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裂棕竹

棕櫚科棕竹屬植物

多裂棕竹(學名:Rhapismultifida Burret)是棕櫚科、棕竹屬叢生灌木,高2-3米甚至更高,帶鞘莖直徑1.5-2.5厘米,無鞘莖直徑約1厘米。葉掌狀深裂,扇形,裂片裂至基部2.5-6厘米處,側邊的裂得較深,花序二回分枝,花序梗上的佛焰苞約2個,長約13厘米,扁管狀,頂端具三角形的尖,分枝上的佛焰苞狹管狀,稍扁,頂端一側延伸為三角形的尖;種子略為半球形。寬6毫米,高5毫米,種脊面扁平,具凹穴。

多裂棕竹分佈於中國廣西西部及雲南東南部。中國華南地區有引種栽培。多裂棕竹性喜溫暖濕潤、半陰和通風良好的環境。

多裂棕竹是優良的園林及室內觀賞植物。

形態特徵


金山棕
金山棕
多裂棕竹是一種叢生灌木,高2-3米甚至更高,帶鞘莖直徑1.5-2.5厘米,無鞘莖直徑約1厘米。葉掌狀深裂,扇形,長28-36厘米,裂片裂至基部2.5-6厘米處,側邊的裂得較深,裂片16-20片(最多達30片),線狀披針形,每裂片長28-36厘米,寬1.5-1.8厘米,通常具2條明顯的肋脈,先端變狹,具2-3(-4)短裂片,邊緣及肋脈上具細鋸齒,橫小脈明顯;葉柄較長,長20-40厘米(一般栽培條件下較長),兩面凸圓,邊緣幾乎是銳尖的,頂端具小戟突,卵圓形至半圓形,被淡黃褐色或深褐色的綿毛;葉鞘纖維褐色,整齊排列,較粗壯。發芽類型為遠距葉鞘型。初生葉為全緣亞型。
花序二回分枝,長40-50厘米,花序梗上的佛焰苞約2個,長約13厘米,扁管狀,頂端具三角形的尖,分枝上的佛焰苞狹管狀,稍扁,頂端一側延伸為三角形的尖;分枝極張開,被暗褐色鱗秕,結果小枝螺旋狀排列,稀疏,長約5-8厘米。花未見。果實球形,直徑9-10毫米,熟時黃色至黃褐色,外果皮稍具小顆粒;果被高約7毫米,其中花萼高2.5毫米,具3個三角形裂片,花萼與花冠之間的花冠管為實心的狹圓柱體,高約6-7毫米,上部稍膨大,結果時花冠扁平,裂片寬卵形,略具尖。種子略為半球形,寬6毫米,高5毫米,種脊面扁平,具凹穴,胚乳均勻,具深的凹穴,胚側生於種脊對面的中部偏下。果期11月至翌年4月。

生長環境


多裂棕竹性喜溫暖濕潤、半陰和通風良好的環境。忌烈日暴晒,生長適溫為20-30%,稍耐寒,可耐0℃左右的低溫。露地栽培宜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沙壤土。盆栽土壤以富含腐殖質的微酸性沙質土為宜。

生長習性


多裂棕竹多數只開花不結果,在中國廣州地區仍未找到一棵雌株,有時花器管發育不全是不育的主因。但是專家觀察過廣州許多開花植株,檢查雄花的花蕊、花粉都還正常,只是一直未查到過雌花,截止至2020年,暫未有所結論。

分佈範圍


多裂棕竹分佈於中國廣西西部及雲南東南部。中國華南地區有引種栽培。

主要價值


金山棕
金山棕
多裂棕竹可吸收室內80%以上的有害氣體,同時還能消除重金屬污染並對二氧化硫污染有一定的抵抗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並製造氧氣。是優良的園林及室內觀賞植物。

防治方法


多裂棕竹在蔭蔽處長期生長,易出現褐斑病、介殼蟲等病蟲害。可用40%氧化樂果1000倍液噴灑防治。

生長繁殖


可用分株和播種繁殖有。發芽類型為遠距葉鞘型。初生葉為全緣亞型。

栽培技術


金山棕,盆栽
金山棕,盆栽
繁殖:可採用多裂棕竹繁殖可用分株和播種繁殖,但多用分株繁殖。由於大量植株不育雌花,因此多裂棕竹也不使用播種法繁殖。
光照:避免強光或光照長期過暗,夏季遮光50%,冬季不遮光。
水分:生長季節經常保持盆土有充足的水分,忌盆內積水。在夏季或乾燥季節,要經常向葉面及植株周圍噴霧和洒水,以增加周圍空氣濕度。
施肥:夏、秋季生長旺盛時每隔2-3周施肥一次,一般以氮肥為主,鉀肥次之,磷肥少許即可,冬、春季則要控制使用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