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步
中國男相聲演員
1936年出生於天津,12歲拜楊少奎為師學說相聲,學習四年,打下堅實的傳統基本功。出師后,在天津聲遠茶社演出。劉文步從撂地兒起步,歷經了磨難,卻從來沒有放棄對相聲的追求。
1950年開始相聲表演,併兼演雙簧。長期撂地演出使其演出風格與眾不同,自成一派。他擅演說逗類曲目和鬧活,尤其是在刻 畫小市民一類的人物時,往往能夠入木三分,很見藝術功力。
劉文步演出照
1959年加入天津市紅橋區曲藝團,經常在京、津、冀等地演出。
十年浩劫中該團解散,劉先生並未放棄對相聲藝術的探索和追求,受表哥郭榮起先生的影響,對相聲藝術有一種難以割捨的情懷。一直在不斷探索之中。
劉文步老師的表演輕鬆自然,蔫包袱層出不窮,尤其是與觀眾的感情交流親切,因而場面火爆,能夠受到普遍歡迎。曾在眾友相聲隊與尹笑聲、張永久等搭檔。現演出於哈哈笑相聲團,與鄭福山合作。其常演曲目有《打燈謎》《雜學唱》《批行話》《借火兒》《大上壽》《醋點燈》等。
在天津茶館相聲中,論現場表演和觀眾反應的火爆程度,哈哈笑相聲團的劉文步佔據了當之無愧的一席。2006年5月7日,這位獲得了“百姓喜愛的相聲藝術家”稱號的老先生在接受記者的採訪時,說明了培養相聲後備力量的必要性:“相聲不能失傳!教學生要毫無保留,將自己的本事藏起來沒有意義,這隻會讓相聲失去未來。”
“壞水兒!”通常是劉文步出場時喜愛他的觀眾對其的“稱呼”,這來自於劉文步和鄭福山段子中的一個經典包袱。劉文步的表演以乾脆、火爆著稱,更有觀眾為他起了“劉壞水兒”的愛稱。劉文步每天要演好幾場, 70歲的他身體不錯,並沒有感覺吃不消,這在老藝人中實屬難得。“雖然身體沒有問題,但我常常憂慮,自己還能說幾年呢?萬一相聲以後失傳了怎麼辦?現在的年輕人聽我們的相聲,有一天我們不在了,他們去聽誰的?所以我就和團長宋勇商量組建哈哈笑青年相聲團的事情,現在這個相聲團成了我們的‘後備軍’。作為老藝人,我們根據不同的人的特點,將各自的段子傳授給他們,做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情。”說到授業這件事,劉文步說:“有這種現象,有的人會有保留,結果就是他的段子從此沒有別人會說,永遠消失了,這就是相聲的損失。這樣沒有意義,口傳心授、毫無保留,這樣才能將相聲真正傳播下去。”
劉文步說:“相聲要傳承,更要發展,發展光靠傳統段子是遠遠不行的。在傳統之上的創新需要過程,大家都在談‘去其糟粕、取其精華’,這需要不斷地摸索。可能我在這次說相聲的時候有五個地方屬於‘糟粕’,那麼我會注意並且改變,也許下次就剩下三個‘糟粕’甚至更少。但要想一下子就讓傳統段子改頭換面基本不可能,那樣沒有實踐的變化會讓段子失去原有的韻味。”劉文步表演的《雙簧》惟妙惟肖,堪稱一絕,連姜昆也連連叫好、逢人推薦。劉文步表示:“我盡量為觀眾多演,這出《雙簧》雖然極吃功夫、輕易不演,但我還是願意在適當的時候為觀眾演出。換取大家的笑聲,是我最大的心愿。”
劉文步老師年過七旬,依然活躍在相聲舞台上,為中國相聲事業傾盡畢生心血。
學藝幾十年,劉文步直言不諱:“我掌握的傳統段子大約有30多段,說話要實事求是,我要是說多了,遇上別人點了我不會說的,豈不是打自己的嘴巴?”劉文步的表演風格曾經引起觀眾的一些爭論,何謂大俗?怎麼才算大雅?劉文步笑著談了自己的見解:“相聲表演和素材都來源於民間,可能是我堅持了傳統相聲中的一些東西,才引起了一些觀眾的爭議。其實我在使活中向來是‘雙開活’:在台下觀眾非常文雅、環境比較嚴肅的場合,我的表演會‘風雅’起來,‘文’的東西會多一些,這樣的風格其實是受了我表哥郭榮啟的影響。而在像茶館這樣的環境中,需要演員開場就抖包袱達到滿堂彩的效果,‘武’的東西則會佔到一定比例。相聲演員的表演不是一成不變的,根據現場的情況做出變化是必要的,也是演員要具備的本事。”
作品 | 搭檔 |
---|---|
《樹沒葉》《論教書》《論夢》《拜年》《大保鏢》《單刀會》《口吐蓮花》《天文學》《結巴論》《山西家信》 | 鄭福山 |
《說行話》《雜學唱》 | 王文林 |
2018年9月21日在天津逝世,享年8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