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投機

期貨投機

期貨投機(Futures speculation)是指在期貨市場上以獲取價差收益為目的的期貨交易行為。投機者在期貨交易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發現遠期價格,引領產業均衡,提高市場流動性,承擔市場價格風險。所以,要正確認識期貨市場運行機制及其經濟功能,必須正確認識和理解期貨投機。

概念


期貨投機是指在期貨市場上純粹以牟取利潤為目的而買賣標準化期貨合約的行為,被稱為期貨投機。期貨交易者依照其交易目的不同可分為兩類,即套期保值者和投機者(包括套利者)。

功能作用


投機是期貨市場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其經濟功能主要有如下幾點:
1、承擔價格風險。期貨投機者承擔了套期保值者力圖迴避和轉移的風險,使套期保值成為可能。
2、提高市場流動性。投機者頻繁地建立部位,對沖手中的合約,增加了期貨市場的交易量,這既使套期保值交易容易成交,又能減少交易者進出市場所可能引起的價格波動。
3、保持價格體系穩定。各期貨市場商品間價格和不同種商品間價格具有高度相關性。
投機者的參與,促進了相關市場和相關商品的價格調整,有利於改善不同地區價格的不合理狀況,有利於改善商品不同時期的供求結構,使商品價格趨於合理;並且有利於調整某一商品對相關商品的價格比值,使其趨於合理化,從而保持價格體系的穩定。
4、形成合理的價格水平。投機者在價格處於較低平時買進期貨,使需求增加,導致價格上漲,在較高價格水平賣出期貨,使需求減少,這樣又平抑了價格,使價格波動趨於平穩,從而形成合理的價格水平。
5、維護產業均衡。投機者在預期到未來供給短缺時,會推升遠期價格,給出供給方套期保值利潤,鼓勵產業擴大生產,彌補未來供給不足的風險,避免了真正短缺的出現。投機者在預期未來需求不足時,通過打壓遠期價格,促使套期保值者釋放存貨,提前降低產業鏈整體庫存,避免未來庫存大量積壓的風險,縮短產業積庫周期。維護產業庫存均衡。

缺陷


在期貨市場中,一方面,由於風險遠高於普通投資,投資者急需實用的市場理論來加以指引;另一方面,傳統期貨理論的“現金價值”又受到質疑。這一現象凸顯了傳統期貨理論本身長期以來存在的缺陷和難解的問題。
雖然這是期貨這個特殊市場與生俱來的天性形成的,但從某種程度來說,作為市場理論它的確還有太多未解決的矛盾,這是需要我們去研究的地方。
這裡只簡要列舉部分理論的情況,並針對四個存在缺陷的地方加以論述。
1964年,奧斯本(Osberne)發表隨機漫步模型和有效市場假說(EMH),提出資本市場價格遵循隨機遊走的主張,指出市場價格是市場對隨機到來的事件信息做出的反應,投資者的意志並不能主導事態的發展,從而建立了投資者“整體理性”這一經典假設,並進一步假設期貨合約的持有期收益率服從正態分佈,從而可以用數理統計學的工具來分析資本市場。
1965年,經濟學家法瑪(Fama)等人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有效市場假說”。這個理論是假設參與市場的投資者有足夠的理性,能夠迅速對所有市場信息作出合理反應。這是否定基本面分析和圖表分析的理論基礎。實際上,對於投資者來說,這就是存在著很多看淡基本面分析和圖表分析的人士的理論原因。
法瑪於1970年進一步強化了其有效市場理論:由於理性投資者以理性和無偏的方式與非理性投資者博弈,前者將逐步主導市場,使得市場至少能夠達到弱式有效(Weak Form Efficient)。在這一過程中,“市場選擇”這個自然法則使理性投資者成為主導市場的有效力量。“有效市場假說”的支持者認為,市場中的非理性投資者將會遭遇理性投資者的套利活動,“市場選擇”使得發生錯誤的非理性投資者處於被動地位(虧損),從而被逐步淘汰出市場,直到套期機會消失。通過這一“試錯”過程,市場趨近於“無套利均衡”狀態,這一過程中市場價格逐步接近其真實價值。
這樣,“有效市場假設”就隱含著兩個判斷:一是非理性交易者在價格形成過程中的作用是無足輕重的,因為他們不能長時間影響價格;二是投資者只有根據證券的內在價值進行交易才能獲得效益最大化。
在“有效市場假說”產生的同時,馬克維茨首先用“均值——方差”方法提出資產組合理論,經托賓(Tobin)、夏普(Sharpe)、林特納(Lintner)、莫辛(Mossin)將“有效市場假設”與馬克維茨的資產組合理論相結合,建立了一個以一般均衡框架中理性預期為基礎的投資者行為模型——“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資產組合理論和資本資產定價理論及相關的“有效市場假設”構成了傳統金融理論的標準範式,佔據了金融理論研究領域的主導地位。
這些理論的特點就是在持有期收益率服從正態分佈的基礎上,運用數理統計的方法來分析期貨市場,指導期貨投資。
比如,資產組合理論進一步假設投資者總是追求較大的收益率和較小的收益率方差(風險的度量)。在EMH否定了投資者的價格預測能力之後,資產組合理論指出,投資者也並不是無所作為,而是可以通過投資組合(把雞蛋放在多個籃子里)來降低投資風險,盡量獲得平均收益率。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在一系列附加假設的基礎上,經過研究指出,高風險的資產組合會有高收益率期望值,也就是所謂的“風險與收益互換”。在實際應用中,投資經理人根據這一理念使其主要工作是設計資產組合以適應不同群體和不同風險偏好者的需要。

相關問題


關於隨機漫步模型和有效市場假說的問題
1 投資者並非是“整體理性”的
實際研究表明,每個投資者對信息的獲取和反應能力都是有限而且需要時間的,認為信息能夠被立即消化是不符合實際的;再者,在市場中情緒和情感等非理性因素總是存在的,而且一直得到投資者的重視。因而,“整體理性”的假說難以真正成立。EMH的理論家也不否認這一點,但他們認為,儘管投資者個體可能有不理性的判斷,但從統計學看來,這都是在“理性均值”左右的正常偏差。所以,他們強調,投資者作為整體是理性的。
但是,“整體理性”一說也是可疑的。所謂投資者整體,無外乎就是由眾多的人組成的一個“群體”。這種“群體”特徵早有人類學家作出了成熟的論斷:其一,人類對群體聲音的敏感度遠超過其他任何東西的影響,這就是所謂“從眾理論”。我們能觀察到群體可以因某一信息而動,但其內因往往並不是信息本身,如時尚、極端社會運動等現象。其二,群體會受到狂熱、恐慌等因素的支配,如經濟恐慌、市場情緒等都能控制群體。其三,群體明顯會受到“領頭者”的影響。對這一點,我們立即可想起拿破崙、希特勒,或者市場上大都關心大戶情況等這些現象。這些群體特徵能說明“整體理性”的問題嗎?應該是剛好相反。
另外,期貨市場中各交易主體之間實際上存在博弈的關係,博弈的結果可能會導致整體非理性,就像“囚徒困境”的例子一樣。
2 市場中的信息是不對稱的
很明顯,信息不能像陽光一樣普照大地,不偏不倚。而且,信息會產生累積效應——就像伯·巴克(Per Bak)研究的沙堆,一開始的累積只會有量的增加,但累積到一定程度就會發生大的變化——塌落。市場也會發生類似的行為。如某些單個的信息也許對市場沒有太大影響,但類似信息的數量疊加就會產生超過信息總和的力量,形成傳統理論無法解釋的現象——市場劇變。
3 市場是有效的嗎?
從以上兩點,我們就自然會提出這個問題。對市場有效與否的問題,不僅經驗主義者提出疑問,就是在理論界也有爭議。首先,強式有效市場假設(認為即使擁有內幕消息也沒有優勢)就受到廣泛的質疑。國內外資本市場上都有很多利用內幕交易牟利的行為,被公開處罰的也不在少數。比如,喬治·索羅斯就被法國的法院判罰220萬
歐元。法院認為他在14年前靠內幕交易在該國股市上獲得了相當於220萬歐元的利潤。其次,弱式有效市場假說(認為技術分析無用)也與事實相悖。技術分析在今天的國內外資本市場上仍然被證明有一定的意義,受到廣泛的推崇。
4 收益率並不服從正態分佈
從理論上講,因為期貨價格變動明顯是有趨勢性的,所以期貨收益率顯然不是完全隨機的,也就不服從正態分佈。從實證的角度來看,有許多學者,包括EMH的創始人Fama在對資產持有期收益率的觀測中都曾發現,其頻數分佈曲線不是鐘形的正態分佈曲線,一般是負斜的,且峰部比正態分佈所預言的更高,尾部比正態分佈所預言的更大。這是一種叫作穩定帕累托分佈曲線,或稱萊維曲線。其特點是有較胖的尾部,即發生市場劇變(如崩盤或暴漲)的概率比正態分佈所預言的要大。
5 關於時間的問題
在EMH框架下,由於是隨機遊盪的市場,時間是可以忽視的。在時間變數下,價格的變動形式是不變的(隨機分佈)。也就是說,在這個理論框架下,沒有“時間之矢”的概念,時間是可逆的。但實際上,時間在期貨價格變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過去的價格會影響到未來,過去的信息會影響到未來。也可以簡單地說,市場是有記憶效應的,歷史不能視之若無。這是符合物質世界運動普遍規律的。我們在研究期貨市場時,必須尊重這個普遍規律。
以上這幾點可以說明,隨機漫步模型和有效市場假說在很多方面是與實際情況不相符的,這些經典理論存在天然的弱點。即使從整體來看該理論有積極的地方,但也無法擺脫自身之“癢”。EMH所否定基本面分析和圖表分析的理由就不能充分成立。

類型劃分


投機者類型的劃分,根據不同的標準而定。
一、按照交易量的大小,可劃分為大投機者與小投機者。
二、按照交易部位區分,可分為多頭投機者和空頭投機者。
三、按照投機者持有合約時間的長短,可分為趨勢交易者、當日交易者、"搶帽子"者。無論你是哪一種類型的投機者,在期貨市場,你必須與一大群專業人員展開競爭。這些專業人員包括以期貨交易為生、得到很好回報的職業投機者,也包括主要目的是為市場提供流動性的做市商,以及從事商品期貨基金管理的職業操盤手,還包括一大批有現貨背景的現貨商。

注意事項


期貨交易中投資者需要做好的4件事情:

資金管理

資金管理是成功投資的關鍵。期貨投機的目的就是為了掙錢,是為了使一定數量的資金生成更大的數量,以獲取投資收益。潛在的盈利是能夠承受虧損風險的函數。每個期貨投機者都應該設立能夠承受風險的資金標準。然後,他應該根據投資收益的設想建立交易目標。如果他的目標是年收益為 20%的話,他就應確定一種計劃和風險水平;如果他的目標是年收益為 100%的話,他就應設計另一種不同的計劃和風險水平。所有的交易及部位都應該與資金狀況以及它們對目的的潛在作用相關聯。

預測價格

正確預測價格是成功投資的前提。商品價格是變化的,盈利和虧損就在這些波動中發生。商品價格是真實的,它是市場供求力量的反映,因而才有均衡價格。因此,期貨投機成功的核心是預測價格。市場作為一個整體對價格進行預測,當前價格則是市場參與者的綜合預期。
當市場一味取向某一種趨勢,達到登峰造極的時候,可以說市場處於錯誤之中。投機者正是利用別人的失誤獲利,由於自身的錯誤而虧損。
不同類型的投機者運用不同的預測方法。"搶帽子者"感興趣的是下一個價位跳動,下一個指令是買還是賣。象趨勢交易者就不一樣,他關心的是 1 個月或 3 個月的中長期趨勢。每一種預測方式都要求不同形式的交易和不同的資金管理方法。每個投機者都應了解自身的預測技巧及其限度,不要超越。
所有的價格預測都是不確定的,但是確定性水平是有程度的區分的。必須對確定性水平進行評估,並把它與交易中的資金分配聯繫起來。這種預測和資金管理的相互影響需要每一位投機者極為耐心的關注。就像一台機器一樣,在按動啟動開關之前,所有系統都好;一旦按下啟動開關,那隻手就受到失敗的威脅。但是,令投機者感到欣慰的是:投機的機會多的是。假如一個投機者僅利用相關商品價格波動的 20%進行交易,他就能賺取遊戲中的大部分盈利。問題不是要找事情做,而是要避免做錯事。

制定計劃

期貨交易是一項風險性很高的投資行為,是一場沒有硝煙的商戰。不打無準備之戰,是每一個投資者都必須遵循的。一個妥善的交易計劃主要包括:自身財務抵禦風險的能力、所選擇的交易商品、該交易的盈利目標和虧損限度、該商品的市場分析、該交易的入市時機等。
自身的財務狀況
投資者自身的財務狀況決定了其所能承受的最大風險,一般來講,期貨交易投資額不應超過自身的流動資產的 50%。因此,交易者應根據自身的財務狀況慎重決策。
所選擇的交易商品
不同的商品期貨合約的風險也是不一樣的。一般來講,投資者入市之初應當選擇成交量大、價格波動相對溫和的期貨合約,然後,做熟一個期貨品種,做到對這個品種有非常透徹的了解。因為,人們很難掌握各種期貨品種的情況,與市場中所有的智慧挑戰。
制定盈利目標和虧損限度
在進行期貨交易之前,必須認真分析研究,對預期獲利和潛在的風險作出較為明確的判斷和估算。一般來講,應對每一筆計劃中的交易確定利潤風險比,即預期利潤和潛在虧損之比。通用的標準是 3:1。也就是說,獲利的可能應 3 倍於潛在的虧損。在具體操作中,除非出現預先判斷失誤的情況,一般應注意按計劃執行,切忌由於短時間的行情變化或因傳聞的影響,而倉促改變原定計劃。同時,還應將虧損限定在計劃之內,特別是要善於止損,防止虧損進一步擴大。另外,在具體運作中,還切忌盲目追漲殺跌。
交易策略是一門藝術,交易者應靈活使用各種策略,以實現"讓利潤充分增長,把虧損限於最小"的目的。
市場分析
交易者在分析商品價格走勢時,時刻都要注意把握市場的基本走勢,這是市場分析的關鍵。許多投資者容易犯根據自己的主觀願望去猜測行情的錯誤,市場在行情上升的時候,卻去猜想行情應該到頂了,強行拋空;在行情明顯下降時,卻認為價格會反彈,貿然買入,結果越跌越深。
入市時機
在對商品的價格趨勢作出估計后,就要慎重地選擇入市時機。有時雖然對市場的方向作出了正確的判斷,但如果入市時機選擇錯誤,也會蒙受損失。在選擇入市時機的過程中,應特別注意使用技術性分析方法。一般情況下,投資者要順應中期趨勢的交易方向,在上升趨勢中,趁跌買入;在下降趨勢中,逢漲賣出。如果入市後行情發生逆轉,可採取不同的方法,盡量減少損失。

心態調整

有許多把事情弄糟的方法,可對於投機新手來說,他們很快染上其中的大部分,這就需要克服的。這些失敗的方法包括:1、交易資金不足,造成正確的預測沒有機會發揮作用;2、以很小的價格變動進行交易,賬戶被手續費吃光;3、超出投機者能力交易,或是交易那些並不了解的品種;4、急於獲利而拖延了止損,直至元氣大傷。
在這些行為背後,有四種弱點:缺乏向市場挑戰的堅強性格;承認自身錯誤、離開市場時極為懦弱;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貪婪。
期貨投機並非迅速致富的坦途,它是一條艱苦的、充滿荊棘的崎嶇小道。它是把金錢、工作和技巧結合在一起,獲得比一般利益多的回報的方式,這也正是投資的根本所在。總之,期貨交易是一種需要智慧、勤奮和自律的遊戲。投資者必須培養一種成熟的交易心理,才能在期貨交易中立於不敗之地。

案例分析


在期貨市場上純粹以牟取利潤為目的而買賣標準化期貨合約的行為,被稱為期貨投機。期貨投機可以“買空”,也可以“賣空”。
1、買空投機
【例】某投機者判斷某月份的棉花價格趨漲,於是買入10張合約(每張 5噸),價格為每噸 14200 元,後來棉花期貨價格上漲到每噸14250元,於是按該價格賣出 10 張合約。獲利:(14250元/噸-14200元/噸)×5噸/張×10張 = 2500元
2. 賣空投機
【例】某投機者認為 2012年11月份的小麥會從1300元/噸下跌,於是賣出 5 張合約(每張 10噸)。后小麥期價下跌至每1250元 /噸,於是買入 5 張合約,獲利:(1300元/噸-1250元/噸)×10噸/張×5張 =2500元

交易管理


上海期貨交易所對賬戶的管理變得嚴格起來,又發出通知,要對期貨市場上的實際控制關係賬戶投機持倉進行合併計算。那麼,這一措施對投資者會產生的影響如何?
事實上,此次醞釀對“實際控制關係賬戶投機持倉進行合併計算”,並不是單一某期貨交易所的行為,而是一次全範圍監管的新措施,也是監管層打擊投機行為的重要舉措。
2011年5月4日,國內三大期貨交易所相繼下發通知稱,自2011年5月16日起將對有關期貨市場實際控制關係賬戶投機持倉合併計算;超限持倉將視作異常交易行為,期貨交易所可強行平倉。
上海期貨交易所在通知中表示,交易所將對已認定的實際控制關係賬戶組視作同一客戶,對其投機持倉合併計算后按照同一客戶的標準進行限倉;對其中包含非期貨公司會員的實際控制關係賬戶組,視作同一非期貨公司會員,對其投機持倉合併計算按照同一非期貨公司會員的標準進行限倉;符合套期保值申請資格的客戶,可以通過申請套期保值交易頭寸來滿足其實際需求。
同時,對一組實際控制關係賬戶投機持倉合併計算后,超過交易所持倉限額規定的,視作合併持倉超限異常交易行為。針對這一異常交易行為,交易所將按照《風控辦法》及《關於〈上海期貨交易所異常交易監控暫行規定〉有關處理標準及處理程序的通知》中強行平倉的原則執行操作。如果由交易所執行強行平倉的,交易所則按照投機持倉從大到小的原則選擇客戶(或非期貨公司會員)執行強行平倉,直到該組實際控制關係賬戶投機持倉合併計算后符合交易所限倉標準。
上期所監查部負責人指出,交易所針對實際控制關係賬戶出台一系列的規定,意在加強對期貨交易行為的合規管理。而加強對實際控制關係賬戶的監管,意在防止利用實際控制關係賬戶規避交易所持倉限制,規避交易所相關規定,防止利用實際控制關係賬戶來操縱市場價格等惡性違規行為。
此外,其他兩家期貨交易所也分別出台了各自的具體辦法。比如鄭州商品交易所的通知表示,實際控制關係賬戶組內的全部賬戶投機持倉,將進行合併計算,合併計算后的投機持倉量不得超過交易所對單一客戶的投機持倉限額。但是,產業客戶賬戶可根據實際現貨經營情況向交易所申請套期保值額度。強行平倉時,按照該賬戶組內客戶持倉量由大至小順序進行,直至合併持倉量不超過交易所規定的持倉限額。