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尹

關尹

關尹,春秋(一說戰國)時人,字公文,道書中稱作關令尹喜,或關令尹、或尹喜。后得道成仙,號文始先生,證位為無上真人,玉清上相,為天府四相之一。元順帝至元三年(1266)加封文始尹真人,無上太初博文文始真君。道教派別之一“樓觀道”奉為祖師。

正文


關尹,春秋(一說戰國)時人,字公文,道書中稱作關令尹喜,或關令尹、或尹喜。后得道成仙,號文始先生,證位為無上真人,玉清上相,為天府四相之一。元順帝至元三年(1266)加封文始尹真人,無上太初博文文始真君。道教派別之一“樓觀道”奉為祖師。

書籍記載


據《古今圖書集成》 ,“關令尹喜,字公文,周大夫,常服精華,隱德修行”。為早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莊子·天下篇》中將老子與關尹稱讚為“古之博大真人”。
后得道成仙,號文始先生,證位為無上真人,玉清上相,為天府四相之一。元順帝至元三年(1266)加封文始尹真人,無上太初博文文始真君。
關尹
關尹
道教派別之一“樓觀道”奉為祖師。
關尹在道教中地位崇高,常配祀於老子側。《古今圖書集成》載“時人莫知老子西遊,關尹喜見紫氣,知有真人當過,物色而遮之,果得老子。”於是,關尹執弟子禮,向老子請教,老子亦知其奇,應其所求,著道德經五千餘言,留傳世上,並盡傳關尹以內外修鍊之法。后隨老子“俱游流沙,莫知所終”。
《呂氏春秋·不二篇》中云:“關尹貴清”。關尹主張“以本為精,以物為粗,以有積為不足,澹然獨與神明居。”“以濡弱謙下為表,以空虛不毀萬物為實”、“在已無居,形物自著”。做人要“其動若水,其靜若鏡,其應若響”,他自己的行為也“未嘗先人而常隨人”。
關尹自著《關尹子》九篇, 《漢書藝文志》有載。原本已佚失,今本《關尹子》也稱《文始真經》,南宋時期始見於永嘉孫定家,一說疑係托作。

哲學思想


在關尹子看來,陰陽的天然屬性可以概含、類比人和社會的一切屬性,如上下、君臣、父子、男女、正反、剛柔……。天然界的木、火、土、金、水這五種物質的屬性,可以概含、類比人和社會事物的一切屬性,如人有魂、神、意、魄、精,天有風、熱、濕、燥、寒,行有仁、禮、信、義、智,情有怒、喜、思、憂、恐,……。把這些概括進行“齊輯”的排列整合,就可以進行怨恩、取與、諫教、生殺,進行心、氣、形,進行陰陽、成敗、消長的論理。五鑒篇關尹子曰:“物生於土終變於土,事生於意終變於意。”意和土始終處於事物中心的位置。四符篇關尹子曰:“精神水火也,五行互生滅之。其來無首其往無尾。”“五行之運,因精有魂,因魂有神,因神有意,因意有魄,因魄有精。五者,迴環不已……。”關尹雖然提出了五行精神的邏輯框架,還沒有解決其具體結構關係的問題。老子文,進一步發展了關尹的理論,他說:“道(導)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恍”是人的有限觀念對無限事物的觀念反映,“惚”是人的有限意念對無限創造的意念造意。老子“惚恍”和“恍惚”的理論,建立了人類科學的思維學,打開了中國齊輯(即邏輯)結構的大門。

關尹教射


關尹子是一個非常著名的射箭教師。所以有很多人來拜他為師。
關尹子教列子學射箭,有一次列子射中的靶子,興奮得不得了,便跑去問關尹子:“我學得差不多了吧。”關尹子問了他一句說:“你知道你為什麼可以射中靶子嗎?”列子搖搖頭說:“我不知道。”關尹子說:“不知道,那還能算學會射箭了嗎?”關尹子讓列子回去再學習。列子學了三年……三年之後列子又去請教關尹子。關尹子又問他:“現在知道你問什麼可以射中靶子了嗎?”列子回答:“知道了”關尹子說好我現在就問你:“如果敵人騎在馬上而你卻站在地上那你會怎麼對付他?”列子回答:“我會先射馬的腳讓敵人從馬上滾下來,然後瞄準著敵人搭弓射箭。”關尹子說:“好,現在可以了,你知道了你為什麼可以射中靶子,這樣才學好。以後記住了,要記住之所以設中的道理,千萬不要違背它。”

《關尹子》


又名《文始經》、《關令子》,全名《文始真經》 。彷彿《老予》 、《莊子》、《列子》一樣,《關尹子》也是以作者而命名的。不過,“關尹子”只是以官代名而已。關是指老子出函關的關,守關的人叫做關令尹,名字叫做喜,所以稱為關令尹喜,後人尊稱為關尹子。
相傳老子看透了當時的形勢,知道周天子王治不久,所以離開周西出函關。函關守令尹喜久仰老子大名,所以盛情款留,希求指教。老子為留《道德經》五千言,騎牛西去。
關尹
關尹
關令尹喜研讀老予之學,多有心得體會,發而為文,成《關尹予》一書。然而,兵燹災難,其書佚失。稱之為《文始真經》,乃是道教興起之後的事情,彷彿《莊子》被稱做《南華經》一樣。因為莊子被封做南華真人,所以他的著作應該稱做《南華經》。
而關尹子被封做了文始真人,所以其書也該稱做《文始真經》。所謂“文始”,姑且可以理解為文明之始。因為他接受了老子的教誨,從而開發智慧,修證大道,得到成就,正是人類文明的最高境界。
今見之《關尹子》,乃是唐宋間人託名之作,系偽書。他的思想片斷,保留在《呂氏春秋》、《莊子》中,其主要思想:提出了“常無”“常有”,將“太一”(就是老子所說的道)作為萬物的根本;以濡弱謙下作為外在的行為準則,內心空靈虛靜,與萬物和諧相處;順應自然,,因勢利導,靜處平靜不雜;不為人先,與老子“不敢為天下先”相似。

作品選讀


一宇
宇者,道也。
關尹
關尹
關尹子曰:非有道不可言,不可言即道,非有道不可思,不可思即道。天物怒流,人事錯錯然,若若乎回也,戛戛乎斗也,勿勿乎似而非也。而爭之,而介之,而□之,而嘖之,而去之,而要之。言之如吹影,思之如鏤塵。聖智造迷,鬼神不識。惟不可為,不可致,不可測,不可分,故曰天曰命曰神曰元,合曰道。
曰:無一物非天,無一物非命,無一物非神,無一物非元。物既如此,人豈不然。人皆可曰天,人皆可曰神,人皆可致命通元。不可彼天此非天,彼神此非神,彼命此非命,彼元此非元。是以善吾道者,即一物中,知天盡神,致命造元。學之,徇異名,析同實。得之,契同實,忘異名。
曰:觀道者如觀水,以觀沼為未足,則之河之江之海,曰水至也,殊不知我之津液涎淚皆水。
曰:道無人,聖人不見甲是道乙非道。道無我,聖人不見己進道己退道。以不有道,故不無道;以不得道,故不失道。
曰:不知道妄意卜者,如射覆盂。高之,存金存玉;中之,存角存羽;卑之,存瓦存石。是乎,非是乎,惟置物者知之。
曰:一陶能作萬器,終無有一器能作陶者能害陶者。一道能作萬物,終無有一物能作道者能害道者。
曰:道茫茫而無知乎,心儻儻而無羈乎,物迭迭而無非乎。電之逸乎,沙之飛乎。聖人以知心一物一道一。三者又合為一。不以一格不一,不以不一害一。
曰:以盆為沼,以石為島,魚環遊之,不知其幾千萬里而不窮也。夫何故?水無源無歸。聖人之道,本無首,末無尾,所以應物不窮。
曰:無愛道,愛者水也;無觀道,觀者火也;無逐道,逐者木也;無言道,言者金也;無思道,思者土也。惟聖人不離本情而登大道。心既未萌,道亦假之。
曰:重雲蔽天,江湖黯然,游魚茫然,忽望波明食動,幸賜於天,即而就之,漁釣斃焉。不知我無我而逐道者亦然。
曰:方術之在天下多矣,或尚晦,或尚明,或尚強,或尚弱。執之皆事,不執之皆道。
曰:道終不可得,彼可得者,名德不名道。道終不可行,彼可行者,名行不名道。聖人以可得可行者,所以善吾生;以不可得不可行者,所以善吾死。
曰:聞道之後,有所為有所執者,所以之人,無所為無所執者,所以之天。為者必敗,執者必失。故聞道於朝,可死於夕。
曰:一情冥為聖人,一情善為賢人,一情惡為小人。一情冥者,自有之無,不可得而示。一情善惡者,自無起有,不可得而秘。一情善惡為有知,惟動物有之,一情冥者為無知。溥天之下,道無不在。
曰:勿以聖人力行不怠,則曰道以勤成;勿以聖人堅守不易,則曰道以執得。聖人力行,猶之發矢,因彼而行,我不自行。聖人堅守,猶之握矢,因彼而守,我不自守。
曰:若以言行學識求道,互相展轉,無有得時。知言如泉鳴,知行如禽飛,知學如擷影,知識如計夢,一息不存,道將來契。
曰:以事建物則難,以道棄物則易。天下之物,無不成之難而壞之易。
曰:一灼之火能燒萬物,物亡而火何存;一息之道能冥萬物,物亡而道何在。
曰:人生在世,有生一日死者,有生十年死者,有生百年死者。一日死者,如一息得道;十年百年死者,如歷久得道。彼未死者,雖動作昭智,止名為生,不名為死。彼未契道者,雖動作昭智,止名為事,不名為道。
曰:不知吾道無言無行,而即有言有行者求道,忽遇異物,橫執為道,殊不知舍源求流,無時得源,舍本就末,無時得本。
曰:習射習御習琴習奕,終無一事可以一息得者,惟道無形無方,故可得之於一息。
曰:兩人射相遇,則巧拙見;兩人奕相遇,則勝負見;兩人道相遇,則無可示。無可示者,無巧無拙,無勝無負。
曰:吾道如海,有億萬金,投之不見;有億萬石,投之不見;有億萬污穢,投之不見。能運小蝦小魚,能運大鯤大鯨。合眾水而受之,不為有餘;散眾水而分之,不為不足。
曰:吾道如處暗。夫處明者不見暗中一物,而處暗者能見明中區事。
曰:小人之權歸於惡,君子之權歸於善,聖人之權歸於無所得。惟無所得,所以為道。
曰:吾道如劍,以刃割物即利,以手握刃即傷。
曰:籩不問豆,豆不答籩,瓦不問石,石不答瓦,道亦不失。問歟答歟,一氣往來,道何在。
曰:仰道者跂,如道者駸,皆知道之事,不知道之道。是以聖人不望道而歉,不恃道而豐,不借道於聖,不賈道於愚。
關尹
關尹
二柱
柱者,建天地也。
關尹子曰:若碗若盂,若瓶若壺,若瓮若盎,皆能建天地。兆龜數蓍,破瓦文石,皆能告吉凶。是知天地萬物成理,一物包焉,物物皆包之,各不相借。以我之精,合彼之精。兩精相搏,而神應之。一雌一雄,卵生;一牡一牝,胎生。形者,彼之精;理者,彼之神;愛者,我之精;觀者,我之神。愛為水,觀為火。愛執而觀因之為木,觀存而愛攝之為金。先想乎一元之氣具乎一物執。愛之以合彼之形,冥觀之以合彼之理,則象存焉。一運之象,周乎太空,自中而升為天,自中而降為地。無有升而不降,無有降而不升。升者為火,降者為水。欲升而不能升者為木,欲降而不能降者為金。木之為物,鑽之得火,絞之得水。金之為物,擊之得火,鎔之得水。金木者,水火之交也。水為精為天,火為神為地,木為魂為人,金為魄為物。
運而不已者為時,包而有在者為方,惟土終始之,有解之者,有示之者。
曰:天下之人蓋不可以億兆計,人人之夢各異,夜夜之夢各異。有天有地,有人有物,皆思成之,蓋不可以塵計,安知今之天地非有思者乎。
曰:心應棗,肝應榆。我通天地,將陰夢水,將晴夢火。天地通我,我與天地似契似離,純純各歸。
曰:天地雖大,有色有形,有數有方。吾有非色非形非數非方,而天天地地者存。
曰:死胎中者,死卵中者,亦人亦物,天地雖大,彼固不知計。天地者,皆我區識。譬如手不觸刃,刃不傷人。
曰:夢中鑒中水中,皆有天地存焉。欲去夢天地者寢不寐,欲去鑒天地者形不照,欲去水天地者盎不汲。彼之有無,在此不在彼。是以聖人不去天地去識。
曰:天非自天,有為天者;地非自地,有為地者。譬如屋宇舟車,待人而成,彼不自成。知彼有待,知此無待。上不見天,下不見地,內不見我,外不見人。
曰:有時者氣,彼非氣者,未嘗有晝夜。有方者形,彼非形者,未嘗有南北。何謂非氣?氣之所自生者如搖箑得風。彼未搖時,非風之氣;彼已搖時,即名為氣。何謂非形?形之所自生者,如鑽木得火。彼未鑽時,非火之形;彼已鑽時,即名為形。
曰:寒暑溫涼之變,如瓦石之類,置之火即熱,置之水即寒,呵之即溫,吸之即涼。特因外物有去有來,而彼瓦石實無去來。譬如水中之影,有去有來。所謂水者,實無去來。
曰:衣搖空得風,氣呵物得水,水注水即鳴,石擊石即光。知此說者,風雨雷電皆可為之。蓋風雨雷電皆緣氣而生,而氣緣心生。猶如內想大火,久之覺熱,內想大水,久之覺寒。知此說者,天地之德皆可同之。
曰:五雲之變,可以卜當年之豐歉;八風之朝,可以卜當時之吉凶。是知休咎災祥,一氣之運耳。渾人我,同天地,而彼私智認而己之。
曰:天地寓,萬物寓,我寓,道寓,苟離於寓,道亦不立。
三極
極者,尊聖人也。
關尹子曰:聖人之治天下,不我賢愚,故因人之賢而賢之,因人之愚而愚之。不我是非,故因事之是而是之,因事之非而非之。知古今之大同,故或先古,或先今。知內外之大同,故或先內或先外。天下之物,無得以累之,故本之以謙;天下之物,無得以外之,故含之以虛;天下之物,無得以難之,故行之以易;天下之物,無得以窒之,故變之以權。以此中天下,可以制禮;以此和天下,可以作樂;以此公天下,可以理財;以此周天下,可以禦侮;以此因天下,可以立法;以此觀天下,可以制器。聖人不以一己治天下,而以天下治天下。天下歸功於聖人,聖人任功於天下。所以堯舜禹湯之治天下,天下皆曰自然。曰:天無不覆,有生有殺,而天無愛惡。日無不照,有妍有丑,而日無厚薄。
曰:聖人之道天命,非聖人能自道;聖人之德時符,非聖人能自德;聖人之事人為,非聖人能自事。是以聖人不有道,不有德,不有事。
曰:聖人知我無我,故同之以仁;知事無我,故權之以義;知心無我,故戒之以禮;知識無我,故照之以智;知言無我,故守之以信。
曰:聖人之道,或以仁為仁,或以義為仁,或以禮以智以信為仁。仁義禮智信,各兼五者,聖人一之不膠,天下名之不得。
曰:勿以行觀聖人,道無跡;勿以言觀聖人,道無言;勿以能觀聖人,道無為;勿以貌觀聖人,道無形。
曰:行雖至卓,不離高下;言雖至公,不離是非。能雖至神,不離巧拙;貌雖至殊,不離妍丑。聖人假此,以示天下,天下冥此,乃見聖人。
曰:聖人師蜂立君臣,師蜘蛛立網罟,師拱鼠制禮,師戰蟻置兵。眾人師賢人,賢人師聖人,聖人師萬物。惟聖人同物,所以無我。
曰:聖人曰道,觀天地人物皆吾道,倡和之,始終之,青黃之,卵翼之,不愛道不棄物,不尊君子,不賤小人。賢人曰物,物物不同,旦旦去之,旦旦與之,短之長之,直之方之,是為物易也。殊不知聖人鄙雜廁別分居,所以為人,不以此為己。
曰:聖人之於眾人,飲食衣服同也,屋宇舟車同也,富貴貧賤同也。眾人每同聖人,聖人每同眾人。彼仰其高侈其大者,其然乎,其不然乎?
曰:魚欲異群魚,舍水躍岸即死;虎欲異群虎,舍山入市即擒。聖人不異眾人,特物不能拘爾。
曰:道無作,以道應世者,是事非道。道無方,以道寓物者,是物非道。聖人竟不能出道以示人。
曰:如鍾鍾然,如鐘鼓然,聖人之言則然。如車車然,如車舟然,聖人之行則然。惟莫能名,所以退天下之言;惟莫能知,所以奪天下之智。
曰:蝍蛆食蛇,蛇食蛙,蛙食蝍蛆,互相食也。聖人之言亦然,言有無之弊,又言非有非無之弊,又言去非有非無之弊。言之如引鋸然,惟善聖者不留一言。
曰:若龍若蛟,若蛇若龜,若魚若蛤,龍皆能之。蛟,蛟而已,不能為龍,亦不能為蛇為龜為魚為蛤。聖人龍之,賢人蛟之。
曰:在己無居,形物自著,其動若水,其靜若鏡,其應若響,芒乎若亡,寂乎若清,同焉者和,得焉者失,未嘗先人,而嘗隨人。
曰:渾乎洋乎游太初乎,時金己,時玉己,時糞己,時土己,時翔物,時逐物,時山物,時淵物,端乎權乎狂乎愚乎。
曰:人之善琴者,有悲心,則聲凄凄然,有思心,則聲遲遲然,有怨心,則聲回回然,有慕心,則聲裴裴然。所以悲思怨慕者,非手非竹非絲非桐。得之心,符之手;得之手,符之物。人之有道者,莫不中道。
曰:聖人以有言有為有思者,所以同乎人;未嘗言未嘗為未嘗思者,所以異乎人。
曰:利害心愈明,則親不睦;賢愚心愈明,則友不交;是非心愈明,則事不成,好醜心愈明,則物不契。是以聖人渾之。
曰:世之愚拙者妄援,聖人之愚拙自解。殊不知聖人時愚時明,時拙時巧。
曰:以聖師聖者,賢人;以賢師聖者,聖人。蓋以聖師聖者,徇跡而忘道;以賢師聖者,反跡而合道。
曰:賢人趨上而不見下,眾人趨下而不見上,聖人通乎上下,惟其宜之,豈曰離賢人眾人,別有聖人也哉。
曰:天下之理,夫者倡,婦者隨,牡者馳,牝者逐,雄者鳴,雌者應。是以聖人制言行,而賢人拘之。
曰:聖人道雖虎變,事則鱉行,道雖絲分,事則棋布。
曰:所謂聖人之道者,胡然孑孑爾,胡然徹徹爾,胡然堂堂爾,胡然臧臧爾。惟其能遍偶萬物,而無一物能偶之,故能貴萬物。
曰:雲之卷舒,禽之飛翔,皆在虛空中,所以變化不窮,聖人之道則然。
還有四符、五鑒、六匕、七釜、八籌及九葯。

人物評價


《莊子·天下篇》中將老子與關尹稱讚為“古之博大真人”。

參考資料


1、http://ziyuan.henanci.com/Pages/20071231155427.shtml
2、http://www.sinology.cn/book/daojiao/xx003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