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5條詞條名為王琛的結果 展開
王琛
中科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王琛,男,中國科學院化學所研究員,2004年4月至今任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現任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主任。
從事掃描隧道顯微術(STM)的原理及在單分子表徵,分子自組裝,表面物理化學等方面的應用研究,近年來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與疾病相關的多肽組裝過程及其調控。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首席科學家,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00餘篇。
王琛
現為科技部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首席科學家。現任中國微米納米技術學會納米科學技術分會副理事長、中國物理學會表面和界面物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生物物理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真空學會理事、J. Nanoparticle Res.副主編等。
系北京大學化學系、吉林大學化學系、華中師範大學化學系兼職教授。
掃描探針顯微技術及應用;
單分子化學和物理性質;
多肽組裝及其調控;
分子納米結構設計、構築和表徵。
長期從事掃描隧道顯微術的原理及應用研究;納米尺度上物質表面的物理和化學現象研究;單分子物理化學及分子自組裝等方面進行了系統和深入的研究。在多肽的組裝結構及其調控的分子機制研究方面取得了有意義的研究成果,致力於研究基於多肽納米結構的疾病檢測與治療技術。
曾多次在國際學術會議上作邀請報告。在Chem. Soc. Rev., Proc. Natl. Acad. Sci.,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Nano Lett.等國際高水平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00餘篇,中英文論著4部。
王琛
2、疾病相關多肽組裝結構及其調控的分子水平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研究計劃重點項目),項目負責人;
3、與重大慢性疾病診治相關的納米技術基礎研究(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項目負責人;
4、自組裝功能分子納米結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丹合作項目),項目負責人。
1、施普林格納米技術手冊(導讀版),白春禮、王琛編譯,科學出版社,2009年.
2、Single Molecule Chemistry and Physics: An Introduction, C. Wang, C. Bai, Springer, Berlin, 2006.
3、掃描探針顯微術應用進展,朱傳鳳、王琛著,化學工業出版社,2007年.
4、納米科技創新方法研究,王琛、楊延蓮等編著,科學出版社,2012年.
王琛
王琛
1994年回國工作以來,我有幸加入了我國納米科技發展的大潮中,並在功能材料表面結構表徵,材料表、界面納米結構構築與加工,單分子間作用力,大氣和溶液條件下的單分子STM研究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較為系統和深入的探索。並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點和面上項目、國家傑出青年基金、“973項目”、中國科學院重要方向性項目等科研任務。
為加強納米科技研究,中國科學院組織了21個研究所,於2000年10月30日,成立了“中國科學院納米科技中心”。科研人員充分利用這個平台,在承擔中國科學院“納米材料”和“納米器件”兩項創新重大項目的基礎上,積極爭取國家重大科研項目,開展高水平的研究,培養高層次的人才,組織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在納米科技領域形成了一支從事多學科交叉研究的隊伍。我有幸擔任該中心的常務副主任並參與了相關工作。
隨後,2001年6月,國家計委正式提出由中國科學院、教育部共同組建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歷經半年,北大、清華、中國科學院納米科技中心有關專家和教育部科技司、中國科學院基礎局的領導反覆討論、磋商,完成了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組建方案的起草工作,並成立了籌建工作小組。
2001年12月26日,中國科學院與教育部將組建方案正式上報國家計委。此後根據國家計委有關領導指示,對方案進行了修改、調整。2002年12月31日,國家計委正式下文批准該方案,以中國科學院為依託,由中國科學院納米科技中心、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單位為最初的發起單位。與此同時,籌建組會同有關單位和專家,起草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建設的可行性報告。
2003年3月22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籌)正式掛牌成立,標誌著我國納米科技事業發展的一個新起點。
2003年12月31日,中央機構編製委員會辦公室正式批複成立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事業編製 155 名。至此,中心建設進入一個嶄新的時期,拉開了建設的序幕。
2004年3月1日,在北京召開了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第一屆理事會,在這次會議上,我有幸被任命為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副主任。
納米科技的發展需要有相應的納米技術標準和納米檢測技術與方法作保障。2004年2月20日,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正式批准成立“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納米技術專門委員會”。2005年4月1日,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正式發文批准成立全國納米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279)。秘書處均設在國家納米科學中心。
我國在納米科技發展中,從開始抓住機遇,進行探索研究,逐漸凝聚方向,針對重大需求和關鍵基礎科學問題,調整隊伍,集中力量,主攻有影響的幾個重要方向。研究成果的論文數量保持國際領先,論文質量不斷提高,發展態勢為國際關注。其中,我國發表相當數量的科學論文是有關納米材料的製備的,表明我國在納米材料的合成方法、控制生長等方面,已佔有重要的國際地位。申請或獲得授權的中國專利數量逐年有了顯著地增長。
當前我國的納米科技仍處於蓬勃發展的階段,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方面都取得了較好的進展,國際地位不斷地提升,發展態勢和取得的成果為世界所關注,從而確立了我國納米科技在21世紀的戰略地位。
“十一五”期間,科技部圍繞《綱要》戰略目標和國家發展重大戰略需求,認真落實了“納米研究”重大科學研究部署,突出戰略重點,進一步加大了對納米技術研究的投入,在納米能源轉換、納米環境凈化技術等方面給予了很大的支持,並且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根據國情和國際納米科技研究變化的特點,科技部明確了“納米研究”計劃的支持重點為以滿足國家重大需求為牽引、重大應用為導向的基礎研究,也強調推動前期支持的基礎研究成果走嚮應用。“納米研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的執行,取得了一系列有影響的成果。如在器件方面,支持了MRAM存儲器、PCRAM存儲器、寬光譜高效太陽能電池、鋰離子電池、全高清和敏感功能的場發射平板顯示器、高增益Ⅲ—Ⅴ族半導體光電感測器等六項實用器件研究,支持了納米碳管為基的納米器件、准一維半導體納米材料的結構調控、物性測量及器件兩項原理性器件的研究。在納米生物醫學方面,開展了生物納米機器的相關理論、基於納米探針顯微術進行單分子檢測、組織修復用納米材料、用於生物醫學檢測與治療用納米材料、納米生物感測器、納米藥物等方面的研究。在環境方面,開展了空氣、土壤中污染物的檢測與治理研究。在能源方面,開展了太陽能光伏電池、鋰離子二次電池、節能納米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在材料方面,開展了有重要應用前景的仿生智能複合材料、有機納米功能材料、超分子組裝、碳納米管性能調控、單分散納米晶宏量製備等研究。在標準化方面,開展了標準樣品與檢測標準研究。
在國家的層面上,我國納米研究的布局基本上形成了基金委主要支持創新與自由探索為主的基礎研究;科技部基礎司主要支持以滿足國家重大需求為目標的、應用導向性的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科技部高新司等主要支持應用研究和可轉移技術研究的整體格局。
1991年,開啟了納米科技研究熱點,開創了科學研究的一個新的時代的到來,必將是科技發展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年。我國在納米科技方面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王琛
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1998);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998);
第四屆中國科學院傑出青年(1999);
香港“求是”青年學者獎(1999);
解放軍科技進步二等獎(1999);
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2003,第二完成人);
中國真空學會“科技成就獎”(2005);
“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009)等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