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潤鎮

落潤鎮

落潤鄉位於高縣城西南部,地處宋江河中游。離縣城 10 公里,川雲中路貫穿境內。東毗嘉樂鎮,南鄰蕉村鎮、羅場鎮,西接可久鎮,北連文江鎮。

截至2020年11月1日,落潤鎮常住人口為13740人。

基本情況


幅員面積 55.75平方公里。轄 16個行政村 119 個村民小組。耕地面積 19064 畝。有 6 個村為淺丘區,其餘 10個村為深丘區。土質多以黑油沙為主,兼有大土泥。氣候溫和,適宜農作物生長。境內有 10 萬立方水庫 3 座,可灌溉 4000 多畝稻田。

人口民族


2021年6月23日,高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落潤鎮常住人口為13740人。

人文歷史


相傳,有一位府官途徑此地時,不慎把官印丟失於此,故今天的落潤源於典故中的落印坪,落印坎演變而得名。後來就以印落於此,權也就在此地,是老天賜惠,潤育此民,故名落潤。
清乾隆27 年為歸化鄉河右二、三甲落潤場,又名落潤坎,同治5 年(1866) 前改落潤場。民國18 年置鄉。民國24 年改聯保。民國 29 年 (1940)11 月復為鄉.1951 年2 月,分置落潤鄉、共和鄉.1956 年2 月,共和鄉併入落潤鄉.1958 年10月,劃歸羅場公社。1959 年10 月劃出置落潤公社.1978 年,再次划入羅場公社.1980 年復置落潤公社。1984 年 6 月建落潤鄉。1992 年9月撤區並鄉建鎮,仍為落潤鄉。

農村經濟


落潤鄉已形成高山地區的茶葉經濟帶,河谷地區的林竹退耕還林經濟帶,平壩地區的蠶桑經濟帶,以紅星村為中心遍布全鄉的生豬養殖基地帶,以大楠為中心的優質稻基地帶。有茶園12000畝,新發展優質茶園1000 畝,實現年產值超過644萬元,並以每年12%的速度增加;在河谷地帶栽竹11000畝,產值312萬元;優質稻1300畝,產值130萬元;現有桑園11000畝,實現發種14638張,產繭6500擔,產值694萬元;山區的中藥黃桅子、蔬菜等都在進一步發展中,產業結構得到了優化.

工業經濟


落潤鄉工業經濟以釀酒、頁岩磚製造、茶葉加工、發電等為主。境內有發電站 2 座,裝機容量 1000 千瓦。頁岩磚廠 2 個。茶廠 6 個. 37 家小白酒廠。2002 年— 2003 年,鄉鎮企業總產值分別為 2130 萬元、 1840 萬元。2003 年,工業總產值 574 萬元, 2004 年,工業總產值 957 萬元。

公益事業


落潤鄉有中學1 所、中心校1 所、基點校1 所,村小2 所,幼兒班7 個。在校生達2323 人,教職員工95 人。有醫院、衛生院1 個,醫生16 人,病床8 張。程式控制電話、移動通訊、光纖電視已開通,水電設施齊備,具備了投資開發的條件。

榮譽稱號


2001 年獲市委市政府表彰為“三五”普法先進單位。多次受縣委表彰為“五好黨委”。2008年,宜賓市人民政府授予該鄉“無毒鄉”稱號。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熊俊
鄉長:馬海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