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山

材料科學家

美籍華人,材料科學家。1930年生於中國河南。1954年畢業於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化學工程系,1955年獲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化學工程碩士學位,1963年獲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冶金學博士學位並留校作博士后。1967年起,先後任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密爾沃基分校和麥迪遜分校副教授、教授、系主任。現任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傑出教授。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1996)。

個人履歷


張永山(Y.;Austin;Chang)(1932.11.12—2011.08.02),生於中國河南,國際著名材料科學與工程學家、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傑出教授。
1954年畢業於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UC Berkeley)化學工程系,
1955年獲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化學工程碩士學位,
1963年獲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冶金學博士學位並留校作博士后。
1967年起,先後任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密爾沃基分校和麥迪遜分校副教授、教授、系主任。
1996年當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200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國際著名材料科學與工程學家、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傑出教授張永山先生,於2011年8月2日在美國紐約逝世,享年78歲。

成就及榮譽

曾獲國際、美國材料科學有關領域最高榮譽獎多項。張永山教授早期的重要成果是將經典的化學冶金原理創造性地用於開發新的合金材料並取得卓著成效。提出了熱力學、相平衡和動力學原理在材料科學上的定量應用方法--應用缺陷熱力學原理提高有序中間化合物的機械性能,綜合應用相圖計算和熱力學模型預測多元複雜合金的凝固通道,用熱力學方法預測材料的熱物理性能為Ⅲ-Ⅴ族半導體及其合金設計性能優良的金屬界面為結構型複合材料設計穩定界面等等,為探索新型合金材料的行為及穩定性提供科學預測依據。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張永山教授一直關注中國科學技術的進步,並積極參加學術交流、科研合作和人才培養,為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張永山教授已十餘次應邀到中國講學、出席學術研討會並作主題報告和開展合作研究。他為中國培養了十多位博士研究生,並先後被北京科技大學、中南工業大學、東北大學和東南大學聘為榮譽教授。
張永山,男,1936年舊曆11月16日生於北京平谷。1963年8月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同年到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現為研究員。主要從事甲骨文商史和金文西周史研究。參加了《甲骨文合集》的資料搜集和編輯工作以及《甲骨文合集釋文》撰寫,同時發起並負責編輯了《甲骨探史錄》、《甲骨文與殷商史》第1輯。承擔了《先秦經濟史·西周手工業》、《中國軍事通史·夏商西周軍事卷》下編西周軍事和《中國軍事簡史》西周春秋部分寫作、《郭沫若全集》《殷契粹編》的校訂,參與了《王國維全集》的標點工作等。1996年以來參加了夏商周斷代工程和探源工程預研究有關文獻的收集整理工作。撰寫論文數十篇,如:《殷契小臣辨證》、《武丁南征與南方“銅路”》、《卜辭中的唐與唐堯故地》、《周原卜辭中殷王廟號與“民不祀非族”辨析》、《中虘父盤偽名辨》、《史密簋與周史研究》、《利簋“歲鼎克聞”補正》、《金文“初吉”新考(之一)——東周金文“初吉”整理研究》、《金文中的玉禮》、《從〈詩經〉看古人觀念中的玉》、《春秋歲星紀年管窺》、《元延元年曆譜及其相關問題》、《蜀與夏商的交往》、《梁伯戈銘文地理考》等。

作品及論著目錄

鳳凰山十號漢墓簡牘初探(弘一,即羅琨、張永山),文物,1974年第6期
讀臨沂漢簡孫武傳(常弘,即羅琨、張永山),考古,1975年第4期
商品貨幣與殷商奴隸制(賈谷文,即楊升南、王宇信、張永山),考古,1976年第1期
試論殷墟五號墓的婦好(王宇信、張永山、楊升南),考古學報,1977年第2期
從大汶口文化看氏族制度的演變(張永山、羅琨),中國史研究,1979年第2期
論歷組卜辭的時代(張永山、羅琨),古文字研究第3輯,1980年
論商代的眾人,甲骨探史錄,三聯書店,1982年
家字溯源(羅琨、張永山),考古與文物,1982年第1期
羅福頤先生學術活動簡述(署名弘毅),考古,1982年第4期
商代“眾人”身份補證,先秦史論文集,三聯書店,1982年
釋橐和蠹(署名常弘),甲骨文與殷商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殷契小臣辨正,甲骨文與殷商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一本集學術和知識於一體的好書,社會科學評論,1986年第5期
“錫多女ㄓ貝朋”解,古文字研究第六輯(於省吾紀念集),1987年
從我國早期畜牧民的產生看第一次社會大分工(羅琨、張永山),歷史研究,1988年第5期
西周漆器概述,華夏考古,1988年第2期
螺鈿起源試探,華夏考古,1989年第2期
小屯南地一版甲骨時代辨析,考古與文物,1989年第1期
我的老師張政烺先生,中國史研究,1990年第3期
郭沫若對青銅器銘文研究的貢獻,北京農業工程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1年第8期
張政烺:卦爻解迷第一人(合著),(香港)文匯報,1992年12月28日
武丁南征與南方“銅路”,南方文物,1994年第1期
西周時期的紡織和毛皮手工業生產,中國史研究,1994年第4期
卜辭諸毫小議,夏商文明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
從青銅禮器看西周禮制的形成,炎黃文化研究,1995年第2期
金文所見成周的戰略地位,洛陽考古四十周年,科學出版社,1995年
商代的南北交通——從新干大墓看商文化的南漸,商鴻逵教授逝世十周年紀念文集,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
(中國小通史)原始社會(羅琨、張永山),中國青年出版社,1995年8月
羅振玉評傳(羅琨、張永山),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6年12月
金文“初吉”新考,香港第三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集,1997年
西周時期的陶瓷手工業生產,中國史研究,1997年第3期
宗周的軍事防禦體系,慶祝楊向奎先生教研六十年論文集,1998年
中國軍事通史第一卷(張永山、羅琨),軍事科學出版社,1998年10月
胡厚宣先生紀念文集(張永山主編),科學出版社,1998年11月

現代著名山水畫家


個人簡介

張永山,1961年6月生於福建龍岩山區,福建永安人。現為福建三明學院教授、三明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全國多家書畫院高級畫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2002—2003年被中央美術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邀請為高級訪問學者。

成就及榮譽

張永山
張永山
主要論文發表:《美術觀察》2003.7,《裝飾》2003.8,《國畫家》2004.2,曾獲福建省美術院校(系)教師論文二等獎。張永山作品
主要作品發表:《山城打工妹》發表於《美術》2000.6封面,作品專版發表於《美術觀察》2003.7,《國畫家》2004.2,《美術大觀》2007,《今日中國美術》、《美術博覽》、《美苑》、《畫壇》、《美術界》2008.3,《福建畫報》等。
主要展出獲獎:《靜》入選'92國際水墨畫大展及國際巡展,《深山車笛破曉圖》入選首屆中國山水畫全國展並獲福建省優秀作品獎,《小球迷》、《千里足下行》分別入選中國第三屆、第四屆體育美術展,《大路通天》獲全國中國畫精品展銀獎,《山高水長》入選全國六屆工筆畫大展,《打工姊妹圖》入選21世紀中國畫澳大利亞展。

結構力學教授


個人介紹

結構力學教授,碩士生導師。
1964年11月生於黑龍江省德都縣(現五大連池市)。
1981年9月至1985年7月在阜新礦業學院工程力學專業學習,獲工學學士學位;
1985年8月至1987年6月在大連工學院力學所計算力學專業學習,研究生班畢業;1990年12月在哈爾濱建築大學獲結構力學碩士學位;
1992年9月至1996年12月哈爾濱建築大學結構力學專業在職博士研究生,獲得結構力學博士學位。
1987年6月在哈爾濱建築工程學院結構力學教研室任教,1990年12月晉陞講師,1995年9月破格晉陞為結構力學副教授,1997年4月調入華南建設學院工作,2001年12月晉陞為結構力學教授。現兼任工程抗震研究中心副主任,力學教研室主任。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結構力學、有限元方法及程序設計的教學與科研工作,研究方向:鋼筋混凝土
剪力牆的非線性分析、基底隔震裝置及隔震結構地震反應分析、非線性地震反應分析的高階單步法、結構力學教學網站及智能教學資源。公開發表學術論文20多篇,參加編寫教材60餘萬字。

所獲榮譽

1、結構力學課程建設的研究與實踐 1997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第4名)
2、結構力學課程建設的研究與實踐 1997年黑龍江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第4名)
3、結構力學計算機輔助教學系統 1995年黑龍江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第1名)
4、材料力學題庫系統 1995年黑龍江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第4名)
5、建築力學系列課程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1999年廣州市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第6名)
6、結構力學練習與測試系統 2000年華南建設學院教學成果一等獎(第1名)
7、2002年7月 中國力學學會 力學教學優秀教師
8、結構力學試題庫 1993年黑龍江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第5名)
9、結構力學試題庫 1993年國家教委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主要研製人(第5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