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渦蟲

真渦蟲

真渦蟲渦蟲綱三腸目渦蟲科的1種,生活於淡水,在水溫高的夏季進行無性生殖,在咽的前方或後方行橫分裂。自晚秋到冬春行性生殖。卵囊2~2.5毫米。黑褐色或茶褐色。在中國分佈甚廣:東北、華北、華南淡水清澈的池塘、泉水形成小溪的石塊下均可採到。

三角形態


渦蟲綱三腸目渦蟲科的1種(見圖)。生活於淡水,常用作為教學和科研的實驗材料。頭部三角形,一角在前端,其餘兩角在兩側,形成兩個耳突。體後端逐漸趨窄,末端尖。兩眼點呈黑色半圓形,在耳突的水平面的稍前方,兩眼點之間的距離約與它們和體側的距離相等。眼點的外側有些地方沒有色素。咽長約為體長的1/5~1/6,在體中部的稍後方。口位於腹面,體后1/3的前方。腸前主幹分枝8~12對,後主幹各有13~18對側枝。生殖孔在口與體末端之間,但與口較接近。陰莖大,有球形膨大的貯精囊,左右兩輸精管通入其中。射精管通過陰莖錐形部分的中央,開口於生殖腔的腹方。兩根輸卵管各自通入生殖腔中。

習性


真渦蟲
真渦蟲
夏季水溫高行無性生殖,在咽的前方或後方行橫分裂。自晚秋到冬春行有性生殖。卵囊2~2.5毫米。黑褐色或茶褐色。4月初自卵中孵出白色微小的幼蟲。
體色背面淡褐色,常雜以赤褐色,黃綠色;咽及生殖器處較淡。體長20~35毫米,寬2.5~4毫米。再生能力及耐飢餓能力很強。肉食性,實驗室內飼養可喂以蛋黃或動物肝,應保持良好的水質。
在中國分佈甚廣:東北、華北、華南淡水清澈的池塘、泉水形成小溪的石塊下均可採到。
三角真渦蟲常用作教學和科研的實驗材料。頭部三角形,一角在前端,其餘兩角在兩側,形成兩個耳突體後端逐漸趨窄,末端尖。兩眼點呈黑色半圓形,在耳突的水平面的稍前方。口位於腹面,體后1/3的前方。夏季水溫高行橫分裂無性生殖,農家泔水桶邊、陰暗潮濕牆角也有發現。

繁殖


第一種繁殖方法是夏季水溫高行無性生殖,在咽的前方或後方行橫分裂。自晚秋到冬春行性生殖。卵囊2~2.5毫米。黑褐色或茶褐色。4月初自卵中孵出白色微小的幼蟲。雌雄同體,異體受精。真渦蟲的再生能力很強,將它橫割為多段時時間每一段都能再生為完整的渦蟲,因此渦蟲是生物學研究再生問題的很好材料。
第二種繁殖方法是通過產卵進行繁殖。真渦蟲不僅可以無性繁殖,也可以產卵進行繁殖真渦蟲雖然是雌雄同體,但是一般到秋季的時候就會通過交尾產卵繁殖,這類方式叫做有性繁殖。卵會變成粉紅色的繭(幼蟲變成成蟲的過程中,用自身的分泌物做成的甲殼或者硬皮,經過兩周左右,會生成4~6條真渦蟲。

生活環境


真渦蟲比較喜歡在乾淨的湖水或者池塘中生活,在緩緩流淌的小溪的岸邊也能找到真渦蟲的影子。真渦蟲不喜歡陽光,因此生活在水中的石頭縫或者落葉的下面。此外,真渦蟲還喜歡在水中的植物以及土地和樹底下生活。真渦蟲不喜歡在深水中生活,比較喜歡在潛水中生活尤其是深度剛剛沒過腳腕的水域中,在石頭下面就能夠找到真渦蟲。真渦蟲喜歡在水流緩慢的地方生活,不喜歡在水流湍急的地方生活。真渦蟲喜歡在水流的兩側生活,不喜歡在水流中央生活。

記憶方式


真渦蟲是一種扁形動物。它有腦神經結和左右神經索。夏天,它的尾部會脫落,長出一條新的來。而那離體的尾部,也會長出頭來,成為一隻新生的真渦蟲。在條件良好的情況下,可以把真渦蟲切成5—6段,每一段都能長成一個正常的真渦蟲。
真渦蟲及其構造
真渦蟲及其構造
從前,有幾位科學工作者用真渦蟲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在一般情況下,真渦蟲對光線不起反應,可是對電刺激很敏感。當它受到電刺激時,它的身體就發生劇烈的痙攣性收縮。這幾位科學工作者就用電來刺激它進行研究。在進行電刺激的同時,開亮兩盞100瓦的電燈。經過若干次電刺激之後,真渦蟲就形成了一種反應;不需要電的刺激,只要燈一亮,它的身體就劇烈收縮一下。他們把這種“訓練”過的扁形動物切成兩段,讓每一段都長成一個新的個體。奇怪的是:當燈一亮時。兩個新真渦蟲同時發生收縮。就是說,由尾部長成的真渦蟲也能保持原先的“記憶”。
大家知道,這種反應是由腦執行的,為什麼尾部也能保持“記憶”呢?這“記憶”是怎樣傳給新長出來的頭的呢?
不但如此,當科學工作者們切下“訓練”過的真渦蟲的尾部,讓它長出新尾部,然後再切下新尾部,讓新尾部,長出一個新的頭來的時候,新真渦蟲仍能保持“記憶”!
經過進一步研究,這幾位科學工作者得出結論:這種動物的“記憶”不僅依靠腦神經結來實現,身體細胞內部進行的化學反應也能把“記憶”反映出來。

飼養方法


飼養真渦蟲的時候,也需要像養金魚一樣提供充足的氧氣。此外,我們需要把水溫維持在18℃以下。條件允許的話,最好放在避光的地方飼養。飼養真渦蟲的水每三天需要更換一次,最好不要直接用自來水,可以先將自來水放置一晚,然後再使用。我們可以用煮熟的雞蛋黃來當飼料,每個星期還可以喂一次動物肝臟,但是需要撕碎了以後餵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