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會館
清代會館建築
廣東會館是廣東商人在全國各地建立的聚會場所,也是商人按地緣建立的民間組織,商人常在會館居住、宴會、談生意甚至堆放貨物等。最早出現在明代。
清代廣東會館在全國的地域分佈相當廣泛,以北京、上海、江蘇、四川及廣西分佈的數量最多,其他如江西、福建、湖南、山東、東北、湖北、陝西、河南、安徽、浙江、台灣、甘肅、雲南等省也都有數量不等的分佈。據考證,北京在明代就已經出現廣東會館。
現在這裡是天津市戲劇博物館,設有《天津戲劇發展史陳列》三個展室。展出中國戲曲簡史陳列,天津戲劇發展史陳列等,以及一些戲曲界人士的專題性展覽。館內還收藏與戲劇有關的文物及藏品四千餘件,其中包括著名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尚小雲、馬連良等人的書畫品及演出服裝等,成為兼有陳列展覽和演出等多種功能的文化場所。
清初,廣東會館僅在北京就有40所以上。目前修繕、保存最好的是天津的廣東會館,該館經修整后改為天津戲劇博物館,是目前中國第一個以戲劇為專業的博物館。館內有建於1907年的一座歌舞台,為伸出型舞台,台口沒有一根柱子,觀眾視線不受限制,聲音效果極好。
著名京劇大師梅蘭芳、尚小雲等曾在此堂會、義演。1912年,孫中山也曾在此演講。
廣東會館
廣東會館外景
這座建築由門廳、正房、配房、戲樓和跨院、套房組成,佔地面積約1.5公頃。主體建築為戲樓,設計獨特。看台分樓上下二層;坐席分散座、茶座和包廂三種;戲台為伸出式,無木柱,觀眾可從三面觀看演出;藻井高懸在戲台正上方,重約10噸,外方內圓,圓心用變形斗拱堆砌接榫,螺旋而上,不僅造型別緻,還起到音響效果。戲台上飾有各種彩色木雕,無不刀法精細,栩栩如生。後台亦兩層,樓上為化妝室。院內四周有鋪房、住房三百數十間,其間栽花種樹,清新幽雅。辛亥革命后,該館是多次重大愛國進步活動的主要場所。其中,1912年中國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曾在這裡演講。
廣東會館內景
廣東會館
會館象一座大四合院,磚瓦木料大多從廣東購買,院門宏闊,羅漢山牆高聳,廳堂都出廊廈,內部裝修華麗,很有嶺南特色。會館周圍還建造了鋪房、住房300多間,並且在會館東南面修建了“南園”,栽花種樹,設立醫藥房,供廣東同鄉休息養病。當年南園裡有桃花林、葡萄園,景色十分優美。戲樓是天津廣東會館的主要建築,前面有懸掛著“嶺渤凝和”巨匾的寬闊的四合院,穿過夾道,是一座可容納7、8百人的木結構室內劇場,樓上觀眾席為包廂,樓下是散座。戲樓舞台深10米,寬11米,頂部是用細木構件榫接而成的螺旋式藻井,雕花工藝精美,音響效果良好。前台橫眉以透雕技法刻成獅子滾繡球圖案,兩角雕成荷花含苞欲放狀的垂花柱,舞台正面鑲嵌著巨幅《天官賜福》木雕,天官、童子、猿猴、松柏、雲氣和4角的蝙蝠,構成活潑、協調的畫面。戲樓的門窗也雕有獅、鳳、牡丹等傳統紋飾。在這座北方少見的戲樓上,1911年就演出過革命新劇。1912年8月24日,同盟會北方支部曾請孫中山先生在此演講。“五四”時,這裡經常舉行群眾集會或演出,著名表演藝術家梅蘭芳、楊小樓等人都曾在這戲樓上演出。1925年。共產黨人安幸生組建天津總工會,也以廣東會館為會址。天津淪陷時,會館一度成為日本侵略軍開辦的警官教習所。現在,重新裝修后的廣東會館已成為了解和欣賞我國戲劇藝術和展示中國戲劇文化的窗口。
廣東會館
15、25、37路車可直達。
9:00—11:2014:00—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