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龍城飛將的結果 展開

龍城飛將

詞語釋義

龍城飛將出自王昌齡的《出塞

龍城指的是奇襲龍城的衛青,飛將指的是飛將軍李廣。“龍城飛將”並不只一人,實指衛青李廣,更多的是借代眾多漢朝抗匈名將。

衛青(?—公元前106年),字仲卿,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市)人。西漢時期名將、外戚、軍事家,漢武帝第二任皇后衛子夫的弟弟,漢武帝在位時官至大司馬大將軍,封長平侯。李廣(?-前119年),漢族,隴西成紀人,中國西漢時期的名將。

衛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襲龍城,揭開漢匈戰爭反敗為勝的序幕,曾七戰七捷,收復河朔、河套地區,擊破單於,為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重大貢獻。

出處和簡介


《出塞》
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表現了遠征的弊端和守邊疆的重要性。
詩人從描寫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邊關的蒼涼景象。“秦時明月漢時關”不能理解為秦時的明月漢代的關。這裡是秦、漢、關、月四字交錯使用,在修辭上叫“互文見義”,意思是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詩人暗示,這裡的戰事自秦漢以來一直未間歇過,突出了時間的久遠。次句“萬里長徵人未還”,“萬里長征”指西漢李廣利西征萬里之遙的大宛,絕大多數將士沒有回來。王昌齡同時期唐朝時高仙芝西征萬里之遙的黑衣大食,很多人沒有回來,突出了空間遼闊。“人未還”使人聯想到遠征戰爭給人帶來的災難,表達了詩人悲憤的情感。
怎樣才能解脫人民的困苦呢?詩人寄希望於有才能的將軍。“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只要有鎮守邊塞的猛將,絕不許讓胡人的騎兵跨越過陰山。
“不教”,不允許,“教”字讀平聲;“胡馬”,這裡指代外族入侵的騎兵。“度陰山”,跨過陰山。陰山是北方東西走向的大山脈,是漢代北方邊防的天然屏障。后兩句寫得含蓄、巧妙,讓人們在對往事的對比中,得出必要的結論。
這首詩著重表現的是對敵人的蔑視;是對國家的忠誠,是一種勇往超前、無所畏懼的氣概。前兩句寫皎潔的明月和雄偉的城關,既引起了人們對歷史上無數次侵略戰爭的回憶,又是如今將士們馳騁萬里、浴血奮戰的歷史見證。后兩句用漢代的名將衛青比喻唐代出征守邊的英勇將士,歌頌他們決心奮勇殺敵、不惜為國捐軀的戰鬥精神。這首詩由古到今,有深沉的歷史感,場面遼闊,有宏大的空間感。字裡行間,充滿了強烈的愛國精神和豪邁的英雄氣概。
龍城飛將[詞語釋義]
龍城飛將[詞語釋義]
這首詩被稱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悲壯而不凄涼,慷慨而不淺露,王詩《出塞》兩首,本詩是第一首。
此龍城,是唐朝防衛外敵入侵的邊塞,而非他國,否則不倫不類。而龍城在唐詩中,與玉門等一樣,成為邊關的代稱。在唐詩中,虛指邊關,而非指西漢時敵國匈奴。此類詩詞甚多,皆指邊關,無一指它國:
雁門霜雪苦,龍城冠蓋稀。——王績《在邊三首》(雁門,龍城皆指邊關)
谷中石虎經銜箭,山上金人曾祭天。天涯一去無窮已,薊門迢遞三千里。朝見馬嶺黃沙合,西望龍城陣雲起。——盧思道從軍行
鐵馬胡裘出漢營,分麾百道救龍城。——常建《塞下》(鐵馬胡裘是出漢營者的打扮,他們的目標是去救龍城,龍城是漢方重要的關隘)
去為 龍城戰,正值胡兵襲。——王昌齡《從軍行二首》(此次出行為了龍城而戰,而龍城正在被胡兵襲擊.)
長相思,望歸難,傳聞奉詔戍皋蘭。龍城遠,雁門寒。——徐陵《長相思二首》(皋蘭,龍城,雁門,都是邊關)
邊秋胡馬肥,雲中驚寇入。……月暈抱龍城,星流照馬邑。——簡文帝《隴西行三首》(外敵來了,龍城馬邑是前線)
雖弭輪台援,未解龍城圍。——梁簡文帝《賦得隴坻雁初飛詩》(外敵當前,前線在輪台和龍城)
昔隨張博望,辭帝長楊宮。……季月邊秋重,嚴野散寒蓬。日隱龍城霧,塵起玉關風。——何遜《學古詩三首》之三(龍城與玉關對仗,都指邊關)
所以,龍城飛將,泛指保衛邊關的優秀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