍵原材料、核心元器件等瓶頸領域的研究取得突破,研製成功中國首個新型臨近空間飛艇;學校牽頭設計研製的某型無人機定型並執行重要任務,在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中位居無人機方隊陣首。
● 標誌性成果
實時三維圖形平台BH-GRAPH
實時三維圖形平台BH-GRAPH是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一個集成貫通了建模工具、布景工具和繪製引擎的大型圖形基礎軟體系統;平台運行效率和內存佔用率兩項圖形系統的最主要指標處於國際領先水平,使中國大型圖形基礎軟體實現了從無到進入國際前列的跨越,解決了中國對國產圖形平台的迫切需求。
以計算機圖形、虛擬現實等產業經濟發展的核心共性技術問題為重點方向,由高校、企業、部隊搭建多團隊協同、軍民融合的技術研發與重大工程相結合的產業創新平台,完成了2008年奧運會開閉幕式、60周年國慶閱兵、北京軍區實兵演習軍事指揮模擬,入選2010年度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
昆蟲飛行的空氣動力學和飛行力學
該項目取得如下重要科學發現:揭示了二個昆蟲產生非定常高升力的新機制;指出影響不同昆蟲拍動翅的氣動力係數的主控參數為雷諾數且飛行的能耗隨飛行速度的變化關係近似為J形曲線,而不像飛機的那樣為U形曲線;揭示了昆蟲飛行是動不穩定的,但該系統是可控的。研究結果為設計開發新概念微型飛行器提供重要的力學基礎和有益的啟示;同時,為的研究昆蟲生理學、行為學、神經生物學等提供力學依據。該項目的20篇代表性論文及8篇核心論文被他人大量引用。高升力機理和能耗機制的研究結果被著名刊物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logy三次撰文介紹;飛行動穩定性和控制的研究結果被國際權威綜述刊物Progress in Aerospace Science和Non-linear Dynamics 用大量篇幅綜述。
航空航天、先進位造等複雜工程系統
航空航天、先進位造等複雜工程系統一般含有不確定性、隨機性等模型未知動態,並受到外部環境干擾以及感測器測量雜訊、控制機構誤差和結構振動等內部干擾的影響。多源干擾的存在嚴重影響控制系統的精確性、穩定性和可靠性。該成果針對非高斯隨機系統,提出了一類輸出隨機分佈泛函和統計信息驅動的建模、估計、控制與優化理論與方法;針對多干擾狀態空間系統,提出了一種干擾觀測、前饋補償與反饋抑制相結合、具有複合分層結構的精細抗干擾控制理論與方法,發展和豐富了不確定和隨機系統控制和估計理論。
過渡金屬及其化合物納米材料的可控制備、微結構及特性研究
該項目屬於材料物理與化學、無機非金屬材料、金屬納米材料研究領域。具體發現點:1.發展了單分散氧化鋅納米材料的製備方法學,通過對微觀結構的調控實現了對宏觀光學特性的調控;2.提出了一種通用的製備一維鏈狀鐵系金屬及化合物納米材料製備方法,驗證了Aharoni的球鏈模型在微納米尺度下的正確性,修正了經典Neel-Brown公式,發展了一維鏈狀結構納米材料磁翻轉理論;3.設計和實現Cu、Ni等過渡金屬化合物納米材料的空間限域生長,實現了特定形貌產物的定向製備和尺寸調控,為後續開展納米原型器件的研製奠定了基礎。
六方鐵磁體的穩定磁結構耦合及其可控磁功能特性
英國著名雜誌《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了中科院物理所與北航材料學院共同合作完成的題為《六方鐵磁體的穩定磁結構耦合及其可控磁功能特性》研究論文。該論文報道了一種MnNiGe:Fe新材料,該材料在280K的寬溫度範圍內(70K到350K)具有穩定的磁結構耦合相變和可控磁功能特性,有望成為一種具有磁驅動與感測、磁製冷等多功能特性的新型材料。
● 學術期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主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主辦的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精品科技期刊。1956年創刊,主要刊登有關航空航天及相關學科的優秀學術論文;被國際著名檢索刊物——Ei Compendex、CA、INSPEC、AJ、Aerospace(IAA、STAR)等收錄,中國國內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歷年收錄的核心期刊,同時也是“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CAJCED)”、“中國導彈與航天文摘”、“中國數學文摘”、“中國物理文摘”等多家資料庫和文摘檢索的來源期刊。2014年獲得第三屆中國精品科技期刊(共315種);2014年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共175種);第5屆中國高校精品科技期刊(2014);第四屆“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A)”(2015-201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主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主辦的學術性理論刊物。創刊於1988年,主要刊登反映人文和社會科學領域前沿性、交叉性和創新性的最新學術成果,基礎理論與應用研究相結合的關注中國國內外社會發展中的重大理論熱點、難點問題的研究論文、報告、綜述等;被《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CJFD)》、《中國學術期刊中和評價資料庫》、《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中國社會科學引文資料庫》、《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等多家資料庫的全文收錄;該刊為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先後被評為全國高校人文社科學報優秀學報、北京市高校優秀社科學報、全國理工農醫院校社會科學學報優秀期刊。
《航空學報》&《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航空學報》創刊於1965年,《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中國航空學報》(英文版))創刊於1988年。兩刊均是由中國航空學會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主辦、航空學報雜誌社編輯出版的綜合性學術刊物,文章內容彼此不相重複。《航空學報》在歷年修訂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中,《航空學報》均入選航空航天類核心期刊,且均名列第1位;同時《航空學報》也是中國工程技術類和力學類的核心期刊,並在歷次期刊評比中屢獲殊榮。《航空學報》和《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均被美國工程索引(EI Compendex)收錄,《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被科學引文索引(SCIE)收錄,均參加《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的光碟出版和“中國期刊網”的網路出版,同時《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已與國際第一大學術期刊出版集團Elsevier正式簽署合作協議,從2007年起全文收錄於Elsevier ScienceDirect平台。
《複合材料學報》
《複合材料學報》1984年創刊,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中國複合材料學會主辦,為中國材料領域學術性核心科技期刊,主要刊載中國複合材料領域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方面具有創造性、高水平和具有重要意義的最新研究成果的論文;是《EI Compendex》、Elsevier的《Scopus》、《CA》等國際著名檢索資料庫的源期刊,同時也是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被《中國期刊網全文收錄資料庫,CNKI》、《萬方數據》、《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等中國國內資料庫收錄。2008年被中國科技信息所評選為“中國精品科技期刊”,2010年入選“中國百種傑出學術期刊”,並獲工業和信息化部“優秀期刊”獎。2012年入選“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據中國科技信息所《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統計,該刊影響因子2009年度為0.955列材料類第1位,2012年度為0.782列材料類第2位。2015年度影響因子:1.154(CNKI2016年版《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0.933(中國科技信息所2016年版《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
● 館藏資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圖書館在資源建設方面,其最初的藏書由建國初期的清華大學、北京工業學院(現北京理工大學)、廈門大學、四川大學、雲南大學等院校的航空書刊組成,如:1909年的英國航空報告、1915年的美國航空諮詢委員會(NACA)報告等。截至2017年底,館藏印刷型書刊資料已達268萬冊。
除印刷型文獻資源外,圖書館還引進了多種中外文資料庫,文獻類型覆蓋圖書、期刊、科技報告、會議論文等。截至2017年底,引進了各類電子資源88個,外文電子期刊達1.9萬種。
在資源建設過程中,圖書館自建並引進了大批航空、航天、信息專業相關的圖書資源以及NASA、AIAA等世界知名航空航天資料庫資源。
圖書館還加入了北京市、工業和信息化部和全國範圍內的文獻保障體系,包括全國高校文獻保障系統(CALIS)、北京地區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保障體系(BALIS)、工信部七館聯席會、北京高校圖書館聯合體等,與國家圖書館、國家科技文獻中心、中科院文獻中心、北大、清華、人大、北師大等北京地區近80餘所圖書館以及全國100餘所高校圖書館實現了館際互借、資源共享。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通過實施“UPS國際化發展戰略”,構建北航國際交流合作網路和平台。2011年,工業和信息化部批准學校設立外事自主審批權。學校開展“全球合作推進工程”“遠航計劃”等,開展與歐洲、北美、日本、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著名高校的學生交換和學位互授、聯授。截至2016年3月,學校先後與國外近200所著名高等院校、一流研究機構和知名跨國公司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創設了“中德軟體聯合研究所”“中英空間科學與技術聯合實驗室”“中法材料聯合實驗室”和“法國研究中心”等一批國際合作平台。加入了國際宇航聯合會、“中歐精英大學聯盟”、“中國西班牙大學聯盟”、“中俄工科大學聯盟”等國際聯盟和學術組織。北航中法工程師學院成為中外合作辦學的成功典範。2014年,習近平主席見證了北航與布魯塞爾自由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2017年6月,加入工信部所屬7所高校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組成的工業和信息化部高校聯盟。
校徽整個標誌的外部為內外兩層的同心圓形,和諧而自然,象徵宇宙的無限深遠、時空渾一而又參差多態的多層次結構。其核心圖案,昂揚向上的雙箭頭(飛行器)乃是航空航天器的抽象圖形,和展開的書卷、橢圓的衛星軌道以及星座閃爍的太空,共同組成了北航認同的一種精神文化,突出了北航的航空航天高新技術特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標誌中的1952字樣,不僅是北航的建校年代,更從特殊的歷史角度突出了北航人肩負的歷史使命,那是國家的重託和一個千年民族的殷切希望。
趙朴初先生題寫的中文校名和英文校名形成了鮮明的比照體系:中國書法的文化意蘊,顯示了北航對中華民族悠久文化傳統的繼承和發揚;英文校名則展示了在新的歷史時期,北航走向國際化、現代化的決心。
標誌的基礎色調為科技藍,具有開放、嚴謹、穩重、進取的內涵,呈現出北航文化中獨有的志在藍天、勇於探索的特質,也是北航人傾注特殊感情的一種色彩。
● 辦學理念
所謂“尚德”,是指崇尚道德為先,弘揚品行為首,將道德和品行作為立人之本、育人之基。所謂“務實”,是指的講究實際,不求浮華,腳踏實地,真抓實幹,注重解決實際問題。高等學校的根本任務是育人,而良好的道德品行既是成人成才的基礎,又是傳道授業的要求。追求品德高尚、人格完善,始終是全體師生共同的願望和要求。務實既是一種態度,又是一種作風。
所謂“求真”,是指追求科學真理,領悟人生真諦,探索客觀世界的發展規律。高等學校是研究高深學問的殿堂,教學與科研活動本身就是師生共同追求真理、探求真知、孵育真情,培養真才的過程。所謂“拓新”,是指解放思想、勇於開拓、不斷創新、與時俱進。沒有開拓的精神、創新的意識,就不可能進步,也不可能發展。一個人如此,一所高校如此,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更是如此。
校訓
德才兼備、知行合一
“德才兼備”即品學兼優,要求全校師生員工既要品行端正,為人正直,具有較高的道德水準;又要有豐富的文化知識、良好的綜合素質和較強的工作能力,善於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堂堂正正做人、認認真真做事、踏踏實實做學問,努力成為講道德、守法紀、有文化、能創新的高素質人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知行合一”要求全校師生員工既要追求真理、善於學習,又要勇於實踐,敢於創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實踐中不斷學習、不斷提高、不斷創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同時,也要篤行誠信,言行一致,表裡如一。
校風
艱苦樸素、勤奮好學、全面發展、勇於創新“艱苦樸素”表現為艱苦創業,腳踏實地,樸實無華,扎紮實實,行勝於言;“勤奮好學”表現為勤奮努力,刻苦鑽研,熱愛科學,孜孜不倦,追求真理;“全面發展”表現為德才兼備,品學兼優,知行合一,突出素質,認真做人、做事、做學問;“勇於創新”表現為勇於探索、不斷攀登、敢為人先、百折不撓、止於至善。
校歌
《仰望星空》(溫家寶詞、劉暉曲)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樣寥廓而深邃;那無窮的真理,讓我苦苦地求索、追隨。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樣莊嚴而聖潔;那凜然的正義,讓我充滿熱愛、感到敬畏。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樣自由而寧靜;那博大的胸懷,讓我的心靈棲息、依偎。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樣壯麗而光輝;那永恆的熾熱,讓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響起春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學校實施“文化培育工程”和“文化校園建設計劃”,成立了文化與藝術傳播研究院,打造了包括航空航天博物館、藝術館、校史館、科技創新館、音樂廳在內的“四館一廳”文化陣地。感動北航、我愛我師、北航大講堂、駐校藝術家/作家計劃、音樂劇《羅陽》、學生藝術團演出季等經典活動,各種各樣的大學生社團組織,塑造了高雅的校園文化風尚和師生創造性文化生活典範。“十二五”期間,學校先後獲全國高校文化建設優秀成果特等獎2項、一等獎2項,文化育人特色展示項目1項。
2018年7月24日,大足聯賽超級組全國總決賽在北航與河海大學之間舉行,北航隊經過90分鐘的鏖戰,最終在殘酷的點球大戰中以4:2戰勝河海大學,獲得了CUFA大足聯賽超級組全國總決賽冠軍。
職務 | 名單 |
黨委書記 | 曹淑敏 |
校長、黨委副書記 | 徐惠彬 |
常務副校長 | 房建成 |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 何新洲 |
副校長 | 陶智、劉樹春、黃海軍、王雲鵬、張廣 |
黨委副書記 | 趙罡、程波 |
參考資料:
歷任書記(按任職時間先後排序) | 歷任校長(按任職時間先後排序) |
楊待甫 | 武光 |
程九柯 | 王大昌 |
周天行 | 李世安 |
武光 | 王振乾 |
臧伯平 | 陳達明 |
王恆 | 沈元 |
李世安 | 曹傳鈞 |
王振乾 | 沈士團 |
陳達明 | 李未 |
朱開軒 | 懷進鵬 |
胡孝宣 | 徐惠彬 |
陳忠 | / |
朱萬金 | |
樓士禮 | |
杜玉波 | |
胡凌雲 | |
張軍 |
軍界 | ||
姓名 | 職務 | |
楊國梁 | 上將,第2炮兵司令員、黨委副書記、書記,上將 | |
王良旺 | 中將,空軍副司令,中將 | |
楊東明 | 中將,空軍副司令,中將 | |
尚宏 | 中將,戰略支援部隊副司令員兼航天系統部司令員 | |
鄧小剛 | 少將,國防科學技術大學校長 | |
甘曉華 | 少將,空軍裝備研究院總工程師 | |
沈力平 | 少將,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總指揮 | |
趙煦 | 少將,空軍某試驗訓練基地第二試驗站總工程師 | |
簡仕龍 | 少將,總裝備部某基地,司令員 |
黨、政、科、教界: | |
姓名 | 職務 |
戚發軔 | 空間技術專家,神舟號飛船總設計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
王永志 |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
唐立 | 北京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總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 |
高鎮同 | 我國著名結構疲勞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
劉大響 | 現任中航集團公司科技委副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博導,兼任總裝備部科技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 |
閆楚良 | 中國科學院院士,飛機壽命與結構可靠性專家,北京飛機強度研究所所長。國家國防科工局科技委委員,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重大安全項目專家組專家,空軍航空技術裝備可靠性專家組專家 |
羅陽 | 殲15艦載機工程總指揮,原瀋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
金壯龍 | 現任中共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委員,中央軍民融合辦常務副主任 |
賀軍科 | 現任共青團中央書記處常務書記,十二屆全國青聯主席 |
張慶偉 | 第十六屆、十七屆、十八屆、十九屆中央委員,現任黑龍江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省軍區黨委第一書記 |
懷進鵬 | 現任中共第十九屆中央委員,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 |
袁家軍 | 現任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委員,浙江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
姜志剛 | 現任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兼區黨委黨校校長,銀川市委書記 |
程連元 | 現任雲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書記,滇中新區黨工委書記 |
曹建國 | 現任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 |
譚瑞松 | 現任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 |
吳燕生 | 現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 |
陸曉春 | 曾任中國航天科技國際集團公司董事局主席、總裁、黨委書記,現任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工作黨委書記 |
程福波 | 現任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黨委委員,曾任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
李躍 | 現任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董事、總經理、黨組副書記 |
張軍 | 現任第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北京理工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 |
王建中 | 現任中共北京市委組織部副部長 |
陳堅 | 現任貴州省政協副主席 |
吳忠瓊 | 現任江西省副省長、黨組成員 |
孟慶海 | 現任遼寧省副省長,九三學社中央常委 |
金興明 | 現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上海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黨委書記、主任 |
雷毅 | 北京數碼大方(CAXA)董事長兼總裁 |
孔東梅 | 現任北京東潤菊香書屋有限公司董事長 |
於軍 | 北京市海淀區委書記,中關村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
賀祖明 | 中國探月工程運載火箭系統總設計師、長三甲、長三乙、長三丙運載火箭的總設計師 |
魏傳鋒 | 天宮一號總體主任設計師 |
白明生 | 神七飛船副總設計師、空間實驗系統副總設計師 |
施金苗 | 神舟飛船副總設計師和副總指揮、“長征2號J”/長征四號火箭總指揮、“風雲”衛星總指揮 |
岑拯 | 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二號”運載火箭系統總指揮、長征三號甲系列火箭總指揮 |
王德臣 | 遠程運載火箭/長征二號/長征三號甲/長征二號捆綁式火箭總設計師、著名火箭技術專家 |
劉興洲 | 航天動力事業的奠基者之一、著名衝壓發動機專家、國家“863計劃”航天領域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 |
張立同 | 航空航天材料專家、航空航天高溫陶瓷及其複合材料研究帶頭人、中國工程院院士 |
曾廣商 | 中國航天推力矢量伺服控制技術主要開創者之一、飛行控制技術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
包為民 | 某保密型號臨近空間飛行器的總設計師、中國科學院院士 |
陳福田 | 航天一院多個導彈型號系列總設計師、導彈總體設計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
王永志 |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 |
沈力平 |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 |
王忠貴 |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 |
鄭敏 |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 |
荊木春 |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火箭系統總設計師、長征二號F火箭總設計師 |
張智 |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火箭系統副總設計師 |
湯蘭祥 |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副總設計師兼副總指揮 |
孫金鏢 |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副總設計師 |
趙軍 |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著陸場總設計師 |
於志堅 |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測控通信系統總設計師 |
孫寶升 |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測控通信系統總設計師 |
朱民才 |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測控通信系統總設計師 |
席政 |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測控通信系統副總指揮 |
簡仕龍 |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測控通信系統副總指揮 |
張啟平 |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航天專家 |
邸乃庸 |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航天專家 |
李東 | “長征五號”總設計師 |
張曉敏 | 希望-1號衛星總指揮兼總設計師 |
魏強 | 鑫諾5號衛星、巴基斯坦衛星總設計師兼總指揮、奈及利亞衛星副總設計師 |
李楊 | 白俄羅斯衛星總設計師兼總指揮、中星1A衛星副總設計師 |
王世波 | 中星2A衛星、某型號衛星副總設計師 |
范子強 | 天鏈一號02衛星副總設計師、某型號衛星副總設計師 |
張新貴 |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型號總工程師 |
余培軍 | 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型號總工程師 |
郭寶柱 | 原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
麻永平 |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副主任 |
周建亮 |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副總工程師 |
吳燕生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副總經理 |
承文 |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副總經理 |
李明 |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某型號衛星總設計師兼總指揮 |
2020年9月,中國薪酬網發布了《2020年中國高校畢業生薪酬指數排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入選畢業生平均薪酬TOP20高校,人均月薪10168元。
2020瑞路中國大學百強榜,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排名第10位。
2020武書連中國大學排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排名第25位。
2020校友會中國大學排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排名第21位。
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排名第13位。
2020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位列全球第151-200名。
2020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位列全球第501-600名。
2020年11月,入選第三批國防教育特色學校名單。
2020年12月,入選第三批雙創示範基地名單。
2020年12月25日,被國家衛生健康委等授予“無償獻血促進獎”。
2020U.S.News世界大學排名,位列全球第364名。
2020年11月,2021QS亞洲大學排名發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排名第114位。
2020年12月,2021年U.S.News世界大學排名發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排名306位
2020年12月,位列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文科實力排名(兩百強)第99位。
2021QS世界大學排名,位列全球第449名。
2021年1月3日,位列2020中國大學海外網路傳播力綜合指數榜單第25位。
2021年1月3日,2019-2020年度大學男子超冠聯賽全部結束。在決賽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學1-0力克北京理工大學加冕冠軍。
2021年1月,榮登2020抖音高校直播觀看人數TOP10榜單。
2021年1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在全國高校ESI排名第27位。
2021年4月26日,2021軟科中國大學排名發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以總分513.8分綜合排名第15位。
2021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位居2022QS世界大學排名榜第383位。
2021年,2021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201-300位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