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洋
東洋
東洋在漢語中主要指“日本“。字面上的意思是東面的海洋。日本也稱東洋、扶桑、東瀛等。日語中“日本”一詞有多種讀法,日本民眾一般將這個詞讀作“にっぽん”( Nippon)或“にほん”( Nihon),而直至20世紀日本政府仍然沒有規定日本這個詞的標準讀音;因此兩種讀法並存。
由於日本地處中國東面的海洋上,故中文使用上又稱其為“東瀛”或“東洋”。
東洋是中國古代人的一個地理區域概念。東洋的名稱來源於宋代的東大洋海。在元人陳大震所著《大德南海志》中,又將東洋分為大東洋與小東洋兩部分。大東洋指今日加里曼丹島以南至澳洲的海域;小東洋指今日靠菲律賓諸島與加里曼丹島海域。
日方認為東洋的地理範圍大致在今日的南海以東,而西洋則在南海以西。東、西洋的地理分界線是南海。
東洋或東瀛在漢語中主要表示“日本“。
這兩個名詞字面上的意思是東面的海洋。除了代表日本以外,還可以代表東亞地區(日方說法)。而東洋的說法,是相對南洋(東南亞),以及西洋(歐美)而有的說法。明朝初期以婆羅\汶萊為界,以東稱為東洋,以西稱為西洋,故過去所稱南海,西南海之外,明朝稱為東洋,西洋。
近代出現的“東洋”可能源自日本。日本發明該詞主要是用來翻譯英文的“Orient”(意為東方),其意義與“西洋”相對,指包括東北亞,東南亞等在內的東方地區。
在日語“東洋”寫作「とうよう」(Toyo),而朝鮮語寫作「동양」(Dongyang),越南語是「Đông Dươ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