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屍走肉

漢字成語

行屍走肉,漢語成語,意思是指走動的屍體,活動的肉體,猶如活死人;比喻只有人的形體,不具備人最基本的感覺;也指沒有生活理想,糊裡糊塗過日子的人。出自《拾遺記》。

基本釋義


行:行動,活動;走:走動,活動。也用於形容一個人猶如沒有靈魂,徒有軀體,看上去極其頹廢。‘’
【字詞解釋】:行屍:可以走動的屍體;走肉:會走動而沒有靈魂的軀殼。

詞語出處


晉·王嘉《拾遺記·後漢》卷六:“夫人好學,雖死猶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屍走肉耳。”

典故內容


喻庸碌無能,活在世界上徒具形骸而已。晉代王嘉《拾遺記.後漢》:“(任末)臨終誡曰:‘夫人好學,雖死若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屍走肉耳。’”

近反義詞


近義詞

酒囊飯袋、徒具形骸、冢中枯骨

反義詞

雖死猶生

用法搭配


運用

聯合式;作賓語、定語

例句

● ● 那些不努力學習、不努力工作的人,即使活著,也不過是行屍走肉。
● ● 他整天無所事事;頹靡不振;如同行屍走肉一般。
● ● 她並不幸福;屬於行屍走肉一類人;過著庸碌的生活。

成語故事


東漢時期,有個叫任末的平民百姓,他家徒四壁,但是他從小就愛好學習,也沒有師傅教過他,但是他長大后卻成了一位赫赫有名的學問家。
他常常勉勵自已說:“一個人要想成材,就一定要學習,學習才不會虛度一生。”在任末孜孜不倦的學習生涯里,有一次他在一個樹林邊搭了一個棚子在裡面學習生活,他把荊條當作筆,把樹液加煙灰當作墨,就著月光讀書,點著蒿草照明,把讀書的心得寫在衣服上,就這樣一年年的過去了,他讀的書越來越多,最後終於成了一個學富五車的人,很多人慕名來拜他為師。任末在臨終時開誠布公地對他的學生們說:“如果一個人能夠努力學習,那麼他活得就很有意義,如果不學習,即使活著也跟行屍般沒有什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