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曉

20世紀著名戰爭--破曉

1.1945年,取得抗日戰爭勝利的中國走到歷史的十字路口。中國的歷史,又走到一個新的十字路口。 1.1945年,取得抗日戰爭勝利的中國走到歷史的十字路口。

相關信息介紹


20世紀著名戰爭--破曉 內容簡介

1945年,取得抗日戰爭勝利的中國走到歷史的十字路口,毛澤東和蔣介石要把中國引向不同的道路。在山城重慶,經過一個多月的和談,雙方誰也沒能說服誰。蔣介石自恃有幾百萬美式裝備的軍隊,殺氣騰騰地發起了全面進攻。於是,在中國這個巨大的棋盤上,毛澤東與蔣介石展開了一場膽略、智謀和毅力的大較量。面對蔣介石的大規模進攻,毛澤東亮出一面蔣介石無法讀懂的“盾牌”。發蔣介石元 氣大傷時,毛澤東揮師舉行全面戰略反攻。三大決戰奠定勝局,大軍南下如風捲殘雲,青天白日旗頹然落地……

20世紀著名戰爭--破曉 本書目錄

第一章 在歷史的十字路�s 1.1945年,取得抗日戰爭勝利的中國走到歷史的十字路口。毛澤東和蔣介石要把中國領向不同的道路。中國將向何處去? 2.國民黨軍從中原解放區開刀,打響了全面內戰的“第一槍”。劉峙以30方部隊將李先念的5萬多人圍了個嚴嚴實實,他自以為中原解放軍已經是“煮熟了的鴨子”,沒想到這隻鴨子竟然飛走了!第二章 盾牌�s 1.一道簡單又極其深奧的數學試題,兩種相近又極不相同的計算方法,以軍隊換城市究竟哪個合算?毛澤東和蔣介石各有自己的“鐵算盤”。 2.面對蔣介石強大優勢兵力的全面進攻,毛澤東舉起一面古今中外兵書上找不到的盾牌,一面蔣介石怎麼也讀不懂的盾牌。 3.胡宗南派出大量部隊專門尋找毛澤東和中央機關。與敵人短兵相接的毛澤東處之泰然,兜圈子,捉迷藏,一次次與敵人擦肩而過,一次次與敵人接踵而行,一次次令人驚心動魄地轉危為安!第三章 交戰空間的飄移�s�s 1.斗轉星移,日月輪迴。一年以後,蔣介石深感力不從心,只好將全面進政改為重點進攻,把一個拳頭打向陝北,另一個拳頭打向山東。他的兩個拳頭一伸,胸膛就暴露了出來。於是,一個非凡人所敢想象的大膽戰略構想在毛澤 東頭腦中形成了。 2.劉鄧大軍挺進中原,是一著極妙的妙棋,也是一著極險的險棋。定下提前躍進大別山的決心時,是鄧小平一生中最緊張的時刻,聽到黃河的水要來,他“自己都能聽得到自己的心臟在怦怦地跳!”第四章 反攻交響曲�s 1.林彪的思維就像專門為打仗而設的。他在進行謀略思害時的樣子很特別:倒騎木椅,雙肘伏在椅背上,手中拿著一個小布口袋,時而揭出幾顆炒黃豆填進口中。 2.楊得志、楊成武、耿颶行軍途中突然接到聶榮臻的急電,他們馬上作出重要決策。於是,在冀中平原打了一個漂亮的殲滅戰。 3.攻打筆架山受挫,彭德懷大發脾氣,他親自上前沿陣地指揮,敵人一梭機槍子彈突然打來第五章 燃燒的黑土地�s 1.決戰之前,兩支軍隊的最高統帥在想什麼? 2.毛澤東決定封閉蔣軍在東北加以各個殲滅,林彪卻對先打錦州顧慮重重。蔣介石與衛立煌關於東北作戰的方針分歧嚴重,衛立煌以種種借口對蔣介石的命令陽奉陰違。 3.準備一桌菜,上來兩桌客,林彪如何應付? …… ……第六章 60萬人與80萬人的較量�s 1.舉行淮海戰役的最初設想,並不是來自毛澤東,而是來自中共一位具有卓越軍事才幹的高級將領。淮海戰役的決策過程,盡顯來解放軍高級將領的英雄本色。第七章 平津風雲�s 1.蔣介石黔驢技窮,派重兵偷襲石家莊和西柏坡,企圖一舉“解決共產黨的心臟”。毛澤東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三篇短文喝退國民黨10萬精兵! 2.蔣介日、傅作義同床異夢,傅先生南京之行猶如鴻門赴宴。 3.平津戰役最大的難題是抑留傅作義集團於平津地區,毛澤東以獨創的思路解開了這道戰役難題。 4.林彪讓鄧寶珊轉給傅作義一封神秘的信件,鄧寶珊看后大吃一驚,竟嚇得不敢面交傅作義。北平和平解放,歷經了艱難困苦的談判和鬥爭。第八章 百萬男兒弄長江�s 1.蔣介石垂簾聽政,他要依託長江天險與共產黨划江而治。在毛澤東的眼裡,長江絕不能成為永久的分界線,中國不能出現第二個南北朝! 2.北平,國共兩黨的談判代表又走到了一起,這是重慶談判3年零7個月後雙方進行的第二次談判。對比兩天談判,令人感嘆良多! 3.談判又一天破裂。毛澤東大手一揮,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百萬男兒弄大潮,千船競發過長江。第九章 勝利大追擊�s 1.向東南進軍,在福建長大的葉飛提出兩個大膽的建議。(節選)

20世紀著名戰爭--破曉 文章節選

第一章 在歷史的十字路口中�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 1945年8月,中國歷史翻過輝煌而凝重的一頁。經過八年浴血奮戰,中華民族迎來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勝利既給人民帶來了歡樂,又給人民增添了新的憂愁。此時,內戰的陰雲已經開始在中國的上空聚積。中國歷史舞台上兩股最強大的政治力量�D�D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一個要將中國引向光明的前途,一個要將中國引向黑暗的前途。中國的歷史,又走到一個新的十字路口。中國將向何處去? 1.1945年,取得抗日戰爭勝利的中國走到歷史的十字路口。毛澤東和蔣介石要把中國領向不同的道路。中國將向何處去? 1945年8月10日,日本政府向同盟國發出乞降照會的消息傳到中國,神州大地一片歡騰。在延安,賣水果的農民把紅花果大把大把地拋向天空,高聲呼喊著請人們吃“勝利果實”,學生們高擎火把連夜遊行;在東北,人們走上街頭,將日本侵略者為自己樹立的銅像推翻在地,砍掉首級;在重慶,鑼鼓喧天,鞭炮齊鳴,萬人空巷,人們如醉如痴地湧上街頭;勝利了,遭受百年屈辱的中華民族第一次嘗到了打敗外來侵略者的滋味。勝利了,為了今天的勝利,中華民族犧牲了無數優秀兒女的生命。勝利了,對這來之不易的勝利,當應百倍珍惜。維護和平,精誠團結,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每個炎黃子孫發自心底的呼聲。然而,就在這時,人們卻聽到了一種逆歷史潮流而動的不協調的聲音。 8月11日,蔣介石連續下達三道命令:第一,解放區的抗日軍隊,“就地駐防待命”,不得向日偽軍“擅自行動”;第二,國民黨軍隊依照既定軍事計劃與命令向解放區“積極推進”,“勿稍鬆懈”;第三,偽軍“切實維持地方治安”,抵抗人民軍隊受降。此時,美國從其“扶蔣反共”,變中國為其勢力範圍的基本企圖出發,一方面,令侵華日軍為國民黨軍堅守地盤;另一方面,派出飛機和軍艦幫助國民黨軍向南京、上海、北平、濟南等地運兵。同時,還直接出兵進佔塘沽、天津、上海、青島等地,為國民黨軍搶佔戰略要地。整個形勢表明:國民黨為搶奪抗戰勝利果實,令部隊大舉向解放區推進,存在著爆發內戰的嚴重危險。對於蔣介石的倒行逆施,中國共產黨人的方針是針鋒相對,寸土必爭。 1945年8月13日,在延安小禮堂,毛澤東作了一次重要演講。他說: “最近幾天是遠東時局發生極大變動的時候。……抗日戰爭當作一個歷史階段來說,已經過去了。 “‘委員長’現在要‘下山’了。八年來我們和蔣介石調了一個位置:以前我們在山上他在水邊;抗日戰爭時期,我們在敵後,他上了山。現在他要下山了,要下來搶佔抗戰勝利的果實了。 “我們說,你沒有挑過水,所以沒有摘桃子的權力。我們解放區的人民天天澆水,有權力摘的應該是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