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平伙
六安等地的傳統民間交際風俗
打平伙是地處晉北的保德、五寨、安徽六安等地一種傳統民間交際風俗。打平伙的意義有這樣幾層,一是鞏固友誼,增進了解;二是解開疙瘩,調解糾紛。在四川東北部和雲南大理等地也同樣用來表示聚餐之意。
基本意思為:大家把吃的貢獻出來一同享用,后衍生至其他一起做某件事或平分東西。
在客家話里意思是:不分勝負和平均。比如:今天我們4個人一起去吃火鍋,打平伙來(指AA付款)。
打平伙
買羊錢怎樣付呢?辦法是把羊價按在場的人數平均分開,每人出一份錢。不參加的也可以自便,或退場,但那樣做會被大家小瞧的。也有嗅到肉香,或聽到喧鬧聲趕來探望的人,那麼,願者有份,凡進屋不走的都攤一份錢。錢收齊后,羊肉也就差不多熟了。於是,大家就圍著鍋,吃手抓羊肉。
只有在這樣的場合,在這樣的氛圍里,人與人的關係親密無間,感情自由地交流,人們會忘卻人世間的一切煩惱,忘記舊日的恩怨,達到返樸歸真,渾沌天然的境界。沒有人因為吃的少了點而日出怨言嗎?不會的,誰要是說出這類的話,大家就說他不諳世事,不懂情理,沒有大丈夫男子氣!要是一隻羊不夠眾多的人吃怎麼辦?只要心裡愉快,吃得高興,可再按前面的規矩,再煮一隻羊,有時大家能從傍晚吃到第二天凌晨,仍然餘興未盡。
這種大家攤錢,伙吃熟羊,就鍋抓肉,不拘小節的吃法,正是黃土高原的風格。它既象原始人狩獵歸來聚火而餐的遺風,又類似與此地毗連的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飲食特徵。恐怕這些正是“打平伙”這一習俗形成的重要原因。難怪不僅在晉西北有,而且在山、陝、內蒙交界的廣大地區也有這種習俗。
打平伙的意義有這樣幾層,一是鞏固友誼,增進了解;二是解開疙瘩,調解糾紛,某人與某人鬧了意見,借打平伙湊在一起,大家幫助他們評論是非,重歸於好;三是共商大事、同舟共濟,村裡有什麼要辦的事情,或是誰家遇到了困難,大家都會藉此出生意,想辦法,齊心合力把事情辦好。而且晉北的人頗有股豪爽之氣,議定的事情,說干就干,吃完羊肉,嘴一擦就開始了,誰也不會中途溜走。否則,大家說他不講義氣,不能同甘共苦,那麼,下次打平伙就沒份,或者要受到大家冷落。由此看來,打平伙的民俗意蘊真是豐富,在這裡。原始的有飯同吃,有福同享的共產生活遺風和現實的人際關係有機結合為一體,天衣無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