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法學

現代法學

《現代法學》創刊於1979年,是由重慶市教育委員會主管,西南政法大學主辦的學術期刊。

據2018年7月《現代法學》編輯部官網顯示,《現代法學》第三屆編委會擁有編委10人。

據2018年7月23日中國知網顯示,《現代法學》共出版文獻5557篇、總被下載2803599次、總被引93577次;(2017版)複合影響因子為3.005、(2017版)綜合影響因子為1.692。據2018年7月23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現代法學》載文量為2414篇、被引量為21626次、下載量為191458次;2015年影響因子為2.72。

歷史沿革


《現代法學》原名為《西南政法學院學報》,創辦於改革開放之初的1979年,是當時全國最早創(復)辦的法學理論期刊之一。
1980年,刊期由半年刊更改為季刊。
1982年,更名為《法學季刊》。
1988年,更名為《現代法學》,刊期更改為雙月刊。
2014年11月,該刊成為中國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現代法學》系國家社科基金重點資助期刊,重慶市重點學術期刊基金資助期刊。

辦刊條件


欄目方向

主要欄目
《現代法學》的主要欄目有:理論思考、部門法研究、國際法與比較法論壇、觀點回應、專題研究、評論、學術動態。

人員編製

據2018年7月《現代法學》編輯部官網顯示,《現代法學》第三屆編委會擁有編委10人。
《現代法學》第三屆編委會編委 
王煜宇劉藝劉昌盛張震陳偉
陳詠梅徐以祥黃忠譚啟平潘國平

合作交流

2010年,《法學研究》創刊30周年座談會暨《法學研究》、《現代法學》聯合選題研討會在西南政法大學舉行,《現代法學》主編許明月教授與《法學研究》副主編張廣興教授共同主持了此次會議,會議就當前中國法學期刊的審稿機制與選題策劃、經濟法學科建設與法學期刊的關係、如何提高法學論文的選題質量及加強學術規範化建設等做了報告與討論。

辦刊成果


收錄情況

《現代法學》是《中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來源期刊(2000版),也是《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被選用為《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統計刊源期刊,並被《中國期刊網》、《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收錄。

出版發行

據2018年7月23日中國知網顯示,《現代法學》共出版文獻5557篇。
據2018年7月23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現代法學》載文量為2414篇。

影響因子

據2018年7月23日中國知網顯示,《現代法學》共出版文獻5557篇、總被下載2803599次、總被引93577次;(2017版)複合影響因子為3.005、(2017版)綜合影響因子為1.692。
據2018年7月23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現代法學》載文量為2414篇、被引量為21626次、下載量為191458次;據2015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現代法學》影響因子為2.72,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735種)中排第66名,在法律(65種)中排第7名。

榮譽表彰

2001年12月,《現代法學》在重慶市第二屆期刊質量考評中榮獲質優期刊獎,並獲得重慶市“十佳期刊”的榮譽稱號。
2002年8月,《現代法學》獲得中國人文社科學報學會授予的“第二屆全國百強社科學報”稱號。
2003年1月,《現代法學》獲得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授予的“第二屆國家期刊獎百種重點期刊”獎。
2003年4月,《現代法學》獲得《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範》執行評優活動組織委員會授予的首屆《CAJ-CD規範》執行優秀期刊獎。
2005年,《現代法學》再次獲得第三屆國家期刊獎。
2006年,《現代法學》再次獲得“全國百強社科學報”稱號。
2007年3月16日,重慶市新聞出版局公布了“重慶市第四屆期刊綜合質量考評”的結果,《現代法學》以總分第一的成績,名列全市社科期刊之首,被評為“一級期刊”。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現代法學
現代法學
圖中文字為該刊的中文名。

辦刊宗旨

《現代法學》長期秉承“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推動法學繁榮發展”的辦刊宗旨。

現任領導


《現代法學》第三屆編委會領導 
職務姓名
主編許明月
副主編段文波、黃匯、董彥斌
主任付子堂
副主任孫長永、許明月(常務)
註:表中為2018年7月《現代法學》編輯部官網顯示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