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5條詞條名為德古拉的結果 展開
德古拉
《德古拉》中角色
德古拉(Dracula,或譯為德拉庫拉、卓庫勒),出自布拉姆·斯托克的小說《德古拉》中的著名的吸血鬼。
德古拉的原型取自於歐洲歷史上著名人物,古代羅馬尼亞名將,后被封為大公的弗拉德三世,他以殘忍而出名。常常將戰俘從肛門插入一根長長的木棍然後一直穿過整個身體從嘴巴出來,再將木棍高高樹立而起,將戰俘折磨致死,曾用這種方法一次性處死了上千名奧斯曼帝國的土耳其人俘虜。因此得名“采佩什(羅馬尼亞語“穿刺”)”,又名“穿刺大公”。
同時弗拉德三世還有見血瘋狂的病症。但他本身卻是一位虔誠的天主教徒。
德古拉]
這段期間內,不僅是周遭充滿敵意的環境,還相繼傳來其父與兄長被叛變貴族暗殺的消息,十七歲時他在土耳其蘇丹的支持下,率軍打回瓦拉其亞並奪回政權,上台之後第一件事便是整肅異己,手段苛酷,又用各種嚴刑峻法對待罪犯整飭國家,最有名的就是穿刺刑。
弗拉德曾在多瑙河畔多次打敗數倍於羅馬尼亞軍團的土耳其大軍,解救自己的國家,成為羅馬尼亞的民族英雄。在與人交戰的時候,善用“奇襲戰法”、“徹底的殺戮和掠奪”。
真正令土耳其人感到恐懼的是一四六二年的戰役,此戰中弗拉德被盟友背叛退逃至首府,當土耳其大軍追抵城下時,赫然見到開戰時被俘虜的兩萬多名士兵,都被剝光了衣服示眾,並被活活的穿插於長達一公里的木樁上環繞著城池,從嘴部或臀部刺進的棒子四處林立,烏鴉和禿鷹不斷的啄食這些死屍,使周圍瀰漫著濃烈的腐臭味,仍然向前直進的土耳其軍隊,目睹這令人毛骨悚然的情景,莫不為之肝膽俱裂,毫無戰鬥意志只得撤離。
對於在弗拉德公爵面前不願脫帽的土耳其使者,他命令道:“既然不願脫帽,那就讓他永遠脫不下來。”於是這名使者自頭上帽頂處被打入鐵釘。
諸如此類的故事,阻退了強大的土耳其軍隊使得諸基督教國家免於伊斯蘭教國家的侵略,同時德古拉見血發狂之名不脛而走,因此“吸血鬼”的稱號傳遍歐洲。
他最後死於布加勒斯特近郊戰場,一四七六年冬,以己身微小軍力在無外援之情形下與奧斯曼帝國大軍戰至最後一兵一卒,土耳其軍隊後來將德古拉的形體四分五裂,首級被遠送至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爾),在羅馬尼亞境內的“斯那可夫”修道院中所供奉的只是德古拉的靈魂。它守護著羅馬尼亞。
德古拉堡位於羅馬尼亞的布拉索夫,是當地一個著名旅遊點,古堡估計價值2500萬美元,原屬瑪麗皇后所有,1938年傳給女兒伊萊亞娜公主,1948年被當時的政府沒收,但羅馬尼亞政府於2006年初通過法例,將共產主義時代被沒收的產業歸還業主,並成立“產業基金”,向有損失的業主賠償。同年5月,當地政府文化部決定將古堡歸還原來的主人。這座14世紀的拜恩古堡,現時周邊開設不少售賣德古拉羊毛外衣和吸血鬼酒的攤檔。
愛爾蘭作家布萊姆·斯托克於1897年寫了一本名為《德古拉》的小說,小說中的德古拉伯爵是個嗜血、專挑年輕美女下手的吸血鬼。小說後來被改編成電影,而這座出現過在無數吸血鬼電影中,小說中描述、位於羅馬尼亞的布蘭城堡(即德古拉古堡)一夜成名。
美國作家伊麗莎白·柯斯托娃於2005年發表的作品《歷史學家》亦在歐美掀起新一輪的吸血鬼熱潮。此書並會改編成電影,電影版權由新力影業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