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保

西周召伯虎創作的雜言古詩

《小雅·天保》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這是大臣祝頌君主的詩,表達了作為周宣王的撫養人、老師兼臣子的召伯虎對新王的熱情鼓勵及殷切期望,即期望周宣王登位后能勵精圖治,完成中興大業,重振先祖雄風;同時也表現了召伯虎作為一個具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的政治理想。全詩六章,每章六句。此詩一個奇妙之處,就是大量使用新奇的比喻,尤其是“如山如阜”、“如岡如陵”、“如川之方至”、“如月之恆”、“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和“如松柏之茂”,連用九個“如”字來歌頌和祝福君主,顯示了豐富的藝術想象力,不僅細緻入微地體現了作者的期望與祝願,在語言風格上還產生了融熱情奔放於深刻含蓄之中的獨特效果。

作品原文


小雅·天保
天保定爾,亦孔之固。俾爾單厚,何福不除?俾爾多益,以莫不庶。
天保定爾,俾爾戩榖。罄無不宜,受天百祿。降爾遐福,維日不足。
天保定爾,以莫不興。如山如阜,如岡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
吉蠲為饎,是用孝享。禴祠烝嘗,於公先王。君曰卜爾,萬壽無疆。
神之吊矣,詒爾多福。民之質矣,日用飲食。群黎百姓,徧為爾德。
如月之恆,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

註釋譯文


詞句註釋

①小雅:《詩經》中“雅”部分,分為大雅、小雅,合稱“二雅”。雅,雅樂,即正調,指當時西周都城鎬京地區的詩歌樂調。小雅部分今存七十四篇。保:保佑。
②定:平安。爾:指國君。
③亦:又。孔:很。之:句中助詞。固:鞏固,穩固。
④俾(bǐ):使。爾:你,即周宣王。單厚:確實很多。單,“亶”之假借,確實。
⑤除:通“予”,給予,賜予。
⑥多益:多富,即富有。
⑦以:而。莫不:無不。庶:富庶,眾多。
⑧戩(jiǎn)榖(gǔ):吉祥,幸福,福祿。榖,祿。
⑨罄(qìng):盡,指所有的一切。宜:相宜,適合。
⑩百祿:百福。百,言其多。
⑪遐福:遠福,即久長、遠大之福。
⑫維日不足:言因福之多而廣遠,日日享福也享受不完。維,通“惟”,惟恐;一說通“雖”。
⑬興:興盛。
⑭阜(fù):土山,高丘。
⑮陵:丘陵。
⑯川之方至:河水漲潮。
⑰增:增加。
⑱吉:吉日。蠲(juān):通“涓”,清潔。此謂祭祀前沐浴齋戒使清潔。饎(chì):祭祀用的酒食。
⑲是用:即用是,用此。孝享:獻祭。孝,祭祀。
⑳禴(yuè)祠烝嘗:一年四季在宗廟裡舉行的祭祀的名稱,春曰祠,夏曰禴,秋曰嘗,冬曰烝。
㉑於公先王:指獻祭於先公先王。公,先公,周之遠祖。
㉒君曰:即屍傳達神的話。君,指先公先君的神靈。卜:“畀(bì)”字之假借,給予。
㉓萬:大。無疆:無窮。
㉔神:神靈。此指先公先王的神靈。吊:至。指神靈、祖考降臨。
㉕詒(yí):通“貽”,贈給。
㉖質:質樸,誠實。一說常,平安。
㉗日用飲食:以日用飲食為事,形容人民質樸之狀態。
㉘群黎:民眾,指普通勞動人民。百姓:貴族,即百官族姓。
㉙徧(biàn):“遍”的異體字。為:通“訛”;一說通“化”,感化。
㉚恆:“緪(gēng)”字的假借,指月到上弦。
㉛騫(qiān):因風雨剝蝕而虧損。崩:崩潰。
㉜或承:即“是承”。一說或為動詞詞頭,相當於“有”。承,繼承,承受。

白話譯文

上天保佑您安寧,王位穩固國昌盛。讓您國力加倍增,何種福祿不賜您?使您財富日豐盈,沒有什麼不盛興。
上天保佑您安寧,享受福祿與太平。所有事情無不宜,受天百祿數不清。給您福氣長久遠,唯恐每天缺零星。
上天保佑您安寧,沒有什麼不興盛。福瑞宛如高山嶺,綿延就像岡和陵。又如江河滾滾來,沒有什麼不日增。
吉日沐浴備酒食,敬獻祖先供祭享。春夏秋冬四季忙,獻祭先公與先王。先祖傳話祝福你,壽手無止境萬年長。
神靈感動來降臨,賜您鴻運多福慶。您的人民多純樸,飲食滿足就算行。黎民百官心一致,普遍感激您恩情。
您像明月在天恆,您像太陽正東升。您像南山永長壽,永不虧損不塌崩。您像松柏永繁茂,福壽都由您傳承。

創作背景


《小雅·天保》是臣子祝頌君主的詩。《毛詩序》云:“《天保》,下報上也。君能下下以成其政,臣能歸美以報其上焉。”周克商之後,周的統治者認為他們的政權是受命於天,鑒於殷商滅亡的教訓,他們“畏天之威”,“敬天之命”,奉行德政,以安撫百姓,國家日益安定。這時產生了一些歌頌上天、歌頌君主的詩歌。此詩即為其中之一。趙逵夫在《論西周末年傑出詩人召伯虎》中說:“此詩乃是召公致政於宣王之時祝賀宣王親政的詩。”而此詩作者口氣、祝願方式與大體內容都與《尚書·周書·康王之誥》一致,可以推定其作者身份應是太保一類的人。

作品鑒賞


文學賞析

《小雅·天保》全詩六章。第一章是說宣王受天命即位,地位穩固長久。語重心長地鼓勵說,“天保定爾,亦孔之固”而且“俾爾單厚”。讓宣王消除疑慮,樹立起建功立業的信心。第二章又祝願說王即位后,上天將竭盡所能保佑王室:“俾爾戩穀”“罄無不宜”“降爾遐福”。使王一切順遂,賜給王眾多的福分,還擔心不夠(“維日不足”)。第三章祝願說王即位后,天也要保佑國家百業興旺。此章中作者連用五個“如”字,極申上天對王的佑護與偏愛。詩從第四章起,先寫選擇吉利的日子,為王舉行祭祀祖先的儀式,以期周之先公先王保佑新王(“吉蠲為饎,是用孝享。……於公先王”);次寫祖先受祭而降臨,將會帶來國泰民安、天下歸心的興國之運(“神之吊矣……日用飲食……徧為爾德”)。末章又以四“如”字祝頌之,說王將長壽,國將強盛。全詩處處都滲透著對年輕君王的熱情鼓勵和殷殷期望,以及隱藏著的深沉的愛心。
詩中所反映的祭祀儀式的規模,內容和舉行地點均符合先秦時代新君登基之禮:登基前祭天(前三章向天禱告)、擇吉祭祖,又在宗廟中舉行。《尚書·周書·康王之誥》載在康王登基儀式之後,“太保暨芮伯……再拜稽首曰:‘敢敬告天子,皇天改大邦殷之命……克恤西土。惟新陟王畢協賞罰,戡定厥功,用敷遺後人休。今王敬之哉!’”而《小雅·天保》這首詩也總是說“天保定爾”“俾爾單厚”之類,亦從天命說起,以期望告誡作終結(“徧為爾德”)。這表達了臣子對君主的忠心和對上天的虔誠,也反映了周人的天命觀。
在表現方法上,作者恰如其分地使用了一些貼切新奇的比喻,“如山如阜,如岡如陵,如川之方至”及“如月之恆,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等,既使得作者對新王的深切期望與美好祝願得到了細緻入微的體現,也使得全詩在語言風格上產生了融熱情奔放於深刻含蓄之中的獨特效果。

名家點評

宋代朱熹《詩集傳》:“賦也。人君以《鹿鳴》以下五詩,燕其臣,臣受賜者,歌此詩以答其君,言天保之安定我君,使之獲福如此也。

作者簡介


召伯虎,周朝大臣,又稱召虎,生卒年不詳,大約生活在周厲王、周宣王時期,史稱召穆公。周厲王暴虐,“國人”圍攻王宮,他把太子靖藏匿在家,而以自己的兒子替死。厲王死後,擁立太子靖繼位,即周宣王。周宣王時,淮夷不服,宣王命召虎領兵出征,平定淮夷。《大雅·江漢》所詠“江漢之滸,王命召虎”,指的就是這件事。遺物有“召伯虎簋”。
召伯虎
召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