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

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成立於1956年,1959年10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所轄五處革命舊址——南昌起義總指揮部舊址、賀龍指揮部舊址、葉挺指揮部舊址、朱德軍官教育團舊址和朱德舊居),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位於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區中山路,佔地面積5903平方米。是江西省文化廳、南昌市文化新聞出版局共同管理的副處級文博事業單位。

2016年12月,八一南昌起義紀念館入選《全國紅色旅遊景點景區名錄》。

八一南昌起義紀念館是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歷史沿革


發源

南昌八 一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為反擊國民黨反動派屠殺共產黨人和工農群眾,挽救革命,於1927年8月1日在江西省城南昌發動的武裝起義。
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蔣介石、汪精衛先後在南京和武漢發動“清共”后,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決定利用共產黨掌握和影響下的國民革命軍在南昌舉行起義,並指派周恩來為起義領導機關前敵委員會書記。
預定參加起義的部隊有:第四集團軍第二方面軍的二十軍、十一軍二十四師和十師一部、四軍二十五師兩個團,第五方面軍的三軍軍官教育團一部和南昌市警察武裝,共兩萬餘人。起義原定7月30日夜發動,后因張國燾的阻撓而延期。
1927年8月1日凌晨2時,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指揮各路起義軍向駐守南昌的國民黨軍隊發動進攻,經過四個多小時的激戰,佔領了全城。當天上午,在南昌舉行了國民黨中央委員、各省區特別市和海外各黨部代表聯席會議,通過了《中央委員宣言》,成立了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同時對起義部隊進行了整編,仍沿用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番號,以賀龍兼代總指揮。旋因敵以重兵進攻南昌,中共前委決議依中央原定方針轉兵廣東,相機奪取廣州,再次北伐。
起義軍自1927年8月3日起先後撤離南昌,經江西瑞金、會昌,轉進福建長汀、上杭,於9月下旬到達廣東潮州、汕頭地區。隨即被優勢敵軍擊散,一部分退至海陸豐地區,加入了東江地區農民的武裝鬥爭;另一部分在朱德、陳毅率領下轉戰至湘南,開展游擊戰爭。
1928年4月下旬起義軍到達井岡山地區,與毛澤東率領的部隊會師,合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
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鬥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開始,保存下來的起義部隊成為工農紅軍的骨幹之一。
1933年7月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決定,自是年起,每年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將此紀念日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

現代

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成立於1956年,1959年10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所轄五處革命舊址──南昌起義總指揮部舊址、賀龍指揮部舊址、葉挺指揮部舊址、朱德軍官教育團舊址和朱德南昌舊居)。作為宣傳、展示人民軍隊誕生、發展、壯大歷史的“中國軍史第一館”,自開放以來就備受矚目,周恩來、朱德、董必武、賀龍、陳毅、彭真、江澤民、胡錦濤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以及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後蒞臨,參觀指導。
2007年7月,投資1.53億元的紀念館改擴建工程全面竣工並正式對外開放,佔地面積由原來的4207平方米擴展為10155平方米,陳列面積由原來的2250平方米增至5875平方米。
2008年1月30日,八一館向全社會永久免費開放,並提出“免費不免票,服務不打折”的服務理念,給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好的社會公共文化服務。免費開放三年,接待觀眾600餘萬人次,其中未成年人200餘萬人次,免費講解服務近18000批次,實現了“以史育人、以物感人、以景誘人”的目標。《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文物報》、《香港商報》、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焦點訪談等各大媒體也紛紛“聚焦八一新館,解析八一現象”。

參觀信息


交通信息

乘2路外環、5路、25路、33路、229路、232路、305路到瓦子角站即是,或乘坐南昌地鐵1號線到八一館站下出口即進入景區。

地理位置

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坐落在江西省南昌市中山路380號,佔地面積5903平方米。

所獲榮譽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國家一級博物館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陳列展覽十大精品獎 
軍旗升起的地方 國防教育基地 三八紅旗集體 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文化工作先進集體 中國十大經典紅色景區 第二屆全國紅色故事講解員大賽優秀活動單位

文物藏品


2019年度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藏品數量為(3,679件套)、珍貴文物(1,107件套)。

歷史文物


周恩來送給魔術師的手錶
1961年9月,上海星火魔術團到南昌演出。9月17日下午,該團接到上級通知后,魔術師夫婦張芳飛、李雅春同另外兩個助手組成臨時演出小組赴江西賓館參加演出。到了賓館,他們高興地得知是為周恩來總理等中央領導舉辦的專場演出。演出過程中,有一個是遁表。張芳飛向現場的觀眾借一塊手錶,周總理馬上站起來把自己的手錶借給他。張芳飛將總理的表放在一個紙箱里變沒了,一轉身,手錶卻出現在另一張桌子的七重箱里,精彩的表演將演出氣氛推向了高潮。周恩來總理稱讚張芳飛的精湛技藝,將自己的手錶送給張芳飛留作紀念。不久,張芳飛和星火魔術團整體調到江西,支援江西的文化建設事業。
魔術師張芳飛逝世之後,這塊手錶由其家屬繼續收藏。2009年5月,李雅春和兒子商量,慎重決定把手錶捐贈給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這件珍貴的文物在八一館展出后一段時間后,現已妥善收存。
張國基題詞
1987年八一起義60周年之際,曾經參加過八一起義、已是83歲的張國基書回憶往事,寫了這幅題詞,並將它贈送給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
朱德手槍
1927年初,朱德在南昌創辦3軍軍官教育團,親任團長,培養了大批軍事幹部。6月,他在朱培德禮送共產黨員出境的政治空氣下離開南昌,又在7月中旬秘密潛返南昌,配合南昌起義做了許多工作。起義之後,被任命為第9軍副軍長,並於8月3日率先帶隊作為先遣部隊離開南昌。起義軍失利后,朱德率領剩餘部隊艱苦轉戰,最後在井岡山與毛澤東同志率領的秋收起義部隊會師。起義期間,朱德同志一直佩帶著這把手槍,以後也一直帶在身邊,直到解放后。

歷史遺留


南昌起義紀念塔
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座落在江西省南昌市區中心的人民廣場南端。1977年為紀念“八一”起義五十周年而建。
塔呈長方體,總高45.5米。正北面是葉劍英元帥題寫的“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九個銅胎鎏金大字,下嵌“八一南昌起義簡介”花崗石碑。其他三面是“宣布起義”、“攻打敵營”、“歡呼勝利”三幅大型花崗石浮雕。
塔身兩側各有一牌翼牆,嵌有青松和萬年青環抱的中國工農紅軍旗徽浮雕。塔頂由直立的花崗石雕步槍和用紅色花崗石拼貼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組成。
南昌起義指揮部舊址
葉挺南昌指揮部舊址位於江西省南昌市蘇圃路南昌二中內。為兩層磚木結構的“工”字西式樓房。
南昌起義時,葉挺率領的國民革命軍第十一軍第二十四師司令部即設在這所學校的一棟南北兩層磚瓦結構的“工”字樓里。樓上是當時指揮部的辦公室、會議室和電話總機房,樓下住著警衛部隊。
為了紀念葉挺和“鐵軍”在南昌起義中的不朽功績,人民政府修繕了這棟“工”字樓,使其基本上保持了原貌,恢復了當年軍部的陳設,於1997年8月正式對外開放。
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第二十軍指揮部舊址
賀龍率領的第二十軍指揮部舊址位於江西省南昌市子固路85號。
院內有兩幢樓房,一幢是二十軍軍部辦公室,另一幢是賀龍的辦公室兼卧室,以及劉伯承、惲代英等的住房。
南昌起義時,賀龍等冒著槍林彈雨,在小樓的台階上指揮戰鬥。臨街的門樓上,至今彈痕猶在。這裡陳列了大部份珍貴文物和小部份複製品。
軍官教育團舊址
朱德創辦的軍官教育團舊址位於江西省南昌市八一大道58號。清末是訓練清軍的場所,后改為江西陸軍“講武堂”。
1927年春,朱德在這裡創辦軍官教育團並親任團長,培養了一批革命武裝幹部,其中一部份參加了南昌起義。現已按原貌恢復了朱德辦公室卧室、會議室、陳列了當年軍部的陳設。
朱德南昌舊居
朱德南昌舊居位於江西省南昌市民德路東段花園角2號。1926年底,朱德受黨的委派來南昌開展革命活動,主要居住在此。
1927年7月27日,周恩來自鄂抵昌,首先到此與朱德商談起義大計,並住宿一夜。北伐軍總政治部副主任郭沫若也曾在此居住,並撰寫了許多著名文章。現已按原貌恢復了朱德卧室及周恩來住過的廳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