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府邸建築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府邸建築
義大利在中世紀就建立了一批獨立的、經濟繁榮的城市共和國。到14、15世紀,在佛羅倫薩、熱那亞等地,資本主義制度萌芽了,產生了早期的資產階級,也隨之展開了新的思想文化的鬥爭。鬥爭的鋒芒所向,就是否定人生,否定現實的宗教神學。而新興資產階段鬥爭的武器,就是古希臘、古羅馬的思想文化。它們是面向現實人生的。雖然被基督教會禁錮了千年之久,遭到野蠻的破壞,但斷金碎玉,光輝不減。新知識分子重新認識了它的價值。拜占庭滅亡時搶救出來的手抄本,羅馬廢墟中發掘出來的古代雕像,在驚訝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個新世界,人們意識到,教會神學的統治竟是那樣的愚昧和黑暗。義大利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這種藝術繁榮象是古希臘、古羅馬時代回光反照,以後就再也不曾達到了,因此,被稱為“文藝復興”。實質上是資產階級藉助古典古代的“幽靈”同基督宗教神學進行的一場思想、文化領域的資產階級革命。
美第奇府邸 1430~1444年建於佛羅倫薩,仿照中世紀佛羅倫薩老市政廳建造,是文藝復興早期府邸建築的代表作,設計人米開朗琪羅,為佛羅倫薩的統治者美第奇家族所建,后改名呂卡第府邸。這座建築的平面為長方形,左邊內院環繞一券柱式內廊,三開間,柱子較粗,為了同外立面相呼應。一個側院和一個後院,並不嚴格對稱。房間從內院和外立面兩面採光;立面構圖統一;檐部高度為立面總高度的八分之一,挑出2.5米,與整個立面成柱式的比例關係。第一層牆面用粗糙的石塊砌築,表面起伏達20cm;第二層用平整的石塊砌築,留有8cm寬的縫;第三層也用平整的石塊砌築,但砌得嚴絲合縫。底層窗檯很高,勒腳前有一道凸台,供守衛親兵坐,反應城市內部尖銳的矛盾。這種處理方法,增強了建築物的穩定性和莊嚴感,為後來的這類建築所效法(見彩圖)。法爾尼斯府邸 1515~1546年建於羅馬,是文藝復興盛期府邸的典型建築。設計人是小桑迦洛。府邸為封閉的院落,內院周圍是券柱式迴廊。入口、門廳和柱廊都按軸線對稱布置,室內裝飾富麗。外立面寬56米,高29.5米,分為三層,有線腳隔開,頂上的檐部很大,和整座建築比例合度;牆面運用外牆粉刷與隅石的手法。正立面對著廣場,氣派莊重。
圓廳別墅 1552年建於維琴察,是文藝復興晚期府邸的典型建築,為建築大師A.帕拉第奧的代表作之一。別墅採用了古典的嚴謹對稱手法,平面為正方形,四面都有門廊,正中是一圓形大廳。別墅的四面對稱的形式對後來建築頗有影響。(見彩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