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雨島效應

城市雨島效應

城市雨島,是指空氣在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時,會“誘導”暴雨最大強度的落點位於市區及其下風方向從而形成雨島。

發現


1971—1975年美國曾在其中部平原密蘇里州的聖路易斯城及其郊區設置了稠密的雨量觀測網,運用先進技術進行持續5年的大城市氣象觀測實驗(METROMEX),證實了城市及其下風向確有促使降水增多的“雨島”效應。

實例


這方面的觀測研究資料甚多,以上海為例,根據本地區170多個雨量觀測站點的資料,結合天氣形勢,進行眾多個例分析和分類統計,發現上海城市對降水的影響以汛期(5—9月)暴雨比較明顯。在上海近30年(1960—1989年)汛期降水分布圖上,城區的降水量明顯高於郊區,呈現出清晰的城市雨島。在非汛期(10月至次年4月)及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圖上無此現象。

形成


城市雨島形成的條件是1、在大氣環流較弱,有利於在城區產生降水的大尺度天氣形勢下,由於城市熱島環流所產生的局地氣流的輻合上升,有利於對流雨的發展;2、城市下墊面粗糙度大,對移動滯緩的降雨系統有阻障效應,使其移速更為緩慢,延長城區降雨時間;3、城市空氣中凝結核多,其化學組分不同,粒徑大小不一,當有較多核(如硝酸鹽類)存在時,有促進暖雲降水作用。上述種種因素的影響,會“誘導”暴雨最大強度的落點位於市區及其下風方向形成雨島。

其他


城市不僅影響降水量的分佈,並且因為大氣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甚多,在一系列複雜的化學反應之下,形成硫酸硝酸,通過成雨過程和沖刷過程成為“酸雨”降落,為害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