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拉·尤素福
馬拉拉·尤素福
馬拉拉·優素福·扎伊(普什圖文:ملاله یوسفزۍ,Malālah Yūsafzay;英文:Malala Yousafzai),又譯為瑪拉拉·尤蘇芙札,1997年7月12日出生於巴基斯坦西北邊境省一個普什圖穆斯林教育工作者的家庭,是巴基斯坦西北部開伯爾-普赫圖赫瓦省斯瓦特縣明戈拉城的一名學生,女權主義者,以爭取婦女接受教育的權利而聞名。
馬拉拉·優素福·扎伊因致力於斯瓦特地區的和平而備受讚譽。雖然塔利班禁止斯瓦特地區女性接受教育,但是馬拉拉不僅繼續學業,還致函外媒,為巴基斯坦婦女和兒童爭取權益。
2012年10月9日,乘校車回家時遭到槍擊,傷勢嚴重,經過治療,於2013年1月4日出院,並在英國伯明翰就近入學埃德巴斯通女子高中。
2011年12月,被巴基斯坦政府授予“國家青年和平獎”,並成為這一獎項的首位得主,曾獲得2013年諾貝爾和平獎提名,是該獎項史上最年輕的候選人。
2014年10月10日,因“為受剝削的兒童及年輕人、為所有孩子的受教育的權利抗爭”,與凱拉什·薩蒂亞爾希共同獲得2014年諾貝爾和平獎,為該獎項最年輕的得主。
2015年4月,獲得316201號小行星命名,該行星被命名為“馬拉拉星”。
馬拉拉·尤素福
1997年7月12日,馬拉拉·優素福·扎伊生於巴基斯坦西北邊境省斯特河谷(Swat Valley)一個普什圖穆斯林教育工作者的家庭。
2008年9月1日,馬拉拉的第一次登台演講是在白沙瓦市當地的一個記者俱樂部。她的演講題目是“塔利班為何敢剝奪我的基本受教育權?”。
2009年1月3日,馬拉拉·優素福·扎伊小姐開始在英國廣播公司(BBC)的烏爾都語網站上用“古爾·馬卡伊”的筆名撰寫個人網誌,並自述“馬拉拉”的意思是“被悲傷擊中的”,內容是斯瓦特山谷的生活,以親身經驗批判塔利班武裝組織禁止女孩上學的政策以及恐怖活動。但塔利班來了。他們控制了這一地區,禁止女生上學,並與巴基斯坦政府軍展開拉鋸戰。馬拉拉·優素福·扎伊漸漸頻繁出國內外媒體,為失學女童呼籲。
2009年1月15日,塔利班發布教育法令。炸毀了100多所女子學校,併發布法令稱2009年1月15日起,禁止女孩上學。而那時,馬拉拉在博客里寫道,她在繼續準備著她的考試。
2009年2月18日,馬拉拉利用一個節目發表言論稱反對塔利班禁止女性接受教育。
2009年2月21日,塔利班進解婦女不準上學的禁令。時任塔利班領導人Maulana Fazlulla在廣播中宣布,他將解除婦女不能受教育的禁令,但是女孩必須要穿上長袍(burqua)。
2009年3月12日,最後一篇博文。馬拉拉的最後幾篇博客寫的是關於開學后她和朋友們提交論文。
2009年5月1日,背井離鄉。當巴基斯坦軍隊開到馬拉拉家門口后,她被迫與家人分開,前往其親戚家暫住。這段時間裡,紐約時報記者Adam B. Ellick將她和她的父親拍成了紀錄片。
2009年7月24日,會見理查·霍布魯克。當總理宣布人們可以返回斯瓦特山谷后,馬拉拉和家人團聚並啟程回家。在途中,他們遇到了一群被邀請去會見美國駐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事務特別代表理查·霍布魯克,馬拉拉向他表達了尋求教育幫助的請求。
2009年下半年,馬拉拉成為當地的兒童教育會主席,開始了她的政治活動。
2009年12月1日,有消息稱馬拉拉是匿名博客的博主。BBC從未對外透露那位巴基斯坦博主的真實身份,但是由於馬拉拉對外的宣傳活動的增多,她的身份也被一一曝光。
2011年,接受CNN採訪時她說:“我有玩樂的權利,我有唱歌的權利,我有說話的權利,我有逛商場的權利,我有大聲說話的權利。”
2011年10月1日,13歲的馬拉拉被國際兒童和平獎提名。南非聖公會主教德斯蒙德·圖圖在提名介紹中寫道“馬拉拉敢於站出來為自己和其他女孩爭取權益,並利用國內和國際媒體讓全世界了解到女孩同樣有接受教育的權利。”
2011年11月1日,馬拉拉獲得了巴基斯坦的首屆國家青年和平獎。巴基斯坦總理吉拉尼為馬拉拉頒發國家青年和平獎。在頒獎儀式上,馬拉拉表示她希望自己能推動教育的發展。
2012年10月9日,馬拉拉在乘校車回家途中,遭到塔利班槍手企圖暗殺,頭部和頸部中槍,一度情況危殆。其後被轉送到英國治療,並在2013年1月4日出院。
2012年10月9日,馬拉拉遭遇襲擊的新聞佔滿全球新聞頭條。由於馬拉拉的成功宣傳讓塔利班惡從心生,在馬拉拉回家途中,塔利班對她及另外兩個女孩開槍射擊。
2012年10月12日,馬拉拉受襲后,民眾對襲擊馬拉拉的槍手感到無比憤怒,並激起了一場跨民族宗教的聲討浪潮。巴基斯坦政府拿出10萬5000美元懸賞槍手。馬拉拉受到了全球人民的支持和幫助。
2012年10月15日,聯合國請願書,聯合國全球教育特使戈登·布朗開啟了支持馬拉拉的請願書,旨在確保至2015年,每個孩子都能享受受教育的權利。其口號為“我是馬拉拉”。
2012年12月8日,巴基斯坦總統扎爾達里親自到伯明翰醫院看望了馬拉拉,並稱讚她是傑出的女孩,是巴基斯坦的驕傲。
2012年12月31日,馬拉拉登上美國時代周刊封面,並被時代周刊提名為2012年度風雲人物。
2013年3月19日,在英國伯明翰就近入學埃德巴斯通女子高中。
2013年春天,馬拉拉還與女演員安吉麗娜·朱莉合作倡導在發展中國家加強女孩受教育的權利,並成立了馬拉拉基金。
2013年7月12日,馬拉拉在聯合國演講,在馬拉拉16歲生日那天,馬拉拉在聯合國發表了康復后的首次公開演講,她第一次公開講述被塔利班襲擊經過。她說道:“我們的書籍和我們的筆是世上最強大的武器。”,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英國前首相布朗均參加了這一特殊活動。
2013年7月12日,來到聯合國紐約總部,參加了題為“馬拉拉日“青年大會”的活動,並與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會面。
2013年10月8日,被塔利班槍擊頭部、大難不死的巴基斯坦小姑娘馬拉拉出版個人回憶錄《我是馬拉拉》(I Am Malala)。
2013年10月8日,馬拉拉再遭塔利班威脅。諾貝爾和平獎臨近,塔利班再次威脅馬拉拉。一位發言人在一次電話採訪中指出,10月8日,該組織稱如果馬拉拉仍然繼續批評巴基斯坦嚴格實施的伊斯蘭法,他們將再次行動。而10月9日是馬拉拉被襲一周年。
2013年10月11日,奧巴馬夫婦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會見了因呼籲女孩受教育權而遭到塔利班槍擊的巴基斯坦少女馬拉拉。
2013年10月18日,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在白金漢宮接見巴基斯坦少女馬拉拉,並獲贈馬拉拉的自傳。
2015年,美國國家宇航局(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JPL)的天體物理學家艾米·門澤(Amy Mainzer)為提倡馬拉拉的精神,決定以馬拉拉的名字為她所發現的小行星命名。
2017年8月17日,被牛津大學錄取。
2018年3月29日,被塔利班襲擊后首次回巴基斯坦。
2019年3月23日至24日,參加在日本東京召開的國際女性會議,同來自日本及其他國家的女性領袖就女性參與社會活動等議題深入交換意見。
美國國家宇航局(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JPL)的天體物理學家艾米·門澤(Amy Mainzer)為提倡馬拉拉的精神,決定以馬拉拉的名字為她所發現的小行星命名。這顆小行星於2010年被發現,其運行軌道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每五年半環繞太陽轉一圈,直徑四公里,顏色烏黑,永久編號為316201。現在,它有了一個新名字:“Malala”。
門澤表示,“一名研究人員向我提及,雖然多個小行星已被命名,但極少是為了紀念女性的貢獻(尤其是非白人的女性)。她對馬拉拉貢獻所表達的支持是具邏輯的;當全球女性受教育時,人類的潛能也將增加。我們非常需要聰明人類的腦力來解決人類困難的問題,而我們不能拒絕佔有全人類一半的成員。”人物評價
“塔利班試圖讓這個巴基斯坦女孩沉默,但卻放大了她的聲音。她現在已成為世界女性爭取權益的象徵。” (美國《時代》雜誌)
馬拉拉曾被西方媒體譽為全世界最勇敢的女孩,但有關她的爭議在輿論界從未中斷。英國《衛報》認為,馬拉拉雖然勇氣可嘉、事迹值得稱道,但她摘得諾獎一事仍然存在過譽之嫌。俄羅斯《真理報》認為,馬拉拉的整個人設就是西方勢力一手炮製的宣傳工具,通過對她的包裝實現西方價值觀的對外輸出。法新社稱,巴基斯坦國內也有人質疑馬拉拉在遇襲后選擇出國的舉動,畢竟該國大部分青少年無法像她一樣有機會逃離武裝暴力。
2009年,優素福扎伊開始在BBC的烏爾都語網站上用化名撰寫個人網誌,內容是斯瓦特山谷的生活。但塔利班來了。他們控制了這一地區,禁止女生上學,並與巴基斯坦政府軍展開拉鋸戰。優素福扎伊漸漸頻繁出現在國內外媒體,為失學女童呼籲。
馬拉拉·優素福·扎伊的家鄉斯瓦特山谷區曾是巴基斯坦的一處旅遊勝地。塔利班對斯瓦特地區控制以後發布了一系列禁令,包括禁止看電視、聽音樂,以及禁止女性購物等,其中還有一條是禁止所有女孩去學校上學受教育。但馬拉拉在其父親的鼓勵下,認為自己比恐嚇她的那些人更強大,因為他父親也是抵制不讓女性受教育這條規定的校長之一。
2009年初,僅上七年級的馬拉拉通過父親得到了為BBC寫博客的機會,她開始用博客向世界展示塔利班控制下斯瓦特地區的生活,特別是女孩子接受教育情況的點點滴滴。如她在博客里寫道:“塔利班一再把學校作為襲擊目標”;“今天我們班只有12個女孩來上學,一些人搬走了,另一些人的父母過於擔心而不再送她們來學校”;她描述了塔利班禁止女孩接受教育,而她又是怎樣堅持讀書的,等等。
文章在BBC的博客發表后,《紐約時報》的記者亞當曾為她拍攝了一部紀錄片,紀錄片完成後,馬拉拉又接受了巴基斯坦《國家報》和一家加拿大報紙的採訪。在接受採訪中,14歲的馬拉拉表面上看起來還是一個小孩,但其言談簡直就是一個成人。她從不恐懼,也從不遮擋自己的臉。“我有受教育的權利”,2011年接受CNN採訪時她說:“我有玩樂的權利,我有唱歌的權利,我有說話的權利,我有逛商場的權利,我有大聲說話的權利。”記者問她:“為什麼寧願生命受威脅也要宣揚自己的想法?”她說:“我將繼續發出聲音,如果我不這樣做,誰會做?”她還呼籲感到害怕的女孩們戰勝自己的恐懼,“不要只是坐在你的卧室里”,而是站出來為爭取自己的權利鬥爭。
馬拉拉因倡導女性受教育的權利而迅速成名。
2009年下半年,馬拉拉成為當地的兒童教育會主席,開始了她的政治活動。
2012年10月9日,馬拉拉在乘校車回家途中,遭到塔利班槍手企圖暗殺,頭部和頸部中槍,一度情況危殆。
馬拉拉當天放學回家途中所乘校車被一名身著警服的襲擊者攔下。槍手登上校車,問:“你們誰是馬拉拉?快說,不然把你們統統斃了。”優素福扎伊的身份暴露了,槍手對著她的臉開了槍,子彈穿過頭、頸,嵌入肩膀。
彌留時,她被飛運英國,在伯明翰的伊麗莎白女王醫院救治。
2013年2月份的手術補造了顱骨,並使她恢復了聽力。3月19日,她換上新校服,在伯明翰就近入學埃德巴斯通女子高中。
為表彰馬拉拉不畏塔利班威脅、積極為巴基斯坦女童爭取受教育權利所作出的傑出貢獻,聯合國於2012年11月10日表示,將每年的11月10日定為“馬拉拉日”(Malala Day)。
2013年4月18日美國《時代》周刊公布了2013年度全球100位最有影響力的人物名單。雜誌從這100名人物中挑選了最具代表性的7人作為周刊的封面人物,並對他們進行了較為詳細的介紹。7名封面人物來自不同領域,但都憑他們所從事的事業影響著各自的國家和整個世界。
現年(2013年)15歲的少女馬拉拉因致力於巴基斯坦斯瓦特地區和平和女性受教育權而備受讚譽。雖然塔利班禁止斯瓦特地區女性接受教育,但是馬拉拉不僅繼續學業,還致函外媒,為巴基斯坦婦女和兒童爭取權益。去年12月,她被巴基斯坦政府授予“國家和平獎”,並成為這一獎項的首位得主。
馬拉拉從幾年前起揭露塔利班焚燒女子學校、恐嚇當地居民的暴行,受到塔利班武裝憎恨和威脅。如今(2013年),馬拉拉已經成為倡導女性受教育權利的國際象徵性人物。
2013年7月12日,馬拉拉在聯合國發表康復后的首次公開演講時,神情若定,眼神堅毅,不時用手勢加強自己的語氣。她鏗鏘有演講演講不時引來陣陣掌聲,同時也讓許多人為之感動。坐在聽眾席里的潘基文秘書長的夫人柳淳澤就不時地在擦拭自己的淚光。
馬拉拉表示,塔利班針對女童接受教育而採取的暴力行動嚇不倒任何人。她表示,塔利班覺得子彈可以使她閉口。但他們沒有達到目的。這一槍擊事件帶來的是成千上萬的譴責之聲。恐怖分子認為他們可以改變人們的目標、讓人們不再奢望,但他們並沒有達到目的。相反,它使得軟弱、恐懼和無助已不復存在,有的只是力量、能量和勇氣。她還是同樣的馬拉拉。她的雄心壯志、希望和夢想一如從前。
潘基文秘書長在會前在自己的辦公室接見了馬拉拉和其家人,他向馬拉拉贈送了一本平時專門送給國家元首的精裝本《聯合國憲章》。隨後,同馬拉拉、聯大主席耶雷米奇、聯合國全球教育特使-英國前首相布朗一起參加了“‘馬拉拉日’青年大會”。
2013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將於10月11日公布,因倡導女孩受教育而遭到塔利班槍擊的巴基斯坦16歲女孩馬拉拉·優素福是最熱門人選。極有可能成為歷史上年齡最小的一個獲獎者。
2011年10月,南非聖公會主教德斯蒙德·圖圖授予她國際兒童和平獎,成為首位獲此提名的巴基斯坦女性。
2011年12月19日,獲得巴基斯坦的首屆國家青年和平獎。
2012年4月,馬拉拉登上《時代》雜誌封面並被選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百人之一,僅次於奧巴馬的2012年度第二大人物。
2012年11月10日,為表彰馬拉拉不畏塔利班威脅、積極為巴基斯坦女童爭取受教育權利所作出的傑出貢獻,聯合國表示,將每年的7月12日(馬拉拉生日)定為“馬拉拉日”(Malala Day)。
2013年,獲得了2013年諾貝爾和平獎的提名,從而成為該獎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候選人。
2013年10月10日,獲得歐洲議會頒發的薩哈羅夫獎。
2014年2月,被提名“世界兒童獎”。
2014年10月10日,因“為受剝削的兒童及年輕人、為所有孩子的受教育的權利抗爭”,與凱拉什·薩蒂亞爾希共同獲得2014年諾貝爾和平獎。
2014年10月13日,馬拉拉的自傳《我是馬拉拉》簡體中文版,將於月底出版上市。
2015年4月,獲得316201號小行星命名,該行星被命名為“馬拉拉星”。
馬拉拉·尤素福
被塔利班槍擊頭部、大難不死的巴基斯坦小姑娘馬拉拉·優素福扎伊將於2013年秋天出版個人回憶錄。該書名為《我是馬拉拉》。
根據諾貝爾獎官網2014年10月10日消息,北京時間10月10日下午17時,挪威諾貝爾獎委員會宣布,巴基斯坦人權活動家馬拉拉·優素福將和印度遺傳學家斯瓦米納坦一起分享2014年諾貝爾和平獎。
2021年05月27日,參演的電視劇《老友記重聚特輯》在美國網路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