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廟下村的結果 展開
- 湖南省郴州市桂陽縣東成鄉轄村
- 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市勝江鄉廟下村
- 浙江省衢州市龍游縣廟下鄉廟下村
- 甘肅省成縣紙坊鎮廟下村
廟下村
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市勝江鄉廟下村
廟下村位於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市西南部,距城區23公里,有公路相通。東鄰大塢村,南接托潭村,西連川下村,北依水坑口村。1992年有501戶、1634人,其中農業人口1616人,非農業人口18人。2006年4月18日該村被撤銷。
廟下村地處會稽山余脈丘陵半山區,相傳在北宋慶曆年間,始祖鍾離世榮公授官狀元第丞侍郎,后因避亂自河南潁川南徙遷居於此。日後德業雙豐,人丁繁衍,子孫安居樂業,在村東南廟岡山下修建舜帝廟(現已不復存在)。因村居於廟岡山下,故名廟下村。
據考查,廟下村始祖南遷時為會稽縣太平鄉,號稱師山。至民國期間,改為紹興縣舜源鄉廟下村。1949年5月下旬舜源鄉解放后,改為勝江鄉廟下村。1954年秋划入上虞縣,時為勝江鄉人民政府所在地;1992年屬湯浦鎮。
有鍾、童、吳、王、毛、黃、謝、蔣、李、宋、池、蔡、俞、楊、董、裘、孫、徐、鄭等姓氏,鍾姓為望族,佔總戶數的90%以上。
廟下村西依五琶嶺,東臨小舜江,山、地、田均有,總面積為4887畝,其中山林約1900畝,竹園800畝,茶園、桑園各540畝,水田852畝,旱地245畝。村境內氣候溫和濕潤,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6℃上下,年降雨量1400毫米左右,無霜期約260天,對發展農業和經濟特產極為有利。糧油自給有餘,畜牧業興旺,茶葉、蠶繭、雷竹筍三大特產已成為村級經濟的主要支柱。1992年糧食總產達637噸,總產、單產均比上年增長10.6%。生豬飼養量達1723頭,比上年增長23%,人均達到1頭多。茶葉、蠶繭是廟下村的傳統產品,1992年茶葉總產量達41.3噸,畝產干茶近76.5公斤,為上虞市茶葉公司收購,產值達17.4萬元。1992年蠶桑地為540畝,蠶苗總飼養量達1431張,產蠶繭57.9噸,比上年增長84%,為歷史產量最高年,總產值達56.77萬元,戶均收入達1133元多。蠶苗飼養量和蠶繭總產量為全市第一位,年年被鄉、鎮評為蠶桑生產先進單位。雷竹筍近年有很大發展,1992年總產達250多噸,平均畝產在350公斤以上,總產值達50多萬元。雷竹筍每年3月中旬至4月中旬為旺產期,在這期間,本地自然形成有一定規模的購銷市場,平均每天可收購7500公斤,最高收購量可達10噸左右。雷竹筍具有殼薄、肉厚、鮮嫩的特點,很受人們青睞,除上虞市內銷售外,還遠銷紹興、寧波、杭州、上海等城市。雷竹筍品質好,產量高(最高畝產可達1000多公斤),經濟效益好,廟下村黃土丘陵多,發展前景好,1992年新增竹園150畝。
廟下村工業企業從無到有,在原有茶葉初制加工廠和糧食、飼料加工場的基礎上,1992年春,相繼開辦勝江玩具廠、勝江糧油加工廠,完成工業產值78萬元。舜江玩具廠有職工80多人,主要生產小白兔、猴子等長毛絨動物玩具,產品銷往日本、泰國、新加坡、香港等東亞、東南亞各國和地區。
隨著工農業生產的發展和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村50%以上的戶按村區建設規劃建造新居,新建房屋全為二至三層樓房,共計500餘間,35000平方米。此外,新街區已粗具規模,新街區全系新建的三層樓以上房屋,新穎整齊,各具特色,旅館、飯店、投繭站、信用社等已陸續開業。近幾年來建造如此多的新樓房,為廟下村歷史所無。
1991年,廟下村大辦公益事業,先後建造自來水塔,裝配自來水管,全村100%的村民用上清潔衛生的自來水,改善了飲用水條件。同時,全村的主要道路和里弄都改建成水泥路面,長達2000多米。為使田間地里勞動的村民和路人有歇腳的場所,在離村500米的地方建造了一座涼亭。為滿足村民生產和生活用電,新裝變壓器一台。在小舜江西岸拋石護岸達400米,完成石方2000立方米。
教育事業較為發達,尤其是幼兒教育。1979年勝江人民公社曾被評為省先進單位和全國"三八紅旗"集體,廟下村的幼教事業亦在其列。至1992年,有幼兒園1所,入園幼兒85人,占幼兒總數的95%;完全小學1所,入學兒童130人,占學齡兒童數的99%;初級中學1所,在校學生105人,小學畢業生升入初中繼續學習的比例為98%,基本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