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感
楊開慧創作的五言詩
《偶感》是革命烈士楊開慧創作的一首五言詩,懷念戰鬥在井岡山的丈夫毛澤東及李一純等幾位交誼深厚的朋友。全詩採用白描手法,語言平淡樸實,字字猶如家常話,又句句從肺腑出,於平淡中寄託詩人深厚的感情。
1927年8月,毛澤東與楊開慧離別,在湖南東部和江西西部組織領導了震驚中外的秋收起義,兩人從此天各一方。崢嶸歲月里,毛澤東在江西井岡山,創建革命根據地,領導工農武裝鬥爭;楊開慧在湖南老家,在白色恐怖中領導對敵鬥爭,獨自撫育三個兒子。1928年10月,楊開慧寫出了《偶感》。詩寫成之後,詩人把手稿秘藏於牆壁,把對遠行徵人的那份感情珍藏於內心深處。1930年被捕后,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她表現出對丈夫、對革命事業無比的忠貞,她用慷慨赴死,進一步升華了《偶感》詩作的革命者襟懷!
1982年3月,長沙縣人民政府在修繕楊開慧的故居時,在住房的磚縫中發現了《偶感》及“自傳”等7篇手稿,本詩才得以為世人所知曉。
常見版
偶感
天陰起朔風①,濃寒入肌骨。
念茲②遠行人③,平波④突起伏。
足疾已否痊,寒衣是否備?
孤眠⑤誰愛護,是否亦凄苦⑥?
書信不可通,欲問無人語。
恨無雙飛翮⑦,飛去見茲人。
茲人不得見,惆悵⑧無已時。
良朋盡如此,數亦何聊聊。
念我遠方人,復及數良朋。
心懷長鬱郁⑨,何日重相逢。
修復完整版
偶感
天陰起朔風,濃寒入肌骨。念茲遠行人,平波突起伏。
足疾已否痊,寒衣是否備?孤眠誰愛護,是否亦凄苦?
書信不可通,欲問無人語。恨無雙飛翮,飛去見茲人。
茲人不得見,惆悵無已時。家有一秀妹⑩,前茲為我親。
憶昔自京歸,同榻共晨昏。偶去三五日,適有冰人至。
狂跳盼我歸,急切如燃眉。邇后入福湘,伊自往岳州。
住岳不數月,仍復歸長沙。急切思若人,至復得相親。
當時各陳跡,歷歷在吾心。風雲誠莫測,人情亦復如。
追索傷我懷,五內相煎熬。願將金石意,感爾故人心。
朋情至可貴,無可相比倫。滬有一純⑪姊,思伊傷我懷;
能識我衷腸,能別我賢愚。城中有友妹⑫,不知伊處居。
愛我尚無變,情懷相永依。良朋盡如此,數亦何聊聊。
念我遠方人,復及數良朋。心懷長鬱郁,何日重相逢。
殘缺手稿版
偶感
天陰起溯(朔)風,濃寒入肌骨。念茲遠行人,平波突起伏。足疾已否痊,寒衣是否備?孤眠(誰)愛護,是否亦凄苦?書信不可通,欲問無(人語)。恨無雙飛翮,飛去見茲人。茲人不得(見),(惆)悵無已時。□□一秀妹,前茲為我親。臆(憶)昔自京歸,同□□□昏。偶去三五日,適有北人至。狂跳盼□歸,急切如□眉。爾後入福湘,伊自往岳陽。住岳不數月,仍復歸長沙。急切思若(故)人,重複得相親。當時各陳跡,歷歷在吾心。風雲變莫測,人情跡復如。追索傷我懷,五內□煎熬。願將金石意,感爾故人心。朋情至可貴,無可相比倫。戶有一純姊,思伊□我懷。能識我衷腸,能別我賢愚。城中有文元,不識伊處居。愛我當無變,情懷永相依。良朋盡如此,數亦何聊聊。念我遠方人,復及數良朋。心懷長夢之,何日復重逢。載於《紀念楊開慧烈士誕辰100周年》(其中“□”為手稿殘缺不全或者字跡不清的部分。)
①朔風:北風;指冬天的風。朔風厲嚴寒,陰氣下微霜。(三國魏·阮籍《詠懷》)
②念茲:念:思念;茲:此,這個。念茲,思念“它”(他、她)。有成語“念茲在茲”,泛指念念不忘某一件事情。
③遠行人、茲人:指毛澤東。當時楊開慧留在長沙堅持地下鬥爭,而毛澤東正在井岡山開展武裝鬥爭。
④平波:心波。
⑤孤眠:獨自一個人睡。
⑥凄苦:凄涼艱苦。
⑦雙飛翮:出自唐朝李商隱《無題》“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雙飛翼,就是雙飛翮。
⑧惆悵:因失望或失意而哀傷。《楚辭·九辯》:“廓落兮,羈旅而無友生;惆悵兮,而私自憐。”
⑨鬱郁:鬱悶,不高興。示例:明 王鐸《兵部尚書節寰袁公(袁可立)夫人宋氏行狀》:“兩尊人亦知公(袁可立)不鬱郁,曰:“庶無憂兮”。 ”
⑩秀妹:堂妹開秀。楊開秀是叔父楊昌愷的二女兒,是楊開明的姐姐,她比楊開慧小6歲。在結婚回板倉那個春節,秀妹還頑皮地和潤之開玩笑,給他飯中放臘肉骨頭。此時她也已結婚,她的愛人蕭宗仁,是湘西黨組織創建人及武裝暴動領導人之一,而且是個畫家,曾在周南女校教美術,以此掩護黨的地下活動。
⑪一純:即李一純,當年的嫂子李一純替她直接探問毛澤東的心意,是她與毛澤東愛情的見證人。
⑫友妹:就是楊開英。楊開英是楊開明的妹妹,1915年出生,現在正在長沙含光女中讀書,已經有許久沒有回家了。
冬天的天氣陰沉沉的,颳起了西北風,寒意侵人肌骨。一下子想起了遠在他鄉的親人,不由地心潮起伏。“你”腳上的疾病是不是痊癒了?隆冬來臨了,有沒有禦寒的衣服?晚上一個人獨眠,沒有人關心?是不是也感到凄苦?“我們”的相思之情不能通過書信來傳達,“你”的近況無處可問,“我”的衷腸無處可訴,真恨自己沒有長一對翅膀,不能飛去看看愛人。“我”遠方的愛人見不了面,這思念之情久久不能平靜。
好朋友們都在這裡提到了,數來也就這麼幾個。想念我遠在他方的愛人,也想念幾個好朋友。心裡升起很深的憂傷,哪天才能再次重逢?
從1927年到1930年,整整三年間,楊開慧孤身帶著孩子,在長沙板倉一帶堅持地下工作。當時鬥爭條件相當險惡,到處是白色恐怖,楊開慧在虎穴狼窩之中,鎮定自若,機智勇敢地開展工作。
夫妻之間,天各一方,說不盡的思念,道不完的牽掛。楊開慧含淚寫下了這一篇感情深摯、思致委婉的詩歌。詩人自題為“偶感”,意味著她在工作鬥爭的空隙,或觸景觸情,或睹物思情,強壓在心底的相思之情不由地泛起,引發了一連串的感想。
篆書《偶感》
緊承上文,後面四句,急連兩個問號,是她的思念內容。“足疾已否痊,寒衣是否備?孤眠誰愛護,是否亦凄苦?”一氣呵成的四個排比疑問句,透露出詩人的思念之深、思念之切,把一個妻子對丈夫的關愛、擔憂之心具體地刻畫了出來。尤其是一個“亦”字,用得尤為傳情,不說自己“凄苦”,而問對方是否“凄苦”,加上這個“亦”,反而更突出了自己的相思之苦。如此的繾綣纏綿,如此的撫慰問候,情真意切,體貼入微。
“書信不可通,欲問無人語。”這兩句又是敘事,在這種無處可問、無處可訴的情況下,“恨無雙飛翮,飛去見茲人。”當然這只是詩人美好的願望,實際是不可能的,因此後面兩句又回到現實中來。詩的結句更抒發出“何日重相逢”的強烈迫切的心情,讀之感人泣下。
革命者也是凡人,他們也有七情六慾,而詩人在這首詩里向讀者展示的就是她那美好的愛情。她在詩中直抒胸臆,毫不掩飾她心中的感情,毫不掩飾她對親人的思念。全詩採用白描手法,語言平淡樸實,字字猶如家常話,又句句從肺腑出,於平淡中寄託詩人深厚的感情。並且全詩描寫工細,於細微處見真情,表現出只有妻子才有的那一份細緻和體貼。楊開慧是一個妻子,同時也是一位堅強的革命者,她工作在白區,戰鬥在虎穴狼窩中,當時同志們都勸她,到蘇區找毛澤東。儘管她思念親人、想念親人,但為了工作,她把這份感情埋藏在心底,她謝絕了同志們的好意,堅定地說:越是困難時刻,越要遵循黨的指示,堅定沉著,堅持鬥爭。敵人的瘋狂是暫時的,革命一定會勝利。正因為如此,她在詩中展現的那一份感情才顯得愈加美好、愈加珍貴。
詩人在詩中運用了一連串的疑問句,明知書信不通,欲問無人,偏又無法消除這剪不斷、理還亂的離愁別緒。字裡行間,充溢著楊開慧對毛澤東這位“遠行人”的深切挂念,可謂無時無刻不是縈繞心間。通觀全詩《偶感》,詩人生動刻畫了革命伴侶之間深摯動人的情感。
楊開慧(1901-1930),湖南長沙人。毛澤東的夫人。早年追求革命真理,反對封建禮教,在長沙積極參加革命活動,1920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3年至1927年隨毛澤東在上海、韶山、武漢等地開展工人運動。農民運動和婦女運動。大革命失敗后,黨派她在長沙板倉一帶堅持地下活動,1930年10月不幸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同年11月在長沙壯烈犧牲。楊開慧烈士是中國共產黨創建時期最早的優秀黨員之一,是中國婦女解放運動的倡導者和實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