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林

中學教師

朱玉林,教師,市區學科帶頭人、學術帶頭人,一師一優課部優、省、市評優課一等獎。

人物簡介


朱玉林,1979年生,中學教師,華中師範大學研究生,教育碩士。蘇州市學科、吳江區學科、學術雙帶頭人,一師一優課部優,江蘇省化學整合評優課一等獎、江蘇省化學評優課二等獎、蘇州市評優課一等獎、蘇州市微課一等獎、蘇州市基本功競賽二等獎、黨員示範課二等獎。吳江區A級課,AA級課。16次榮獲中考優良成果獎。開設省級、蘇州大市和吳江市級展示課30多節,各類講座20多次。在國家級和省市級雜誌上發表文章164篇。參與和編寫吳江區化學課堂觀察書籍,主持和參與近10個省市級課題的研究。先後帶領6位同學榮獲江蘇省金鑰匙科技競賽團體特等獎,全省初中第一名,最佳選手,榮獲金鑰匙科技競賽金牌教練。現為蘇州市吳江區實驗初中副校長,江蘇省教育學會、化學化工學會會員。

工作成績


從教17年,他連續多年擔任兩個或三個畢業班的初三化學教學任務,並擔任副校長、德育主任、團委書記、初三年級組長,勇挑重擔,青春無悔。因為教育教學實績突出,他六次年度考核嘉獎,四次榮獲江蘇省科技教育先進個人、五次榮獲江蘇省優秀科技輔導員,先後榮獲蘇州市優秀教育工作者,蘇州市周市德育獎學金、蘇州市愛生模範、蘇州市傑出青年崗位能手、蘇州市四創青年。吳江區名教師、吳江區人民政府三等功,吳江市優秀教育工作者,吳江區優秀德育工作者,吳江區青年崗位能手,吳江區優秀團支部書記,吳江區優秀團幹部等榮譽。
青春無悔,勇挑重擔
2001年,他懷著一份忐忑,帶著一份嚮往,踏上了三尺講台。在教學生涯里,他不斷地努力奮鬥,逐漸明白了教師這個身份所應有的責任與擔當,明白了服從學校工作安排,甘願吃苦,樂於奉獻,竭盡全力做好教育教學工作是一名青年教師應有的教育擔當。於是,無論學校安排他四個畢業班的教育教學任務,還是初三班主任,還是初三年級組長、德育處等各項教育教學任務,他都毫無怨言,勇挑重擔,出色的完成,尤其是教學質量,始終名列前茅,得到了學校、家長、社會的高度認可。
教無定法,銳意進取
教無定法,教學之路就是對教學方法的苦苦追尋之路。教學質量始終是教師的生命線,尋找高效、契合自己的教學風格是他不斷追求的教學境界。於是,乘著課改的東風,他積極參加各類教學培訓,閱讀教學書籍,觀看名師教學視頻、研究中考試題,向大市名師當面請教,不斷更新教學理念,積極進行課堂教學改革。他先後嘗試進行講學稿、主題情境探究、優化實施化學用語教學等一系列化學課堂教學新方法。春的耕耘,秋的收穫,這一系列方法的實施帶來了累累碩果。在期中、期末、中考中,他任教的班級化學成績始終名列前茅。在教學風格上,逐漸形成了激情、高效、以情境主線創設和生活物品實驗為主的課堂教學風格。為此,他先後獲得了吳江區A級課第一名,AA級課第一名,蘇州市評優課一等獎、蘇州市微課比賽一等獎、蘇州市基本功競賽二等獎、蘇州市黨員示範課二等獎、江蘇省化學整合評優課一等獎、江蘇省化學評優課二等獎、一師一優課部優。他還創新性的將微電影、短視頻引入課堂,同行們戲稱為神課。在每節化學課的展示中,他不僅注重化學知識的傳授,更注重學生的人文關懷,化學學習情懷,在先後開設的二十多節展示課中形成了特有的化學人文情懷風格,化學老師們戲稱為朱氏風格。
比化學知識傳授更要的是學生科學探究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他總結了科學探究能力、創新能力培養七步曲,並把他用在金鑰匙科技競賽的輔導上。先後指導俞潛、嚴盛昇、梁亦費、計樂天、沈濤、徐振強等六位學生榮獲江蘇省金鑰匙科技競賽團體賽初中組第一名,成就了省金鑰匙科技競賽的“吳江現象”。為此,個人先後五次榮獲江蘇省科技教育先進個人、科技輔導員,金鑰匙科技競賽金牌教練。
團隊的發展遠勝於個人的榮譽。在工作中,他注重把自己的教學經驗、教學策略與青年教師分享,對他們跟蹤聽課,指導他們化學教學。學校化學組先有六位教師后評為區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等榮譽稱號,學校中考化學成績連續三年穩居全區第一名。
每一次課後反思都是下一次教學的起點,每天晚上,他會靜下心來把一天課堂的教學得失及時進行總結,並撰寫成文。十六年來,先後有一百六十五篇文章在省市級雜誌上發表。先後獨立主持和參與了近10個省市級課題的研究,參與編寫了兩本化學教學指導用書。反思中實踐,實踐中反思,化學教學的研究讓他對化學教學的認識更系統、更深刻、更接近化學學習的本質。
心有信仰,以校為家
學校就是教師的第二個家,在十七年的工作里,他始終以校為家,全身心地撲在教育教學工作上。無論一天的教育教學與行政工作多麼辛苦,當他走進班級、走上講台、開始上課的一剎那,身他心舒暢,感受到一切都是那麼的美好。因為他是一名教師,他對教學有著情懷,他對學生有滿滿的愛。每個班級,每位學生都是他的一畝三分地,守土有責。讓學生願學、樂學、善學、會學,讓學生學業有進步,讓學生身心健康得到發展,是他作為一名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是他始終堅守的教育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