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德古拉伯爵的結果 展開

德古拉伯爵

原型來自中世紀時瓦拉幾亞大公弗拉德三世

德古拉伯爵(Dracula,或譯為德拉庫拉、卓庫勒),原型來自中世紀時瓦拉幾亞大公弗拉德三世,弗拉德三世在1456年至1462年間統治現在的羅馬尼亞地區。當時的敵軍是奧斯曼帝國的土耳其人曾在德古拉城堡前看見兩萬人被插在長矛上任由其腐爛,而被這恐怖的景象嚇得拔腿就跑。

儘管多數人將德古拉視為虛構的嗜血怪物,但羅馬尼亞人視他為民族英雄,而德古拉的敵人很樂見於歷史將他變成民間故事中邪惡的吸血鬼。

千萬別在他面前流血,哪怕只是一個小傷口。你會把他的小宇宙點燃的,其實,在搞清楚他是否已經用過餐以前,你最好不要出現在他的面前。他家裡的那張大床你千萬別睡,儘管裡面躺著若干莫妮卡·貝魯奇般的女子。

布萊姆·斯托克撰寫的《德古拉》小說造成轟動,小說內容與德古拉伯爵成為許多人創作的靈感來源。“德古拉伯爵”也成為一種經典代表,並出現在各種以吸血鬼為題材的電影當中。

角色背景


德古拉伯爵在遊戲中的形象
德古拉伯爵在遊戲中的形象
布萊姆·斯托克的《德庫拉》小說中的德古拉伯爵以15世紀時瓦拉幾亞(羅馬尼亞南部一公國)的領主弗拉德三世為原型創做。小說中的德古拉伯爵有別於以往古代神話和傳說中的吸血鬼醜陋、沒有智力的動物形象,作者將德古拉伯爵描繪成文質彬彬、聰明、具有吸引異性魅力,能夠控制受害人的思想的紳士。這樣的形象設計使得德古拉伯爵隨著小說的成功和流行成為吸血鬼的代名詞。
小說後來被改編成電影,而這座出現在無數吸血鬼電影中,小說中描述、位於羅馬尼亞的布蘭城堡(即德古拉古堡)一夜成名。
美國作家伊麗莎白·柯斯托娃於2005年發表的作品《歷史學家》亦在歐美掀起新一輪的吸血鬼熱潮。此書並會改編成電影,電影版權由新力影業奪得。

歷史原型


弗拉德三世
弗拉德三世
德古拉伯爵的現實原型是生活在中世紀歐洲的瓦拉幾亞大公弗拉德三世,他全名是(依羅馬尼亞語發音)是弗拉德‧則別斯‧德庫拉(Vlad Tepes Dracula)。弗拉德三世在1456年至1462年間統治現在的羅馬尼亞地區。
德庫拉一生驍勇善戰,在位期間一直與入侵的奧斯曼土耳其軍隊英勇作戰。他曾兩次大敗敵軍,最後戰死疆場。德庫拉戰功卓著,在羅馬尼亞人眼中他是一位為抵禦外敵的民族英雄。但德庫拉性格異常殘暴,每每抓獲俘虜,都要施以刺刑(即以削尖的木樁立於土中,將敵人刺掛尖端,流血而亡),因此得到了“穿刺王伏勒德”(Vlad the Impaler)的惡名。
真正令土耳其人感到恐懼的是1462年的戰役,此戰中弗拉德被盟友背叛退逃至首府,當土耳其大軍追抵城下時,赫然見到開戰時被俘虜的兩萬多名士兵,都被剝光了衣服示眾,並被活活的穿插於長達一公里的木樁上環繞著城池。從嘴部或臀部刺進的棒子四處林立,烏鴉和禿鷹不斷的啄食這些死屍,使周圍瀰漫著濃烈的腐臭味,仍然向前直進的土耳其軍隊,目睹這令人毛骨悚然的情景,莫不為之心膽俱裂,了無戰鬥意志只得撤離。
諸如此類的故事,阻退了強大的土耳其軍隊使得諸基督教國家免於回教國家的侵略。

形象


德古拉伯爵決不同於一般的吸血鬼,他晝伏夜出,長生不老,他衣著考究,彬彬有禮,永遠微笑著的的嘴角藏著獠牙和犧牲者的鮮血,散發出女人無法抗拒的魅力。

創造


按照西方傳說,吸血鬼是個背離上帝的特殊種族。有人甚至考證出,《聖經·舊約》記載的該隱殺亞伯事件,吸血鬼的起源——殺了親生弟弟的該隱被上帝放逐,他的後代便逐漸繁衍成為不老不死,靠人血為生的吸血鬼。德古拉是傳說中的第二代吸血鬼。不過,德古拉伯爵其實確有其人。據記載,在他生活在公元15世紀的中歐羅馬尼亞,是位驍勇的戰士,但脾氣暴戾,其領地上的百姓不堪其苦。(生於1422年,死於1462年。)此人死後留下很多傳說,而19世紀愛爾蘭作家布拉姆·斯托克以此為題材,在整理大量故事的基礎上,終於創造出德古拉伯爵這一經典形象。

電影


早在電影剛剛誕生的年月里,就已經有人把德古拉伯爵搬上銀幕,其中最著名的要屬德國表現主義大師F·W·茂瑙拍攝於1922年的《諾斯費拉圖》。影片特殊的攝影風格與主演的k的傳神表演使它毫無疑問地成為歷史上最具開創性的電影之一,飾演吸血鬼的MaxSchrec平時生活中也模仿吸血鬼,甚至在棺材中接受記者採訪,一度有人懷疑他本人就是一隻吸血鬼。9年後陶德·布朗寧以《諾斯費拉圖》的原作斯托克的小說改編成《吸血鬼》,主角Bela Lugosi所營造的惡魔氣氛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同時也使他成為歷史上最著名的吸血鬼。德國著名導演赫爾措格於1979年拍攝了《諾斯費拉圖——夜晚的幽靈》,為茂瑙的原作賦予了新的內涵,而伊列斯。梅里格(Elias Merhige)也於2000年以茂瑙拍攝此片的過程為基礎拍攝了《吸血驚情》。此外深入人心的便是1992年科波拉拍攝的《吸血殭屍驚情四百年》,與F·W·茂瑙的不同在於,F·W·茂瑙對於德古拉伯爵的形象是顛覆性的,形象陰森且猥瑣,形容枯槁猙獰,眼神邪惡狠毒,身體傴僂卻帶有侵犯性,科波拉的主旨卻在於還原小說原作中的德古拉伯爵的形象。
布萊姆·斯托克撰寫的《德古拉》小說造成轟動,小說內容與德古拉伯爵成為許多人創作的靈感來源。許多以“德古拉”為名的電影作品不斷地被拍攝出來。“德古拉伯爵”也成為一種經典代表,並出現在各種以吸血鬼為題材的電影當中。
隨著時代的改變,德古拉在各種電影作品中的形象也有所不同。在早期的電影當中,吸血鬼德古拉的形象是扭曲而醜陋,擁有足以讓人望而生畏的恐怖外貌,例如1922年的《不死殭屍—恐栗交響曲》,與1979年翻拍的《諾斯費拉圖:夜晚的幽靈》。
1930年代之後的電影,德古拉又有另一番不同的形象。這時期的德古拉伯爵,是具有貴族氣息的紳士,通常梳著整齊的髮型、穿著深色的正式西服、披著黑色的寬大披風。這樣的外型亦成為一種經典的形象;以演出該類型德古拉而聞名的演員有貝拉·盧古西(英語:BélaLugosi),在環球影業的1931年版《德古拉》及其後續系列中)與克里斯托弗·李(在咸馬電影的1958年版《德古拉》及其後續系列中)。
1958年版的《德古拉》非常成功,該片的製片商咸馬電影製作公司(英語:HammerFilmProductions)亦為該片拍攝了一系列的續集,將吸血鬼電影推向另一個巔峰。
1992年的電影《吸血殭屍:驚情四百年》也是以布萊姆·斯托克的小說為藍本而拍攝。在電影當中飾演德古拉伯爵的演員加里·奧德曼,在外型上雖與傳統的形象略有不同,不再梳著拘謹的髮型、穿著深色衣服與誇張的披風,但其出色的演出與紳士形象亦讓這部劇情取自舊題材的電影成為經典。
2000年以後,在各種吸血鬼電影當中出現的德古拉形象開始有了更大的轉變。例如《德古拉2000》中,由傑拉德·巴特勒飾演的德古拉,就具備了性感與健美的形象,與傳統樣貌全然不同。另外,在電影《刀鋒戰士3》(Blade:Trinity)中登場的德古拉,就就是多數動作片當中的主角,是身材壯碩、力大無窮的戰士形象。

電影集

《諾斯費拉圖》(德國,1922年)
《吸血鬼》(美國,1931年)
《諾斯費拉圖——夜晚的幽靈》(德國,1979年)
《吸血殭屍驚情四百年》(美國,1992年)
《吸血驚情》(美國,2000)
《黑暗王子:德古拉》(美國,2000)
《范海辛》(美國,2004年)
《德古拉元年》(美國,2014年)

弱點


光:懼怕陽光
銀制器物:在歐洲傳說中被認為是吸血鬼的剋星,銀質十字架刺向吸血鬼的心臟是致命的
聖水:被牧師或主教祝聖過的水
大蒜:吸血鬼一般會化為蝙蝠,所以他們也怕大蒜的味道。
狼人:狼人和吸血鬼是世代的仇人——傳說是因為吸血鬼之祖和狼人之祖是兄弟,但他們為了爭奪權利而反目成仇,後代隨其互相廝殺

恐怖指數


恐怖指數:8
千萬別在他面前流血,哪怕只是一個小傷口。你會把他的小宇宙點燃的,其實,在搞清楚他是否已經用過餐以前,你最好不要出現在他的面前。他家裡的那張大床你千萬別睡,儘管裡面躺著若干莫妮卡。貝魯奇般的女子。

電影集


《諾斯費拉圖》(德國,1922年)《吸血鬼》(美國,1931年)《諾斯費拉圖——夜晚的幽靈》(德國,1979年)《吸血殭屍驚情四百年》(美國,1992年)《吸血驚情》(美國,2000)

吸血鬼傳說


反映弗拉德三世處死戰俘情況的版畫
反映弗拉德三世處死戰俘情況的版畫
德庫拉性格殘暴,喜歡實施酷刑的他習慣把犯人毫不留情地釘死在削尖的木樁上,而且他頻繁用刑,不管是抓到的外國間諜、戰俘,還是國內的竊賊、貪官,就是教士背後說人壞話也要受嚴刑。這難免得罪相當多人。比如:羅馬尼亞人將“德古拉”與“惡魔”做連結,就是受當時在羅馬尼亞境內的德國南部薩克森人影響。這些薩克森人到羅馬尼亞境內躲避荒,行為不檢,被德古拉施以極嚴厲的刑罰,故私下都如此稱呼。
雖然德庫拉把自己的國家變成了一個團結、強大的國家。但因為不斷的戰爭和嚴酷的社會環境,德庫拉的出色功績和成就很快被埋沒,但人們卻記住了他的木樁刑,記住了他的嚴刑酷罰。再加上戰爭中德庫拉見血發狂之名不脛而走,因此“吸血鬼”的稱號傳遍歐洲。
其實表示吸血鬼的意味的Strigoii語源來自斯拉夫語,從中歐到巴爾幹半島流傳的關於吸血鬼的故事,都是在塞爾維亞人等斯拉夫民族間流傳。羅馬尼亞人不是斯拉夫人種,和吸血鬼的傳說並沒有直接聯繫。
實際上,早在德庫拉之前,吸血鬼的形象就在西方世界廣泛流傳了。古希臘神話中就已經出現了許多專吸人血的神魔形象,如人面蛇身女怪、半人半鳥女妖、銅腳惡魔等等,它們都喜歡趁受害者熟睡之際吸他們的血,不過它們不是殭屍,而是脫離了人體的神。吸血鬼的迷信甚囂塵上是在14世紀,當時歐洲瘟疫肆虐,人們經常在沒有確定病人是否死亡的情況下就倉促將其埋葬。幾天後打開墳墓,會看到完好的屍體,並且帶有血跡,其實這是被活埋的人臨終前拚命在棺材里掙扎留下來的血跡,但在迷信盛行的當時,這被認為是吸血鬼原形。

形象演變


早期電影中的德古拉伯爵形象
早期電影中的德古拉伯爵形象
1897年,愛爾蘭作家布拉姆·斯托克(BramStoker)以歷史上的德庫拉公爵為原型寫了一本名為《德拉庫拉》的小說,小說中的德拉庫拉伯爵是個嗜血、專挑年輕美女下手的吸血鬼。隨著這部結合了作者親身經歷(曾經目睹一艘俄羅斯雙桅船“迪米特里”號在惠特白港外沉沒)充滿了性壓抑和中世紀式恐怖的小說在世界暢銷,德庫拉伯爵的形象也成為吸血鬼的經典代表。
隨著時代的改變,德拉庫拉在各種電影作品中的形象也有所不同。在早期的電影當中,吸血鬼德拉庫拉的形象是扭曲而醜陋。20世紀30年代之後的電影,德拉庫拉又有另一番不同的形象。這時期的德拉庫拉伯爵,是具有貴族氣息的紳士,通常梳著整齊的髮型、穿著深色的正式西服、披著黑色的寬大披風。這樣的外型亦成為一種經典的形象;以演出該類型德拉庫拉而聞名的演員有貝拉·盧古喜(BélaLugosi,在1931年的《德拉庫拉》中)與克里斯多福·李(在1958年的《德拉庫拉》中)。
《驚情四百年》中的德古拉伯爵
《驚情四百年》中的德古拉伯爵
因為1958年版的《德拉庫拉》非常成功,該片的製片商咸馬電影製作公司(HammerFilmProductions)亦為該片拍攝了一系列的續集,將吸血鬼電影推向另一個巔峰。
1992年的電影《吸血鬼:驚情四百年》(Dracula,又名BramStoker'sDracula)也是以布拉姆·斯托克的小說為藍本而拍攝。在電影當中飾演德拉庫拉伯爵的演員加里·奧德曼(GaryOldman),在外型上雖與傳統的形象略有不同,不再梳著拘謹的髮型、穿著深色衣服與誇張的披風,但其出色的演出與紳士形象亦讓這部劇情取自舊題材的電影成為經典。

考證


按照西方傳說,吸血鬼是個背離上帝的特殊種族。有人甚至考證出德古拉伯爵確有其人。據記載,他的原型是瓦拉幾亞公爵:“穿刺者”“龍之子”弗拉德(生於1422年,死於1462年),在他生活在公元15世紀的中歐羅馬尼亞,是位驍勇的戰士,但脾氣暴戾,其領地上的百姓不堪其苦。
此人死後留下很多傳說,而19世紀愛爾蘭作家布拉姆·斯托克以此為題材,在整理大量故事的基礎上,終於創造出德古拉伯爵這一經典形象。
穿刺者:在歐洲歷史上,他以殘忍而出名。每每抓獲俘虜,都要施以刺刑,將戰俘從臀部插入一根長長的木棍然後一直穿過整個身體從嘴巴出來,再將木棍高高樹立而起,讓戰俘折磨而死因此得到了穿刺者(Tepes)的惡名。
龍之子:全名(依羅馬尼亞語發音)是弗拉德‧采佩什‧德庫拉(Vlad Tepes Dracula)。其父弗拉德‧塔古勒(Vlad Dracul)當時被納為“龍騎士”組織的成員,當時羅馬尼亞是基督教歐洲和伊斯蘭教奧斯曼帝國對抗的前沿陣線。父親之名意思是“龍”,而弗拉德則是龍之子(Dracula)。

故事


傳說中,德古拉伯爵是實力第一的騎士,與聖彼得教宗帶領著主的信仰者,擊敗了異教徒,他的威名使得他的敵人聞風喪膽,也使得他的妻子被敵人使詭計害死,因而墜入地獄。他一生侍奉主,但他的妻子卻被打入地獄,因此他魔化為吸血鬼,並成為吸血鬼親王,帶領著吸血鬼與主對抗。
為了他的愛人,他甘願墮落,化為黑暗之子,只為了守候他的愛情另一個故事。
公元1462年,著名的佛拉德三世,即羅馬尼亞公國特蘭斯瓦尼亞伯爵德古拉王子,因愛人伊麗莎白公主的自盡,而背棄上帝的信仰,誓與光明決絕,向魔鬼稱臣,因而獲得了無限的力量、無邊的法力,但也因此受到惡魔詛咒,成為不死之身,終日與黑暗、鮮血為伴,獲號嗜血之王德古拉伯爵,從此,掀起了一場曠世400年的嗜血傳說。而一切只因德古拉伯爵對愛人伊麗莎白公主無限的愛。

起因

、1462年,一個明媚的清晨,一切是那麼的生機勃勃,但是一場曠世大戰卻要拉開序幕了。
羅馬尼亞公國督軍特蘭斯瓦尼亞伯爵--德古拉王子即位為佛拉德公爵三世,歷經10年的鐵血統治,使國家走上了強國之路。對外加緊擴張與修繕外交,對內則鼓勵農貿、工商的發展,大力剷除異己而成為羅馬尼亞公國歷史上最賢明的君主,但因其手段毒辣、嗜血好殺,漸漸引起教會的不滿。
而在羅馬尼亞的風光背後,卻又隱隱出現不穩定的動蕩---強大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而後兩國在各自利益上的摩擦終於為羅馬尼亞帶來了災禍。1462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蘇丹御駕親征羅馬尼亞公國。為了使國家得以保存,在教會的為主聖戰的慫恿下,德古拉王子親率大軍掩護老幼國民幾十萬人撤退,而在特蘭斯瓦尼亞郊外與奧斯曼帝國的大軍交戰。
戰況捷報連連,使羅馬尼亞人民對君主德古拉充滿信心。而奧斯曼的蘇丹也因此蒙羞,與其勢不兩立。因為戰況的緣故,奧斯曼朝野震驚,發現正常的交戰是行不通的,因而要實施妙計以求勝出。
在兩軍最後一次會戰前,德古拉王子向自己親愛的未婚妻伊麗莎白公主告別,而公主發誓如果德古拉回不來,她也不會獨活,悲劇由此上演。
當兩軍交戰之時,奧斯曼的姦細潛入特蘭斯瓦尼亞散布德古拉戰死的消息,企圖迷惑對手。而伊麗莎白公主信以為真,傷心欲絕之時縱身從特蘭斯瓦尼亞城堡上跳入下面湍急的河水之中。
當德古拉大勝回到城堡后,見到的卻是公主的屍體時,他的世界塌陷了,他的生命也失去了另一半。對守護公主的教會,德古拉殺的一個不留,而對於自己信仰的上帝,自己為了他聖戰,他卻沒能保住自己的愛人,德古拉憤怒了,他詛咒上帝,詛咒一切,他與魔鬼簽訂契約,獲得的是不死之身,卻只能在黑暗中與鮮血為伴,孤獨的等候著自己的愛人重新回到他的身邊。

神傷

四百年的游移,因為我不再需要靈魂,我只與風雨雷電共生。上帝的信仰是他給人的迷眼,我,只是強大而永生的吸血鬼——德古拉伯爵。
世上總有些東西,是忘不了的。無論你是人還是魔鬼,無論是否經過了四百年。
閉上眼睛,我輕輕漂蕩著,享受著沁人的花香,呤聽你動人的笑聲。耳邊輕輕吹過的微風會把你的羅裙微微帶起,我不懷好意的笑著向你看去,你會紅著臉撅著小嘴過來輕輕捶打我。那是四百年前了,那時的我應該還是會笑的,是用心在笑,因為那時我總能聽的到她的笑聲,因為那時她總在我懷裡,因為那時我總能感受到她的溫暖,因為那時我總能含住她舌尖的跳動。那時,我是德古拉王子,我,就是跳動的陽光,血液在我身體里溫暖而又安靜的流動,我想我會就這樣看著她,安靜而幸福的死去。
但上帝給我開了個大玩笑,她以為我已經為了聖戰而死亡,自殺了。我為主而戰卻被主欺騙,我的愛人只能冰冷的躺在我懷裡,任我呼號。我只能選擇背叛,我不再屬於世俗的輪迴。我將屬於魔鬼,我將成為冰冷的吸血鬼——德古拉伯爵。
你看,我可以把影子留在原地,而肉身騰挪;你看,我可以呼風喚雨;你看,我有無窮的力量,可以把人碎屍萬段。最重要的是我變的嗜血,讓人也成為吸血鬼,跟隨我走向地獄,向魔鬼奉獻靈魂而獲得永生。我已經獲得永生的力量,我也可以讓人獲得永生!400年了,整整4個世紀啊,我活在孤獨中,我活著思念中,我想到了死亡,我想到了十字架,銀劍等等能結束我生活的一切辦法,可我又是那麼的軟弱,我怕,我怕再也見不到你了,我怕我的思念會像海水一樣淹沒整個空間。
倫敦,我們終於相遇了。
我仍然要化身為王子,以使你看不到我的冰冷與邪惡。雖然你可能並不知道四百年前你的故事,但我知道你的確感受到了我的存在,似夢非夢,似曾相識。我的愛人,四百年了,我終於又一次感覺到了你的溫暖你的心跳。給我吧,我將把你帶向永生...你的淚居然變成了鑽石,那些石頭在魔鬼的世界里是毫無意義的,但在人世那是純潔和高貴。我知道了,我將無法實踐四百年前的諾言,四百年裡我是邪惡的魔鬼,但我總能感覺到你的存在,你在我心裡總會激起絲絲的溫暖,絲絲的安詳。因此,做為魔鬼的游移,我隱隱感到了一絲倦意,面對鏡子我雖然看不到自己的影子,但我卻可以感到邪惡和恐懼。你是那麼美好,無法想象可以與鏡中的魔鬼共生。愛人啊,我雖可以讓你永生,但我怎麼忍心把你引向那萬劫不復的地獄。
我失敗了,作為魔鬼的復仇我失敗了。躺在古堡里,我奄奄一息,但你在我身邊,你已經接受你的心的指引,你已經知道眼前的吸血鬼就是你四百年前的王子。我是多麼幸福啊,我再次感受到了久違的溫暖,我看到了我真正的宿命。
我的公主,我真的是那麼不捨得離你而去,你那溫暖的眼淚我又感受到了,那麼的滾燙,我曾幻想把你帶入我的世界,讓你與我永生,可我的公主,如果那是愛的話,我一定是你最恨的人,那永生卻死不了的滋味,我懂,那是最痛苦的深淵,我怎麼捨得你與我一樣活在那無止盡的孤獨,無止盡的黑夜之中。
感謝你我的公主,我的生命將在你的手中結束,那是多麼的美好,你看我又能從那刺如心臟的銀劍上看見自己的模樣了,我竟是那麼的醜陋,不要再哭泣了,我的公主,因為我曾經用全部的心去愛過一個人,因為註定生命中我會用我全部的心去愛一個人,而四百年後那個人重生為你。我很幸福,你知道嗎?你知道嗎?我多少次在夢裡看到你,抱著你,吻著你...輕輕的撫著你的臉,我真的又可以用心的笑了,雖然現。在我很疼,但我又找到了你又找到了自己。我要象貴族那樣死去,那樣我就可以重回上帝的懷抱,得到新生。我願意再用四百年,再和你相遇。那時我將不再可以永生,但我可以真實的感受到你的溫暖,就在我懷裡,抱著你,抱著你,微笑著看你,輕輕的吻你,就象四百年前。親愛的,你看到我在笑嗎?是用心在笑的,四百年裡快要忘卻的感覺,是多麼幸福啊,輕輕的撫摸我吧,我不再是冰冷的吸血鬼了,我用心溫暖了自己,看呀,天堂的光在我的頭頂,我就要走了,可以吻我嗎?你的唇印會印在我心裡,四百年不變,我會回來的。我還會找到你。
我依舊會像紳士般的來到你身旁,依舊會和你在古堡里翩翩起舞。

尾聲

1862年2月,著名的羅馬尼亞遺跡特蘭斯瓦尼亞城堡中,當地的膽大的牧羊人們於幾月前潛入其中,在古堡頂端的塔樓里發現了一具被銀劍刺穿心臟的無名男子的屍體。他為什麼會被銀劍刺穿心臟呢?為何這名男子的臉上會浮現那麼幸福安詳的笑容呢?這一切都無從得知了。當地政府為這名英俊的無名男子舉行了隆重的葬禮,為了什麼?只有當你真正看到他的英俊、幸福、安詳時,沒有人會不同意讓這名男子安眠的。
4個世紀的等待,過著茹毛飲血的生活。告訴我陽光是什麼,你們見過的日出美嗎?
是的,我再也不曾見過日出,再也不曾感受到溫暖是何種滋味。
我背叛了自己的信仰,與魔鬼為伍,下地獄又何妨?
四百年的煉獄?出賣了自己的靈魂,背叛了自己的信仰,只是為了得到一些曾經期盼,卻永遠得不到的東西。人們只是見到了我的強大,見到了我的嗜血成性,卻不知在那不死之身的背後,是一顆極為脆弱的心。
只是,為了,單單是為了一種想要得到卻永遠得不到的東西在抗爭,在殺戮。
要求只是那麼一點點。
只是期待愛,和被愛。
上帝就是這樣。他不懂愛,他只是按照他自己的意願去安排眾生。
於是,我結識了魔鬼。他給了我希望。我會效忠於他,為了他去殺戮,無休止的屠戮。信仰里沒有了光明,沒有了自由。黑暗裡只有血在流,只有哀號與掙扎。
我不會在乎,也不懂憐憫...
因為我知道多一點死亡的血,距離我的愛就會近一些。
緊握住那一絲絲希望,拋卻可恥的懷念,讓美麗的血花綻放。
是的,上帝與魔鬼,我寧願相信了魔鬼給我的禮物,至少我400年後見到了她,我最摯愛的公主。。
我的伊麗莎白,感謝你,這400年的孤獨,這400年的思念,死亡竟是我最想要的快樂。
感謝你,我的公主,你的眼淚融進了我的心臟,上帝,原諒我的罪行,我願付出所有的一切,只求給我一個世紀,與我的伊麗莎白白頭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