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梭梭

白梭梭

落葉小喬木,高1-7m。樹皮灰白色。葉鱗片狀。花黃色,成對或單生於二年生枝側生短枝的葉。胞果淡黃褐色。分佈於新疆北部,生於海拔300-500m處的半流動沙丘上。伊朗、阿富汗和前蘇聯也有分佈。典型的荒漠植物及優良固沙植物。國家三級保護漸危種。

種屬概述


白梭梭
白梭梭
種中文名:白梭梭
種拉丁名:HaloxylonpersicumBungeexBoiss.etBuhse
科中文名:藜科
科拉丁名:Chenopodiaceae
屬中文名:梭梭屬
屬拉丁名:Haloxylon

形態特徵


白梭梭
白梭梭
小半喬木,高1—7m。樹皮灰白色;老枝灰褐色或淡黃褐色;當年生枝彎垂,節間5—15mm。葉鱗片狀,三角形先端具芒尖,平伏於校,腋間具綿毛。花著生於二年生枝條的側生短枝上;小苞片舟狀、卵形,與花被等長,邊緣膜質;花被片倒卵形,先端鈍或略急尖,果實背面先端之1八處生翅狀附屬物;花盤不明顯。胞果淡黃褐色,果皮不與種子粘生,種子直徑約2.5mm;胚盤旋成上面平下面凸的陀螺狀

生態特徵及地理分佈


白梭梭是適中溫超旱生沙生夏綠小半喬木。是沙漠草場的重要組成植物。在新疆自梭梭群落多出現於準噶爾盆地
白梭梭
白梭梭
的古爾班通古特大沙漠和文比湖以東的沙漠中,也斑塊狀的分佈於烏倫古河和額爾齊在10—50m高的半流動新月型沙丘及向風10—30m高的半
固定沙丘頂部,它與沙拐棗、三芒草形成稀疏植物群落。在半固定沙丘中,常出現有白梭梭與白皮沙拐棗、曲尖麻黃、蒿類半灌木、一年生和短生類短生植物沮合成不同的群落。種類可達10—18種,總蓋度15—30%。白梭梭根系很發達,分佈深而廣。葉退化成狹小三角膜狀,當年生的綠枝為光合同化器官,也有落校現象。因此,能在含水裡0.5%的沙土中正常生長。白梭梭在炎熱的7、8月乾旱季節有一個半月的休眠期。一般4月初萌發,5—6月開花,9—10月結實。
白梭梭分佈於中國新疆準噶爾盆地。蘇聯哈薩克、伊朗和阿富汗也有分佈。

開花及風媒傳粉特點


白梭梭
白梭梭
對白梭梭的花期物候、開花式樣、風媒傳粉特點進行了觀察,對柱頭可授性、花粉-胚珠比(P/O)做了檢測。白梭梭的花部特徵有許多適應風媒傳粉的特點:花小、無花冠、具光滑的花粉外壁、指狀的柱頭突起、較高的花粉-胚珠比。重力玻片法檢測結果表明,白梭梭風媒傳粉發生在晴朗、晝夜溫差大、空氣濕度高的4月中下旬;花期持續時間約14d,傳粉盛期集中在前3d,花粉短距離傳粉效率較低;對荒漠突發不良環境的適應,白梭梭具有爆發性的開花傳粉機制.

飼用價值


白梭梭適口性優良。嫩枝是駱駝、山羊、綿羊、黃羊和驢的良好飼料。駱駝全年都喜食嫩枝,山羊、綿羊在春秋兩季喜食落地的枝和果實,馬和牛不樂食。白梭梭荒漠是沙漠地區重要的冬季放牧場。其他用途:白梭梭荒漠可作為沙漠地區的優良薪材基地,乾材重可達65一200kg/畝。白梭梭具有優良的防風固沙作用。因當地缺少能源,白梭梭嚴重被砍伐,極為脆弱的生態系統被破壞,加速了“逆行演替”進程。為此,應禁砍伐,合理放牧利用以及人工更新培育。

人工種植方法


白梭梭的人工種植方法,是為改進現有的白梭梭因直播方法而造成成活率不高的缺點而發明的。白梭梭的人工種植方法,分為取下白梭梭的種子、用種子栽培成幼苗、再將幼苗移植到適宜的土地中等步驟,所述的用種子栽培成幼苗為:將白梭梭種子放入裝有白梭梭生長區的沙壤性土壤的營養袋中栽培,營養袋的底部開有幾個小孔。本發明的優點在於利用此方法可以對幼苗生長發育進行控制,從而提高幼苗的成活率,其苗木成活率可達90%以上,並且能當年培育、當年移植,能夠加快白梭梭的繁殖,促進生長,因此本發明是治理沙丘、防止沙漠化、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途徑,能夠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育苗及造林


梭梭是廣泛分佈於荒漠地區的鄉土灌木樹種,梭梭屬在中國分佈有兩種,即梭梭柴和白梭梭。其中:梭梭柴
白梭梭
白梭梭
的分佈地區較廣,在石質、硬質、沙質、粘質各類荒漠土壤中均有分佈,白梭梭分佈的地區土壤普遍為含有輕微鹽分的細沙土。梭梭的耐鹽性很強,尤其是梭梭柴,它耐鹽的臨界範圍為土壤含鹽量4%~6%。由於梭梭極端耐旱,可實行無灌溉造林。
一、梭梭育苗技術
1.土壤選擇
選擇地下水位低的沙土或沙質壤土最為適宜。
2.播種時間
分春播和秋播,春播宜在早春。梭梭種子發芽要求地溫較低,在白天化凍、夜間又封凍的早春天氣,能順利發芽出土。秋播宜在11月初至封凍前。
3.播種量
去翅純種每667平方米播量為2千克左右,不去翅種子每667平方米播量為8~10千克。
4.播種方法
單行式條播,行距25~30厘米,覆土不宜太厚,沙質土壤上約1厘米,不應超過1.5厘米,沙土上可稍厚,約2~3厘米,播后灌1次水。
5.田間管理
主要是灌水和鋤草,梭梭從幼苗期就很耐旱,如果灌水太勤,土壤過濕易引起根腐現象,灌水應注意土壤不幹不澆,在苗木出現旱象時才考慮灌水,但水量宜小,間隔宜長,平時多鬆土除草。
二、梭梭造林技術
1.造林季節
春、秋兩季均可,但以春季為好。
2.苗木
造林苗木對地上部分要求不嚴,但地下部分垂直根應保持在40厘米以上,側根要求完整,少受挫傷,苗木根脆、易斷折,在起苗運苗和栽植過程中都應加以保護,否則會嚴重影響造林質量。
3.栽植方法
一般採用挖坑栽植,坑深50厘米左右,秋植時應挖到濕沙層,並用濕沙埋苗,踏實。有條件的地方,栽后灌1次水,主要採取封禁保護措施。

生存情況


白梭梭
白梭梭
白梭梭是生長在荒漠里的一種耐旱植物,這種植物跟胡楊一樣在沙漠里有著非常強的防風固沙能力。目前,世界上僅存有兩處原始白梭梭林,一處在中亞的土庫曼,大約有37萬畝;另一處就在中國新疆的甘家湖地區,現存82萬畝。然而,近幾年來新疆這個世界上最大白梭梭林自然保護區正面臨著不斷衰敗的境況。
奎屯河是一條從甘家湖上游城市奎屯流經梭梭保護區的河流。歷史上古爾圖河、四棵樹河匯入奎屯河后流經甘家湖地區,甘家湖的濕地面積廣大,故而孕育了大片原始白梭梭林。到了20世紀70年代末,處在上游城市的烏蘇、奎屯隨著經濟的發展,奎屯河、古爾圖河、四棵樹河都不再有地表水流入甘家湖,持久的乾旱,使得保護區的植被岌岌可危。
儘管白梭梭是荒漠區生長的耐旱植物,但目前的乾旱已對其存活構成威脅。由於得不到水源補充,白梭梭的生長速度變得非常緩慢,一棵約2米高白梭梭樹,需要幾十年的時間才能長成,一旦大面積枯死,重新恢復將極為困難。
新疆博州精河縣甘家湖國家級白梭梭林自然保護區主任趙斌:像這個梭梭份量這麼大要(長)到五六百年,五六百年的生長才能長這麼大,你看梭梭才開始結種,它的傳播一個是種子的傳播,一個是根系的萌芽,就這兩種傳播途徑。
除了缺水的原因,在現場有許多這樣的大洞,有的洞甚至是整片相連,無一例外的是每個洞的旁邊都會有一棵死掉的白梭梭。
肉蓯蓉作為一種中藥材已經在中國使用了上千年。為了能得到一棵肉蓯蓉,採挖者不惜在梭梭的根部挖出兩米多深的大洞,使得梭梭的根部暴露在外。
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天然林保護管理中心主任李文華:這個地方物種比較豐富,特別是藥材資源,肉蓯蓉啊、甘草啊、有一些受利益驅動的,這個挖葯啊整個對植被破壞厲害,這個肉蓯蓉它是一個寄生植物,它長在梭梭的根部,他把這個採挖以後,梭梭的根部就裸露在外面,往往這個採藥的人,光知道挖不知道復原,那麼挖掉一個葯,死掉一個梭梭。
甘家湖國家級白梭梭林自然保護區成立於2000年,保護區內現有120多位護林員。加爾肯,這個只有28歲的哈薩克年輕小夥子,已經有10年的護林工作經驗。談起對白梭梭的保護,最讓他頭痛的是當地的牧民。
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天然林保護管理中心主任李文華:(放牧)主要是對幼苗,對更新比較有影響。一些自然落種的一些樹種、草種,長不大,它(牛羊)就全部啃掉了,都是老樹,沒有小的,更新就比較差。
放牧、挖藥材、缺水成為制約白梭梭發展存亡的關鍵因素。作為世界僅存兩處之一的原始白梭梭林,它的衰敗不僅是保護區內物種資源的損失,更重要的是這片荒漠林地是准葛爾盆地以及天山北坡的生態安全屏障。
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天然林保護管理中心主任李文華:現在也要求,儘快啟動一些生態移民的措施,好在戶數也不是太多,只要國家給予一定的支持,相信能把他們安置好,把一些生態比較敏感的區域讓他們遷徙到另外的地區去發展他們。(缺水)那麼只有靠一些這個,有一些調水,跨流域的,從其它流域把這個水調進來。
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把牧民從保護區遷移出來,如何才能跨流域進行調水。目前,自治區已經成立了專門小組對白梭梭保護區進行專門管理。

主要自然保護區


甘家湖梭梭林自然保護區地跨烏蘇、精河托里三縣市。地理坐標:8407E,4505N。
甘家湖梭梭林自然保護區位於1984年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立,面積1040km2,絕對保護區10萬畝,是世界較大的野生次生林,正在申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烏蘇市在此成立甘家湖梭梭林自然
保護區管理站,面積82萬畝。保護區主要保護梭梭、白梭梭及其荒漠生態環境。
甘家湖梭梭林自然保護區自然景觀保存完好,在這裡人們可以感受到亞洲大陸腹地特異的地貌和景觀,體味到人與自然的相互依存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