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百壽坊的結果 展開

百壽坊

山東省單縣牌坊、國家級保護文物

百壽坊,座落在山東省菏澤市單縣城內勝利北街。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為翰林院徠孔目贈儒林郎朱叔琪妻子孔氏而建,因雕有一百個不同的“壽”字而得名,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單縣百壽坊與百獅坊以其雄偉的氣勢鶴立於牌坊之林,是全國罕見的典型清代石雕建築。

人文歷史


百壽坊[山東省單縣牌坊、國家級保護文物]
百壽坊[山東省單縣牌坊、國家級保護文物]
百壽坊,亦稱朱家牌坊,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為翰林院孔目贈儒林郎朱叔琪妻孔氏而建,因雕有一百個不同書體的壽字而得名。坊以青色魚子狀石灰岩構成,通高l3米、寬8米,四柱三間三層樓閣式建築。
百獅坊獨特之處,牌坊坊座雕有8頭矯健雄獅昂首遠望,8條出水蚊龍繞柱回舞,額枋上飾滿盛開牡丹,與正間上下額枋祥雲間翩翩飛舞的5隻透雕仙鶴、次間上額枋浮雕的相對翱翔之鸞鳳構成了具有無窮魅力之藝術佳作,寓意“福壽萬年”、“富貴無媲”或“喜上眉梢”。

藝術特色


百壽坊雕刻內容除獅、龍、牡丹外,還有鶴、鳳、梅花等奇花異卉。其構築精巧宏偉,雕刻精緻生動,可與百獅坊媲美。甭說那矯捷神俊的雄獅,繞柱回舞的蛟龍,滿飾額枋的牡丹,單說那正間上下額枋祥雲間翩翩飛舞的五隻透雕仙鶴和次間上額枋浮雕的引頸鳴唱、相對翱翔的雙鳳,就有無窮的魅力。獅座下左右面浮雕的圓形方形蟠螭、鶴圖案,刀法簡潔洗鍊,造型古樸優美,獅后夾柱板上各浮雕四幅花鳥畫,有牡丹舞蝶,寓意富貴無媲;牡丹芙蓉,寓意榮華富貴;梅花喜鵲,寓意喜上眉梢;梅竹綬帶,寓意齊眉祝壽。還有桃花春燕、山茶錦雞、水仙海棠、秋葵玉蘭等,構圖新穎,雕刻精緻,花卉爭奇鬥豔,蟲羽生動逼真。

姊妹建築


百獅坊
百獅坊
百徠獅坊,被譽為天下第一坊,在今單縣城內牌坊街中段。因其夾柱精雕一百個姿態各異的石獅子而得名,寓有百事(獅)如意,百世(獅)多壽(獸)之意。乃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為贈文林郎張蒲妻朱氏而建,全石結構,高14米,寬9米,四柱三間五樓式,正間單檐,次間正檐,歇山頂,全部石砌。坊座八根夾柱透雕群獅八組,大獅子獰猛崢嶸,小獅子環繞戲耍。每根夾柱前、左、右三面均浮雕松獅圖。四柱和枋額上透雕雲龍,其它部位也透雕加浮雕雲龍旋舞,珍禽異獸、花卉圖案。
百獅坊正間樓檐下六朵斗拱,次間上下檐下各三朵斗拱。全枋上下間架有致,搭配均衡,雕刻的獅子、雲龍、牡丹、吻獸、象尊等,均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剛柔相濟,神態協調。八根夾柱分八組雕刻百個石獅。大獅巨頭捲毛突目,隆鼻闊口利齒,巍然蹲踞,矯捷威猛。每個大獅身上攀伏著五個小獅。獅座前左右三面浮雕圓形松獅圖,幼獅三三兩兩,蹦跳翻滾,爭戲繡球。每根立柱透雕四條蛟龍,在柔美飄逸的祥 雲間卷舒出沒,盤旋迴舞。正間上下額枋、次間額枋及正檐下“聖旨”匾四周鏤空透雕二龍戲珠,雕龍懸目奮爪,搖頭擺尾,如騰似飛。正間中額枋上分三層鏤空透雕串枝牡丹,給人以五彩繽紛、香沁肺腑之感。樓檐下獸斗花拱,如意枋板承托。脊和檐角上雕配的吻獸、象尊、岔獸、魚、海馬、跑獸皆造型優美,生動傳神。吻尾外卷張口吞脊,每個吻獸身上又浮雕兩條游龍。正脊中間雕塑二龍朝天,相托一珠瓶類飾物。其他部位也均浮雕、平雕有雙龍、牡丹、菊花、團鶴、團壽等吉祥圖,正間下枋板的孔鼻上還雕一懸掛石鳥籠,微風吹來,石鳥翩翩展翅,呤叮作鳴。整座牌坊結構精巧,宏偉壯觀,雕刻精細,玲瓏剔透,繁而不亂,主次分明。

民間傳說


百壽坊[山東省單縣牌坊、國家級保護文物]
百壽坊[山東省單縣牌坊、國家級保護文物]
百壽坊是為朱叔琪之妻孔氏所立。朱家是單縣最大的富戶,有土地20多萬畝,祖父朱廷煥做過大名府兵道副使,朱叔琪憑祖蔭財富,乾隆年間入了翰林院任孔目,娶了曲阜孔家姑娘,眾人送名鵝鴨公主的孔氏,孔氏指間有皮相連,形如鵝鴨足指,難攀高門,才嫁給位卑官小的朱叔琪。孔家為了顯示門第高貴,提出要朱家一步一個元寶擺到曲阜。朱家用元寶雙趟擺到曲阜。孔氏嫁后不到10年,朱叔琪病逝。孔氏才26歲,求單縣知縣“點主”,知縣嫌朱叔琪位卑品低,家產雖然多,是土鱉子地主,不予答應。孔氏一怒之下,赴曲阜求助衍聖公。孔氏到了曲阜,將前因後果一說,衍聖公原對姑母下嫁單縣頗為不悅,現看登門求助,乃發惻隱之心,答應孔氏去單縣“點主”。時朱家隨孔氏去的族人問隨行幾人,衍聖公答曰:“三人”。不一日,衍聖公駕到單縣,但見旗牌浩蕩,金鼓齊鳴,刀槍耀眼,衍聖公說帶的三人乃三位總兵,三總兵分別帶了數千人馬到了單縣,從單縣城到十裡外的十里鋪駐滿了軍馬,井水隨之喝乾,朱家不但將城內的飯館全包下來,還從四鄉十幾里以內買飯。單縣縣令拜見衍聖公,衍聖公讓其出殯時丟紙錢。殯罷丈夫,孔氏問衍聖公,我死後你怎麼辦?衍聖公答,只要姑母矢志守節,撫孤成立,當奏明聖上,建坊旌表。
孔氏乃謹遵封建婦道,守寡幾十年,撫子朱春成立。死後,朱家和孔家奏明朝延,乾隆皇帝降旨建坊旌表。皇四子履郡王亦贈詩曰:“布衣蔬食度生平,喜看庭芝漸次成,月冷黃昏霜滿地,穗帷遙出讀書聲”。“數十年來鐵骨支,養生送死總無疵。冰操勁節光天地,千古常教奉母師”。詩刻在牌坊額枋上。事後單縣知縣感慨地說:“土鱉子大了也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