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K
1992年成立的德國科研機構
PIK(The Potsdam Institute for Climate Impact Research)成立於1992年,是德國政府的科研機構,為國際氣候變化研究單位。
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對全球變化、氣候影響和可持續發展等領域進行科學和社會學的研究,致力於探索地球系統的可承受性,提出人與自然可持續發展的相關戰略。
PIK的職能機構由全體成員大會、董事會、管理委員會和科學顧問委員會組成。執行主管、行政管理部門和IT-服務部為科學活動提供支持。
PIK通過系統分析、場景分析、模型製作、計算機模擬和數據集成等方法,對地球變化、氣候影響和可持續發展三個領域的重要科學問題展開研究。來自自然和社會科學領域的研究人員互相合作,提出跨領域的深刻見解,為社會決策提供諮詢。
PIK是萊布尼茨學會(the Leibniz Association)成員,由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和勃蘭登堡聯邦政府共同資助。專註於全球、區域或行業部門關注的一系列核心計劃,在以下四個跨學科領域展開研究:
地球系統分析
對過去氣候變化的分析,以便理解系統組成中增強或抑制的驅動因素引起逐步或快速變化的過程;
對當前和將來氣候變化的數據和場景,以及氣候變化對整個系統影響的分析;
分析人為因素對環境,尤其是對氣候、海洋、生態系統和地表空間結構的影響;
人類活動作為全球氣候和環境變化主要驅動力的角色分析。
氣候影響及其脆弱性
通過研究氣候和全球變化對環境和社會結構的戰略性相關影響,來科學的確定世界可持續性轉變的迫切需要。目的是為區域和全球範圍的決策者提供戰略分析,通過系統的利用實驗數據和計算機模型提升全球變化下社會環境系統的理論概念。
可持續發展的解決方案
跨學科的概念和研究方法
在還缺少相關概念和方法的領域開展氣候影響的研究。包括案例研究、方法學研究和概念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