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城山

國家4A級旅遊景區

峨城山位於四川省達州市開江縣與宣漢縣交界處,距開江縣城17公里、宣漢縣城35公里、達州市主城區45公里。平均海拔960米,主峰大峨城山海拔1196米,側峰小峨城山海拔1117米。周邊場鎮有開江縣回龍鎮、天師鎮,宣漢縣天生鎮、七里鄉。因有5000餘畝的天然森林和竹林,故又被稱為峨城竹海,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省級森林公園。經由開江縣與宣漢縣雙向打造,現雙側都建有盤山公路及健步登山道。原山頂遺址等古建築物大部分位於開江縣回龍鎮一側。

峨城山峰高千紉,山勢陡峻,巍峨挺撥,綿亘殊遠,蜿蜒至大巴山脈,古為通往宣漢的驛道,史稱“治西第一總隘。”西漢“舞陽侯樊噲兵駐峨城,就險築城,遺址尚存”。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古有“西峨眉、東峨城”之說。峨城山可“觀雲山霧海,奇景頓生;聽月下松濤,空谷回蕩;雨打竹林,脆聲如琴;溪流作響,層巒疊嶂”。既是避暑勝地,更是天然氧吧,真乃一塊難得的“風水寶地”。

地理環境


峨城山
峨城山
峨城山有茂密的森林和竹海333公頃(5000畝),自然風光秀美,山上有漢代舞陽候樊噲築城屯兵的古城堡,現城堡雄姿,遺風宛然,山腰竹海蒼茫,別有洞天。是登高健身、觀覽竹海、雲海和日出的旅遊勝地。
峨城徠山主峰西、南、北三面均為懸崖峭壁,寨門向東。舊時,僅東面回龍鎮何家溝砌築有兩條石板古道(遺址尚存)可以登臨。現今開發建設,已有開江縣回龍鎮一側2條登山道,宣漢縣天生鎮一側1條登山道可以登頂。峨城山腰遍布野趣橫生的竹林,穿過莽莽竹林,城堡的七道石寨門陸續出現在人們面前。寨門均呈拱形,寬約1.5米、高3米,城牆高約4米。城堡東西長300餘米,南北寬約100米,呈長方形,面積約3萬平方米,寨門城牆均用長1.2米、高0.4米的條石和礫石砌成。

主要景觀


峨城山
峨城山
走進寨內,鬼斧神工的古樸雕塑令人目不暇接,“峨城勝景”四個大字下側依稀可以辨認出落款為“雍正十年”字樣的旁註,印證了“峨城雪霽”確為古新寧(現開江縣)八景之一。而在另外兩塊碑記上,我們找到了關於清軍當年在此大戰白蓮教義軍,以及道光22年重新修復峨城山廟宇的記載,更引人注目的是我們發現了雕刻精美的“桑林勝觀”石質橫幅,它雄辯地佐證了一個歷史事實,古時的峨城山及周邊種有遍野的桑樹,是重要的桑蠶基地。古人屯兵墾田,既養兵又地方經濟,實為利國利民之計,難怪後人在山寨古堡內修建“攀侯廟”、“峨城廟”長年供奉。

峨城文化

峨城山
峨城山
清朝嘉慶年間,清軍與駐守在峨城山近萬人的白蓮教起義軍血戰三天三夜,白蓮教起義軍失敗突圍而去;1933年許世友揮師開江,攻佔峨城,與剿共總司令劉湘20萬眾血戰寶塔壩,苦戰七天七夜,重創敵軍三、四千人;這裡還有一個悠久的傳說,相傳當年漢將樊噲曾在此屯兵,據險築城,其身邊一名名叫峨城的謀士,因痴迷這裡的奇山異水與秀麗風光迷,便頓生厭倦世俗與滾滾紅塵之感,棄兵棄官,在此隱居下來。以後建廟修寺,潛心修鍊,得道成仙,峨城山也因此得名。

峨城竹影

峨城山
峨城山
漫山遍野的楠竹、白夾竹,讓峨城成了竹的海洋,享有“川東竹海,天然氧吧”之美譽。
當春風剛褪去嚴寒,竹根就破土而出,像英俊的少年,直指雲霄,充滿無限生機;春風微醺中竹筍拂去層層筍衣,又似個活躍的小姑娘,亭亭玉立在明媚的春景里了。漫遊在這片竹海中,踏在柔軟的竹葉上,欲看到海的盡頭,卻望塵莫及。
當然,除去那翠綠的竹海,這裡,還瀰漫著竹的文化。竹宴、竹藝博館,竹旅遊產品,連購買旅遊產品的旅遊中心也是竹屋。位於峨城廣場的竹文化表演長廊也是全部由竹建成,雖不算雕樑畫棟,卻也是精雕細刻、飛檐微翹,特別是檐沿的雕龍,更是栩栩如生。

峨城杜鵑

峨城山
峨城山
杜鵑,“畫中西施”,唐代詩人白居易曾這樣稱讚道"閑折兩枝持在手,細看人間不似有。“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藥皆嫫母。”
峨城,中高海拔,涼爽濕潤的氣候,適宜杜鵑的生長。紅、紫、黃、白、粉、藍等20多種顏色和品種的杜鵑花在峨城的千山萬壑中各領風騷。隨著無限春光的盡灑與傾瀉,各色杜鵑花競相怒放,奼紫嫣紅;搭配均勻,風情萬種。佇留觀景台,放眼無邊無際的峨城山,只見朵朵杜鵑,散布其間;形形色色,點綴其間,讓整個峨城山披上了一件時尚外衫,花花朵朵,美不勝收。

建設背景


山名由來

據史書記載,此山為劉邦和項羽楚漢之爭時,劉邦帳下重要謀士、軍師峨城和大將軍樊噲屯兵的地方,峨城山地名由此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