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朝人民血誼亭

中朝人民血誼亭

中朝人民血誼亭位於廣州起義烈士陵園徠內東面。為紀念在1927年廣州起義時,英勇犧牲的150多位朝鮮同志,1964年廣州市政府興建此亭。該亭坐南朝北。建築平面呈“凹”字形,佔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黃色琉璃瓦,鋼筋混凝土結構。主亭面闊三間12.85米,進深三間13.06米,高二層,四角攢尖頂。上懸“中朝人民血誼亭”匾額。

簡介


中朝人民血誼亭
中朝人民血誼亭
中朝人民血誼亭位於廣州起義烈士陵園內東面,與中蘇人民血誼亭相對。建於1964年,坐南朝北。建築平面呈“凹”字形,佔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黃色琉璃瓦,鋼筋混凝土結構。主亭面闊三間12.85米,進深三間13.06米,高二層,四角攢尖頂。上懸“中朝人民血誼亭”匾額。兩側各有總長為33.7米的曲尺型長廊,兩廊各連接面闊6米,進深5.5米的卷棚歇山頂副亭,平面呈方形。中國傳統形式的建築基座,帶有朝鮮民族風格的屋脊和檐口裝飾為金達萊花和木棉花結合的圖案。亭前是水池,小橋橫跨其中。亭中心矗立著高大的花崗岩石紀念碑,碑座高0.96米、碑身高 4.3米、闊2.6米,上嵌紅棉圖案。

碑文


中朝人民血誼亭石碑
中朝人民血誼亭石碑
紀念碑正面刻“中朝兩國人民的戰鬥友誼萬古長青”,落款為“葉劍英”,題於“1964年十月一日”。背面鐫刻著著名書法家吳子復書寫的徠碑文,對在廣州起義中犧牲的朝鮮青年的事迹作了簡明的介紹。

背景


據記載,1927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廣州起義爆發,起義隊伍中有150多位朝鮮同志與中國工人、革命士兵共同 戰鬥,起義失敗后,與上級“失去聯繫”,在大家舉棋不定時,反動派就無聲無息地把整個特務營包圍起來了,最終全部同志都葬身在國民黨反動派的機槍之下。為了紀念中朝兩國人民的戰鬥友誼,1964年廣州市政府興建此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