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更新
森林更新
森林更新指的是森林主伐以後,為了保證木材的不斷再生產和防護效能的繼續發揮,在其跡地上藉助於自然力或人力迅速地恢復森林的過程。按更新方法,可分為伐前更新、伐后更新和伐中更新;按樹種起源,可分為有性更新和無性更新;按實施方法,可分為天然更新和人工更新。中國為確保採伐跡地及時、有效的更新,採取以人工更新為主、人工和天然更新結合的森林更新方針。
分天然更新、人工更新和人工促進天然更新等3種類型。
天然更新,在沒有人力參與下或通過一定的主伐方式,利用天然下種或伐根萌芽、地下莖萌芽、根系萌櫱等方式形成新林的過程。
①天然下種。
![森林更新](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e/2/me284c6d7a9f6ac09b9245f61f1f0aaa8.jpg)
森林更新
②萌芽或萌櫱更新。
利用林木營養器官的再生能力恢復幼林,是天然無性更新。大多數闊葉樹種的更新用此方式。其中如杉、櫟、柳、楊等的伐根上有較強的萌芽能力;山楊、刺槐、臭椿、毛泡桐等的近地表根部能生出大量的根櫱;竹林通常採用單株擇伐由地下莖發筍成林。影響萌芽更新的因素有樹種、年齡、採伐季節、伐根高低和環境條件。陽性、速生樹種萌芽力最旺盛期出現早,消失也早;緩生樹種則相反。
在林冠下或採伐跡地、火燒跡地、林中空地上利用人力或自然力重新形成森林的過程。及時進行森林更新,是維持和擴大森林資源的主要途徑,也是調整現有森林、實現永續經營的基礎,森林主伐的依據。
用人工植苗、直播、插條或移植地下莖等方式恢復森林的過程(見栽植造林、播種造林、分殖造林)。在雨量充沛、人力不足的地方,如中國的長江上游、西南高山、亞熱帶山地的某些地區,可用飛機播種更新(見飛機播種造林)。
天然更新的優點是可充分利用原有林木的種子及幼苗幼樹,節約人力和物力;且更新樹種均為鄉土樹種,適應力強,一般多形成混交或多層的林分,不易遭受病蟲害。缺點是林木結實有大、小年,不能保證年年有足夠的種源,更新苗木稀密不勻,通常需要5~10年或更長時間,才能使跡地達到符合要求的數量。
採用某些單項措施以彌補天然更新過程的不足,如人工補播補植,以彌補天然種苗的分佈不勻;進行部分塊狀或帶狀鬆土,或火燒清理,除去過厚的枯枝落葉層或茂密的草類、灌木,以改善種子發芽和幼苗幼樹生長發育的條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