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靈長類

適應環境進化的猿猴類動物

高等靈長類是在長期的環境適應中進化而成的一類猿猴類動物,其最主要的特徵是可以使用一些簡單的工具。擁有的一定的智慧和靈性。

起源


從猿到人的進化
從猿到人的進化
今天,人們對的演化已經不再陌生,充滿好奇心的人類還想繼續知道,變成人的這些猿猴又是在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從什麼樣的動物中進化而來的。這就是當今古生物學界最熱門的研究課題之一,即高等靈長類的起源問題。
我們人類所在的靈長類家族分為低等靈長類和高等靈長類。
低等靈長類在動物分類學上被稱為猿猴亞目,早在距今6500多萬年以前的白堊紀末期就出現了。延續至今,仍有3個次目的原猴亞目動物生活在地球上,它們是分佈區僅局限於馬達加斯加島的狐猴次目、生活在非洲和南亞森林地區的瘦猴次目和分佈在東南亞部分島嶼上的眼鏡猴次目。
高等靈長類在動物分類學上被稱為類人猿亞目,它們的現生類群包括生活在美洲地區的闊鼻猴次目(又稱新大陸猴類)和分佈在歐亞和非洲地區的狹鼻猴次目(又稱舊大陸猴類)。其中,狹鼻猴次目包括兩個超科--獼猴超科和人猿超科;人猿超科中包括猿科和人科。
高等靈長類無疑起源於低等靈長類。但是,起源於哪種低等靈長類?起源時間和起源地又是怎樣?這就是古生物學家和靈長類學家要解決的問題。
高等靈長類
高等靈長類
在這3個次目的低等靈長類中,眼鏡猴類與高等靈長類無論是形態結構還是DNA序列都具有最大的相似性。因此,許多科學家認為,高等靈長類與眼鏡猴類的親緣關係最相近。據此,並結合一些化石上證據,許多學者推測眼鏡猴類和高等靈長類都起源於一種稱為始鏡猴類的古老低等靈長類;而始鏡猴類與其它低等靈長類的祖先在進化的道路上早已分道揚鑣。
高等靈長類
高等靈長類
但是,直到20世紀90年代之前,科學家發現的最早的高等靈長類化石證據卻是產於埃及法尤姆地區的生活在距今大約3500萬年前(晚始新世)的一些動物。它們與發現於北美始新世的假熊猴(一種原始的狐猴類)在形態上具有許多相似的特點。因此,另外一些古生物學家堅持認為,高等靈長類起源於狐猴類,而且起源於非洲。同時,由於現代公認的最早的人類祖先南方古猿也是起源於非洲、"線粒體夏娃學說"所認為的現代人起源地也是非洲,因此,高等靈長類非洲起源論迎合了一種觀念,即涉及我們人類的起源與發展事件在一遍又一遍地上演著“走出非洲”的故事。
顯然,在高等靈長類起源問題上,現生物種提供的生物學證據與化石記錄提供的古生物學證據之間曾經存在著矛盾;始鏡猴起源論和狐猴起源論這兩大學派各持己見。本來在科學上就是研究熱點的關於高等靈長類起源的問題到了20世紀90年代更加令世人矚目。
1985年,古人類學家林一璞在溧陽縣(溧陽市)上黃鎮水母山採石場的裂隙堆積中發現了一些古老的哺乳動物化石。經過研究、鑒定,在上黃地區級祥光地區先後發現了至少4個種類的高等靈長類,其中一種被命名為中華曙猿,比法尤姆的高等靈長類早了將近1000萬年;它向人們暗示,高等靈長類的起源地更可能是在東方、在中國。
但是,國內外一些學者卻認為中華曙猿不是高等靈長類,理由是它比非洲的那些早期高等靈長類表現出了許多的原始特徵,而且其材料不夠完整。然而沒過多久,世紀曙猿在山西垣曲盆地的發現就為高等靈長類起源這架天平的中國一方加上了一枚重重的砝碼。

靈長類分類


靈長類動物的特徵是眼睛前視,並具有高度靈活的手臂、腿和手指。這種身體構造是為了適應樹上的生活進化而來的。眼睛前視也是一種對叢林生活的適應。現代靈長類動物被劃分為兩大亞目——猿猴類人猿

猿猴

原猴由狐猴和類似動物組成,是比較原始的類群。它們與其他哺乳動物類群更為相似。原猴相對較早地脫離了通向人類的進化路線。通常被稱為“高等靈長類”的類人猿囊括了靈長目的其餘種類。類人猿都具有扁平的面部和結構相對複雜的大腦。

類人猿

在類人猿亞目之中,靈長類動物分為猴、猿和原人三類。大多數猴類生有尾巴,而猿和原人都沒有。
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紅毛猩猩長臂猿,它們比猴和低等靈長類動物更像人類。它們具有相同的基本身體構造,擁有很高的智力水平,並且可以表現出相似的行為。黑猩猩是現存的與人類親緣最近的近親,它們普遍使用簡單工具,甚至還具有一定程度的文化。
原人與猿的區別主要在於運動方式。猿主要用四肢在地面上爬行,而原人則進化為直立行走。從爬行到兩足行走的轉變,是人類進化中的一大進步,因為它將我們祖先的雙手解放出來。人類比已經滅絕的原人擁有更大的大腦與更發達的推理能力。

研究現狀


由中華曙猿的發現引發的對高等靈長類非洲起源論的挑戰似乎已經有了明確的結論,但是我們並沒有就此停下我們探索的腳步。正如曙猿腳踝骨研究的中方科學家齊陶和王景文所言,世界上最古老的高等靈長類動物在中國的發現與不斷被證明,只是我們探索“獼猴類、猿類和人類的共同祖先起源到底在何處”這一久爭不下的問題所前進的第一步。對於亞洲早期高等靈長類與非洲早期高等靈長類的系統發生關係的問題,還須進行大量的科學工作才能得到比較圓滿的解決。
我們必須繼續努力,我們的足跡還要踏遍萬水千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