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林村

山東省萊蕪市萊城區茶業口鎮花林村

花林村隸屬山東省萊蕪市萊城區茶業口鎮,位於萊城東北46公里、西北距茶業口鎮政府駐地3公里處。西為東吉山村,東南為桑科村。地處山區,耕地370畝,151戶,450口人。

目錄

正文


據《張氏譜》記載,建村於明代萬曆末年,由李張兩姓來此定居,郭、王、楊、夏、錢、盧6姓陸續遷來,後來王、楊、夏、錢、盧5姓失傳,因村南樹木成林,山花遍地,故名花林。
康熙《萊蕪縣誌》記載:“石城保。花林”。據《茶業史志資料》載,抗日戰爭初期,花林村隸屬萊蕪縣口鎮區;1941年萊蕪劃分為三縣,划大區位小區,以區轄村,花林村歸茶業人民公社;1984年3月,公社改為辦事處,下設六鄉,花林村隸屬花林鄉;1988年撤處並鄉,花林村隸屬茶葉口鄉;2001年,腰關、茶葉口兩鄉合併為茶業口鎮,隸屬茶業口鎮。戰爭年代,花林村民積極報名參軍,奔向抗日前線。郭傳長在部隊擔任連長,出生入死,轉戰南北,立下汗馬功勞;張元恆戰死疆場;李文在隨軍南下,冒搶林彈雨,救護傷員;郭傅孝任民兵隊長,在敵人的嚴刑逼供下,保守黨的秘密。在艱苦的戰爭年代里,花林村人譜寫了一曲軍民團結,共同戰鬥的勝利凱歌。
花林村地處偏遠山區,解放前,由於交通不便,生活貧窮,辦不起學。1959年建立了自己的小學,2000年村小學有合併在桑科村。自1977年恢復了高考至2002年,花林村考上了兩個本科生。郭本軍,1991年考入山師大,畢業於後分配到萊蕪十七中任教;李鋒1996年考入西安第二炮兵工程學院,畢業后留校任教。1977年至2002年,券存工考取中專生6人。
花林村四面環山,生產條件很差,祖祖輩輩守著這山嶺薄地,靠天吃飯,十年就不收。解放前,村裡秩序混亂,無人管理,砍樹木,扒山坡,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一致造成水土流失。解放后,華林村村民,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封山造林,興修水利,到1965年,造林800多畝,松樹、柏樹、刺槐、漫山遍野,綠樹成蔭。
20世紀60年代初,在村支書張明義的帶領下,修水庫,開荒造地,對全村山、水、林、田、路進行綜合治理,先後修水庫2座,攔河截流壩4座,總蓄水量25萬立方。修水渠3公里,環山營林路5公里,建“大寨田”30畝,120畝地都能自流灌溉。改革開放以來,將荒嶺山坡進行承包,鼓勵村民大搞林果栽植。村民在荒山禿嶺上開學挖坑,擴建經濟園林200多畝。在調整農業結構的同時,注意改善村民生活,20世紀70年代以架設了高壓電線,裝了電燈,電話,現已成為電話村。
如今,花林村村民,吃有餘糧,住有新房,正以新的概念,新的姿態,向小康生活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